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1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金银花叶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1
1
作者 罗磊 张冰洁 +3 位作者 朱文学 刘云宏 王雅琪 董金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9,共7页
为提高金银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金银花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 为提高金银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金银花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65∶1(m L/g)、提取温度46℃、超声功率250 W的条件下金银花叶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5.67%,与模型预测值相符。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叶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与作用时间呈反比,与提取液质量浓度呈正比;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为0.11 mg/m L,是对照品的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叶 黄酮 超声辅助提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3
2
作者 冯慧琳 徐辰生 +6 位作者 何欢辉 曾强 陈楠 李小龙 任天宝 姬小明 刘国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2-432,共11页
生物炭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提高土壤碳氮矿化速率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因此探索生物炭调控土壤微生态环境与土壤酶活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田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0(CK2)、0.6(T1)、0.9(T2)、1.2... 生物炭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提高土壤碳氮矿化速率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因此探索生物炭调控土壤微生态环境与土壤酶活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田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0(CK2)、0.6(T1)、0.9(T2)、1.2(T3)和1.5(T4)t·hm^(-2)以及完全空白对照(CK1:不施任何肥料和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后土壤容重降低,pH值、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碳氮比均升高,较CK2处理提高的范围分别为0.32%~5.83%、14.09%~23.16%、0%~38.70%、7.49%~14.16%和4.06%~10.13%.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4个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蔗糖酶(INV)、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和中性磷酸酶(NPH)分别较CK2处理提高的范围为63.73%~166.37%、117.52%~174.03%、12.98%~23.59%和60.84%~119.71%.与此相对应的细菌多样性显著提升,尤其是增加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等促生菌的丰度;减少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比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且土壤酶活又与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述4种土壤酶活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CAT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揭示了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及微生物菌落影响作用机制,为生物炭调控土壤酶体系和微生态生物学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生物炭 土壤酶活 土壤微生态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抗旱性小麦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 被引量:53
3
作者 原佳乐 马超 +3 位作者 冯雅岚 张均 杨发强 李友军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9-1129,共11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4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正常、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及旱后复水对小麦苗期干物质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小麦品种干物质量均明显降低,且4个小... 以抗旱性不同的4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正常、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及旱后复水对小麦苗期干物质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小麦品种干物质量均明显降低,且4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干旱条件下抗旱性均表现为‘晋麦47’>‘洛麦26’>‘洛麦23’>‘郑引1号’;干旱胁迫使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发生变化,最小荧光强度(F_o)值呈增加趋势,且‘郑引1号’重度干旱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4个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和干旱程度的增加,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_o)、在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_j)、在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_i)值均呈递增趋势,最大光合效率(φ_(P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和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初级醌受体以后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_o)值均呈递减趋势;不同品种小麦光合性能指数(PI_(ABS))在干旱胁迫下比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更为灵敏;干旱胁迫解除后,抗旱性强的品种和中等抗旱小麦品种光合机构还可恢复,而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在重度干旱下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干旱敏感系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_o/CS)和单位面积热耗散(DI_o/CS)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可以根据PI_(ABS)、ET_o/CS和DI_o/CS参数的变化来鉴定小麦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复水 干物质量 叶绿素荧光
原文传递
白酒基酒中己酸、乙酸的近红外快速检测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建学 张卫卫 +6 位作者 韩四海 李璇 李佩艳 杨国迪 杨莹 徐宝成 罗登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1-185,共5页
