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脱土基材料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贺明亮 邢艺博 +1 位作者 裴依飞 柳勇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2-1441,共10页
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代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依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差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蒙脱土因其... 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代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依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差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蒙脱土因其独特的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有望用于锂金属电池中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因此,在锂金属电池中引入蒙脱土基材料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述了用于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蒙脱土基材料、改性策略等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蒙脱土基材料 改性策略 电解质 人工SEI层
下载PDF
锌掺杂对包碳磷酸钒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柳勇 王飞 +2 位作者 魏治中 王鹏 任凤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11,共7页
以Li_2CO_3、V_2O_5、NH_4H_2PO_4和ZnO为原料,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还原剂,然后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了Li_3V_(2-x)Zn_x(PO_4)_3/C(x=0,0.05,0.10)。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样品进行物相、结构和微观... 以Li_2CO_3、V_2O_5、NH_4H_2PO_4和ZnO为原料,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还原剂,然后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了Li_3V_(2-x)Zn_x(PO_4)_3/C(x=0,0.05,0.10)。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样品进行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表征。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法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掺杂Zn^(2+)不会改变Li_3V_2(PO_4)_3的结构。适量地掺杂Zn^(2+)能使Li_3V_2(PO_4)_3颗粒更加均匀、结构更稳定,同时显著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当x=0.05时,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3.1 m A·h·g^(-1),并且以0.5C充放电循环20圈后容量保持率仍达9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 Zn2+掺杂 高温固相法 形貌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微波辅助法制备钴酸锌纳米花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飞 柳勇 +2 位作者 魏治中 韩雪洋 任凤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107,共8页
采用微波液相辅助法及退火处理制备了纳米花结构的钴酸锌(ZnCo_2O_4),并考察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形... 采用微波液相辅助法及退火处理制备了纳米花结构的钴酸锌(ZnCo_2O_4),并考察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退火温度均能制备出尖晶石结构的ZnCo_2O_4。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ZnCo_2O_4纳米花趋于团聚。400℃退火制备的ZnCo_2O_4纳米花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00 m A·g^(-1)的电流密度,经过50圈循环后,比容量仍高达673. 5 m A·h·g^(-1),对应的库伦效率为97. 5%,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充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法 退火温度 ZnCo2O4纳米花 储锂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电解液添加剂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静 柳勇 +1 位作者 张万红 熊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4,M0008,共8页
针对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副反应和枝晶生长的问题,以聚乙烯亚胺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探究其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对有无添加剂的电池循环后的电极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电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添... 针对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副反应和枝晶生长的问题,以聚乙烯亚胺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探究其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对有无添加剂的电池循环后的电极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电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添加剂在锌负极表面形成的吸附层会阻碍副反应,同时促进锌离子均匀沉积,并最终影响电化学性能。当添加剂质量浓度为0.1 g·L^(-1)时,Zn‖Cu电池循环600圈后,库仑效率稳定保持在99.7%以上。在0.2 A·g^(-1)条件下,Zn‖MnO_(2)全电池放电比容量即使在100圈后仍然保持在150 mAh·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电解液 添加剂 锌离子电池
下载PDF
