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宪沛 高传玉 +23 位作者 李牧蔚 张优 孙玉晓 鲁平 赵秋平 齐大屯 王山 戴国友 倪占玲 张丽华 赵玉兰 张振香 张辉 张金盈 赵洛沙 刘新灿 王霞 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医院管理学会高血压分会 河南省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分会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预防和康复分会 《中华实用诊断和治疗杂志》编辑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6期541-551,共11页
心脑血管有共同的致病因素,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四大危险因素可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发现、确定和管理高危人群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共同致病因素 高危人群 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28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同峰 孙子瑞 +4 位作者 蒋亚鹏 韩宇 韩艳 高传玉 刘煜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介入封堵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根据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16例)及非IABP组(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介入封堵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根据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16例)及非IABP组(12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心导管数据,探讨IABP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非IABP组与IABP组梗死部位存在显著差异(P=0.048),而入院时收缩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罪犯血管、是否全闭、是否合并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至室间隔穿孔时间、穿孔部位、穿孔大小、心肌梗死至封堵天数、手术成功率等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IABP组主动脉舒张末期压力、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左向右分流量均较非IABP组降低(均P<0.05)。2组主动脉舒张期峰值压力无显著差异(P=0.068)。结论:IABP可在不影响全身灌注的前提下,降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左室后负荷,从而降低左室收缩压,减少左向右分流,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导管
原文传递
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彬彬 刘亚慧 +3 位作者 齐大屯 程倩倩 李高寒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497-502,共6页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居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除了控制血脂、血糖、戒烟等危险因素以外,需要在基础领域对心脏与血管组织细胞、发育与功能及发病机制进一步探索。单细胞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居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除了控制血脂、血糖、戒烟等危险因素以外,需要在基础领域对心脏与血管组织细胞、发育与功能及发病机制进一步探索。单细胞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和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T)不仅可以发现全新的细胞类型,而且可以揭示每个细胞独特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通过研究不同细胞群体之间细胞动态通讯状态及调控通路,探讨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空间转录组 冠心病 瓣膜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休克指数及矫正休克指数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山 张优 +4 位作者 高传玉 戴国友 刘馨允 张军慧 程倩倩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6期482-487,共6页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修正SI(MSI)、年龄调整SI(age SI)、年龄调整修正SI(age MSI)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17家医院就诊的发病30d内的1686例STEMI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修正SI(MSI)、年龄调整SI(age SI)、年龄调整修正SI(age MSI)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17家医院就诊的发病30d内的168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转归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比较性别、年龄、入院体征、再灌注治疗,根据入院时血压及心率计算SI、MSI、age SI及age MSI,并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作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最佳截断点,采用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比较各指标预测价值,采用多层次模型评估各指标对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应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效应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女性、缺血性卒中病史、前壁心肌梗死及Killip分级2级以上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压更低、心率较快且24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显著低于存活组,院内应用双抗、他汀及ACEI/ARB类药物比例均低于存活组;age SI及age MSI AUC与TIMI风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风险评分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均小于age SI,age MSI的Youden指数高于TIMI风险评分;分层模型分析显示,age SI(OR 5.97,95%CI:3.33-10.71)及age MSI(OR 4.65,95%CI:2.58-8.40)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与多层次模型一致。结论age SI及age MSI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作用与TIMI风险评分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IMI风险评分
下载PDF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69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同峰 张静 +7 位作者 高传玉 郭素萍 叶发民 孙子瑞 蒋亚鹏 程江涛 韩宇 刘煜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4-1101,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69例AMI后VSR患者。依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6例)。收集并分析纳入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于术后30 d对院内存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封堵失败发生率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次要安全性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非手术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R患者,年龄67(64,71)岁,其中女性42例(60.9%)。全因死亡16例(23.2%),其中院内死亡13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封堵失败4例(5.8%)。成功介入封堵的65例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共12例(18.5%),其中瓣膜损伤8例(12.3%)。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较高[5/12比13.2%(7/53),P=0.022]。发生MACE 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5%),消化道出血2例(3.1%)。成功封堵的65例患者均完成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出院时,56例存活患者完成心功能评估;术后30 d随访时,53例存活患者完成电话随访。