建立白酒基酒中的己酸、乙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白酒基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光谱数据进行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酒基酒中己酸、乙酸对近红外有特异吸收,最佳预处理方法与最优波段分别为: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一阶导数+矢量... 建立白酒基酒中的己酸、乙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白酒基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光谱数据进行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酒基酒中己酸、乙酸对近红外有特异吸收,最佳预处理方法与最优波段分别为: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光谱;谱区选择6 101.7-5 446 cm^(-1)和11998.9-7 501.7 cm^(-1),6 101.7~5 449.8 cm^(-1)和11 998.9~7 497.9 cm^(-1)。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相结合,采用内部交叉验证法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己酸、乙酸校正集样品的化学值与近红外的预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9.73%、97.00%;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差分别为0.90、0.63 mg/100 mL;进一步对己酸、乙酸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己酸和乙酸模型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9.47%、95.63%,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00、1.73 mg/100 mL。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效果很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能满足白酒生产中己酸和乙酸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白酒基酒 己酸 乙酸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生物炭对褐土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阎海涛 殷全玉 +5 位作者 丁松爽 任天宝 许家来 宗浩 高强 刘国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12-2419,共8页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0、10、20、40 t·hm^(-2))生物炭施用3a后植烟褐土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生物炭3 a后显著提高了土...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0、10、20、40 t·hm^(-2))生物炭施用3a后植烟褐土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生物炭3 a后显著提高了土壤pH、含水率、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而降低了土壤容重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Illumina Mi Seq测序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改变真菌群落结构.物种注释结果表明,所有样本中真菌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其相对丰度之和占所有可注释真菌丰度的90%以上.生物炭提高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生物炭增加了链格孢属(Alternaria)、锥盖伞属(Conocybe)和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放射毛霉(Actinomucor)和赤霉菌(Gibberella)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及Mantel检验结果说明,土壤DOC、pH和含水率是影响褐土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生物炭施用3 a后对土壤理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生态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褐土 理化特性 真菌群落结构 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热泵远红外联合干燥金银花的工艺优化及品质控制 被引量:24
6
作者 罗磊 康新艳 +5 位作者 朱文学 任广跃 段续 姬青华 张宽 马永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6-12,共7页
为了提高金银花干燥综合品质,以热泵干燥温度、转换含水率、辐射板温度为自变量,以绿原酸、木犀草苷、花色苷含量及褐变度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热泵远红外联合干燥金银花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模型预测值与试... 为了提高金银花干燥综合品质,以热泵干燥温度、转换含水率、辐射板温度为自变量,以绿原酸、木犀草苷、花色苷含量及褐变度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热泵远红外联合干燥金银花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绝对值均低于6%;归一化所得最佳干燥工艺为热泵干燥温度39℃、转换含水率55%、辐射板温度90℃,此时绿原酸含量为4.086 0 mg/g、木犀草苷含量为0.090 57 mg/g、花色苷含量为0.116 1 mg/g、褐变度为0.859 6;与热泵干燥相比,热泵远红外联合干燥时间缩短了52.1%,干燥能耗减少了59.8%,复水性提高了7.9%,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3.3%、0.6%、1.3%,而金银花褐变度也降低了4.1%。说明热泵远红外联合干燥金银花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热泵 远红外 联合干燥 品质控制
下载PDF
陶瓷与金属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新阳 李炎 +1 位作者 魏世忠 马向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45-148,共4页
实现陶瓷与金属的可靠连接既可充分发挥陶瓷与金属的性能互补,同时又能扩大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满足现代工程应用的需要。文中介绍了各种连接方法的机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钎焊、扩散焊以及瞬间液相连接工艺。
关键词 陶瓷/金属 连接工艺 机械连接 粘结 焊接
下载PDF
金银花叶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对H_2O_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罗磊 张冰洁 +4 位作者 马丽苹 樊金玲 朱文学 关宁宁 薛依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对H2O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金银花叶粉经提取纯化后得到金银花叶黄酮粉,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测定金银花叶黄酮的总还原力,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1,1-二苯基-2... 目的:研究金银花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对H2O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金银花叶粉经提取纯化后得到金银花叶黄酮粉,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测定金银花叶黄酮的总还原力,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金银花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用H2O2诱导损伤RAW264.7细胞,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金银花叶黄酮的总还原力及对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并在足够质量浓度下等同于对照品抗坏血酸。金银花叶黄酮呈剂量依赖性保护H2O2引起的RAW264.7细胞的损伤,降低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谷胱甘肽含量,提高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活力。结论:金银花叶黄酮抗氧化能力较强,可修复H2O2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系统、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的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叶黄酮 RAW264.7细胞 抗氧化 H2O2损伤
