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活血灵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抗炎与抗氧化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珈宜 李峰 +2 位作者 范仪铭 崔宏勋 郭艳幸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探讨方剂活血灵(HXL)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60只1个月龄Wiste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空白组(予以纯化水10ml/kg)、对照组(予以纯化水10ml/kg)、阳性药物组(予以阿司匹林116.9mg/kg)、中药HXL低、... 目的探讨方剂活血灵(HXL)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60只1个月龄Wiste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空白组(予以纯化水10ml/kg)、对照组(予以纯化水10ml/kg)、阳性药物组(予以阿司匹林116.9mg/kg)、中药HXL低、中、高(含生药量0.625、1.230、2.460s/ml的水溶液)每组各10只,采用创伤性造模方法制备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组在造模前7d给药,每天1次,于造模后第7天取用各组大鼠腹腔血液检测血流变及相关凝血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改变;取发生血栓处静脉组织,采用生化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阳性药物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值分别为[(19.10±0.54)、(8.61±0.56)、(17.76±0.58)s、(52.82±2.66)μg/L]与HXL高剂量组[(21.534±0.34)、(9.16±0.30)、(18.75±0.41)s、(46.89±1.6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0.002、0.001),HXL高剂量组对凝血指标APTT、PT、TY、D-dimer改善优于阳性药物组;阳性药物组IL-1、TNF-α、IL-6水平分别为356.27±24.41、250.89±24.77、152.71±11.36,与HXL高剂量组(297.32±17.86、240.23±23.15、145.834±10.94)比较,HXL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I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阳性药物组ROS、SOD、GSH-Px、MDA值分别为(34297.38±302.44)、(110.40±11.32)、(221.05±19.67)U/L、(11.024±1.15)mmol/L,与HXL高剂量组[(31704.244±272.12)、(114.92±11.72)、(ZZ8.65±15.18)U/L、(8.97±0.97)mmol/L]比较,HXL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ROS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灵 深静脉血栓 炎症 氧化应激 预防
原文传递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刘源 《西藏医药》 2019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方案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骨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人,对照组采取保守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一期...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方案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骨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人,对照组采取保守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的治疗效果。结论观察组2周及3、6、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ESR正常率、CPR正常率以及JOA评分及治疗后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从根源切除病灶杜绝复发,重建脊椎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用,且提升植骨融合率,矫正并预防后凸畸形,避免迟发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方案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 内固定 颈胸段脊柱结核
下载PDF
经皮骨折断端骨皮质“刺削”并局部注射自体浓缩骨髓液和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物治疗骨折延迟愈合 被引量:14
3
作者 倘艳锋 杨玉霞 +4 位作者 李红军 刘又文 叶晔 郭晓辉 李无阴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折断端骨皮质“刺削”并局部注射自体浓缩骨髓液(cBMA)及富血小板血浆(PRP)混合物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科治疗的34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资料。男26例,... 目的探讨经皮骨折断端骨皮质“刺削”并局部注射自体浓缩骨髓液(cBMA)及富血小板血浆(PRP)混合物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科治疗的34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资料。男26例,女8例;年龄18岁~63岁,平均36.7岁。骨折部位:股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11例,肱骨骨折5例,尺骨骨折3例。按Weber—Crech分型:富血供.有活力折端肥大者14例,折端血供差、营养不良者20例。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6例。既往手术史:初次固定21例,翻修1次7例,翻修2次4例,翻修≥3次2例。其中终末髓内固定者19例,钢板固定12例,外固定架固定3例。既往行自体髂骨植骨19例。透视下应用克氏针经皮将骨折端皮质进行“刺削”,抽取骨髓血及周围静脉血制备cBMA及PRP,二者混合后于骨折端局部注射。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根据改良胫骨骨折影像学愈合评分系统(RUST)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42个月(平均21.5个月)随访。31例患者术后获愈合,愈合率91.2%,平均愈合时间为5.3个月(4~10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3±0.6)分,较术前的(5.4±3.6)分明显下降;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为(74.8±16.5)分,较术前的(44.8±15.6)分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改良RUST评分为(3.3±0.4)分,较术前的(1.6±0.8)分显著提高,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创经皮于骨折端应用克氏针“刺削”局部皮质,产生骨折渗液,重启骨愈合过程,同时注射cBMA和PRP增加骨细胞及生长因子数量,可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髓 富血小板血浆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延迟愈合
原文传递
生物陶瓷系统微创治疗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0
4
作者 鲁亚杰 王臻 +7 位作者 卢霄 卢建熙 陈献韬 牛东升 冯宪发 张成泉 余进伟 王保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91-1298,共8页
