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裂QRS波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曙艳 齐大屯 +6 位作者 李牧蔚 刘伟利 王宪沛 张优 严干新 胡大一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碎裂QRS波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NSTEMI患者312例,根据住院期间第一份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分为碎裂QRS波组173例和...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碎裂QRS波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NSTEMI患者312例,根据住院期间第一份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分为碎裂QRS波组173例和无碎裂QRS波组13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随访6个月并记录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碎裂QRS波组3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率(51.45%)、既往心肌梗死比率(52.51%)高于无碎裂QRS波组(36.69%、30.22%),左室射血分数[(54.00±5.60)%]低于无碎裂QRS波组[(61.00±5.80)%],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8.1(3.2,19.2)mg/L]高于无碎裂QRS波组[6.1(3.2,12.6)mg/L](P<0.05);碎裂QRS波组总MACE发生率(33.53%),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67%)、复发性心绞痛比率(18.45%)均高于对照组(15.83%、2.88%、7.19%)(P<0.05)。结论碎裂QRS波是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心电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碎裂QRS波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原文传递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严重左主干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曙艳 高传玉 +4 位作者 李牧蔚 刘伟利 王宪沛 张优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 我们假定慢性左主干严重狭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只有aVR导联抬高≥1 mm,伴或不伴其他导联压低,前瞻性分析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慢性严重狭窄病变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连续选取典型心绞痛发作时12导... 目的 我们假定慢性左主干严重狭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只有aVR导联抬高≥1 mm,伴或不伴其他导联压低,前瞻性分析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慢性严重狭窄病变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连续选取典型心绞痛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1 mm,其他导联ST段压低或不抬高者作为研究对象,心绞痛缓解后aVR导联ST段抬高≥1 mm恢复到等电位线.符合这一标准者共计76例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左主干病变特点和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目测狭窄程度≥70%,为严重左主干狭窄病变.结果 单纯左主干严重狭窄54例(54/76,71.1%),左主干病变+前降支近端近开口病变6例(6/76,7.9%),单纯左回旋支狭窄3例(3/76,3.9%),其他复杂三支血管病变13例(13/76,17.1%).冠状动脉正常者为零.左主干严重狭窄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比非左主干患者更明显[(0.25±0.10)mV比(0.20±0.11)mV,P<0.01];ST段压低导联多见于Ⅱ、Ⅲ、aVF和V3~V6导联,左主干严重狭窄患者,ST压低导联ST段压低程度比非左主干患者更明显(P<0.001).这一特点诊断左主干严重狭窄的特异性78.9%,假阳性21.1%.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体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1 mm,其他导联ST段压低或不抬高者预测左主干病变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狭窄 AVR导联 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对急性STEMI患者QTc间期和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杨曙艳 李牧蔚 +5 位作者 刘伟利 王宪沛 张优 齐大屯 胡大一 高传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116-21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间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的前壁STEMI患者作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同期连续没有使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的80例前壁STEMI患者作为非血栓抽吸...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间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的前壁STEMI患者作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同期连续没有使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的80例前壁STEMI患者作为非血栓抽吸组。对比分析两组STEMI患者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心电图QTc间期变化,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时间,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预后。结果与非血栓抽吸组比较,血栓抽吸组QTc间期和肌钙蛋白峰值时间明显缩短,峰值明显下降(P<0.05);PCI结束时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5);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略有减少(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缩短STEMI患者QTc间期,但对住院期间和PCI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预后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QTC间期 预后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宪沛 高传玉 +23 位作者 李牧蔚 张优 孙玉晓 鲁平 赵秋平 齐大屯 王山 戴国友 倪占玲 张丽华 赵玉兰 张振香 张辉 张金盈 赵洛沙 刘新灿 王霞 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医院管理学会高血压分会 河南省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预防和康复分会 《中华实用诊断和治疗杂志》编辑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6期541-551,共11页
心脑血管有共同的致病因素,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四大危险因素可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发现、确定和管理高危人群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共同致病因素 高危人群 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疗效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优 高传玉 +6 位作者 李牧蔚 刘洪智 王宪沛 杨宏辉 王现青 朱中玉 胡大一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 探讨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最佳时机.方法 连续人选11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组(术前至少4h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术中或术后临时应用).观... 目的 探讨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最佳时机.方法 连续人选11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组(术前至少4h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术中或术后临时应用).观察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急性血栓事件及7d、30 d、6个月和1年有效性终点(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缺血性卒中)及安全性终点(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104例STEMI患者(每组各52例)最终行择期PCI.早期应用组较对照组提前(5.9±2.9)h应用替罗非班.两组PCI前后TIMI血流[术前0级18例(34.6%)比19例(36.5%),3级28例(53.8%)比27例(51.9%);术后3级52例(100%)比51例(98.1%)],术前CK-MB水平[(12.9 ±5.1)U/L比(12.0 ±5.2)U/L]及术后12 ~24 h与术前CK-MB差值[(1.0 ±6.2)U/L比(2.3±8.3)U/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32例应用替罗非班,其中因血栓事件紧急应用8例.两组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比15.4%,P>0.05).两组各时间点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轻微出血(15.4%比5.8%,P=0.11)和轻度血小板减少(0.0%比1.9%,P=1.0)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行择期PCI的STEMI患者,推荐术中或术后紧急使用替罗非班,不推荐常规早期应用.