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2
1
作者 朱风叶 李红 +1 位作者 乔继红 王全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 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5);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I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 原发性肝癌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病灶残留及复发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亮 王振奎 +2 位作者 张丽 王赢 乔继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1期5-7,17,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诊治的首发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为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均接受MRI检查,临床各项资料完善,影像学资料清...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诊治的首发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为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均接受MRI检查,临床各项资料完善,影像学资料清晰。分析病灶的MRI影像学特征,包括位置分布、形状、病灶信号特征及周围水肿带分布情况等,并进行χ2检验。结果脑出血组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78.33%)为主,形状分布以类圆形、楔形、点状形(88.33%)为主,脑梗死组则以小脑、顶额、颞叶区(85.00%)和不规则形(76.67%)为主,两组病灶的分布、形态特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灶T1WI、T2WI、DWI信号特征分别以等信号(91.67%)、低信号(71.67%)、混杂信号(70.00%)为主,脑梗死组则分别以低信号(71.67%)、稍高信号(65.00%)、高信号(86.67%)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Flair信号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病灶周围DWI高信号水肿带的发生率(80.33%vs 3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特征(病灶部位、形状、信号特征及周围水肿带分布)具有明显差异,这对提高二者的临床诊断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 MRI 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常规MR与弥散加权成像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及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作用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威 李红 +1 位作者 冀鹏 谭文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常规M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癌(PCNSL)以及脑胶质瘤(GBM)的鉴别及诊断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PCNSL患者和30例GBM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病例的常规MR的图像,并分析图像... 目的研究常规M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癌(PCNSL)以及脑胶质瘤(GBM)的鉴别及诊断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PCNSL患者和30例GBM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病例的常规MR的图像,并分析图像的信号特点,并测量肿瘤的平均表现、对侧正常的脑白质区及肿瘤校正的弥散系数(ADC)。结果观察组在T1WI及T2WI上信号的特点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强化均匀的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以及ADC值可辅助PCNSL及GBM鉴别诊断,为常规的MR补充信息,效果较好,值得给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MR 弥散加权成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胶质母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对比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赢 代向党 乔继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6例肝血管肉瘤患者和14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腹部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6个肝血管肉瘤在增强早期表现为周边强化38.46%,非... 目的探讨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6例肝血管肉瘤患者和14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腹部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6个肝血管肉瘤在增强早期表现为周边强化38.46%,非周边强化61.54%。38个肝脏血管瘤在增强早期表现为非周边强化23.68%,周边强化76.32%。肝血管肉瘤和肝血管瘤早期强化CT强化位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6个肝血管肉瘤在增强早期表现为片状强化形态65.38%,结节状强化形态34.62%。38个肝脏血管瘤在增强早期表现为片状强化形态60.53%,结节状强化形态39.47%。肝血管肉瘤和肝血管瘤早期强化CT强化形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血管肉瘤和肝血管瘤伴瘤周动静脉短路者分别占53.85%和15.79%,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血管肉瘤主要表现为非周边强化、动静脉短路,而肝脏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周边强化,动静脉短路较为少见。非周边性强化和动静脉短路的强化模式对于鉴别肝血管肉瘤和肝血管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瘤 CT
下载PDF
MRI与CT用于临床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喆 冷晓明 +2 位作者 李红 代向党 乔继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MRI CT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及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威 李红 +1 位作者 冀鹏 谭文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8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MR)灌注加权成像(PWI)对脑胶质瘤(GBM)以及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35例GBM患者以及15例单发转移瘤患者,35例GBM患者中含16例低级别患者,19例高级别患者的MR ... 目的研究磁共振(MR)灌注加权成像(PWI)对脑胶质瘤(GBM)以及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35例GBM患者以及15例单发转移瘤患者,35例GBM患者中含16例低级别患者,19例高级别患者的MR PWI的资料,且将16例低级别患者记为A组,19例高级别的患者记为B组,15例单发转移瘤的患者记为C组。测量肿瘤的实质区域以及肿瘤周围水肿区相对的脑血容量(RCBV)的值,并且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在肿瘤的实质区域,低级别的GBM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在肿瘤周围的水肿区,低级别GBM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的实质区域,单发转移瘤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在肿瘤周围的水肿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为一种无创评价的手段,可提高GBM手术前的分级准确性,且在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灌注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脑单发转移瘤 脑胶质瘤
下载PDF
CT和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安生 冀鹏 +1 位作者 李红 杨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640-1644,共5页
目的比较CT、磁共振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70例,分别采用CT与磁共振进行检查,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 目的比较CT、磁共振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70例,分别采用CT与磁共振进行检查,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检出率为54.29%(38/70),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的77.14%(54/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异常率分别为56.76%(21/37)、35.71%(5/14),均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的94.59%(35/37)、100.00%(14/1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联合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阳性与真阴性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检查、磁共振检查、联合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呈逐渐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较CT更高,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朱风叶 李红 +1 位作者 乔继红 王全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l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l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O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1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l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O5);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I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 