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物候与气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196
1
作者 王连喜 陈怀亮 +1 位作者 李琪 余卫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7-454,共8页
植物物候及其变化是多个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是最重要、最活跃的环境因子。主要从气候环境角度分析了植物物候与气候以及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物候及物候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温度是影响物候... 植物物候及其变化是多个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是最重要、最活跃的环境因子。主要从气候环境角度分析了植物物候与气候以及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物候及物候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温度是影响物候变化最重要的因子;同时,水分成为胁迫因子时对物候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近50a左右,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物候呈现出了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或略有推迟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多数植物生长季节的延长,并成为全球物候变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植物开始和结束生长的日期,其中冬季、春季气温的升高使植物的春季物候提前是植物生长季延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而模型模拟是定量研究气候变化与植物物候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物候模型来分析气候驱动与物候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遥感资料的应用也为物候模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物候机理研究、物候与气候关系以及物候模型研究将是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气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158
2
作者 李世奎 霍治国 +5 位作者 王素艳 刘荣花 盛绍学 刘锦銮 马树庆 薛昌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7,共11页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灾情特征。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多年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抗灾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由上述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别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了风险区域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风险概念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147
3
作者 余卫东 赵国强 陈怀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1期9-12,共4页
利用河南省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的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这两种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自返青到成熟的各生育期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其中以拔节期... 利用河南省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的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这两种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自返青到成熟的各生育期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其中以拔节期提前最明显;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存在1.3d/10a的总减少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导致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主要原因是2-5月平均气温的上升和3月日照时数的增加。夏玉米所有生育期都表现出延迟的趋势,以成熟期延迟程度最大;夏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2.1d/10a;6-9月总降水量减少是造成夏玉米生育期延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 夏玉米 生育期 影响
下载PDF
秸秆覆盖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73
4
作者 朱自玺 赵国强 +2 位作者 邓天宏 方文松 付祥军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于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于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覆盖效果不同,土壤含水量55%~70%的麦田覆盖效果最佳,覆盖时间以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停止生长时覆盖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保墒增产 田间小气候
下载PDF
麦秸和残茬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75
5
作者 朱自玺 方文松 +2 位作者 赵国强 邓天宏 付祥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4,共6页
研究于 1 994年~ 1 997年进行了小区试验 ,通过麦秸覆盖和小麦残茬覆盖对夏玉米田小气候的影响 ,揭示了夏玉米节水增产的物理机制和提高水分有效消耗的生物学过程。试验表明 ,夏玉米实行麦秸覆盖和残茬覆盖后 ,地面热量平衡发生明显变... 研究于 1 994年~ 1 997年进行了小区试验 ,通过麦秸覆盖和小麦残茬覆盖对夏玉米田小气候的影响 ,揭示了夏玉米节水增产的物理机制和提高水分有效消耗的生物学过程。试验表明 ,夏玉米实行麦秸覆盖和残茬覆盖后 ,地面热量平衡发生明显变化 ,湍流热通量增大 ,而潜热通量减少 ,从而使地面温度降低 ,有效地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 ,使土壤湿度增大 ,因而有利于促进植株蒸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秸秆覆盖 残茬覆盖 小气候
下载PDF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96
6
作者 陈怀亮 邓伟 +1 位作者 张雪芬 邹春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43,共9页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例,在辨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和风险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灾度函数,运用EOF和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例,在辨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和风险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灾度函数,运用EOF和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霜冻、干热风与青枯雨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定量影响程度与风险概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因子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区划,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探讨了一条新的定量分析及区划技术体系。分析发现,干热风与青枯雨是影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其次是晚霜冻危害,第三是麦播时旱涝灾害,但总体上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并不算太高,只要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不会在根本上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业气象灾害 灾度函数 风险 区划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变化趋势 被引量:94
7
作者 马洁华 刘园 +3 位作者 杨晓光 王文峰 薛昌颖 张晓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818-3827,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十年,华北平原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对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华北平原1961-2007年逐日气候资料,探讨了不同年代际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十年,华北平原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对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华北平原1961-2007年逐日气候资料,探讨了不同年代际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华北平原热量资源更加丰富,全区≥0℃和≥10℃积温呈整体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北移东扩的变化特征;且气候带移动特征明显,向北移动了3个纬度,约300多km。过去47a,华北区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18mm/10a。夏、秋两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在25-40mm/10a之间;春、冬两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小于夏、秋两季的减少幅度。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减幅小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全区日照时数显著减少,纬向分布特征明显,以大中城市附近减少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研究 被引量:89
