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与TIMP-2、MVD、树突状细胞的关系及对浸润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惠翔 杨吉龙 +3 位作者 高冬玲 庞霞 郝艳增 张云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与VEGF相关的TIMP2表达、血管形成、肿瘤免疫异常对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TIMP2的表达、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S100标记的肿瘤浸润性树突... 目的探讨与VEGF相关的TIMP2表达、血管形成、肿瘤免疫异常对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TIMP2的表达、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S100标记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密度。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7%(27/46),其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转移状态有关;TIMP2表达与分化、浸润深度有关,VEGF与TIMP2之间没有相关关系;VEGF表达阳性组MVD(50.71±12.16/单位面积)显著高于阴性组(31.74±17.93/单位面积);食管鳞癌中S100+树突状细胞平均密度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的有关,VEGF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462)。结论VEGF蛋白表达具有促进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作用,免疫组化方法较原位杂交更适合临床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潜能的手段;TIMP2可抑制食管鳞癌的浸润,其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无相关关系;MVD值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VEGF影响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密度,进而可能影响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树突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SELDI-TOF-MS技术诊断贲门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贲门炎及贲门黏膜不典型增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道存 王立东 +7 位作者 郑树 范宗民 李吉林 冯常炜 张延瑞 刘宾 高珊珊 何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发区人群贲门黏膜不典型增生(DYS)、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贲门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新手段。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结合芯片(WCX2)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食管癌高发...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发区人群贲门黏膜不典型增生(DYS)、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贲门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新手段。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结合芯片(WCX2)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普查人群143人(其中活检组织诊断为正常63人,CAG57人,DYS23人)的血清蛋白质质谱,对原始信号的总离子强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做均一化校正及噪声滤过,并对同一质荷比蛋白质质谱峰平均强度值做组间t检验。应用BiomarkerPattern软件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经10倍交叉验证得到该分类模型对测试组病变人群的诊断率和排除率。结果采用DYS和正常组质荷比为M3894·0的一种蛋白质建立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其对测试组DYS诊断率为87%,排除率为86%;CAG和正常组则有质荷比为M2942·15和M33316·6的2种蛋白质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对测试组CAG诊断率为93%,排除率为92%。结论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质谱法诊断贲门癌高发区DYS和CAG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贲门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了新的血清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炎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SELDI-TOF-MS 食管癌高发区 不典型增生 慢性萎缩性 贲门黏膜 技术诊断 贲门癌
原文传递
食管、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IMP1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杜芳 王立东 +16 位作者 焦新英 孙哲 高珊珊 范宗民 何欣 郭涛 齐义军 余炜伟 王智卿 江亚南 常志伟 李吉林 常扶保 郭花芹 尹艳春 牛牧 李江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IMP1在食管癌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3例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IMP1蛋白的表达状况和特征。结果食管:IMP1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IMP1在食管癌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3例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IMP1蛋白的表达状况和特征。结果食管:IMP1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表达最高(100%),并随病变进展,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正常食管上皮与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91·67%)、不典型增生(DYS,85·71%)和鳞状细胞癌(SCC,83·33%)之间差有异显著性(P<0·05),且BCH与SCC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贲门:IMP1在各级病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不典型增生组织(DYS,83·33%%)阳性率最高,表达最低是慢性萎缩性贲门炎组织(CAG,54·55%),DYS与正常贲门腺上皮(61·11%)、CAG和贲门腺癌(GCA,61·9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MP1表达率与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IMP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癌前病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P型铜转运ATP酶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常炜 赵影影 +8 位作者 王立东 何欣 吴达龙 高珊珊 易会兴 范宗民 郭花芹 李吉林 侯晓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B)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P7B的免疫阳性反应主...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B)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P7B的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食管癌细胞的细胞膜和(或)细胞浆,癌组织中ATP7B的阳性率为63%(40/64),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ATP7B阳性率为73%(30/41),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3%(10/2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72%(33/46),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39%(7/18),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结论:ATP7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食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ATP7B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贲门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类型与贲门癌发生部位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温巍 丁广成 +9 位作者 王立东 王能超 范宗民 陈志国 任景丽 李吉林 伍玥 宋昕 秦豫培 周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2,146,共4页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GCA)发生部位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将770例贲门癌分成6种类型: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GCA)发生部位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将770例贲门癌分成6种类型: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E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上方;F型:齿状线完全被肿瘤侵犯,难以区分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采用阿利新兰-雪夫试剂染色法和高铁二胺-阿利新兰染色法研究295例GCA癌旁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分析GCA发生部位与癌旁IM关系。