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腹联合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寇赵淅 赵明宇 +5 位作者 张向东 廉杰 赵启 王秋生 鲍铁周 李无阴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05-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腰腹联合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入组的100例L 4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腰腹联合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入组的100例L 4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腰腹联合手法配合中医熏洗和腰椎三屈位牵引,对照组采用屈髋屈膝顿压手法配合中医熏洗和腰椎三屈位牵引。手法治疗每2天1次,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椎疼痛指标VAS评分及腰椎功能指标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腹联合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总有效率高,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腰椎功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腹联合手法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腰椎功能 疼痛
原文传递
温针灸联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观察
2
作者 吴星 鹿斌 +2 位作者 文永兵 范仪铭 陈利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81-82,共2页
针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给予温针灸联合消肿利水方熏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分法分为观察组40例,此组患者实施温针灸联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对照组40... 针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给予温针灸联合消肿利水方熏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分法分为观察组40例,此组患者实施温针灸联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效果,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AK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疼痛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萎缩、骨关节炎以及膝关节滑膜粘连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温针灸联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在临床取得较好成效,因此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疗法 消肿利水方熏洗疗法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近期疗效
3
作者 田江波 鲍铁周 +4 位作者 刘又文 刘佳 宋卫峰 李道通 王庆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AS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脊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干预;常规组51例,采用常...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AS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脊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干预;常规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检验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疼痛VAS、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指地距、墙枕距均显著减少(P<0.05),胸廓活动度与Schober试验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3个月,正脊组疼痛VAS[(2.6±0.8)vs(3.8±1.0),P<0.001]、BASDAI指数[(1.7±0.5)vs(2.8±0.6),P<0.001]、BASFI评分[(14.8±5.5)vs(35.4±8.6),P<0.001]、指地距[(15.4±5.0)cm vs(19.3±6.2)cm,P<0.001]、墙枕距[(1.7±0.5)cm vs(2.5±0.6)cm,P<0.001]、胸廓活动度[(3.6±0.9)cm vs(2.9±0.7)cm,P<0.001]及Schober试验[(4.9±1.0)cm vs(3.4±0.8)cm,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检验方面,治疗后3个月,正脊组在ESR、CRP、IL-6、IL-17、IL-23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治疗后3个月,正脊组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AS安全有效,能明显缓解其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及检验和影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疼痛 矢状面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