原发性肝癌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病灶残留及复发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评估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周贺民 王赢 张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评估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和血管管腔直径判断冠脉狭窄程度,并根据判断结果将18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四组:轻度狭窄组(n=38)、中度狭窄组(n=5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评估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和血管管腔直径判断冠脉狭窄程度,并根据判断结果将18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四组:轻度狭窄组(n=38)、中度狭窄组(n=58)、重度狭窄组(n=48)、闭塞组(n=36),均行多层螺旋CT心脏扫描,测量左心房功能参数,包括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收缩末期容积(LA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等,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上述参数。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中各项左心房功能参数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左心室各参数LAEDV、LAESV、LVSV、LVMM、LA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左心室各参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狭窄组、闭塞组左心室各参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相比,重度狭窄组、闭塞组LAEDV、LAESV、LVMM显著较高,LVSV、LAEF显著较低(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LVEDV、LVESV、LVMM水平明显升高,呈正相关(r=0.38,0.35,0.42,P<0.05),LVEF、LVSV水平明显下降,呈负相关(r=-0.32,-0.41,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定量评价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左室收缩功能准确、可靠,可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 重度 心功能
下载PDF
640层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贺民 王玉东 +4 位作者 蔡青云 郭越 廖磊 王赢 谭文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0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其发病时间在4.5h之内且均进行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 目的探讨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其发病时间在4.5h之内且均进行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行CT平扫和CTP,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HT)分为HT发生组和HT未发生组,比较病灶侧与健侧、HT发生组和HT未发生组CTP相关参数值[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探讨CTP相关参数值与H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5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CT平扫和CTP图像,其中36例患者CT平扫图像显示低密度缺血性病灶,局部脑沟消失;所有患者CTP图像均可见与临床症状对应的大范围异常低灌注区。病灶侧CBF、CBV、MTT值均低于健侧(P<0.05),PS值高于健侧(P<0.05)。HT发生组病灶侧CBF、CBV值均低于HT未发生组(P<0.05),PS值高于HT未发生组(P<0.05)。CBV、CBF、PS均与HT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CBV、CBF与HT发生呈负相关,PS与HT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640层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患者出现HT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层CT脑灌注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
下载PDF
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治疗疗效及影像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杰 叶慧芳 +1 位作者 张亮 郑方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1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治疗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肺挫伤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 目的分析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治疗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肺挫伤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恢复情况[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为95%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临床疗效,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24h后RR、HR、PaCO2均明显降低(P<0.05),PaO2、PaO2/FiO2明显升高(P<0.05);患者SpO2恢复为95%时间(27.46±2.83)min、湿啰音消失时间(61.78±6.35)min、机械通气时间(5.24±0.67)d、住ICU时间(7.12±0.76)d;疗效优87.50%,8.33%,差6.67%由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致死;CT图像可清晰呈现肺挫伤范围、密度以及病情演变过程。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严重肺挫伤患者呼吸与血气分析指标,促进SpO2与临床体征恢复,降低病死率,疗效良好,CT图像对其早期诊治与预后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肺挫伤 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 疗效 影像学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鼎 李敏 乔继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在CT增强扫描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需要接受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20例,均在一次给药的情况下,... 目的探讨在CT增强扫描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需要接受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20例,均在一次给药的情况下,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对照组患者20例,全部先接受CT检查,之后再接受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质量,以及检验过程中患者的痛苦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获得影像资料,且所得影像资料的均质量完好,不过相比之下,试验组患者的检查过程更加简洁,患者所受的痛苦更少。结论将CT增强扫描与静脉肾盂造影同时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结果,且患者痛苦较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静脉肾盂造影 临床 应用
下载PDF
肺隔离症的MRI诊断 被引量:7
13
作者 柳曦 李红 +1 位作者 王强 赵书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目的 评价MRI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MRI资料 ,评价其显示病变及其相关血管的能力。结果  5例病变均位于下肺后基底段 ,肺隔离症的MRI表现包括肺野内块影 ,伴有囊变 (n =... 目的 评价MRI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MRI资料 ,评价其显示病变及其相关血管的能力。结果  5例病变均位于下肺后基底段 ,肺隔离症的MRI表现包括肺野内块影 ,伴有囊变 (n =4 )、支气管扩张 (n =1) ,MRA及CE MRA能够清楚显示源自降主动脉的异位血供 (n =4 )。结论 MRI是诊断肺隔离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创伤检查手段 ,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诊断 肺隔离症 磁共振成像 PS MRI表现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评价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少增 刘博会 张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289例,其中男159例、女130例,年龄43~82(61.7±...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289例,其中男159例、女130例,年龄43~82(61.7±8.0)岁。患者均行能谱CT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颈总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及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Kappa值分别为0.844、0.882,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除了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较低、能谱CT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预测值较低外,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颈总动脉上,DSA共检出易损斑块1672个;颈部血管超声检出876个,其中软斑块384个、表面不规则斑块80个、溃疡斑412个,易损斑块检出率为52.39%(876/1672);能谱CT检出367个,均为软斑块,易损斑块检出率为21.95%(367/1672)。