结果GCA以A型和B型为主(94%),高于C型和D型(P<0.05),未检出E型和F型。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9%(115/295),完全性结肠型所占比例39%(45/115),高于另外3型(χ2=36.765,P<0.05)。A、B、C三型GCA癌旁I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5)。A、B型GCA癌旁IM均以完全型为主(χ2=81.203,P<0.05;χ2=34.154,P<0.05),这两种不同部位GCA癌旁IM亚型分布无差异(χ2=4.174,P>0.05)。结论河南贲门癌高发区GCA癌旁IM以完全型为主,但与贲门癌发生部位无关,而与胃远端癌及西方Barrett食管的IM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肠上皮化生 发生部位 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邢国兰 王立东 +2 位作者 齐义军 范宗民 李吉林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前各级病变中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环氧合酶-2及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36例、轻中度不典型增... 目的 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前各级病变中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环氧合酶-2及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36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8例及食管鳞癌32例中的表达。结果 食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癌组环氧合酶-2、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二者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 环氧合酶-2和VEGF在食管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及食管鳞癌中表达异常增高,提示二者的表达增高与食管癌的多阶段演变过程相关,环氧舍酶-2和VGEF可能成为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和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并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河南省贲门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贲门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静 王苒 +4 位作者 李吉林 岳文斌 艾永红 范宗民 王立东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7期1-2,共3页
目的 探讨贲门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贲门癌变的关系.方法 于贲门癌高、低发区分别选择262例贲门癌患者取外周全血,利用胃Hp检测试条检测Hp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癌高、低发区贲门癌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9%、48%.高、... 目的 探讨贲门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贲门癌变的关系.方法 于贲门癌高、低发区分别选择262例贲门癌患者取外周全血,利用胃Hp检测试条检测Hp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癌高、低发区贲门癌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9%、48%.高、低发区贲门癌患者Hp感染率男女分别为64%、36%和92%、8%,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低发区贲门癌患者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均明显增高(P<0.05),50~7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高发区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发区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低发区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Hp感染率明显低于贲门癌家族史阴性患者Hp感染率(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Hp感染率高的人群贲门癌易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高、低发区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同一个体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前病变组织中Rb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娴娟 王立东 +4 位作者 李吉林 王能超 焦新英 李学民 韩锁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esophageal epithelial dysplasia,EDYS)和贲门腺上皮不典型增生(gastriccardia dysplasia,GDYS)组织中Rb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esophageal epithelial dysplasia,EDYS)和贲门腺上皮不典型增生(gastriccardia dysplasia,GDYS)组织中Rb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30例同一个体同时发生EDYS和GDYS组织中R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b在EDYS组织中阳性率为70%(21/30),GDYS组织阳性率为80%(24/30),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0,P>0.05);同一个体EDYS和GDYS组织Rb表达有明显一致性(Kappa=0.561,P<0.01),25例(83%,25/30)同时出现EDYS和GDYS组织Rb表达的一致性改变,一致阳性率为67%(20/30),一致阴性率为17%(5/30);EDYS和GDYS组织中Rb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Rb在同一个体EDYS和GDYS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一致性改变,进一步提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不典型增生 RB
下载PDF
同一个体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p53、p16蛋白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广成 董忠生 +3 位作者 王立东 李吉林 郭军辉 郭涛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p53、p16蛋白表达与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7例双源癌食管鳞癌组织和贲门腺癌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p53、p16蛋白表达与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7例双源癌食管鳞癌组织和贲门腺癌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p16蛋白在17例双源癌鳞癌组织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7例双源癌组织中8例食管鳞癌组织,5例贲门腺癌组织中检测到HPV16-DNA(47%对29%),且有2例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同时检测到HPV16-DNA的存在。p53和p16蛋白在两种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p53蛋白突变率在HPV阳性组织中均较HPV阴性组织低(50%对77%;60%对66%);在HPV相关的双源癌中,p16蛋白表达在腺癌组织中较鳞癌组织高(75%对25%)。结论:同一个体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均有不同程度HPV感染,提示HPV可能是两者共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表达在腺癌组织中较鳞癌组织高,有可能成为HPV相关性贲门腺癌的一个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贲门腺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