目的完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生物陶瓷系统微创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理论体系,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取7~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制备血管化动物模型,术后4、8、12周采用m... 目的完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生物陶瓷系统微创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理论体系,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取7~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制备血管化动物模型,术后4、8、12周采用micro-CT扫描血管三维重建和荧光背景下血管显像观察新生血管形态,并计算血管长入包裹区的深度、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直径。取9个猪股骨标本随机分为3组(n=3):A组为正常股骨头颈组;B组为空腔组(隧芯减压通道+股骨头内球形骨缺损);C组为植骨组,打压植入混合陶瓷颗粒填充股骨头内球形缺损,骨隧道内植入β-TCP多孔生物陶瓷棒。行生物力学检测计算标本的刚度及屈服载荷。多中心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国内7所医疗中心行生物陶瓷系统微创保髋治疗的ONFH患者200例(232髋)。其中男145例,女55例;年龄17~76岁,平均42岁。按照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为Ⅱ期150髋,Ⅲ期82髋。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ARCOⅡ期与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血管可由多孔生物陶瓷棒非包裹区长入包裹区,至12周时可见血管贯穿包裹区。随术后时间延长,血管长入包裹区的深度、血管数目、血管直径均逐渐增加,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示,B、C组标本刚度和屈服载荷显著低于A组,B组屈服载荷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股骨头颈的刚度恢复至A组的41.52%±3.96%,屈服载荷恢复至A组的46.14%±7.85%。临床研究显示,20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3个月,平均22.7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有12例(16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生存率为93.10%;根据影像学评估,184髋(79.31%)影像学稳定,48髋(20.69%)出现影像学进展;Harris评分为(79.3±17.3)分,较术前(57.3±12.0)分显著改善(t=18.600,P=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生物陶瓷 血管化 生物力学 多中心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智 毕军花 +2 位作者 李钢 朱明海 赵继红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确诊的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7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所有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含有39例。对...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确诊的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7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所有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含有39例。对照组脑瘫患儿施行常规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治疗基础上施行体外冲击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足底压力、M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干预措施实施前1d、实施后1周、实施后1个月MAS评分、踝关节GMFM评分与PROM测量角度、足底压力与面积等指标均在一定趋势内变化,且两组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4,13.77,9.84,8.53,15.71,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伴小腿三头肌痉挛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并缓解其伴有的肌肉痉挛,改善其粗大运动的功能,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小儿脑瘫 小腿三头肌痉挛
下载PDF
腱鞘松解治疗小儿先天性拇指扳机指 被引量:7
6
作者 毕军花 朱明海 +1 位作者 张智 李刚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拇指扳机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采用手术松解腱鞘治疗21例儿童先天性扳机指患儿资料,男8例,女13例;年龄1岁1个月~6岁1个月,平均2岁8个月;单指17例(右手指10例,左手指7例)... 目的探讨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拇指扳机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采用手术松解腱鞘治疗21例儿童先天性扳机指患儿资料,男8例,女13例;年龄1岁1个月~6岁1个月,平均2岁8个月;单指17例(右手指10例,左手指7例),双指4例。术前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为(11.40±11.50)°,其中7例拇指指间关节嵌顿在屈曲位置;3例拇指被动可以伸直,很快屈曲,病情进行性加重,可触及肌腱摩擦感;5例拇指有弹响。掌指关节凸起并有压痛,压痛评分为(2.44±0.82)分。21例均采用手术松解腱鞘。结果 21例术后均获29~88个月随访,平均(54.4±19.4)个月。末次随访时,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及掌指关节处压痛评分分别为(80.20±10.31)°及(0.008±0.28)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例残留偶有弹响,4例与健侧拇指相比,伸直轻度受限(-15°以下),16例嵌顿消失,屈伸正常同健侧。21例拇指外展、内收及对指对掌功能良好,屈肌肌力IV^V级;双手拇指发育对称。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论早期手术松解可以矫正儿童先天性扳机指畸形,手指功能及外形发育正常,远期无肌力下降及继发畸形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拇指
原文传递
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晶晶 杨洸 《光明中医》 2019年第4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 50%,远高于对照组的70. 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痹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温针灸 斜扳手法
下载PDF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热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英杰 孟宪杰 王许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4-688,共5页
寰枢椎脱位是由于创伤、先天畸形、炎症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可能导致脊髓神经受压出现头部或颈枕部疼痛,或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病理状态。除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与固定有其固有特征外,其他在影像学方... 寰枢椎脱位是由于创伤、先天畸形、炎症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可能导致脊髓神经受压出现头部或颈枕部疼痛,或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病理状态。除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与固定有其固有特征外,其他在影像学方面一般都具有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5mm或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13mm等共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脱位治疗 难复性 available 寰枢椎旋转脱位 神经功能障碍 医源性因素 先天畸形
原文传递