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TRC-10000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佳璐 高传玉 +3 位作者 王宪沛 晏娟娟 张优 王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心力衰竭(HF)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563例诊断为ACS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379)及HF组(n=184)... 目的:分析合并心力衰竭(HF)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563例诊断为ACS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379)及HF组(n=184)。比较心功能正常组和HF组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及PCI使用对比剂后CIN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HF是否为CIN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CIN定义为:暴露于碘化对比剂后48~72 h血肌酐水平≥0.5 mg/dl(≥44μmol/L)或较基线升高≥25%。结果:HF组中肾功能不全患病率为30.11%,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8.44%,P<0.001)。HF组PCI术后CIN发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5.98%vs 2.37%, P<0.05);射血分数降低型、射血分数中间值、射血分数保留型HF患者中CIN发生率分别为6.45%、5.56%、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OR=2.867,95%CI:1.003~8.191,P<0.05)是PCI术后CIN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合并HF患者中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及PCI术后CIN发生率均较高,HF是PCI术后CIN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力衰竭 肾功能 对比剂肾病
下载PDF
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宗茂 高洁 +6 位作者 高传玉 张优 张静 朱中玉 齐大屯 黑飞龙 Rafiq Ahmed BHAT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66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ECMO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用时长、并发症及疗效,是否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及院内临床转归等。结果:66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1.7)岁,其中男性46例。患者入院均行早期血运重建: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44例行入院即刻早期血运重建,17例行院内延迟早期血运重建;其中42例患者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均应用ECMO辅助,其中39例使用了IABP。ECMO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及pH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66例患者中38例成功撤机,30例存活出院,36例死亡;并发症分别为20例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消化道出血、5例脑出血、1例肺出血、9例下肢血栓及3例下肢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至少2次呼吸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为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应用IABP对院内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早期血运重建 预后
下载PDF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冠状动脉钙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利杰 高传玉 +5 位作者 王宪沛 齐大屯 张优 李牧蔚 刘伟利 都培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 研究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颐性分析577例可疑冠心病的门诊患者,均行冠状动脉双源CT和FT3检测,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访(8~29个月),记录主... 目的 研究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颐性分析577例可疑冠心病的门诊患者,均行冠状动脉双源CT和FT3检测,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访(8~29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生.根据患者FT3水平分为低FT3组(n=126)和正常FT3组(n=451);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为CACS> 100组(n =235)和CACS≤100组(n =342).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率分析,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冠状动脉钙化和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 低FT3组(FT3<3.5 pmol/L)的冠状动脉钙化负荷[146.7(55.8,599.1)比34.8(0,261.9),P<0.001]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FT3组[7.9%(10/126)比2.0%(9/451),P=0.003];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显示FT3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有关(OR=0.442,95% CI =0.317~0.618,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FT3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F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ACS> 100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CACS≤100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血FT3水平是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和MACE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低FT3水平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越重,越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林蔚 朱利杰 +1 位作者 张优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方法,通过消融分布于肾动脉血管壁中的交感神经纤维,阻断神经冲动在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与肾脏间的传递,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目前,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还用于治疗心力衰...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方法,通过消融分布于肾动脉血管壁中的交感神经纤维,阻断神经冲动在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与肾脏间的传递,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目前,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还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疾病。但对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的治疗效果临床尚存争议。本文就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发病机制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悦云 邵磊 +1 位作者 高传玉 张优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早发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于青年的冠心病,多伴有家族史,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试图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揭示早发冠心病的发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对早发冠心病致病... 早发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于青年的冠心病,多伴有家族史,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试图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揭示早发冠心病的发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对早发冠心病致病基因的寻找大多集中在内皮损伤、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异常、血栓形成等主要发病机制,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拟从发病机制的角度论述多种类型的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发病机制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优 高传玉 +7 位作者 朱中玉 刘洪智 王宪沛 杨宏辉 李牧蔚 王现青 齐大屯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1-735,共5页