拉拔变形对不同直径纯铜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露娟 宋克兴 +2 位作者 王青 高安江 张彦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7,107,共4页
将初始直径为φ7 mm、φ5 mm、φ3 mm的纯铜线材分别进行冷拉拔,得到不同变形量的试样,测试了试样的硬度和导电率,研究了冷拉拔变形量对不同初始直径纯铜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拔变形对不同初始直径线材硬度和导电率的... 将初始直径为φ7 mm、φ5 mm、φ3 mm的纯铜线材分别进行冷拉拔,得到不同变形量的试样,测试了试样的硬度和导电率,研究了冷拉拔变形量对不同初始直径纯铜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拔变形对不同初始直径线材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趋势大体一致,当变形量小于30%时,硬度快速上升,导电率快速下降;当变形量为30%~83%时,硬度缓慢上升,导电率变化不大;当变形量大于83%时,导电率和硬度都出现了波动。φ7 mm线材在变形量为83%时,硬度最高可达121HV,此时导电率为98%IACS;φ5 mm线材在变形量为75%时,硬度最高可达122HV,此时导电率为97%IACS;φ3 mm线材在变形量为83%时,硬度最高可达128HV,此时导电率为97%IACS。微观组织观察表明:纯铜的组织演化分为3个阶段,晶粒开始分裂并出现形变孪晶;分裂加剧,晶界消失;形成纤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 冷拉拔 变形 硬度 导电率 组织
下载PDF
流动海水中铜镍合金管材的冲刷腐蚀行为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晓孟 张彦敏 +2 位作者 国秀花 宋克兴 李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3,18,共5页
在自制的模拟人工海水管材冲刷腐蚀试验机上进行冲刷腐蚀试验,研究了B10铜镍合金管材在流动人工海水中的冲刷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冲刷时间相同时,B10铜镍合金管材腐蚀速率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当模拟海水的流速达到3.0 m/s后... 在自制的模拟人工海水管材冲刷腐蚀试验机上进行冲刷腐蚀试验,研究了B10铜镍合金管材在流动人工海水中的冲刷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冲刷时间相同时,B10铜镍合金管材腐蚀速率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当模拟海水的流速达到3.0 m/s后,腐蚀速率迅速增大且合金表面破坏严重,有蚀坑出现。流速不同时钝化膜形成时间不同,当模拟海水的流速为1.5 m/s时,B10铜镍合金管材初期的腐蚀速率高于后期,冲刷96 h后开始形成钝化膜;当模拟海水的流速为3.0 m/s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并且B10铜镍合金管材在冲刷192 h后才开始形成钝化膜,但是钝化膜很不稳定,容易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0铜镍合金管材 腐蚀速率 电化学阻抗
下载PDF
GH4199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14
7
作者 熊毅 熊良银 +3 位作者 张凌峰 陈正阁 王顺兴 蔡大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5-661,共7页
在变形温度为1050~1180℃、应变速率为0.1~10s-1、最大真应变为0.7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GH4199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得到该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及热变形方程式,建立合金的热加工图,并通过组织观察对其热加工图... 在变形温度为1050~1180℃、应变速率为0.1~10s-1、最大真应变为0.7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GH4199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得到该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及热变形方程式,建立合金的热加工图,并通过组织观察对其热加工图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GH4199合金均表现出动态再结晶特征;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合金流变应力及相应峰值应变大小的影响显著,流变应力及峰值应变均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在真应变为0.1~0.7时合金的热加工图相似,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降低,能量消耗效率逐渐升高;在应变速率为0.01s-1时,能量消耗效率达到峰值,约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99合金 热变形激活能 热变形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Cu-Cr-Zr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宗业 贾淑果 +3 位作者 宁向梅 刘平 赵培峰 宋克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11-1817,共7页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6Cr-0.03Zr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550~750℃变形温度、0.01~5 s-1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Cu-0.6Cr-0.03Zr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0.6Cr-0.03Z...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6Cr-0.03Zr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550~750℃变形温度、0.01~5 s-1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Cu-0.6Cr-0.03Zr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0.6Cr-0.03Zr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Cu-0.6Cr-0.03Zr合金的流变行为可用包含Zener-Hollomon参数的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来描述,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572.05 kJ/mol;Cu-0.6Cr-0.03Zr合金在高温热压缩变形时存在3个安全加工区,合金最佳热变形参数为变形温度770~800℃、应变速率0.01~0.05 s-1、功率耗散效率因子3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Cu-0.36Cr-0.03Zr合金的时效动力学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宗业 贾淑果 +2 位作者 邓猛 宋克兴 刘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79-1884,共6页