出院时及术后30 d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Ⅱ级患者占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8%(43/56)比23.1%(15/65),P<0.001;77.4%(41/53)比23.1%(15/65),P<0.001]。封堵治疗术后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降低,主动脉收缩压(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破裂 介入封堵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2019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优 高传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引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作为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民众健康[1-2]。关于STEMI诊疗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在PubMed网站,我们使用“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作为主题词,文... 引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作为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民众健康[1-2]。关于STEMI诊疗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在PubMed网站,我们使用“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作为主题词,文章类型为“Clinical Trial”,检索了2019年度医学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前8名(NEJM,Lancet,JAMA,Nat Rev Dis Primers,BMJ,Ann Intern Med,JAMA Intern Med,PLoS Med)及心血管专业期刊前10名(Circulation,Eur Heart J,Nat Rev Cardiol,JACC,Circ Res,JAMA Cardiol,JACC Cardiovasc Imaging,Eur J Heart Fail,JACC Heart Fail,JACC Cardiovasc Interv)的大型临床研究,筛选出21篇论文,逐一阅读原文,最终筛选出引用较高或我们认为比较有意义的11项研究,分为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微血管阻塞、完全血运重建与靶血管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体外生命支持和抗栓治疗5个方面,我们对此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专业 抗栓治疗 STEMI JAMA 文章类型
原文传递
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山 张优 +4 位作者 高传玉 刘馨允 戴国友 程倩倩 胡大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总结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住院期间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 686例(男1 224例,女46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STEMI患者年龄[70.43... 目的总结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住院期间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 686例(男1 224例,女46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STEMI患者年龄[70.43(63.69,76.39)岁]较男性[61.21(50.90,70.22)岁]大,吸烟比率(3.03%)较男性(55.07%)低,前壁心肌梗死比率(60.17%)、合并心律失常比率(23.16%)、心率>100次/min比率(12.99%)及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比率(56.71%、12.34%、22.08%)较男性(55.07%、17.08%、8.91%、43.06%、6.78%、13.81%)高(P<0.05)。女性患者保守治疗比率(57.36%)较男性(37.75%)高,溶栓治疗、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发病12 h内再灌注治疗比率(20.35%、17.10%、27.27%)较男性(30.23%、24.92%、43.14%)低(P<0.05),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入院至溶栓药物注射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等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6.28%)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3.85%)均高于男性(2.37%、8.25%)(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调整年龄与中心效应后,女性为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OR=2.32,95%CI:1.30~4.14,P=0.004)、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95%CI:1.25~2.47,P=0.024)。结论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STEMI患者住院病死率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年龄较大、合并较多的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多采取保守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女性 院内死亡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心脏修复与再生治疗的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戴国友 山下润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9期843-848,共6页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可简单分为冠状动脉血管问题和心肌问题。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堵塞,导致血流中断,引起心肌梗死。针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堵塞,临床多采用药物溶栓,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可简单分为冠状动脉血管问题和心肌问题。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堵塞,导致血流中断,引起心肌梗死。针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堵塞,临床多采用药物溶栓,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方法恢复血流灌注,但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并未因上述技术的开展下降,反而呈增高趋势。分析其原因,是心肌梗死发作时心肌细胞大量死亡,而目前缺乏使梗死心肌修复的有效方法,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基本解决血管堵塞问题后,探寻梗死心肌修复、再生的方法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有关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干细胞诱导心肌再生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本文就心脏修复与再生治疗的干细胞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间充质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心肌细胞 心功能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发病机制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雷悦云 邵磊 +1 位作者 高传玉 张优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早发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于青年的冠心病,多伴有家族史,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试图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揭示早发冠心病的发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对早发冠心病致病... 早发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于青年的冠心病,多伴有家族史,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试图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揭示早发冠心病的发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对早发冠心病致病基因的寻找大多集中在内皮损伤、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异常、血栓形成等主要发病机制,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拟从发病机制的角度论述多种类型的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发病机制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优 王山 +8 位作者 高传玉 刘馨允 程倩倩 张军慧 齐大屯 王宪沛 朱中玉 李牧蔚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6-872,共7页