目的 探讨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46例成功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静脉应用替... 目的 探讨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46例成功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共122例)和对照组(PCI后即刻静脉应用生理盐水,共124例)。主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30 d复合终点(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7 d和6个月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安全性终点为术后3 d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主要有效性终点的发生率为0.9%(1/117),对照组为3.3%(4/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术后7 d两组之间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 (1/122) 比 3.2% (4/124), P=0.38]。术后6个月,替罗非班组的复合终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 (1/117)比5.9% (7/118),P=0.07]。替罗非班组术后6个月无复合终点发生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9.2%比94.2%, log-rank检验P=0.03)。术后3 d,未发生GUSTO中重度出血和重度血小板减少。 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轻微出血[13.1% (16/122)比 7.3% (9/124),P=0.13] 和轻度血小板减少[0.8% (1/122)比0.8% (1/124), P=1.0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中高危NSTE-ACS患者,成功PCI后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6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且不增加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28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同峰 孙子瑞 +4 位作者 蒋亚鹏 韩宇 韩艳 高传玉 刘煜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介入封堵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根据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16例)及非IABP组(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介入封堵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根据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16例)及非IABP组(12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心导管数据,探讨IABP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非IABP组与IABP组梗死部位存在显著差异(P=0.048),而入院时收缩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罪犯血管、是否全闭、是否合并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至室间隔穿孔时间、穿孔部位、穿孔大小、心肌梗死至封堵天数、手术成功率等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IABP组主动脉舒张末期压力、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左向右分流量均较非IABP组降低(均P<0.05)。2组主动脉舒张期峰值压力无显著差异(P=0.068)。结论:IABP可在不影响全身灌注的前提下,降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左室后负荷,从而降低左室收缩压,减少左向右分流,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导管
原文传递
Impella心脏轴流泵与心源性休克救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传玉 Rafiq Ahmed BHAT +1 位作者 张静 张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9期833-837,共5页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肌炎、开胸手术,其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终末靶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死亡瀑布。尽管介入、溶栓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肌炎、开胸手术,其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终末靶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死亡瀑布。尽管介入、溶栓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Impella是心脏血流动力学辅助装置轴流泵,可稳定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左心室负荷,增加器官的有效灌注,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目前治疗心源性休克面临的挑战及Impella心脏轴流泵在心源性休克救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机械循环支持 Impella心脏轴流泵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休克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山 张优 +4 位作者 高传玉 戴国友 刘馨允 程倩倩 胡大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STEMI患者1 686例,均测量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计算SI,绘制ROC曲线评估SI预测STEMI院内...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STEMI患者1 686例,均测量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计算SI,绘制ROC曲线评估SI预测STEMI院内死亡的效能;将1 686例患者根据SI最佳截断值分为低SI组(SI<0.682)1218例和高SI组(SI≥0.682)46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SI与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SI以0.68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29(95%CI:0.671~0.788,P<0.001),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74.2%;高SI组中位年龄(66.43岁)较低SI组(63.30岁)大,女性(31.41%)及入院时前壁心肌梗死(65.17%)、合并心律失常(28.21%)、心功能Killip分级2~4级(49.57%)、心率>100次/min(30.13%)、收缩压<90mm Hg(8.33%)、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率(63.68%)及院内病死率(13.25%)均高于低SI组(25.86%、53.12%、15.11%、31.69%、2.30%、0.99%、57.55%、2.71%),有高血压史(38.68%)、发病12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33.55%)及使用阿司匹林(95.51%)、氯吡格雷(89.1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3.59%)、替罗非班治疗比率(5.98%)低于低SI组(49.92%、40.80%、97.37%、92.36%、51.89%、9.20%)(P<0.05);多因素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0.682(OR=4.02,95%CI:2.33~6.94,P<0.001)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SI在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中具有较高的价值,SI≥0.682者院内死亡风险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休克指数 院内死亡
原文传递
诊室噪声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林蔚 曹苑 +5 位作者 苏恩勇 杨晓航 朱彬彬 张优 朱利杰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诊室噪声对诊室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能提供近30 d内家庭自测血压数据、且符合入组标准的869例,按照就诊时诊室噪声是否符合《中华人民... 目的探讨诊室噪声对诊室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能提供近30 d内家庭自测血压数据、且符合入组标准的869例,按照就诊时诊室噪声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55 dB)分为2组,比较诊室内血压值与家庭自测血压值的差异(|△SBP|),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诊室噪声超标组(>55 dB)诊室收缩压及|△SBP|均明显高于诊室内噪声达标组(≤55 dB)[(144.04±21.58)mmHg比(140.06±18.11)mmHg,P=0.003;(13.44±14.67)mmHg比(9.52±12.19)mmHg,P<0.00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诊室噪声达标与|△SBP|相关(OR=0.648,95%CI:0.494~0.850)。