8
作者 朱自玺 刘荣花 +1 位作者 方文松 王友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干旱作为一种气象灾害,系以降水缺少并造成减产为特征。用三次多项式对历史产量序列进行处理,求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然后对气象产量和降水距平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气象产量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和拔节期的降水距平有着十分密... 干旱作为一种气象灾害,系以降水缺少并造成减产为特征。用三次多项式对历史产量序列进行处理,求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然后对气象产量和降水距平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气象产量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和拔节期的降水距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前者。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并与农业干旱划分标准相结合,确定了两套与轻旱、中旱、重旱和极端干旱相对应的干旱指标,即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负距平分别为小于15%,15%~35%,35%~55%和大于55%时,出现轻旱、中旱、重旱和极端干旱,产量分别减少小于10%,10%~20%,20%~30%和大于30%;拔节期降水负距平为小于30%,30%~65%和65%~100%时,分别出现轻旱、中旱和重旱,分别减产小于10%,10%~20%和20%~30%。可以看出,拔节期降水缺少对产量的影响,远远不如全生育期的降水影响大,因此评估中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相互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冬小麦 干旱指标
下载PDF
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9
作者 陈怀亮 毛留喜 冯定原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9年第2期55-65,共11页
对国内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简单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及其原理,对目前遥感监测土壤水分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以改进的热惯量法和植被缺水指数法等为主要代表的土壤水分... 对国内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简单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及其原理,对目前遥感监测土壤水分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以改进的热惯量法和植被缺水指数法等为主要代表的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日臻成熟,可以投入业务运行;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微波遥感是监测土壤水分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热惯量法 遥感 监测
下载PDF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及预报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81
10
作者 陈怀亮 张弘 李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2期212-216,共5页
从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和预报方法两个方面,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预报进行了综述。其中,从病虫害发生发展与大尺度气候背景、中小尺度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概述了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数理统计法、... 从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和预报方法两个方面,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预报进行了综述。其中,从病虫害发生发展与大尺度气候背景、中小尺度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概述了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数理统计法、模糊数学、灰色系统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3S”技术方法五个方面概述了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报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常规预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该项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气象预报 综述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区划 被引量:73
11
作者 刘荣花 朱自玺 +3 位作者 方文松 王友贺 许蓬蓬 师丽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68-1072,共5页
干旱是华北平原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是冬小麦产量稳定上升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从冬小麦产量的实际灾损角度,对减产率、发生概率及产量的变异系数等因子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干旱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华北平原冬... 干旱是华北平原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是冬小麦产量稳定上升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从冬小麦产量的实际灾损角度,对减产率、发生概率及产量的变异系数等因子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干旱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华北平原冬小麦进行了实际灾损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风险高值区约占该地区19.8%,主要分布于鲁西、鲁西北-冀东北,鲁西南-豫东地区;中值区约占34%,主要分布在冀中南、豫北、豫中和豫西以及山东中部丘陵地区;风险低值区占46.2%,主要集中于鲁中部、南部和豫中南、西南的广大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 风险评估 区划
下载PDF
麦田土壤水分NOAA/AVHRR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陈怀亮 冯定原 邹春辉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8年第4期27-35,共9页
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农业遥感业务服务实际,在系统研究麦田土壤水分NOAA/AVHRR遥感监测理论、模型、资料处理、指标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重点探讨了不同土壤质地和风速对遥感... 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农业遥感业务服务实际,在系统研究麦田土壤水分NOAA/AVHRR遥感监测理论、模型、资料处理、指标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重点探讨了不同土壤质地和风速对遥感干旱监测的影响、用遥感表层土壤水分耦合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与模型、用单时相遥感资料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等,并最终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遥感监测应用服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OAA/AVHRR 土壤水分 冬小麦 麦田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分析 被引量:66
13
作者 陈怀亮 邹春辉 +1 位作者 付祥建 关文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4,共6页
