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49例治疗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黎少琴 刘馨 +1 位作者 连芳 张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7年6月本院生殖医学专科收治的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患者49例,采用分组治疗:A组26例(其中2例为垂体巨腺瘤,已行开颅垂体瘤切除术),采用溴隐亭口服治疗;B组23例(其中1...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7年6月本院生殖医学专科收治的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患者49例,采用分组治疗:A组26例(其中2例为垂体巨腺瘤,已行开颅垂体瘤切除术),采用溴隐亭口服治疗;B组23例(其中1例为垂体微腺瘤),采用溴隐亭阴道给药治疗。用药半个月、1个月、1个半月后观察泌乳素(PRL)变化情况。对PRL值降至25ng/ml以下者采用CC/HMG/HCG方案促排卵,观察妊娠情况。结果:经半个月、1个月或1个半月溴隐亭口服或阴道给药治疗后,各组血PRL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A组与B组比较,PRL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25例、B组21例PRL降至25ng/ml以下,给予CC/HMG/HCG方案促排卵后,分别有18例和14例妊娠。结论:溴隐亭口服与阴道给药两种治疗方案在降低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患者PRL水平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溴隐亭阴道给药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可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泌乳素血症 不孕症 溴隐亭
原文传递
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的临床观察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丽 黎少琴 +2 位作者 连芳 张桂芳 赵晶石 《临床医学》 CAS 2000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排卵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在不孕症临床治疗中与妊娠的关系,寻找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最佳状态,提高不孕症的治愈率。方法:用阴道B超在子宫矢状面测得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最大值。监测非夫精人工授精资料完整者共200例,433个周期... 目的:探讨排卵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在不孕症临床治疗中与妊娠的关系,寻找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最佳状态,提高不孕症的治愈率。方法:用阴道B超在子宫矢状面测得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最大值。监测非夫精人工授精资料完整者共200例,433个周期,妊娠人数112人。结果:子宫内膜厚度≤7ram或>14mm,周期妊娠率为0,子宫内膜厚度在8mm~9mm时,周期妊娠率为14.81%,子宫内膜厚度在10mm~12mm时,周期妊娠率为30.77%,子宫内膜厚度在13~14mm,周期妊娠率为21.6%。提示:排卵期子宫内膜最佳厚度为10mm~12mm,经X^2检验,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反应进入敏感期,才能容许胚胎着床。在不孕症临床治疗中,我们要力争卵泡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创造条件,使排卵期子宫内膜的厚度达到10mm~12mm最佳状态,使子宫内膜发育适应于卵孕着床时的条件,以提高妊娠率。若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7mm或>14mm时,可考虑放弃该周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卵泡 妊娠 排卵期 女性不育症
原文传递
卵巢功能低下伴不孕46例预治疗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婷 黎少琴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卵巢功能低下伴不孕患者在促排卵前行人工周期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生殖专科诊治的46例卵巢功能低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夫精人工授精(AIH)失败组15例,卵巢早衰组9例和卵巢功能低下组22例。从... 目的观察卵巢功能低下伴不孕患者在促排卵前行人工周期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生殖专科诊治的46例卵巢功能低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夫精人工授精(AIH)失败组15例,卵巢早衰组9例和卵巢功能低下组22例。从生命网络调控的观点出发,在促排卵前行人工周期(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针)序贯治疗,辅以调经促孕丸(北京同仁堂)3个月,加以心理疏导观察治疗后月经第3天血清性激素变化、排卵率、妊娠率的变化。结果 46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经过预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明显下降(P<0.05),妊娠率35%,排卵率由治疗前的15%增至治疗后的54%(25/46)(P<0.01)。结论以人工周期(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针)序贯治疗,辅以调经促孕丸在卵巢功能低下者促排卵前行预治疗,明显降低体内FSH、FSH/LH水平,提高E2水平,提高临床排卵率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功能低下 人工周期 不孕症 生命网络调控
原文传递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婷 黎少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1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将本科诊治的1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个周期后行促排...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将本科诊治的1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个周期后行促排卵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复方去氧孕烯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个周期后行促排卵治疗。观察治疗后性激素的变化、促排卵情况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情况、妊娠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黄体生成素(LH)、睾酮(T0)水平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LH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0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取消周期和OHSS发生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56.76%,对照组妊娠率为37.31%;治疗组流产率为10.81%,观察组流产率为1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前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明显降低血黄体生成素及血雄激素水平,增加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方法经济、简单,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排卵 妊娠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黎少琴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18日至2010年6月19日期间收治的12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进行腹腔镜检术、盆腔粘连分离术、输...