结论诊室内噪声是否达标影响诊室内收缩压测量值与家庭自测收缩压值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诊室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结局和健康状态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若瑶 王秀玲 +4 位作者 郭巍鸿 高传玉 张优 王宪沛 郑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960-963,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如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等,健康状态如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也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我国行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如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等,健康状态如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也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我国行PCI术的女性患者约占30%,PCI术后临床结局、健康状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目前的观点尚不一致。本文就PCI术后临床结局、健康状态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结局 健康状态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负荷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利杰 高传玉 +4 位作者 王宪沛 齐大屯 张优 李牧蔚 张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263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92例)和非糖尿病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混合斑块、...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263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92例)和非糖尿病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和非钙化斑)进行计数。结果糖尿病组左前降支(LAD)(P=0.007)、右冠状动脉(RCA)(P=0.041)钙化积分和总钙化积分(T scores)(P=0.027)明显大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冠状动脉斑块(P<0.001)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以混合斑块(P<0.001)和非钙化斑块(P=0.045)为主;糖尿病组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数(P<0.001)及阻塞性斑块(P<0.001)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阻塞性斑块的发生率更高,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更重,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更重,以混合斑块和非钙化斑块为主,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此研究结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糖尿病 混合斑 钙化斑 非钙化斑 钙化积分 阻塞性斑块
下载PDF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69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同峰 张静 +7 位作者 高传玉 郭素萍 叶发民 孙子瑞 蒋亚鹏 程江涛 韩宇 刘煜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4-1101,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69例AMI后VSR患者。依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6例)。收集并分析纳入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于术后30 d对院内存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封堵失败发生率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次要安全性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非手术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R患者,年龄67(64,71)岁,其中女性42例(60.9%)。全因死亡16例(23.2%),其中院内死亡13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封堵失败4例(5.8%)。成功介入封堵的65例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共12例(18.5%),其中瓣膜损伤8例(12.3%)。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较高[5/12比13.2%(7/53),P=0.022]。发生MACE 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5%),消化道出血2例(3.1%)。成功封堵的65例患者均完成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出院时,56例存活患者完成心功能评估;术后30 d随访时,53例存活患者完成电话随访。出院时及术后30 d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Ⅱ级患者占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8%(43/56)比23.1%(15/65),P<0.001;77.4%(41/53)比23.1%(15/65),P<0.001]。封堵治疗术后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降低,主动脉收缩压(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破裂 介入封堵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休克指数及矫正休克指数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山 张优 +4 位作者 高传玉 戴国友 刘馨允 张军慧 程倩倩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6期482-487,共6页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修正SI(MSI)、年龄调整SI(age SI)、年龄调整修正SI(age MSI)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17家医院就诊的发病30d内的1686例STEMI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修正SI(MSI)、年龄调整SI(age SI)、年龄调整修正SI(age MSI)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17家医院就诊的发病30d内的168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转归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比较性别、年龄、入院体征、再灌注治疗,根据入院时血压及心率计算SI、MSI、age SI及age MSI,并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作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最佳截断点,采用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比较各指标预测价值,采用多层次模型评估各指标对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应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效应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女性、缺血性卒中病史、前壁心肌梗死及Killip分级2级以上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压更低、心率较快且24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显著低于存活组,院内应用双抗、他汀及ACEI/ARB类药物比例均低于存活组;age SI及age MSI AUC与TIMI风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风险评分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均小于age SI,age MSI的Youden指数高于TIMI风险评分;分层模型分析显示,age SI(OR 5.97,95%CI:3.33-10.71)及age MSI(OR 4.65,95%CI:2.58-8.40)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与多层次模型一致。结论age SI及age MSI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作用与TIMI风险评分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IMI风险评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文涛 张静 +6 位作者 高传玉 郭素萍 刘煜昊 赵子牛 齐大屯 叶发民 张优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AMI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45例)和院内存...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AMI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45例)和院内存活组(47例),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AMI并发VSR患者院内病死率为48.9%。院内存活组与院内死亡组患者入住CCU时Killip心功能Ⅲ~Ⅳ级、B型利钠肽(BNP)水平、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手术治疗患者比例及住院时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住CCU时SOFA评分(OR=1.501,95%CI:1.211~1.862,P<0.01)及住院期间手术治疗(OR=0.035,95%C1:0.007~0.168,P<0.01)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手术(介入封堵术及外科修补术)是治疗AMI并发VSR患者的有效手段,而患者入住CCU第1天的SOFA评分可能与患者院内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