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88
1
作者 马惠平 赵永亮 杨光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文简述了作物诱变育种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当今应用最广泛的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的原理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化学诱变 作物育种
下载PDF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被引量:86
2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2 位作者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80,共7页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杂种优势种 改良利用 育种
下载PDF
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生物学性状分析 被引量:81
3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4 位作者 谷利敏 夏来坤 朱卫红 黄璐 刘京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69,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生物学性状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影响,设置了8个不同程度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试验,比较了玉米籽粒含水率、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穗下茎节抗倒伏性状对8个玉米品种的籽粒直接机械... 为了明确不同生物学性状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影响,设置了8个不同程度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试验,比较了玉米籽粒含水率、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穗下茎节抗倒伏性状对8个玉米品种的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后籽粒破碎率、杂质率、落穗率和落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差异较大,德美亚1号含水率最低,桥玉8号次之;蠡玉16含水率最高,郑单1002次之;郑单958籽粒含水率为29.91%,处于中间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籽粒含水率、穗位高、穗粗、苞叶总宽度、穗下茎节压碎强度。综合分析,适宜我国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应该具有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籽粒含水率较低、穗位高较低、穗粗较细、苞叶总宽度较窄、穗下茎节压碎强度较大多个生物特性。为今后培育适宜籽粒直接收获玉米新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学性状 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 籽粒含水率 破碎率
下载PDF
夏玉米的干旱适应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林秋萍 贡冬花 +3 位作者 李普安 张赞平 付国占 王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4-60,共7页
1987~1988年,分别在大田和遮雨塑料棚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三个抗性不同的夏玉米杂交种与干旱适应性有关的一些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夏玉米杂交种受旱后,对干旱均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适应性;高抗杂交种以较强的根系活力、气孔调节能力和广... 1987~1988年,分别在大田和遮雨塑料棚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三个抗性不同的夏玉米杂交种与干旱适应性有关的一些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夏玉米杂交种受旱后,对干旱均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适应性;高抗杂交种以较强的根系活力、气孔调节能力和广泛的水分适应性体现其抗旱性,在耐旱性上则主要表现为受害后叶绿素含量较稳定,膜损伤小,游离脯氨酸积累量大.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其抗旱系数大,经济产量高.此外,还对夏玉米抗旱机理以及气孔扩散阻力、游离脯氨酸积累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抗旱性 生理机制 玉米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2
5
作者 唐保军 丁勇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5-37,共3页
以玉米新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夹角则随着密度... 以玉米新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夹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产量性状中,穗粗、穗长、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虚尖长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千粒重和穗行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动态质量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姚万山 宋连启 +1 位作者 郭宏敏 张慎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59,共5页
利用杂交种掖单22 号,研究了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范围内,延长灌浆期叶片的功能期,尤其是吐丝30 d 以后的绿叶面积时间,是高产的根本保证;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花后、尤其是吐丝后10... 利用杂交种掖单22 号,研究了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范围内,延长灌浆期叶片的功能期,尤其是吐丝30 d 以后的绿叶面积时间,是高产的根本保证;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花后、尤其是吐丝后10 ~30 d 干物质积累量是实现高产的核心;最大伤流量与产量呈曲线关系,群体最大伤流量必须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群体 生理指标 玉米 动态指标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8
7
作者 孙建军 张洪程 +10 位作者 尹海庆 陈波 郭保卫 魏海燕 戴其根 王生轩 陈献功 姜元华 姜明波 杜元中 夏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制机插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罗山、豫中新蔡、豫北原阳...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制机插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罗山、豫中新蔡、豫北原阳3个试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源利用的影响。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罗山和新蔡点是5月16日(第Ⅱ期)最高、在原阳点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外,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4种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在各点均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试点间下降的差异显著性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同一试点品种类型间的产量差异呈逐渐增大趋势,杂交迟熟中粳的产量在各试点均是最高,且在每一期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型(P<0.0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全生育期呈极显著缩短趋势(P<0.01);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及温光利用率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P<0.01);生育期的缩短主要表现在播种-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机插条件下,豫南稻区首选杂交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早熟晚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5日;豫北沿黄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其次是常规迟熟中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1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不同生态区水稻生产机械化高产栽培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 温度 栽培 机插稻 播期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育种目标浅析 被引量:58