对Cu-0.36Cr-0.03Zr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研究时效温度和时间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时效析出相的组织形态,并研究不同温度下该合金的时效析出动力学。结果表明:经过时效处理后,析出相弥散分布,提高了合金的显微硬... 对Cu-0.36Cr-0.03Zr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研究时效温度和时间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时效析出相的组织形态,并研究不同温度下该合金的时效析出动力学。结果表明:经过时效处理后,析出相弥散分布,提高了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经500℃时效2 h后,合金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到153.9 HV和84.54%IACS;通过微观分析确定在550℃时效2 h后合金中存在Cr和Cu4Zr两种析出相;通过对导电率与析出相体积分数关系的分析,确定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时效的相变动力学Avrami经验方程和导电率方程,并绘制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 36Cr-0 03Zr合金 时效处理 组织 相变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Al对Mg-Cu-Y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2 位作者 贾淑果 殷镖 张兴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05-1811,共7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和初始结晶温度升高,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因Al部分置换Mg而增大,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从0.616升至0.631,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提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Mg79Al1Cu15Y5合金的晶化率低于Mg80Cu15Y5合金的。当退火温度为523 K时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均发生明显晶化,在非晶基体上弥散析出大量HCP-Mg和Mg2Cu纳米颗粒;当温度升高至573 K时,Mg79Al1Cu15Y5合金中有针状AlMg化合物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晶化
下载PDF
热处理对变形Zn-Cu-T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乔艳艳 宋克兴 +2 位作者 张彦敏 罗钧 李伟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12,共5页
采用真空熔炼—热挤—冷轧的工艺制备了Zn-Cu-Ti合金,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演变过程,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Zn-Cu-Ti合金中的第二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第二相的长大程度和溶解程度均增大,合金的硬度升高至77HV,... 采用真空熔炼—热挤—冷轧的工艺制备了Zn-Cu-Ti合金,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演变过程,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Zn-Cu-Ti合金中的第二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第二相的长大程度和溶解程度均增大,合金的硬度升高至77HV,抗拉强度升高至312 MPa;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第二相不断增大,合金的硬度也不断提高;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在第二相的溶解程度和第二相的长大程度的交互作用下,合金的塑性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Zn-Cu-Ti合金 第二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钛微合金化新型模具钢成分设计及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永健 张彦敏 +2 位作者 王要利 宋克兴 王云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M0002,共7页
应用JMatPro软件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Ti的H13钢进行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含不同质量分数Ti的新型模具钢,分析含不同质量分数Ti的H13钢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添加Ti质量分数小于0.600%较为合理。试验范围内含... 应用JMatPro软件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Ti的H13钢进行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含不同质量分数Ti的新型模具钢,分析含不同质量分数Ti的H13钢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添加Ti质量分数小于0.600%较为合理。试验范围内含微量Ti的H13钢淬回火后室温抗拉强度、硬度和塑性,随着Ti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Ti质量分数为0.127%时,性能达到最佳,室温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达到最高值1 788 MPa和51.5HRC,较不添加Ti的H13钢分别提高264 MPa和3.7HRC,断面收缩率由35.0%提升到47.0%。Ti质量分数分别为0%、0.044%和0.127%的H13钢淬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回火屈氏体混合组织,Ti质量分数为0.325%和0.536%的H13钢淬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微合金化 成分设计 组织性能
下载PDF
阴极钛材表面处理工艺对其表面状态及铜离子电沉积初期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何萌 贾淑果 +6 位作者 朱倩倩 谷宗治 卢伟伟 徐鹏 柳亚辉 杨斌 宋克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4,共9页
