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知人论世”,让“背景材料”为解读文本服务 |
常福胜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2016 |
1
|
|
2
|
语文教学如何有机融入德育教育 |
宋秋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2 |
0 |
|
3
|
“三重奏”,将“比较”进行到底——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
常福胜
|
《基础教育课程》
|
2014 |
0 |
|
4
|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王春霞
|
《魅力中国》
|
2009 |
0 |
|
5
|
“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常福胜
|
《课外语文(下)》
|
2014 |
0 |
|
6
|
“不相见” 作者的情感密码——《背影》文本细读 |
常福胜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2015 |
0 |
|
7
|
语文教师要学点逻辑知识——以《中国石拱桥》为例 |
常福胜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6 |
0 |
|
8
|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以《细菌的启示》为例 |
常福胜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14 |
0 |
|
9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
常福胜
|
《语文天地(初中版)》
|
2016 |
0 |
|
10
|
“不相见”——作者的情感密码——《背影》文本细读 |
常福胜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15 |
0 |
|
11
|
“对话”缺失的阅读教学——评韩军老师的《背影》 |
常福胜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6 |
0 |
|
12
|
如何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渔夫的故事》为例 |
常福胜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13 |
0 |
|
13
|
借得教材源头水 酿为课堂缕缕香——读肖培东《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
孙秋备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3 |
0 |
|
14
|
“赋”“比”“兴”: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路径——以董一菲老师的诗歌教学为例 |
孙秋备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2019 |
0 |
|
15
|
整合阅读:着眼思维发展,指向能力提升 |
孙秋备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1 |
0 |
|
16
|
美术老师,让我们也来追求时尚吧!——谈谈初中生喜爱的动漫美术 |
李筱琴
|
《新课程研究(上旬)》
|
2011 |
0 |
|
17
|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苏晓云
|
《课外语文(下)》
|
2014 |
0 |
|
18
|
“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常福胜
|
《教育艺术》
|
2014 |
0 |
|
19
|
为学而教,整合阅读促探究 |
孙秋备
|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