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果 简恒 +5 位作者 任惠芳 罗良文 周三旺 张自亮 雷书芳 陈宾卿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1年第4期145-150,共6页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在上蔡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58%的点对粘虫的寄生率达40%以上,最高超过90%。被寄生的粘虫食叶量平均减少38%。在18~20和22...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在上蔡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58%的点对粘虫的寄生率达40%以上,最高超过90%。被寄生的粘虫食叶量平均减少38%。在18~20和22~27℃室温下,14天和8天后死亡。1984年为粘虫大发生年,上蔡县东岸村麦田粘虫密度达30.3~119.5头/m^2,由于线虫寄生率高达35.0~45.5%,未进行化学防治,小麦被害很轻。根据1979~1985年资料初步分析,线虫对一代粘虫常发区(新蔡县)的自然寄生率与二代粘虫常发区(锦州、公主岭、哈尔滨市郊)6月份诱蛾数有较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采取措施,保护利用中华卵索线虫,对压低粘虫迁飞基数是可行的。当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雨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线虫对粘虫寄生率变动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卵索线虫 线虫 粘虫 控制 天敌
下载PDF
2015年驻马店市玉米南方锈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启 柏雷 冯贺奎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
根据2015年驻马店市玉米南方锈病的暴发流行特点,从气候条件和玉米生产情况等方面分析了重发原因,提出了以种植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健康栽培等农业措施为主,发生期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发生特点 暴发原因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的寄生过程和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果 简恒 +5 位作者 任惠芳 罗良文 周三旺 张自亮 雷书芳 陈宾卿 《武夷科学》 1992年第1期249-260,共12页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上蔡县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粘虫幼虫感染中华卵索线虫的途径是通过感染期线虫钻入体内,而非通过吞食线虫卵。其感染方式是粘虫...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上蔡县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粘虫幼虫感染中华卵索线虫的途径是通过感染期线虫钻入体内,而非通过吞食线虫卵。其感染方式是粘虫幼虫潜土时被线虫感染;尚无试验结果表明中华卵索线虫感染期幼虫能爬上植株去寻找宿主。在18—20℃和22—27℃室温下,线虫幼虫在宿主体腔内营寄生生活8—14d后钻出体外,宿主就死亡。线虫寄生率等于宿主死亡率。被寄生的粘虫幼虫食叶量平均减少38%。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表现在三方面:(1)能常年有效地降低一代粘虫的种群数量。在15年中58%的调查点,该线虫对粘虫的寄生率达40%以上,最高超过90%。(2)粘虫幼虫被寄生后,食叶量显著减少,一般在5—6龄暴食期前死去,减轻了对农作物的为害。(3)有效降低一代粘虫的种群数量以后,也就降低了二代粘虫常发区的迁入虫源基数。在同年同地的不同田块中,4月份经过越冬的线虫不同密度,是影响5月份对粘虫寄生率差异的主要因子。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年份,影响寄生率变动的主要因子是当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降雨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科线虫 中华卵索线虫 粘虫 寄生过程 自然控制
下载PDF
新蔡县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4
作者 时军科 高洪 《新农村(黑龙江)》 2011年第12期30-31,共2页
小麦黄花叶病(又名梭条斑花叶病),是新蔡县早春麦田新发生的一种麦田病毒病害,自2003年以来,每年3月都有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死苗绝收。
关键词 黄花叶病 新蔡县 小麦 防治 原因 病毒病害 麦田 早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