目的:对比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河南STEMI注册登记研究在河南省66家医院总共入选的5 479例STEMI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溶栓药... 目的:对比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河南STEMI注册登记研究在河南省66家医院总共入选的5 479例STEMI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情况,分为尿激酶原组( n=638)和瑞替普酶组( n=702)。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入院时信息、院内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或放弃治疗、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卒中)和溶栓后出血情况。出血采用欧美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制定的出血分级。 结果: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两组STEMI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1.8(53.2,69.0)和62.6(52.1,69.8)岁,女性分别占23%(147/638)和25.1%(176/7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两组患者的临床再通率相似[82.1%(524/638)比84.9%(596/702), P=0.172],两组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分别为194.5(135.0,290.0)min和190.0(126.0,292.0)min,溶通的时间分别为95.0(67.5,120.0)min和95.0(71.0,119.0)min。两组以上时间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尿激酶原组和瑞替普酶组的住院病死率[5.5%(35/638)比5.1%(36/702), P=0.770],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比例[8.9%(57/638)比7.7%(54/702), P=0.410],住院MACCE的发生率[13.0%(83/638)比10.4%(73/702), P=0.13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瑞替普酶组溶栓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原组[7.8%(55/702)比3.8%(24/638), P=0.002]。进一步分析发现,瑞替普酶组口腔出血和BARC 1~2级出血的比例较尿激酶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而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0.6%(4/638)比0.4%(3/702), P=0.715]。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调整基线资料后,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结果与调整前一致。对于住院病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出血
原文传递
Impella心脏轴流泵与心源性休克救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传玉 Rafiq Ahmed BHAT +1 位作者 张静 张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9期833-837,共5页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肌炎、开胸手术,其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终末靶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死亡瀑布。尽管介入、溶栓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肌炎、开胸手术,其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终末靶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死亡瀑布。尽管介入、溶栓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Impella是心脏血流动力学辅助装置轴流泵,可稳定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左心室负荷,增加器官的有效灌注,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目前治疗心源性休克面临的挑战及Impella心脏轴流泵在心源性休克救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机械循环支持 Impella心脏轴流泵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休克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山 张优 +4 位作者 高传玉 戴国友 刘馨允 程倩倩 胡大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STEMI患者1 686例,均测量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计算SI,绘制ROC曲线评估SI预测STEMI院内...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STEMI患者1 686例,均测量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计算SI,绘制ROC曲线评估SI预测STEMI院内死亡的效能;将1 686例患者根据SI最佳截断值分为低SI组(SI<0.682)1218例和高SI组(SI≥0.682)46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SI与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SI以0.68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29(95%CI:0.671~0.788,P<0.001),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74.2%;高SI组中位年龄(66.43岁)较低SI组(63.30岁)大,女性(31.41%)及入院时前壁心肌梗死(65.17%)、合并心律失常(28.21%)、心功能Killip分级2~4级(49.57%)、心率>100次/min(30.13%)、收缩压<90mm Hg(8.33%)、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率(63.68%)及院内病死率(13.25%)均高于低SI组(25.86%、53.12%、15.11%、31.69%、2.30%、0.99%、57.55%、2.71%),有高血压史(38.68%)、发病12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33.55%)及使用阿司匹林(95.51%)、氯吡格雷(89.1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3.59%)、替罗非班治疗比率(5.98%)低于低SI组(49.92%、40.80%、97.37%、92.36%、51.89%、9.20%)(P<0.05);多因素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0.682(OR=4.02,95%CI:2.33~6.94,P<0.001)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SI在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中具有较高的价值,SI≥0.682者院内死亡风险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休克指数 院内死亡
原文传递
17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疗效观察及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同峰 孙子瑞 +3 位作者 韩艳 韩宇 高传玉 刘煜昊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927-3930,393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于该科介入治疗的17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策略。结果1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于该科介入治疗的17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策略。结果1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术前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提示未闭动脉导管最狭窄处约1 mm,仅封堵ASD,PDA未治疗。其余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顺序按先行瓣膜扩张治疗,再封堵室间隔缺损(VSD),再封堵PDA,最后封堵ASD顺序进行,均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造影及心脏彩超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技术难度大,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