8
作者 王振华 鲁晓民 +2 位作者 张新 张前进 魏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1,共4页
玉米全程机械化是提高我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全程机械化操作的玉米品种,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育种目标。从全程机械化包括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去雄... 玉米全程机械化是提高我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全程机械化操作的玉米品种,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育种目标。从全程机械化包括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去雄等角度看,未来的玉米育种目标应要求母本种子角质化程度高、籽粒偏圆形,抗倒、抗病、抗虫能力强,穗位适中、整齐一致,苞叶长短适中、后期松开,中早熟,籽粒灌浆快、后期脱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目标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9
作者 赵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56,共4页
以产量为主线,从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栽培生理2个方面综述了河南省玉米栽培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栽培研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粮食生产 河南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10
作者 赵霞 刘京宝 +2 位作者 王振华 黄璐 张战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247-249,共3页
为探寻适合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简化栽培措施。采用大田试验,把缓释肥处理引入简化栽培。研究表明,不同肥料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不同。该研究所用的缓控施肥处理(A)在株高、叶面积指数、根条数、干物质重、产量都高于分次施(B)和一... 为探寻适合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简化栽培措施。采用大田试验,把缓释肥处理引入简化栽培。研究表明,不同肥料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不同。该研究所用的缓控施肥处理(A)在株高、叶面积指数、根条数、干物质重、产量都高于分次施(B)和一次施(C)的2个一般肥料处理;分次施处理的上述各项指标都高于一次施处理。缓控施肥处理能有效的简化夏玉米栽培,但由于现在控缓施肥的成本较高,此处理的效益小于分次施处理的效益,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施肥 夏玉米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谷利敏 乔江方 +5 位作者 张美微 朱卫红 黄璐 代书桃 董树亭 刘京宝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7,共7页
以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为材料,调查吐丝期暴雨大风后玉米倒伏情况,分析增密过程中不同夏玉米群体植株形态与茎秆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风后根倒率和茎折率显著增加,登海618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显著低于浚单20。随着密度增加... 以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为材料,调查吐丝期暴雨大风后玉米倒伏情况,分析增密过程中不同夏玉米群体植株形态与茎秆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风后根倒率和茎折率显著增加,登海618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显著低于浚单20。随着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增加,基部3~7节间均表现为节间伸长、变细,茎粗系数、穿刺强度、抗折力、压碎强度显著降低,两个品种表现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根倒率和茎折率与节间长度、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正相关,与茎粗、茎粗系数和茎秆力学负相关。站秆率与倒伏率均与基部第3节间性状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与浚单20相比,登海618具有较低的节间长度、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较高的茎粗、茎粗系数和茎秆力学,抗倒性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抗倒伏 茎秆力学特性
原文传递
夏玉米不同密植群体抗倒性及机收指标探讨 被引量:51
12
作者 黄璐 乔江方 +4 位作者 刘京宝 夏来坤 朱卫红 李川 周庆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1,共4页
为明确不同玉米群体的抗倒伏性能以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性能指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植群体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抗倒伏性能以及机收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0 124.7 k... 为明确不同玉米群体的抗倒伏性能以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性能指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植群体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抗倒伏性能以及机收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0 124.7 kg/hm2;随着密度增加玉米抗折力、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均呈下降趋势,105 000株/hm2处理与75 000株/hm2处理相比,基部第3节间和穗下第1节间抗折力分别降低了22.6%和17.0%,抗倒伏能力下降;随着密度增加机收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105 000株/hm2处理与7 500株/hm2处理相比,籽粒损失率从3.29%上升到了9.79%,上升地率达到66.4%;玉米群体抗倒力学特性与机收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茎秆穿刺强度可以作为适宜机收的判定指标之一。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在黄淮海地区适宜密度为90 000株/hm2,产量较高,倒伏发生率较低,结合机收指标综合分析,该处理模式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密度 抗倒伏 力学特性 机械化收获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京宝 房志勇 +4 位作者 赵霞 黄璐 夏来坤 冯保荣 刘麦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8,55,共4页
