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怎样设计一题多变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彭致华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0年第1期74-75,共2页
-
文摘
“一题多变”相信对于许多教师而言,都是极为熟悉的词语.特别是理科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和得心应手.它是指对某个问题或结论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重新审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力求更深刻地认识某个问题或得出新的结论.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被推崇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绝好途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必备前提,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
关键词
一题多变
设计
思维模式
理科教师
发散性思维
思维角度
已知信息
发散思维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3
-
-
题名一道分式问题的发散性解法及应用
- 2
-
-
作者
王志苹
张建青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关林地调中学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09年第7期28-29,共2页
-
文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研究,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即掌握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通过经典问题的讲解,传授给学生一种方法,即“授之于渔”.笔者针对一道分式问题的解法谈谈自己的做法.
-
关键词
分式问题
解法
发散性
应用
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问题
解题方法
中学生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谜语
- 3
-
-
作者
张建青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2008年第2期16-16,26,共2页
-
-
关键词
数学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 4
-
-
作者
胡立松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8年第S2期54-55,共2页
-
文摘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敢于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
关键词
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
创新精神
教师
培养学生
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创新意识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再谈阴影部分面积的解法
- 5
-
-
作者
张建青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08年第3期15-16,共2页
-
-
关键词
阴影部分
数学解题
中学数学
二次函数
整体法
分割法
直角坐标系
新课程
公式法
相似比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友好矩形”的有趣性质
- 6
-
-
作者
张建青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2008年第7期15-15,共1页
-
文摘
定义若三角形的一边与矩形的一边重合,且三角形的这边所对的顶点在矩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矩形为三角形的"友好矩形".如图1所示:矩形ABEF为△ABC的"友好矩形".
-
关键词
自证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猪油制取肥皂
- 7
-
-
作者
徐华毅
吉俊强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北方牧业》
2003年第6期25-25,共1页
-
文摘
利用猪油为原料,通过皂化反应制取肥皂的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掌握、生产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之特点,适合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其实验演示如下:
-
关键词
猪油
肥皂
皂化反应
NACL溶液
压缩
-
分类号
TQ648.5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用猪油制取肥皂
- 8
-
-
作者
徐华毅
吉俊强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肉品卫生》
2003年第1期34-34,共1页
-
文摘
作者用猪油作肥皂做试验,非常有益,虽然能否大规模生产,有无经济效益,尚待研究。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增加效益无疑是每个定点屠宰企业应思考的课题。我们欢迎类似稿件,更希望这类思路能给您工作以启迪。
-
关键词
猪油
制取
肥皂
原料
-
分类号
TQ648.5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实验的改进
- 9
-
-
作者
李静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0年第12期24-24,共1页
-
文摘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中用500mL锥形瓶盛约25mL浓硫酸,锥形瓶双孔胶塞的一孔中装分液漏斗(盛有水),另一孔装短玻璃导管。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用酸量太多,分液漏斗开关的密封性有时不太好,不但容易出危险,而且酸液四溅后呈无色,只有前排学生才能看见水沸腾,而后排学生根本看不见,
-
关键词
浓硫酸
误操作
实验
稀释
九年义务教育
分液漏斗
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