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浩 丰磊 +4 位作者 李丹丹 徐国英 赵伟平 刘红琴 赵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预测住院低骨量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方法采用随机选择175例住院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门诊非T2DM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检测腰椎(...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预测住院低骨量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方法采用随机选择175例住院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门诊非T2DM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检测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BMD),记录每例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影响骨代谢的危险因素,根据体重指数(BMI)和股骨颈BMD,用FRAX计算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临床性脊椎、髋骨、前臂和肱骨骨折)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结果 T2DM组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却明显增高(P<0.05);根据BMI计算10年全部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BBMO)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BBHF)发生概率、根据股骨颈骨密度计算10年全部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BMO)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BHF)发生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年龄、绝经年限、BMI、吸烟、补充钙与维生素D、以往骨折史、骨质疏松病史、父母髋部骨折史、糖尿病病史等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常规补充适量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体育运动、控制血糖等可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 2型糖尿病 低骨量 骨折风险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岚 殷运收 +4 位作者 陶磊 丰磊 赵伟平 时风杰 徐国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0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在河南省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80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并行相关血管超声、...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在河南省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80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并行相关血管超声、头颅CT或MRI、眼底及生化指标等检查,并记录每位患者的糖尿病治疗史.按照患者血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探讨4组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防治T2DM所并发的骨质疏松症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T2DM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变化密切相关(P<0.05);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影响T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P<0.05);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可能加重T2DM血管病变.结论 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更易并发大血管病变,且年龄、绝经年限、BMI、糖尿病病程、HbA1c是影响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3
作者 时凤杰 《医学信息(医药版)》 2010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采取“双C治疗方案”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临床,分析总结“双C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采取“双C治疗方案”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临床,分析总结“双C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结果:40例空腹血糖9.53~16.00mmol/L的患者先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24h后使用胰岛素泵;32例血糖〉16.00mmol/L的患者直接使用胰岛素泵,血糖下降后(血糖空腹小于10mmol/L)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其中18例24h后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泵剂量,14例48h后调整胰岛素泵剂量。31例出现餐后高血糖,20例空腹及餐后均出现高血糖,调整胰岛素泵给药量后血糖稳定。3例在凌晨2:00~4:00出现低血糖,给予口服糖块后症状消失,调整胰岛素泵给药量后血糖稳定。10例围手术期患者血糖均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双C治疗方案”能患者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为其综合治疗更加具体化提供依据,且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血糖水平。业务熟练的临床护理团队是“双C治疗方案”顺利实施的俣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