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镜治疗囊性脑肿瘤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镜治疗囊性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囊性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显微手术治疗,研究组39例实施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镜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行磁共振(MR)及电子计算机...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镜治疗囊性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囊性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显微手术治疗,研究组39例实施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镜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行磁共振(MR)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查看肿瘤切除情况、有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复发及死亡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评估2组患者术后4、8周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脑肿瘤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复发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结论与显微手术单独治疗比较,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镜治疗囊性脑肿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预后良好,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脑肿瘤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团体生活延伸护理服务对患者康复训练态度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程红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69-170,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团体生活延伸护理服务对患者康复训练态度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间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外一科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团体生活延伸护理服务对患者康复训练态度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间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外一科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组)和团体生活延伸护理服务组(延伸护理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态度遵医率和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结果 延伸护理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态度遵医率,以及干预4周后的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实施团体生活延伸护理服务,能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态度遵医率和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生活延伸护理服务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术后康复训练态度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早期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何昕 舒丹 《陕西中医》 2019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研究组为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34.9±3.9)分,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43.2±4.1)分,研究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4.9±4.9)分,研究组为(63.6±4.5)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力评分(2.7±0.8)分,研究组(27.2±8.9)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5.6±12.2)分,研究组为(71.6±13.5)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为(6.55±1.67)分,研究组为(3.37±1.44)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 针灸 偏瘫 肢体运动能力 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少华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1期1371-1372,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入选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降脂通络软胶囊2粒,...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入选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降脂通络软胶囊2粒,3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持续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3.08±3.09)分比(7.02±1.63)分,(4.34±3.24)分比(6.90±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TG、TC、LD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1.25±0.33)mmol/L比(2.58±0.84)mmol/L,(2.06±0.73)mmol/L比(6.23±0.96)mmol/L,(1.92±0.68)mmol/L比(3.78±1.11)mmol/L;对照组:(2.01±0.83)mmol/L比(2.53±0.78)mmol/L,(3.84±0.87)mmol/L比(6.21±0.89)mmo]/L,(2.10±0.71)mmol/L比(3.82±1.06)mmol/L],HDL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1.32±0.34)mmol/L比(1.17±0.27)mmol/L;对照组:(1.20±0.26)mmol/L比(1.18±0.2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有协同作用,可显著稳定或消退颈动脉硬化斑块,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降脂通络软胶囊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建波 杨玉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采用阿替普酶(rt-PA)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血压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采用rt-PA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147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采用阿替普酶(rt-PA)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血压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采用rt-PA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147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98例,预后不良组49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S_(max)、Ssv、D_(max)、D_(min)、D_(mean)、Dsv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S_(min)、S _(mean)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预后不良组患者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BMI、性别构成、吸烟率、脑梗死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GCS评分、饮酒率、糖尿病率、高脂血症率、房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IHSS评分增高、GCS评分越低、伴有房颤、S_(max)高及Ssv、Dsv大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采用rt-PA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波动性越大对患者预后越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动态血压监测 预后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淑楠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9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发作次数、眩晕发作时间、疼痛发作强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发作次数较少,眩晕发作时间较短,疼痛发作强度较低(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vs.2.5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单药治疗相比,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盐酸氟桂利嗪 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分析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魏成博 《海峡药学》 2018年第9期191-192,共2页
目的对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0例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按... 目的对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0例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按照两组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抽取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将治疗后两组疗效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GC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NFI分数和MCA平均速度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对于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来说,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症状,适合在临床上借鉴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脑血管痉挛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常丙林 张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5-27,31,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48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48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麻醉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开眼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可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提高麻醉和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羟考酮 急性颅脑损伤 炎性反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首发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国平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5期979-981,98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首发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统计患者介入治疗后1周内的精神障碍(幻觉与妄想、抑郁、焦虑、躁... 