斜外侧入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岩岩 韩露 +4 位作者 鲍朝辉 牛辉 丁锏 叶立亮 朱卉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0-61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 目的:系统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OLIF与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对比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等指标,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共有1220例患者,其中OLIF组572例,MIS-TLIF组6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组手术时间(MD=-26.00,95%CI:-38.69~-13.32,P<0.0001)和住院时间(MD=-2.81,95%CI:-3.71~-1.92,P<0.00001)更短,下地时间更早(MD=-0.54,95%CI:-0.70~-0.37,P<0.00001),术中出血量(MD=-44.04,95%CI:-46.97~-41.12,P<0.00001)更少,VAS评分(MD=-0.37,95%CI:-0.67~-0.06,P=0.02)、ODI(MD=-4.48,95%CI:-8.75~-0.20,P=0.04)、DH(MD=1.08,95%CI:0.73~1.43,P<0.00001)、LLA(MD=3.00,95%CI:1.61~4.38,P<0.0001)的改善均优于MIS-TLIF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OR=1.38,95%CI:0.96~2.00, P=0.09)、融合率(OR=2.13,95%CI:0.91~4.97,P=0.08)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MIS-TLIF,OLIF治疗LDD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更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融合率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痹祺胶囊联合替扎尼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江涛 姚剑南 +2 位作者 侯俊鹏 陈涛 张丽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盐...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替扎尼定片,2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痹祺胶囊,1.2 g/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基底动脉的血流速率(Vm)、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Vm、PSV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基底动脉Vm、PSV比对照组高,RI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ET-1、IL-1β、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ET-1、IL-1β、NO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痹祺胶囊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可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能够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血清ET-1、IL-1β、NO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祺胶囊 盐酸替扎尼定片 椎动脉型颈椎病 NRS评分 基底动脉的血流速率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结节间沟固定与小切口胸大肌止点下固定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腱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先祥 刘宇鹏 +4 位作者 陈荣进 刘宇 弓爵 李丹妹 王卫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结节间沟固定与小切口胸大肌止点下固定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腱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7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80例LHBT腱病患者临床资料。关节镜下切断LHBT后,40例...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结节间沟固定与小切口胸大肌止点下固定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腱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7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80例LHBT腱病患者临床资料。关节镜下切断LHBT后,40例采用结节间沟固定(A组)、40例采用小切口胸大肌止点下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肩关节侧别、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LHBT评分(LHB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肩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3.6±2.5)min,B组(8.5±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4,P=0.000)。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0个月;B组24~31个月,平均26.0个月。术后3个月Speed试验及Yergason试验均为阴性;MRI复查示LHBT无脱位,腱周无明显积液。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Constant评分、ASES评分、DASH评分和LHB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Popeye征出现。结论对于LHBT腱病,关节镜下结节间沟固定或小切口胸大肌止点下固定LHBT均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及改善功能,但是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长头腱 肩袖损伤 腱病 肌腱固定术 关节镜
原文传递
耳穴压籽联合穴位按摩在骨质疏松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红霞 《光明中医》 2021年第5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结合穴位按摩在骨质疏松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者则实施耳穴压籽结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案干预,观察比...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结合穴位按摩在骨质疏松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者则实施耳穴压籽结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案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腰背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SF-36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耳穴压籽联合穴位按摩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能够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进一步说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籽 穴位按摩 骨质疏松 疼痛护理
下载PDF
