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景春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5期678-679,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大咯血或反复咯血的病人用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12例病人中,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2例。先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大咯血或反复咯血的病人用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12例病人中,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2例。先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粒栓塞,直到支气管动脉闭塞为止。结果即刻止血10例,术后咯血完全停止;2例咯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咯血停止。随访3月-1年不等,1例肺结核1年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景春 白卫星 吕会杰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4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7月住院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和CTP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以指导治疗方...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7月住院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和CTP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结果 CTPI分期与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不具有相关性(r=0.081,P=0.57),与颅内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之间亦不具有相关性(r=0.007,P=0.951);侧支循环分级对CTPI分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类型对CTPI分期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DSA与CTPI,可以综合评估脑血管形态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灌注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景春 《当代医学》 2011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内或纵隔旁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在CT引导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2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全部按预定计划完成了... 目的探讨纵隔内或纵隔旁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在CT引导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2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全部按预定计划完成了粒子植入。术后5例气胸,未做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复查CT显示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7例肿块基本消失,仅残留少量聚集在一起的粒子影,9例肿块缩小50%以上,3例肿块缩小不足50%,3例缩小不明显;4例见有粒子分布不均匀,2例见粒子分布稀疏区肿块增大。结论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纵隔内或纵隔旁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全身毒副作用小,能明显改善局部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恶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125I 肿瘤内植入治疗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会杰 《西藏医药》 2018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进行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9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护...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进行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9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狭窄、病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以及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病死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和室壁运动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吕会杰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958-958,共1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心血管介入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抽样法下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心血管介入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抽样法下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方法,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6%)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8%),且以上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对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间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心血管介入术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6
作者 吕会杰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942-942,共1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期待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在对两组进行...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期待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在对两组进行完急诊介入治疗后,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总体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5%)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80%),治疗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75%),且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干预
7
作者 吕会杰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951-951,共1页
目的 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从2015年9月起到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所有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观察这80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将这80例... 目的 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从2015年9月起到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所有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观察这80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关系,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
8
作者 吕会杰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947-947,共1页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78例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78例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恶心呕吐控制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控制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82.1%),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紧张,再加之化疗药物介入治疗的影响,会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频繁的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恶心呕吐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9
作者 吕会杰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948-948,共1页
目的 探究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治疗后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 探究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治疗后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7%)明显低于对照组(29.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对其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