目的探讨分析首发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统计患者介入治疗后1周内的精神障碍(幻觉与妄想、抑郁、焦虑、躁狂发作)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梗死位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介入治疗后1周内,9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4.8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颞叶梗死、Hcy过表达是首发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有并发精神障碍的风险,女性、颞叶梗死、Hcy的过表达是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首发 介入治疗 精神障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92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鹏强 王献清 周艳宏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06年1月—2013年06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病例92例,现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7年随访,抽搐完全消失77例...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06年1月—2013年06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病例92例,现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7年随访,抽搐完全消失77例,术后明显减轻7例,部分减轻6例,手术无效2例,无复发。并发症主要包括听力障碍5例,面瘫13例,耳鸣4例,声音嘶哑1例,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和致残病例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知识、术中面神经根部的显露、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减压棉片的大小及放置的位置等是确保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效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刘新华 邓建中 吕高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87-91,97,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血管狭窄程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的PSV、EDV和血管狭窄程度下降幅度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五聚蛋白-3(PTX-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降低,血管扩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有提升,且观察组的PTX-3、NSE低于对照组,VEGF、F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均降低,且对照组NIHSS评分和MESSS降低幅度小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清miR-130a、sTREM2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继发性脑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慕同禄 朱华伟 宋晓东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0a(miR-130a)、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0a(miR-130a)、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分为发生组(n=37)与未发生组(n=6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miR-130a、sTREM2水平,分析溶栓治疗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及血清miR-130a、sTREM2水平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药物剂量、溶栓前血糖、miR-130a及sTREM2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miR-130a及sTREM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而溶栓药物剂量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30a、sTREM2的截断值分别为0.91、280.58 ng/L时,可获得最佳预测效能AUC为0.857(95%CI:0.766~0.948),其特异度为78.4%,灵敏度为94.0%。结论血清miR-130a、sTREM2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两者联合对患者溶栓治疗后继发性脑出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30a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治疗 继发性脑出血
原文传递
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脑桥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春格 周艳宏 李鹏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4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桥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桥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1.5T MRI-SWI及常规MRI、CT图像,并比较、总结各组影像图像特点。结果:MR...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桥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桥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1.5T MRI-SWI及常规MRI、CT图像,并比较、总结各组影像图像特点。结果:MRI检查病灶有41个(73.2%),CT检查病灶有35个(62.5%),1.5T MRI-SWI检查病灶有56个(100%)。结论:1.5T MRI-SWI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桥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丽 赵燕民 +1 位作者 陈品 赵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86-2087,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浆LPA、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溶血磷脂酸 血管内皮素-1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68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淑楠 王献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1期51-51,53,共2页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4-05收治的6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n=34)和实验组(n=34),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4-05收治的6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n=34)和实验组(n=34),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尤瑞克林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研究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以及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不良反应 研究分析
下载PDF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误诊18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记锋 李鹏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2134-2135,共2页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诊断 误诊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96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少华 闫晓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67-68,共2页
后循环缺血(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1]。现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96例临床诊断为PCI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BAEP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颅内栓塞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艳国 王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颅内栓塞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架辅助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弹簧圈栓塞术,n=55)和研究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n=55)。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颅内栓塞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架辅助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弹簧圈栓塞术,n=55)和研究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n=55)。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血清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水平、临床疗效以及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2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MBP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颅内栓塞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其脑脊液炎症水平和血清MB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颅内栓塞 颅内破裂动脉瘤 神经功能 髓磷脂碱性蛋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合DTIs对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国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对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46例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对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46例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DTIs型抗凝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T1)和治疗14 d后(T2)检测患者的微栓子信号(MES)数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并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结果:T2时两组患者的MES数量、hs-CRP水平、Lp-PLA2水平和MESSS评分均较T1时降低,MBI评分则均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DTIs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粥样斑块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瑞舒伐他汀 DTIs 微栓子信号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对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鹏强 武淮昌 《中外医疗》 2010年第9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对心电图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5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和(或)MRI、腰椎穿刺测压和颅内压测定结果分成颅内压增高组(132例)和颅内压正常组(124例),分别进行心电图检...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对心电图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5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和(或)MRI、腰椎穿刺测压和颅内压测定结果分成颅内压增高组(132例)和颅内压正常组(124例),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测。结果颅内压增高组心电图异常87例(65.9%),颅内压正常组心电图异常12例(9.7%)。经统计学处理,x2=85.24,P<0.005,表明对比组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颅脑损伤后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为主,严重时出现类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随病情改善,部分心电图异常是可逆的。结论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其发生机制可能同脑对心脏的调节机能紊乱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同电解质紊乱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增高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