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任虹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6期184-185,188,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输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没有滤除白细胞,B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检测两组血小板相关抗体(HLA抗体)阳性率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阳性率,... 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输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没有滤除白细胞,B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检测两组血小板相关抗体(HLA抗体)阳性率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阳性率,评估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A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8.9%,B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L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PA抗体阳性率是15.6%和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白细胞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姚瑞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207-209,共3页
目的统计我站几年间机采血小板报废情况,分析报废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机采血小板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9617例机采血小板中检测结果不合格33例,占0.34%。其中ALT检测不合格22例,占0.23%,不合格率最高。2010-2014... 目的统计我站几年间机采血小板报废情况,分析报废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机采血小板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9617例机采血小板中检测结果不合格33例,占0.34%。其中ALT检测不合格22例,占0.23%,不合格率最高。2010-2014年献血次数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2例ALT项目报废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段集中于25-40岁。结论强化试剂进入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血小板采集到应用的各个环节,避免机采血小板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报废 无偿献血
下载PDF
献血员血液初筛ALT、HBsAg不合格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桂晔 赵菲 沈延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分析献血员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人群的特征。方法对自愿无偿献血的人进行初筛检测ALT和HBsAg,分析血清ALT、HBsAg阳性率、年龄、体质量、献血季节与血液初筛合格率的关系。结果 2011-2013年本站自愿献血22 512人次,总份数24 512份,其... 目的分析献血员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人群的特征。方法对自愿无偿献血的人进行初筛检测ALT和HBsAg,分析血清ALT、HBsAg阳性率、年龄、体质量、献血季节与血液初筛合格率的关系。结果 2011-2013年本站自愿献血22 512人次,总份数24 512份,其中22 284份血液合格,2 22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1%;三年间初筛人群的血液ALT、HBsAg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不同献血季节的无偿献血者的初筛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献血员血液初筛的检测不合格人群血清ALT、HBsAg的调查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借鉴,应大力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初筛检测的力度,提高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员 初筛检测 ALT HBSAG
原文传递
比较不同方法筛查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效果
4
作者 高红梅 王帅 张蕊 《感染、炎症、修复》 2023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血站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采用不同方法筛查的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HIV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22年1至12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8000份,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初筛、ELISA复查和... 目的:分析血站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采用不同方法筛查的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HIV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22年1至12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8000份,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初筛、ELISA复查和核酸检测法筛查HIV抗体,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比较其一致性。结果:初筛2800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的HIV抗体,ELISA法测定阳性率为0.100%,ELISA复查阳性率为0.075%,核酸测定阳性率为0.068%;确证试验阳性率为0.050%,0.018%为阴性,0.007%为不确定。ELISA复查阳性、ELISA初筛阳性、核酸阳性与确证试验阳性一致性好。初筛阳性样本中10份(35.71%)确证试验为阳性,其中7份(25.00%)S/CO值为1~<6;17份(60.71%)确证试验为阴性,其中9份(32.14%)S/CO值为1~<6;1份(3.57%)不确定,S/CO值为1~<6。ELISA复查阳性样本中14份(66.67%)确证试验为阳性,其中2份(9.52%)S/CO值为6~<10,12份(57.14%)S/CO值≥10;5份(19.05%)确证试验为阴性,其中3份(14.29%)S/CO值为0.8~<1,1份(4.76%)S/CO值为1~<6,1份(4.76%)S/CO值为6~<10;2份(9.52%)不确定,S/CO值为6~<10。核酸样本14份确证试验为阳性,其中9份(47.37%)S/CO值为1~<6,3份(15.79%)S/CO值6~<10,2份(10.53%)S/CO值为≥10;3份确证试验阴性,其中1份(5.26%)S/CO值为0.8~<1,2份(10.53%)S/CO值为1~<6;2份(10.53%)不确定,S/CO值为1~<6。HIV确证阳性无偿献血者,<35岁占57.14%,首次献血者所占比例更高(85.71%),HIV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结论:HIV抗体、核酸检测阳性、确证试验阳性之间保持比较高的一致性,都可以准确检出血液HIV感染;要重视35岁以下和首次献血者的HIV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体 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法 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虹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期407-408,共2页
血站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血站筛选化验工作[1],血站检验科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是落实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硬件、人员和管理三个方面,硬件是基础,人员是关键,管理是保证[2]。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卫生部颁布的... 血站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血站筛选化验工作[1],血站检验科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是落实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硬件、人员和管理三个方面,硬件是基础,人员是关键,管理是保证[2]。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卫生部颁布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必须要查找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常见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检验科 质量管理规范 血站质量管理 血站实验室 硬件 人员 检验质量 卫生部 筛选 基础 颁布
下载PDF