螺旋刀片不同位置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毕红宾 李岩 +1 位作者 杨亚丽 邢庆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不同位置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螺旋刀片位置不同分为A组(螺旋刀片放置在股骨头颈中部行PFNA治疗,50例)和B组(螺旋刀片放置在股骨头颈中...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不同位置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螺旋刀片位置不同分为A组(螺旋刀片放置在股骨头颈中部行PFNA治疗,50例)和B组(螺旋刀片放置在股骨头颈中下1/3部行PFNA治疗,50例)。比较两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尖顶距(TAD)、螺旋刀片钉尾突出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TAD、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各时间点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刀片钉尾突出长度A组大于B组(P<0.01)。结论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螺旋刀片无论放置在股骨头颈中部或中下1/3部,只要能够实现坚强固定,其临床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螺旋刀片 位置 老年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阻滞用于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丽艳 康定坤 +4 位作者 于国军 陈可新 王艳 袁哲 孙芳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在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F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在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F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n=30)和常规全麻组(G组,n=29)。T组行超声引导下术侧TFP阻滞,G组不进行TFP阻滞。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HR、MAP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_(ET)Sev)、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4、8、12、24、48 h髂骨供区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补救镇痛和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的满意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手术开始后1、10、30 min T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T组C_(ET)Sev明显降低(P<0.05);T组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T组术后4、8、1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FP阻滞用于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少围术期麻醉镇痛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恢复快速,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髂嵴前部 骨移植 全身麻醉 镇痛
下载PDF
国产机器人辅助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比较: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15
作者 李亦丞 张晓岗 +6 位作者 曹力 孙永强 叶晔 谢杰 胡懿郃 李忠 唐本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6-1334,共9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国产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精准性、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以2021年12月—2023年2月5家医疗机构收治的拟行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34例符合...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国产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精准性、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以2021年12月—2023年2月5家医疗机构收治的拟行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34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化随机算法分配至试验组(n=68)或对照组(n=66)。研究期间7例患者失访或存在数据缺失,剔除研究;最终纳入127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66例、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骨关节炎病程及KellgrenLawrence分级以及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据术前基于CT的手术规划,通过国产机器人辅助截骨完成TKA;对照组采用传统截骨板截骨同时联合软组织松解完成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总体手术时间、股骨侧及胫骨侧截骨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5、90 d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angle of femur,LDF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分别计算上述指标术后两时间点测量值与术前规划目标值差值,取绝对值(绝对误差)进行组间比较;判断术后下肢力线恢复程度,计算准确率。术前及术后90 d使用KSS评分和WOMAC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计算改善率。另由主刀医师评价机器人整机功能性、稳定性、便捷性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体手术时间和股骨侧截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胫骨侧截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9、8例发生下肢血管血栓形成,且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蠲痹抗生丸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解金三 陈锋 +1 位作者 梁磊 张依山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蠲痹抗生丸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诊的78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1片/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 目的探讨蠲痹抗生丸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诊的78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1片/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蠲痹抗生丸,2丸/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7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44%(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晨僵、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而TGF-β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蠲痹抗生丸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膝骨关节炎,症状改善明显,局部炎症反应明显降低,且药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抗生丸 美洛昔康片 膝骨关节炎 症状缓解时间 视觉模拟评分法 转移生长因子-Β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术中不同重量颅骨牵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的影响
17
