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螺旋框架下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组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尤莉 王瑞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8,共15页
高校是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对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具有支撑性和引领性。利用五螺旋创新理论框架,探究政府支持、产业基础、学术能力、公众需求、创新环境等关键要素影响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前因条件和交互效应。对比... 高校是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对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具有支撑性和引领性。利用五螺旋创新理论框架,探究政府支持、产业基础、学术能力、公众需求、创新环境等关键要素影响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前因条件和交互效应。对比我国31个省份组态效应,结合NCA和fsQCA方法,发现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具有“多重并发”特征。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没有绝对最优路径,只有相对最优路径,不同驱动路径之间存在差异性和等效性。政府支持、产业基础、学术能力、公众需求、创新环境之间不同组态形成了3条高区域科技创新路径和4条非高区域科技创新路径。3条高区域科技创新路径分别是政产学公众联合导向型、政产公众环境联合导向型、产学公众环境联合导向型;4条非高区域科技创新路径分别是产业缺失型、政环境缺失型、政产环境缺失型、学术环境缺失型。其中,政府组织协调职能、持续稳定的公众参与机制和区域内部规模化创新环境有效促进了高校内部创新活动与区域整体要素资源的结构性契合,增加了不同驱动路径之间的等效转化机会。为此,不同区域应依据产业资源禀赋特点和高校发展特色,科学调整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嵌入形式,从单一优化转向组态耦合,实现多重条件的组态优化。以新型举国体制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教融汇、产教协同,激活公众创新基因和区域创新势能,不断提升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 高校参与 五螺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一流学科评价的行动逻辑与改革动向——以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科为例
2
作者 尤莉 王瑞 《山东高等教育》 2023年第5期15-23,F0002,共10页
通过2017-2021年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数据库、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数据库等,对我国25所“双一流”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相关可比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结果发现,... 通过2017-2021年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数据库、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数据库等,对我国25所“双一流”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相关可比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结果发现,学科整体发展水平显著超越历史同期,展现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雄厚实力;学科成长进步程度和速度不一致,不同高校拥有各具特色的主体优势;中国特色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优先性凸显,发展潜力巨大。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一流学科发展应优先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促进新知识生产模式与学科内外部逻辑的同构共生,深化科研生产力本土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优化 一流学科 监测评价 面向未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