南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筛查试验方法学评价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桂晔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调查2012—2014年南阳地区无偿献血者TP抗体筛查阳性情况及人群分布特征,探讨双试剂TP抗体筛查试验方法的质量评价。方法 2012—2014年南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采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调查TP抗体阳性人群... 目的调查2012—2014年南阳地区无偿献血者TP抗体筛查阳性情况及人群分布特征,探讨双试剂TP抗体筛查试验方法的质量评价。方法 2012—2014年南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采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调查TP抗体阳性人群分布特点;留取经TPPA确证的95例阳性标本,81例阴性对照标本,同时进行双试剂TP抗体筛查试验,通过筛查试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对双试剂TP抗体筛查试验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012—2014年南阳市无偿献血TP抗体阳性率为0.29%。TP抗体阳性率逐年升高,2014年与2012年TP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4年献血人群TP抗体阳性分布: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TP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人群T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学生团体和军人团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稳定工作人群T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工作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试剂TP抗体筛查试验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93.8%,总符合率为94.3%。双试剂TP抗体筛查试验与确证试验(TPPA)一致性检验中,一致性非常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886,P<0.001)。结论根据南阳市献血人群分布特点,选择低危人群,引导他们成为血液制品的主要来源,同时,提高实验室筛查试验效能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酶联免疫法 方法学评价 梅毒螺旋体凝胶凝集试验 一致性检验
下载PDF
无偿献血血液标本NAT法HBV病毒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延平 《临床研究》 2019年第7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核酸检测(NAT)法HBV病毒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标本1 350份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NAT法、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HBV病毒,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核酸检测(NAT)法HBV病毒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标本1 350份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NAT法、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HBV病毒,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无偿献血血液标本1350份行NAT、ELISA检测,NAT阳性检出率、漏诊率与ELISA检测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NAT检测窗口期较ELISA短,敏感性、特异性较ELISA检测高(P <0.05)。结论无偿献血血液标本行NAT法HBV病毒筛查具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且能缩短窗口期,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HBV 病毒 核酸检测
下载PDF
南阳地区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任虹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0期153-155,共3页
目的 了解南阳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调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南阳地区15家医疗机构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家医院5年间共发生输血反应285例,输血反应发生率〈1%;各种血... 目的 了解南阳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调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南阳地区15家医疗机构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家医院5年间共发生输血反应285例,输血反应发生率〈1%;各种血液成分中,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50.8%,其次是血浆,占43.9%;所有反应中变态反应最多,占52.9%,发热反应次之,占42.8%。结论 采供血机构和临床医疗单位应充分认识输血风险,制订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倡自体输血,确保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自体输血 规范合理
下载PDF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
9
作者 沈延平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482-483,共2页
目的 探讨如何进行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保证输血的及时、有效、安全.方法 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53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回顾分析其血液标本资料.结果 采用聚凝胺交叉配血时检验出7例不合,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目的 探讨如何进行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保证输血的及时、有效、安全.方法 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53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回顾分析其血液标本资料.结果 采用聚凝胺交叉配血时检验出7例不合,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呈阳性,3例假阳性.分析配血不合患者发现1例抗筛阳性,2例既往输血史,3例妊娠史,无输血安全医疗事故发生.结论 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进行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卡式微柱凝胶法在ABO、RhD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桂晔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8期70-70,共1页
目的:探讨微柱法在ABO、RhD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站检验科血液筛查标本共1081份作为研究对象,在metis全自动血型仪进行初筛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卡式微柱凝胶法ABO、RhD血型鉴定,据定型结果配血,统计输... 目的:探讨微柱法在ABO、RhD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站检验科血液筛查标本共1081份作为研究对象,在metis全自动血型仪进行初筛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卡式微柱凝胶法ABO、RhD血型鉴定,据定型结果配血,统计输血结局并作为评价依据。结果:筛查RhD阴性者6份占0.56%,阳性者1075份占99.44%;所有血液输用后均未产生输血反应。结论:ABO、RhD血型鉴定是保障输血安全、抑制溶血性疾病的必要措施,而微柱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科学准确的优点,适合血站的血型鉴定和临床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法 血型鉴定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的分析与总结
11
作者 任虹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189-189,共1页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关注输血安全问题,血型血清学检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现将本中心2006-2011年参加上海血液中心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以探讨血型血清学...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关注输血安全问题,血型血清学检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现将本中心2006-2011年参加上海血液中心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以探讨血型血清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优化室间质量评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质控样本每次选取9份,其中献血者红细胞悬液3份,受血者红细胞悬液3份,受血者对应血清3份。航空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 室间质量评价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