目的研究表面处理工艺对钛材表面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阴极钛材表面状态对铜离子电沉积初期形核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砂纸研磨、机械/电解抛光、化学腐蚀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制备出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对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分别... 目的研究表面处理工艺对钛材表面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阴极钛材表面状态对铜离子电沉积初期形核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砂纸研磨、机械/电解抛光、化学腐蚀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制备出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对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分别进行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以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作为阴极,进行铜离子的电沉积实验,对初始沉积层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统计铜晶核的尺寸、覆盖率。结果砂纸研磨的钛材表面粗糙度最大,随着砂纸目数的增加,粗糙度降低,划痕变得细密,沉积的铜晶核尺寸较小、分布均匀、面覆盖率较高;抛光可显著降低钛材表面粗糙度,电解抛光的粗糙度最低,但铜晶核难以牢固附着;化学腐蚀会在钛材表面残留金属颗粒或暴露晶界组织,沉积的铜晶核分布不均匀且易发生团簇。结论铜离子的初始沉积形核行为与阴极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状态密切相关,采用3000#~4000#砂纸精细研磨的方式,可使钛材表面粗糙度Rz保持在1~1.2μm,且表面覆盖有高密度均匀细小的划痕缺陷,最有利于铜离子的高密度均匀形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电沉积 钛阴极 表面处理工艺 粗糙度 形核行为
下载PDF
氯离子质量浓度及电场强度对电解铜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代明伟 胡浩 +6 位作者 宋克兴 程浩艳 卢伟伟 张彦敏 徐静 冯庆 杨祥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2,M0002,共8页
针对电解铜箔生产过程中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采用明胶作为添加剂,通过直流电沉积Cu+方法制备了厚度为8μm的电解铜箔,分析了盐酸中Cl^(-)与有机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Cl^(-)对电解铜箔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ANSYS... 针对电解铜箔生产过程中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采用明胶作为添加剂,通过直流电沉积Cu+方法制备了厚度为8μm的电解铜箔,分析了盐酸中Cl^(-)与有机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Cl^(-)对电解铜箔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ANSYS Maxwell软件模拟电场强度解释铜箔边缘镀层粗糙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中的Cl^(-)比盐酸中的Cl^(-)更能提高电解铜箔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由于阴极板边缘部分的电场强度高于极板中央位置,导致铜箔边缘镀层较为粗糙。当添加有机物中的Cl^(-)的质量浓度为2 mg/L时,电解铜箔光亮度最佳,均匀致密,粗糙度R_(z)为3.6μm,晶粒尺寸细小,为31 nm,抗拉强度达到380.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氯离子 电场强度 粗糙度
下载PDF
铸态Cu-1.16Ni-0.36Cr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15
作者 孙文明 李韶林 +3 位作者 宋克兴 王强松 丁宗业 朱莹莹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变形温度下以动态回复为主,在950℃下发生完全的动态再结晶。通过真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根据应变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对本构方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回归方程对流变应力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热加工图表明,该合金适宜的热变形工艺参数为900~950℃和0.1~1 s^(-1),其中950℃和1 s^(-1)变形条件下组织状态最佳,为晶粒细小均匀的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合金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热处理对Cu-0.23Be-0.84Co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宁宁 宋克兴 +2 位作者 周延军 张彦敏 何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3,2-3,共4页
利用硬度计、导电仪和金相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固溶和时效对Cu-0.23Be-0.84Co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0.23Be-0.84Co合金经950℃×1 h固溶、480℃×4 h时效处理后,综合性能指标较好,其中,硬度可达117.0HB,导电率达... 利用硬度计、导电仪和金相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固溶和时效对Cu-0.23Be-0.84Co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0.23Be-0.84Co合金经950℃×1 h固溶、480℃×4 h时效处理后,综合性能指标较好,其中,硬度可达117.0HB,导电率达71.6%IACS;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晶粒结构形貌相似,未溶物逐渐减少,晶粒尺寸逐渐增大;950℃时,晶粒呈等轴状,大小均匀,固溶较完全;时效后,试验合金内部保留着较清晰的应变孪晶,强化相在晶界处不连续析出、集聚而产生黑色组织,且黑色组织数量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Co 合金 热处理 硬度 导电率 显微组织
下载PDF
稀土Y对铜线材抗氧化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17