下载PDF
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罗磊 王雅琪 +5 位作者 马丽苹 朱文学 张宽 姬青华 关宁宁 薛依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187,共6页
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4 mg/m L时,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还原力为1.526,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65%和85.16%。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 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4 mg/m L时,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还原力为1.526,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65%和85.16%。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且大部分差异显著(P<0.05,P<0.01),说明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大幅降低,高剂量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因此,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可溶性膳食纤维 D-半乳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纯钼板坯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松涛 李继文 +3 位作者 魏世忠 徐流杰 张国赏 张二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6-2131,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在变形温度为1 100~1 350℃、变形速率为0.01~5 s?1、变形量为60%的实验条件下,对纯钼板坯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变形温度下...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在变形温度为1 100~1 350℃、变形速率为0.01~5 s?1、变形量为60%的实验条件下,对纯钼板坯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变形温度下流变应力之间的差值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同一应变速率下,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向应变小的方向推移。采用包含Zene-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纯钼板高温塑性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本构方程。依据本构方程计算出的纯钼板坯流变应力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68%,表明该本构方程可为纯钼热成形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钼板坯 热模拟 流变应力 本构方程
下载PDF
菊粉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宫强 阮梦蝶 +6 位作者 马丽苹 牛明福 任国艳 侯颖 秦翠丽 孙晓菲 李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4-207,共4页
为探讨菊粉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本实验以200、400、600 mg/kg的剂量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15 d。通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测定评价不同剂量菊粉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各剂量的菊粉灌胃组小鼠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 为探讨菊粉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本实验以200、400、600 mg/kg的剂量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15 d。通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测定评价不同剂量菊粉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各剂量的菊粉灌胃组小鼠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血清溶血素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泌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菊粉对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 小鼠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薛华龙 娄梦玉 +5 位作者 李雪 王飞 郭彬彬 郭大勇 李海港 焦念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712-3725,共14页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明小麦合理轮作制度和磷肥管理。【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连续两年在花生(PCR)、玉米(MCR)和花生Ⅱ玉米(ICR)茬口下种植冬小麦,分别设P0(0 kg P2O5·hm^(-...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明小麦合理轮作制度和磷肥管理。【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连续两年在花生(PCR)、玉米(MCR)和花生Ⅱ玉米(ICR)茬口下种植冬小麦,分别设P0(0 kg P2O5·hm^(-2))、P90(90 kg P2O5·hm^(-2))、P180(180 kg P2O5·hm^(-2))和P270(270 kg P2O5·hm^(-2))4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分蘖及成穗率、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1)同一茬口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单穗干重均呈P270>P180>P90>P0处理;冬小麦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施磷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不同茬口下,各施磷水平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均表现为PCR>ICR>MCR;在不施磷(P0)和低磷(P90)水平时,花生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均大于花生Ⅱ玉米茬口和玉米茬口,但在P180、P270施磷水平时,花生Ⅱ玉米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则均大于花生茬口和玉米茬口。(3)结合施磷量与产量拟合曲线,花生茬口冬小麦最高产量为10493.6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7.0 kg·hm^(-2);花生Ⅱ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10749.8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8.9 kg·hm^(-2);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9936.2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89.3 kg·hm^(-2)。【结论】花生茬口及花生Ⅱ玉米茬口的冬小麦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与转移、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方面均优于玉米茬口,冬小麦产量潜力大,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低,为177.0—178.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茬口 施磷水平 分蘖成穗率 灌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小麦 花生 玉米
