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糖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逢博 曹真 韩明利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8期696-697,共2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出生24 h内的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5年12月鹤煤集团总医院儿科收住的HIE患儿48例,入院后立即检测血糖,每2 h监测1次直到纠正到正常为止。结果重度组...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出生24 h内的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5年12月鹤煤集团总医院儿科收住的HIE患儿48例,入院后立即检测血糖,每2 h监测1次直到纠正到正常为止。结果重度组生后2 h内高血糖发生率为33.3%(4/12),重度组生后2 h内血糖明显高于4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生后2 h内重度组血糖非常显著高于中度组(t=2.89,P<0.01),也非常显著高于轻度组(t=7.01,P<0.01)。结论新生儿HIE病情越重,出生后血糖水平越高,重度HIE生后易发生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糖
下载PDF
心功能综合指数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逢博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0期812-814,共3页
目的应用多普勒心功能综合指数(Tei指数)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在常规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 目的应用多普勒心功能综合指数(Tei指数)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在常规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在机械通气前后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室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及Tei指数。结果经口鼻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后,29例患儿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0.6%。BiPAP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72±0.05.0.60±0.02,P〈0.05)。结论BiPAP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心功能,改善低氧血症;Tei指数是一种无创、敏感、准确、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TEI指数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新生儿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呼吸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逢博 孙国云 曹真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8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鹤壁煤业总医院于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2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分别置于仰卧位和俯卧位,分别测定两种体位时经皮血氧饱和度(TeSO2)、经皮氧分压(TcPO2)及呼吸频率(RR)。...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鹤壁煤业总医院于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2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分别置于仰卧位和俯卧位,分别测定两种体位时经皮血氧饱和度(TeSO2)、经皮氧分压(TcPO2)及呼吸频率(RR)。结果俯卧位时TcSO2、TePO2明显高于仰卧位(P〈0.05),俯卧位时RR明显低于仰卧位(P〈0.05)。结论俯卧位可改善新生儿肺炎的氧合,减轻呼吸困难,这提示俯卧位可能为治疗新生儿肺炎时的适宜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炎 仰卧 俯卧 氧合
原文传递
新生儿颅内出血4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4
作者 孙国云 张逢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7117-7118,共2页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颅内出血/护理
下载PDF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8例分析
5
作者 张逢博 孙国云 史丽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儿童HLD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以肝脏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和其他症状起病者分别为12、4、2例,K-F环阳性13例,血清铜蓝蛋白降低16例,尿隐血阳性7例,尿蛋白阳性5例,父母近亲...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儿童HLD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以肝脏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和其他症状起病者分别为12、4、2例,K-F环阳性13例,血清铜蓝蛋白降低16例,尿隐血阳性7例,尿蛋白阳性5例,父母近亲结婚2例,阳性家族史3例,治疗有效13例(72.2%)。结论:儿童HLD中以肝病为首发症状者最多见,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早期诊断予以青霉胺联合硫酸锌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6例头颅CT分析
6
作者 张逢博 任法云 曹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5367-5368,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住院HIE患儿于生后4~8 d行头颅CT检查,其中33例分别于生后1、3、6个月行1~3次CT随访。对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生后4~8 ... 目的: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住院HIE患儿于生后4~8 d行头颅CT检查,其中33例分别于生后1、3、6个月行1~3次CT随访。对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生后4~8 d CT表现为不同程度脑白质低密度影的患儿,1~6个月复查有11例表现为脑软化灶和(或)脑萎缩。7例临床分度为轻度的患儿CT表现为正常(7/46),1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符(11/39)。39例头颅CT异常者中,合并颅内出血者2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1例,生后1~6个月复查,21例SAH均完全吸收。结论:生后早期CT改变不宜判断HIE的预后,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的差异性,SA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SAH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 脑/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气雾剂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曹真 张逢博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相同,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及强化...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相同,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及强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解除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缓解喘憋及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及强化护理对毛细支气管炎显效迅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替卡松 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铵 毛细支气管炎
原文传递
对新生儿硬肿症恒温湿化氧疗的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国云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4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安全有效的复温方式。方法将82例硬肿症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实施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吸氧方式和按吸氧指征给氧。结果实验组体温恢复和硬肿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缩短了平...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安全有效的复温方式。方法将82例硬肿症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实施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吸氧方式和按吸氧指征给氧。结果实验组体温恢复和硬肿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大大减少。结论恒温湿化氧疗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湿化氧疗 新生儿硬肿症 护理
下载PDF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IgE的观察及其护理
9
作者 曹真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3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总IgE变化及其护理。方法入选病例为本院儿科门诊哮喘患儿3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和ICS组(165例)。对照组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ICS组<5岁(101例)患儿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总IgE变化及其护理。方法入选病例为本院儿科门诊哮喘患儿3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和ICS组(165例)。对照组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ICS组<5岁(101例)患儿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5岁(64例)患儿吸入美特罗替卡松。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别月采用全自动过敏原定量分析仪测定其血清IgE,ICS组继续治疗至1年,复查其血清IgE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IgE水平分别为(360.43±35.58)ng/L、(391.27±37.48)ng/L(P>0.05),ICS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1年IgE分别为(560.43±43.58)ng/L、(452.43±30.18)ng/L及(430.43±25.53)ng/L,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与治疗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S治疗3个月,<5岁患儿65例(64.4%)控制,≥5岁患儿49例(76.6%)控制,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gE水平下降(76例,75.2%vs38例,5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糖皮质激素可使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降低,IgE水平下降在哮喘急性期明显,缓解期下降缓慢。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延长缓解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吸入糖皮质激素 免疫球蛋白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科危重病患儿抢救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国云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危重病患儿 中心静脉置管 经外周穿刺 抢救 儿科 深静脉置管技术 上腔静脉 静脉导入
下载PDF
固尔苏及PEEP治疗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体会
11
作者 曹真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8期902-903,共2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正压通气治疗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15例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用小潮气量(4~6ml/kg)、呼气末正压(PEEP15~20cmH2O)无创通气,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15例患儿有11例血气分析指标得...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正压通气治疗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15例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用小潮气量(4~6ml/kg)、呼气末正压(PEEP15~20cmH2O)无创通气,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15例患儿有11例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PaO2>75mmHg,氧合指数>200mmHg,病情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4例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改善,最终死亡。结论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正压通气治疗对部分患儿有效,用药前后注意呼吸道的护理,选用小潮气量通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和循环系统的监护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 护理
原文传递
3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逢博 曹真 韩明利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7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酶分析 肾功能 心肌 多脏器受损 血清酶 BUN
下载PDF
蒙脱石与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6例
13
作者 申绍夫 吴位平 曹真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7期722-722,共1页
目的探求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胃管内注入蒙脱石并静脉滴注西咪替丁。结果治疗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蒙脱石和西咪替丁是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 蒙脱石 西咪替丁
下载PDF
硫酸镁治疗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14
作者 申绍夫 曹真 吴位平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5期509-509,共1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硫酸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NBNA测定。结...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硫酸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NBNA测定。结果治疗后NBNA测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可作为临床早期治疗HIE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神经测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硫酸镁 新生儿
原文传递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疗效观察
15
作者 张逢博 宋朝敏 孙国云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4期59-59,共1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对38例中重度HIE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纳洛酮 治疗 中重度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