作者 葛晨阳 国秀花 +7 位作者 李韶林 宋克兴 周延军 刘海涛 张朝民 曹军 曹飞 高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土Y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与氧化膜的生长过程,揭示了添加稀土元素Y提高纯铜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稀土Y的引入提高了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在600℃、10 h条件下,Cu-0.03Y线材相对于Cu线材氧化增重率由0.55%降低至0.2%,降幅达63%。稀土元素Y的添加使铜线材的(100)晶面占比减少,(111)晶面占比增多,基体表面易被活化的(100)原子面占比降低,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提高。在Cu-0.1Y线材中稀土元素浓度较高时发生偏聚,稀土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大于铜与氧的亲和力,偏聚处形成不连续的稀土氧化物,使氧离子与铜离子的接触反应面积增大,相比Cu-0.03Y线材抗氧化性能降低。结论氧化过程中稀土离子的扩散速率慢、半径大,对铜离子的向外扩散起到阻碍作用,降低了铜离子的扩散速度,提高了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线材 稀土元素Y 稀土氧化物 增重率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PEG和MPS对电解铜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志朋 胡浩 +6 位作者 宋克兴 程浩艳 代明伟 郁宁宁 卢伟伟 冯庆 杨祥魁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4-64,共11页
针对目前工业生产中电解铜箔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18μm厚的电解铜箔。探究了在基础电解液(由Cu^(2+)100 g/L、硫酸110 g/L和盐酸40 mg/L组成)中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聚乙二醇(PEG)和3-巯基-1-丙烷磺酸钠(MPS)时对铜... 针对目前工业生产中电解铜箔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18μm厚的电解铜箔。探究了在基础电解液(由Cu^(2+)100 g/L、硫酸110 g/L和盐酸40 mg/L组成)中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聚乙二醇(PEG)和3-巯基-1-丙烷磺酸钠(MPS)时对铜箔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晶相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对Cu^(2+)电沉积形成铜箔过程中成核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和MPS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初始阶段的成核密度,减少气孔等缺陷,令铜箔的致密度和表面平整性得到改善,抗拉强度大幅提升。当同时采用2.0 mg/L MPS和1.2 mg/L PEG作为添加剂时,得到的铜箔力学性能最优,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425 MPa和5.3%,相比于无添加剂时分别提高了57%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添加剂 成核 微观组织 抗拉强度 延伸率
下载PDF
弥散铜/35Cr电触头材料的热变形行为
19
作者 马紫鹏 田保红 +4 位作者 殷婷 周孟 李恒 景柯 刘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9-1598,共10页
通过快速热压烧结和内氧化法相结合制备了Al_(2)O_(3)-Cu/35Cr复合材料,在变形温度和试验速率分别为650~950℃和0.001~1 s^(-1)下,采用Gleeble−1500D型试验机对材料进行热变形试验,通过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两种试验参数对流变应... 通过快速热压烧结和内氧化法相结合制备了Al_(2)O_(3)-Cu/35Cr复合材料,在变形温度和试验速率分别为650~950℃和0.001~1 s^(-1)下,采用Gleeble−1500D型试验机对材料进行热变形试验,通过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两种试验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并构建了复合材料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分析其热加工参数。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Cr颗粒均匀分布在纳米γ-Al_(2)O_(3)弥散强化Cu基体上,其烧结态致密度、导电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98.9%、44.4%IACS和145HV。Al_(2)O_(3)-Cu/35Cr复合材料具有热敏感性和正应变速率相关性,并且在变形量为0.3~0.5时最佳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参数分别为650~680℃、0.55~1 s^(-1)和810~950℃、0.007~0.123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u/35Cr复合材料 热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基于二元堆积理论高致密CuW复合材料制备及耐电弧侵蚀性能研究
20
作者 张懿铭 宋克兴 +6 位作者 国秀花 皇涛 冯江 王旭 李韶林 钟建英 李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1-189,共9页
目的提高CuW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耐电弧侵蚀性能。方法基于二元堆积理论设计并制备了双粒径W颗粒混杂CuW75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硬度测试、导电率测试及密度测试,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和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致... 目的提高CuW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耐电弧侵蚀性能。方法基于二元堆积理论设计并制备了双粒径W颗粒混杂CuW75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硬度测试、导电率测试及密度测试,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和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致密性和微观组织的内在关联,并通过电接触实验研究了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耐电弧的侵蚀性能。结果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均匀,W相及Cu相网络连通程度高,致密度高达99.79%,较CuW75复合材料国家标准致密度提升了2.9%,硬度较CuW75复合材料国家标准提升了6.7%。电接触实验结果表明,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熔焊力波动幅度小,平均熔焊力(35.06cN)较1μm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的降低了11%;平均燃弧能量(147.29mJ)及平均燃弧时间(2.53ms)较1μm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的分别下降了38%和36%。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受电弧侵蚀面积小,侵蚀坑较浅,耐电弧侵蚀性能优异。结论双粒径混杂W颗粒制备CuW复合材料可以明显提升材料的致密度及微观结构连通性。双粒径混杂CuW复合材料可以更好地分散电弧,具有优异的抗熔焊性能及耐电弧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堆积理论 双粒径混杂 CuW复合材料 熔焊力 微观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