下载PDF
NKA-9大孔树脂对绿豆皮黄酮的纯化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磊 姬青华 +4 位作者 马丽苹 樊金玲 朱文学 关宁宁 薛依涵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167,共11页
以绿豆皮黄酮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研究其在大孔树脂NKA-9上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能够较好地描述绿豆皮黄酮在NKA-9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R2>0.99)。通过... 以绿豆皮黄酮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研究其在大孔树脂NKA-9上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能够较好地描述绿豆皮黄酮在NKA-9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R2>0.99)。通过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得到绿豆皮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BV质量浓度为0.4mg/mL的绿豆皮黄酮提取液(pH3),上样流速2BV/h,用2.3BV70%的乙醇溶液(pH5)为洗脱剂,以2BV/h进行洗脱,在此条件下,绿豆皮黄酮的纯度由28.26%上升到75.74%,总黄酮的回收率由24.56%上升到64.9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牡荆素和异牡荆素是绿豆皮黄酮提取液的主要成分,经NKA-9树脂纯化后,纯度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经NKA-9树脂初步纯化后,绿豆皮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O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黄酮 大孔树脂 吸附动力学 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 抗氧化
下载PDF
河南省镇平县杨连沟石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沈坤 黄素兰 +1 位作者 李亚辉 王春阳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9期81-86,共6页
镇平县杨连沟石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缘、架鸡窝复背斜的南翼、朱阳关—夏馆断裂北侧,处于雁岭沟组石墨矿带的东端。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矿区内圈定6个石墨矿层,12个石墨矿体,矿石量2168.93... 镇平县杨连沟石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缘、架鸡窝复背斜的南翼、朱阳关—夏馆断裂北侧,处于雁岭沟组石墨矿带的东端。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矿区内圈定6个石墨矿层,12个石墨矿体,矿石量2168.93万t,石墨矿物量102.81万t,固定碳平均含量4.74%,为大型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石墨透辉方解石片岩型;工业类型为需选矿型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矿床赋存于雁岭沟组一套中深变质的副变质岩系中,矿体(层)即是地层,该套地层具明显的沉积韵律特征,矿床类型属沉积变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连沟 石墨矿床 地质特征 地质成因
下载PDF
自然发酵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颖 王维宇 +3 位作者 牛明福 马丽苹 秦翠丽 宫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11-3619,共9页
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泡菜汁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R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糖发酵试验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1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24 h内可使MRS液体... 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泡菜汁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R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糖发酵试验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1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24 h内可使MRS液体培养基p H从6.14降为3.59。菌株R1的发酵上清液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鸡肠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体外益生试验表明,菌株R1能耐受0.3%的胆盐、p H 3.0的酸度以及60℃、30 min的热处理,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菌株R1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对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国 抑国活性 分离 鉴定 益生特性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磨损性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冬冬 张国赏 +1 位作者 魏世忠 徐流杰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概述了高钒高速钢的成分与组织,以及变质处理对碳化钒形态与分布的影响。介绍了高钒高速钢的磨粒磨损、冲击磨损、滚动磨损、滑动磨损、滚滑动磨损性能与失效机理,热处理、碳钒含量,以及合金元素对高钒高速钢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高... 概述了高钒高速钢的成分与组织,以及变质处理对碳化钒形态与分布的影响。介绍了高钒高速钢的磨粒磨损、冲击磨损、滚动磨损、滑动磨损、滚滑动磨损性能与失效机理,热处理、碳钒含量,以及合金元素对高钒高速钢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高钒高速钢具有优良耐磨性能的原因。指出高钒高速钢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显微组织 耐磨性 磨损机理
下载PDF
花生与玉米和芝麻间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武岩岩 汪江涛 +4 位作者 李雪 孙增光 郭彬彬 尹飞 焦念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85-1295,共11页