作者 王秀萍 张婧 王田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重量颅骨牵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AIS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颅骨牵引重量的不同分为A、B、C三...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重量颅骨牵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AIS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颅骨牵引重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26例接受高重量术中颅骨牵引(intraoperative skull-skeletal traction,ISST),B组33例接受常规ISST,C组28例不接受ISST。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观察不同重量ISST对末次随访矫正度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变化率的影响。结果A组和C组主弯Cobb角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主弯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牵引重量、牵引后主弯Cobb角、牵引矫正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融合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融合节段数显著少于A组和C组(P<0.05);A组MEP变化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所有患儿体感诱发电位均无变化。A组和B组末次随访Cobb角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矫正角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重量ISST是矫正角度和MEP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重量ISST与术中和最终侧凸矫正增加相关,但高重量ISST可增加术中MEP发生风险,AIS矫正术术中进行ISST,可采用MEP进行神经监测,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术中颅骨牵引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生理学监测 重量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肌力训练在踝关节创伤后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秉舒 王惠楠 +3 位作者 田亚敏 段卫峰 刘骏逸 杜志军 《光明中医》 2021年第4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肌力训练在踝关节创伤后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19年8月纳入60例踝关节创伤后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肌力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进行治疗。分别于...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肌力训练在踝关节创伤后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19年8月纳入60例踝关节创伤后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肌力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比较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度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二次损伤等并发症,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73.3%)高于对照组(3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创伤后期采用腕踝针联合肌力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无创伤易操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一的肌力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康复 腕踝针 肌力训练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相邻伤椎微创置钉适应证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松 吴强 +4 位作者 苗吉显 刘玉峰 张迪 周献伟 孙永强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相邻伤椎单节段微创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6-11因外伤致胸腰椎骨折但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CT与MRI均提示无需行椎管减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多裂肌间隙伤椎置钉单节... 目的探讨后路相邻伤椎单节段微创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6-11因外伤致胸腰椎骨折但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CT与MRI均提示无需行椎管减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多裂肌间隙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术式。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影像学评价通过患者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来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内固定失败和医源性神经损害并发症。21例患者中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7(17. 61±5. 1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4. 28±20. 60) min,平均出血量(140. 51±56. 94) ml,平均住院时间(7. 28±1. 69) d。疼痛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 57±0. 82)分降至术后(2. 78±0. 95)分(P <0. 05),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从术前平均(30. 53±7. 88)%降至术后(5. 52±1. 53)%(P <0. 05),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18. 47±4. 18)°降至术后平均(5. 84±1. 69)°(P <0. 05)。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1. 26±0. 44)分,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7. 26±1. 74)%、(7. 53±1. 98)°,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路经多裂肌间隙相邻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严格把握适应证,该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微创
下载PDF
高位退变性腰椎滑脱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椎弓钉固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铁伟宾 牛辉 刘宏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评价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高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高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高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高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OLIF组),23例采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TLIF组)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OLIF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优于TLIF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22.70±6.51)个月。OLIF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TLIF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及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而椎体滑脱率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Lenke椎间融合评级均显著优于TLIF组(P<0.05)。[结论]相较于TLIF术,OLIF联合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高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具有医源性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Wiltse入路 椎弓根钉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