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18日至2010年6月19日期间收治的12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进行腹腔镜检术、盆腔粘连分离术、输卵管周围粘连分离术、输卵管伞端成形术、新式输卵管切开术、腹腔镜监视下输卵管手感插管通液术。结果腹腔镜检将125例患者分为A、B、C三类。A类为轻度盆腔粘连;B类为慢性输卵管炎、中度盆腔粘连;C类为重度盆腔炎及输卵管炎。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后,输卵管完全阻塞由术前128条(52.03%)下降到75条(30.49%),部分阻塞由术前110条(44.72%)下降到86条(34.96%),完全通畅由术前8条(3.25%)上升到85条(34.5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1。125例术后≥6个月的97例随访者中有36例受孕,妊娠率为37.11%(36/97)。34例为宫内妊娠,2例为宫外妊娠。其中A类组宫内孕为24例(60.00%),宫外孕0例;B类组宫内孕10例(33.33%),宫外孕2例(6.67%),而C类组无一例妊娠。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能直观、准确地明确输卵管病因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直视下通液,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度和形态,因而是输卵管性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不孕症 插管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轻创处理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黎少琴 刘馨 +1 位作者 连芳 张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轻创处理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48例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子宫内膜轻创组行子宫内膜轻创处理,138例共246个周期;对照组未行子宫内膜轻创处理,110例共201个周期.比较...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轻创处理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48例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子宫内膜轻创组行子宫内膜轻创处理,138例共246个周期;对照组未行子宫内膜轻创处理,110例共201个周期.比较两组绒促性素日子宫内膜厚度、授精管置入宫腔顺利率、授精管前端血染率及妊娠情况等.结果 子宫内膜轻创组和对照组绒促性素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轻创组授精管置入宫腔顺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5%(193/246)比65.2%(131/201)],授精管前端血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4%(33/246)比34.8%(70/201)],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9%(44/138)比18.2%(2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子宫内膜轻创处理,可改善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 子宫内膜 妊娠率
原文传递
选择性卵泡穿刺在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黎少琴 张婷 夏慧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卵泡穿刺在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方法:214例预行药物促排卵人工授精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当优势卵泡直径≥14mm,且卵泡个数≥4个时,行阴道B超导引下选择性卵泡穿刺,保留2个优势卵泡,用药至卵泡... 目的:探讨选择性卵泡穿刺在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方法:214例预行药物促排卵人工授精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当优势卵泡直径≥14mm,且卵泡个数≥4个时,行阴道B超导引下选择性卵泡穿刺,保留2个优势卵泡,用药至卵泡成熟,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H珠海丽珠制药) ,24~36小时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对照组病例成熟卵泡个数≥4个,卵泡成熟,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24~36小时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7. 1%vs.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3.2%vs.16.7%)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1.6%vs.2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率(17.4%vs.42.9%),亦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选择性卵泡穿刺术可提高促排卵周期多卵泡发育患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且降低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 LUFS)发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以及多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穿刺 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 妊娠率 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婷 连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2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5例EM患者(EM组)及20例盆腔结构正常患者(对照组)外周...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5例EM患者(EM组)及20例盆腔结构正常患者(对照组)外周血IFN-y、IL-4、IL-6水平.结果 EM组患者外周血IFN-γ[(109.64±26.79)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55.17±30.36)ng/L](P<0.05),IL-4[(33.52±8.69)ng/L]、IL-6[(44.12±3.5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2.52±6.54)、(15.12±2.63)ng/L](P<0.05);IFN-γ/IL-4(3.27±1.45)、IFN-γ/IL-6(1.15±0.56)明显低于对照组(6.89±1.68、2.54±1.03)(P<0.01或<0.05).结论 EM患者有Th2细胞因子明显增多并占优势漂移的现象,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EM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人类血清在精子体外培养中对精子活力影响的观察分析
9
作者 张婷 张丽 黎少琴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人类血清 体外培养 精子活力 精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