血管超声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能谱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0,P<0.001)。结论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均能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超声可能在颈总动脉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临床应用时可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能谱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粥样斑块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建中 崔效广 马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8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筛选120例有完整超声造影及CT影像资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超声造影及CT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特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筛选120例有完整超声造影及CT影像资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超声造影及CT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特征及增强率、肝细胞癌表现模式及其对血管形态、血管显像丰富程度、坏死灶的评价。结果超声造影及CT检查时,动脉期、门脉期增强等级及肝细胞癌表现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率0-1及<0比例、门脉期增强率<0比例均低于CT,门脉期增强率0-1比例高于CT;且超声造影所见条状不规则型血管形态比例、评价血管显像丰富比例、圆孔状及片状坏死灶比例高于CT,稀细型及无血管型血管形态比例、评价血管丰富程度少量比例、无坏死灶比例低于CT;且超声造影诊断阳性率高于CT,上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细胞癌临床诊断时,在不同期相增强等级、表现模式上可获得与CT相似表现形式,在评价血管形态、显像丰富程度、阳性率上与CT比较亦具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多层螺旋CT 肝细胞癌 诊断应用
下载PDF
CTA联合CIS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
16
作者 王祎 王长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侧支循环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河南省驻马店中心医院收治的MCAO致AC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侧支循环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河南省驻马店中心医院收治的MCAO致AC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IS评分分为充盈良好组(n=58)与充盈不良组(n=32)。比较两组头颈部CTA与DSA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毛细血管充盈程度MCAO致ACI的检查指标、NIHSS评分。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明确诊断有侧支循环患者58例、无侧支循环患者32例;头颈部CTA检查联合CIS评分检出阳性59例、阴性31例,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头颈部CTA检查联合CIS评分评估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6.55%、准确度94.44%、阴性预测值93.55%均明显高于头颈部CTA检查的74.14%、72.22%、61.54%,亦明显高于CIS评分单独评估的84.48%、84.44%、75.00%,P均<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且充盈良好组治疗两周后NIHSS评分(4.46±1.25)分及治疗三个月后NIHSS评分(2.55±0.48)分均明显低于充盈不良组的(11.09±1.61)分及(10.23±1.17)分,P均<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联合CIS评分较单独用CTA检查或CIS评估MCAO致ACI的侧支循环灵敏度及准确度更高,有助于早期个体化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华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折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踝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改良的Lauge-Hansen分型法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分型...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折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踝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改良的Lauge-Hansen分型法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23例踝关节骨折按改良的Lauge-Hansen分型法分型如下:旋后内收型7例,旋后外旋型5例,旋前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2例,旋前背屈型5例。普通X线片对踝关节骨折分型的正确率为78.26%(17/23),螺旋CTSSD 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踝关节骨折分型的正确率为95.65%(2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治疗 骨折/放射摄影术/分类/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商守宇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CT冠脉成像、钙化积分扫描的患者,其中经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4例,称为A组,体检正常者29例,称为B组,两组患者共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CT冠脉成像、钙化积分扫描的患者,其中经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4例,称为A组,体检正常者29例,称为B组,两组患者共63例。使用美国通用公司多层螺旋CT和CaScore5.0自动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动脉钙化积分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动脉钙化平均积分为400.25±19.78,B组的动脉钙化积分为71.72±11.21,A组的动脉钙化总积分显著高于B组(P<0.05),其中LM、LAD、LCX和RCA的钙化积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RCA的钙化积分差异最大,而LM钙化积分的差异最小。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于冠心病早期的诊断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钙化积分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MRI对诊断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华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6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MRI对诊断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癫痫患者行垂直于海马长轴的斜冠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快速SE(FSE)T1WI、T2WI序列MRI扫描。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为双侧海马硬化,20例为单侧海马硬化(左侧13例,右侧7... 目的探讨MRI对诊断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癫痫患者行垂直于海马长轴的斜冠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快速SE(FSE)T1WI、T2WI序列MRI扫描。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为双侧海马硬化,20例为单侧海马硬化(左侧13例,右侧7例),2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21例22个患侧MR显示海马体积缩小;FSET2WI(18侧)和FLAIR成像(22侧)信号增高;21个海马头部浅沟消失;8个患侧白质萎缩;3个患侧颞叶萎缩;9个患侧颞角扩大。结论 MRI是检测海马硬化的首选方法,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海马硬化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鼎 李敏 乔继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1期115-116,共2页
目的研究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胃神经鞘瘤患者5例,分析其多层螺旋CT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的有关资料。结果扫描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体小弯侧3例,位于胃... 目的研究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胃神经鞘瘤患者5例,分析其多层螺旋CT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的有关资料。结果扫描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体小弯侧3例,位于胃体大弯侧1例;肿瘤直径最小的2 cm,最大的8 cm,平均(4.8±1.7)cm;肿瘤向腔外生长2例,向腔内生长2例,向腔内外生长1例;5例肿瘤均为良性,且均未发生出血及钙化现象;5例肿瘤均为持续性强化,其中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2例。且经过手术治疗之后,5例患者的肿瘤均成功切除,跟踪随访3年,4例患者存活,且预后恢复情况良好,1例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因患其他疾病而导致死亡。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准确的对胃神经鞘瘤进行诊断,加上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胃神经鞘瘤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多层螺旋CT诊断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