通过对河南省30个站1967~1996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 ,得到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 ,并对其进行了EOF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干热风日数场主要呈“南少北多”空间分布型 ,另外还有其它几种空间分布型 ;随时间推移 ,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呈减少趋... 通过对河南省30个站1967~1996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 ,得到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 ,并对其进行了EOF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干热风日数场主要呈“南少北多”空间分布型 ,另外还有其它几种空间分布型 ;随时间推移 ,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呈减少趋势 ;对时间系数进行功率谱分析 ,发现具有准6年和准3年周期 ;通过相关分析 ,发现第一、第二模态时间系数与全省小麦单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热风 EOF分析 功率谱分析 相关分析 河南 农业气象灾害 发生规律 空间分布 气象指标
下载PDF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61
14
作者 方文松 朱自玺 +2 位作者 刘荣花 马志红 师丽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减小,从而使土壤蒸发受限;由于覆盖抑制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减少,增加前期土壤水分积累,有利于植株后期蒸腾,使水分消耗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转化,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消耗转化,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可使冬小麦增产8.08%-10.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8.4%;夏玉米增产6.08%-11.9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冬小麦 夏玉米 小气候特征 增产机理
下载PDF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5
作者 邓伟 刘荣花 +3 位作者 熊杰伟 陈海波 田宏伟 杜子璇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年第1期82-87,共6页
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进展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生态影响 对策
下载PDF
冬小麦根系分布规律 被引量:60
16
作者 刘荣花 朱自玺 +2 位作者 方文松 邓天宏 赵国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4-2027,共4页
根据在郑州进行的冬小麦根系田间实测资料,研究了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在砂壤土中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冬小麦根量主要集中在上层,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在0~50cm土层内分别占57.7%和66.7%,而在50~100cm层分别占23.4%和18.7%,根长密... 根据在郑州进行的冬小麦根系田间实测资料,研究了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在砂壤土中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冬小麦根量主要集中在上层,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在0~50cm土层内分别占57.7%和66.7%,而在50~100cm层分别占23.4%和18.7%,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均符合指数函数形式;综合考虑根量分布、根系吸水等因素,确定了冬小麦适宜的底墒深度为10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根长密度 根质量密度 垂直分布 底墒
下载PDF
基于CI指数的河南省近40a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8
17
作者 李树岩 刘荣花 +1 位作者 师丽魁 马志红 《干旱气象》 2009年第2期97-102,共6页
基于河南省113个气象站1970-2007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对河南省近40a的干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计算了历史逐日的C I指数,统计近4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统计了河南省历年各地区干旱... 基于河南省113个气象站1970-2007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对河南省近40a的干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计算了历史逐日的C I指数,统计近4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统计了河南省历年各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覆盖范围,分析了干旱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和不同强度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伏旱发生频率最高为63.6%,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最低为48.8%,春旱和秋旱发生频率相近,分别为55.4%和56.9%;全省大范围干旱发生的年份春季和秋季较多分别有9 a,冬季最少只有5 a;春季豫北各等级干旱发生天数均较高,夏季和秋季全省易发生大范围轻旱,重旱发生较少,冬季轻旱和中旱呈显著的纬向分布,南少北多,和降水的分布有较好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干旱特征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南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李军玲 刘忠阳 邹春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2,共6页
在分析洪灾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在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以降雨、地形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为主要指标,得... 在分析洪灾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在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以降雨、地形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为主要指标,得出河南省洪灾风险综合区划图,既有赋予权重后的准确性又有GIS区划图的一目了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所得到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信阳、驻马店、周口大部分地区由于降水较多和社会易损性影响度较大,发生洪涝的风险最大,焦作、郑州、开封和安阳、濮阳的部分地区,由于处于黄河流域发生洪涝的可能也较大,其他地区发生洪涝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GIS技术 风险区划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河南汛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6
19
作者 侯春梅 陈忠民 +3 位作者 康雯瑛 李新 郭学峰 王美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利用1990-2004年河南暴雨资料,分析了河南汛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暴雨日最少,省内淮河流域暴雨日最多,豫北暴雨日次多。上述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低值系统影响有关。此外,河南暴雨从5月开始... 利用1990-2004年河南暴雨资料,分析了河南汛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暴雨日最少,省内淮河流域暴雨日最多,豫北暴雨日次多。上述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低值系统影响有关。此外,河南暴雨从5月开始增多,7月最多,8月开始逐渐减少,这一时间分布特征与季风影响有关。河南汛期暴雨,多数发生在副高与高空槽及中低层低值系统相配合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暴雨 分布特征 地形影响 副热带高压 低值系统 季风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动态产量预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56
20
作者 刘伟昌 陈怀亮 +1 位作者 余卫东 刘忠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2期21-24,共4页
在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生态生理特征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分别构建了温度、降水及日照时数适宜度函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正负效... 在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生态生理特征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分别构建了温度、降水及日照时数适宜度函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正负效应可能被其他因子加强或减弱。在此基础上,利用几何平均法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时数的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以反应多因子对产量的协同影响效应。以此建立了3月上旬、4月上旬及5月上旬的动态产量预报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反映小麦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可在实际预报业务中作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预报 气候适宜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