为明确不同间作体系对花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于2018—2019年,设置玉米‖花生(M‖P)、芝麻‖花生(S‖P)、单作花生(SP)、单作玉米(SM)和单作芝麻(SS)5个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功能叶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干物... 为明确不同间作体系对花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于2018—2019年,设置玉米‖花生(M‖P)、芝麻‖花生(S‖P)、单作花生(SP)、单作玉米(SM)和单作芝麻(SS)5个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功能叶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干物质积累、种间竞争力指数、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玉米‖花生体系中的间作花生相比,芝麻‖花生体系中间作花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产量和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升了18.0%~20.7%、64.2%~70.0%、26.5%~31.8%(P<0.05)。2)间作芝麻干物质积累进入缓增期后16~19 d,芝麻‖花生中间作花生仍处于干物质积累快增期,芝麻和花生干物质积累快增期互相错开,而玉米‖花生体系中玉米和花生的干物质积累快增期重叠;成熟期,间作花生相对于芝麻、玉米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2.31~-2.06和-4.68~-4.34。说明间作花生相对于芝麻的竞争力比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强。3)芝麻‖花生较玉米‖花生的土地当量比提高3.0%~4.0%,且大于1;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6.7%~50.8%(P<0.05),达2.3万~2.4万元·hm^(-2)。研究结果表明芝麻‖花生较玉米‖花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量和收益,其机理在于芝麻‖花生较玉米‖花生能错开作物间干物质积累的快增期,降低高、矮两种作物的种间竞争强度,提高间作花生冠层光强和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花生 玉米||花生 种间竞争力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玉米、花生及其间作茬口与施磷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飞 胡莎莎 +3 位作者 焦念元 马超 尹飞 刘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2-711,共10页
该试验在玉米单作茬口、玉米-花生间作茬口(间作茬口)、花生单作茬口共3种茬口,以及0 kg P_2O_5·hm^(-2)(P_0)和180 kg P_2O_5·hm^(-2)(P_1) 2个磷水平下,研究了间作茬口与施磷对冬小麦分蘖、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 该试验在玉米单作茬口、玉米-花生间作茬口(间作茬口)、花生单作茬口共3种茬口,以及0 kg P_2O_5·hm^(-2)(P_0)和180 kg P_2O_5·hm^(-2)(P_1) 2个磷水平下,研究了间作茬口与施磷对冬小麦分蘖、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机制,为玉米花生间作与小麦-玉米复种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有效分蘖数、LAI、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并提高了冬小麦旗叶的SPAD值、CO_2饱和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RUBP再生的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最大磷酸丙糖利用速率(V_(TPU)),且CE、V_(cmax)、V_(TPU)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有效改善了冬小麦产量构成,显著提高籽粒产量(P<0.05)。(2)间作茬口较花生茬口提高了冬小麦乳熟期的P_(nmax)、AQY、CE,增加了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了产量。(3)与不施磷相比,施磷180 kg P_2O_5·hm^(-2)显著促进间作茬口冬小麦生长,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SPAD值、P_(nmax)、AQY、CE、V_(cmax)、J_(max)、V_(TPU)和籽粒产量(P<0.05)。研究发现,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能有效增强冬小麦旗叶表观量子效率和CO_2羧化能力,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光合能力,促进冬小麦生长,从而增加穗粒数、粒重和籽粒产量,且间作茬口结合施磷180 kg P_2O_5·hm^(-2)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花生间作茬口 施磷 光合特性 CO2羧化能力
下载PDF
施磷水平与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娄梦玉 薛华龙 +6 位作者 郭彬彬 汪江涛 昝志曼 马超 郭大勇 焦念元 付国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2-1593,共12页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维持冬小麦持续高产的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施磷量,为冬小麦高效磷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了...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维持冬小麦持续高产的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施磷量,为冬小麦高效磷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了连续3年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P_(2)O_(5)0、90、180和270kg/hm^(2)4个磷水平,分别记为P_(0)、P_(90)、P_(180)、P_(270)处理,研究了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磷素吸收与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施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处理间均呈P_(270)>P_(180)>P_(90)>P_(0),而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达9.8-10.2 t/hm^(2),比P处理高17.3%~18.2%(P<0.05),与P处理相比高出4.2%~11.5%,但差异不显著;(2)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茎、叶、颖壳及穗轴和籽粒的磷含量处理间多呈P_(270)>P_(180)>P_(90)>P_(0);籽粒磷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水平下籽粒磷积累量最高,为57.0~61.1 g/m^(2);与P相比,P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籽粒磷积累量,提高幅度为27.7%~39.0%;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磷农学利用效率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与P相比,P_(180)、P_(270)水平下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40.0%~41.1%和35.3%~36.1%、62.1%~64.7%和58.6%~62.8%,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水平呈线性相关,小麦产量与施磷水平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年施PO194.2~197.4 kg/hm^(2)时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25.5~25.8 mg/kg,产量最高为9752~10349 kg/hm^(2)。[结论]适宜的施磷量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和成穗数,提高茎、叶、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和磷素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磷水平 有效分蘖 籽粒含磷量 茎叶含磷量 土壤有效磷 磷素利用率
下载PDF
轧辊用高钒高速钢的滚-滑动磨损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流杰 魏世忠 +2 位作者 张永振 邢建东 龙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化物碎裂.碳化物对磨损失效有重要作用,高铬铸铁中的杆状M7C3型碳化物易于弯曲、碎裂而在其内部形成大量裂纹,促进磨损表面产生大块的疲劳剥落;高钒高速钢中团块状VC硬度高、形态好、具有精细亚结构、不易碎裂,可有效地抵御显微切削和疲劳剥落,是高钒高速钢耐磨性优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高铬铸铁 滚滑动磨损 耐磨性 碳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