为了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2009年利用4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在25%~35%,果穗苞叶完全变干,彻底松散,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籽粒... 为了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2009年利用4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在25%~35%,果穗苞叶完全变干,彻底松散,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籽粒乳线位置品种间变化较大,如10月10日,2个品种籽粒乳线消失,6个品种乳线位置在70%~80%,10个品种在80%~90%,30个品种在90%~100%,乳线消失不能作为收获期的标准。在河南省一年两熟制地区,10月上旬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乳线 黑层 苞叶 最佳收获期
下载PDF
甜高粱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同朝 郭红艳 +1 位作者 李新美 隋瑞堂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甜高粱 饲料 糖料 产业 能源
下载PDF
轮耕模式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农田土壤改良效应 被引量:30
15
作者 于淑婷 赵亚丽 +5 位作者 王育红 刘卫玲 孟战赢 穆心愿 程思贤 李潮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50-2165,共16页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长期采用单一土壤旋耕作业存在的弊端,研究由秸秆覆盖深松、秸秆还田旋耕和秸秆还田深耕组成的不同轮耕模式对黄淮海两熟区农田的土壤改良效应。【方法】连续6年定位实施5种轮耕模式:连年旋耕(CRT,CK)、连年深松(CST...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长期采用单一土壤旋耕作业存在的弊端,研究由秸秆覆盖深松、秸秆还田旋耕和秸秆还田深耕组成的不同轮耕模式对黄淮海两熟区农田的土壤改良效应。【方法】连续6年定位实施5种轮耕模式:连年旋耕(CRT,CK)、连年深松(CST)、连年深耕(CDT)、深耕/旋耕(DT/RT)和深耕/旋耕/旋耕(DT/RT/RT),研究各轮耕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三相比R值、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和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轮耕模式、耕层深度、年份对土壤三相比R值、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连年旋耕相比,连年深松模式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积累,而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有利于增加1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促进土壤营养均匀分布。随着轮耕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层的R值呈整体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呈整体增加趋势,其中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表现更为明显。与试验开展前相比,秸秆全量还田下的连年旋耕、连年深松、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在0—40 cm土层的R值分别降低20.8%、33.1%、29.5%、29.7%和30.7%,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6.4%、14.5%、16.0%、20.6%和23.8%,全氮储量分别增加3.1%、11.1%、11.6%、13.3%和15.7%。轮耕模式对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影响,与连年旋耕相比,连年深松、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提高20.7%、19.3%、13.7%和9.2%,夏玉米季分别提高19.1%、18.1%、15.2%和10.4%。但与连年深耕相比,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显著降低5.9%和9.6%,夏玉米季分别降低3.3%和7.3%。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比R值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储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呼吸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土壤质地及播种深度对甜玉米出苗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朱卫红 铁双贵 +3 位作者 孙建军 卢彩霞 齐建双 周珂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5-36,共2页
研究了加强甜、超甜玉米品种在砂土、壤土、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以及1~3 cm,3~5 cm和5cm以上3种不同播种深度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砂土中甜玉米的发芽率最高,郑甜X61、郑甜2号、郑甜3号的发芽率分别为9... 研究了加强甜、超甜玉米品种在砂土、壤土、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以及1~3 cm,3~5 cm和5cm以上3种不同播种深度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砂土中甜玉米的发芽率最高,郑甜X61、郑甜2号、郑甜3号的发芽率分别为93.7%,83.3%和86.3%,明显高于壤土和粘土中的发芽率;3种不同播种深度中,3~5cm的发芽率及幼苗整齐度均优于1~3 cm和5 cm以上播种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甜玉米 播种深度 出苗势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前进 王振华 +1 位作者 张新 王俊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我国玉米育种实践为例,阐述了当今玉米种质创新与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实现种质创新和利用的可能途径与方法。提出玉米育种应注重中长期育种目标的制定,充分利用地方种质、外来资源、野生近缘种等,选用合理的群体改良方法以及... 以我国玉米育种实践为例,阐述了当今玉米种质创新与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实现种质创新和利用的可能途径与方法。提出玉米育种应注重中长期育种目标的制定,充分利用地方种质、外来资源、野生近缘种等,选用合理的群体改良方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手段进行玉米种质的创新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创新 利用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振华 张新 +1 位作者 唐保军 张前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8,30,共3页
关键词 河南 玉米 育种研究 种质创新 新品种育繁推广 知识产权保护
下载PDF
花期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乔江方 李萍 +8 位作者 张美微 李川 朱卫红 代书桃 黄璐 宇婷 郭国俊 牛军 刘京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8,共8页
以20个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夏玉米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价,为黄淮海区域耐热夏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可降低夏玉米品... 以20个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夏玉米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价,为黄淮海区域耐热夏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可降低夏玉米品种百粒质量、穗行数和穗粒数,进而降低产量,其中,郑单958、隆平206、登海605、伟科702、郑单1002、郑单309、京科968、中科玉505的产量耐热系数较高,而浚单29、先玉335、蠡玉16、农华101、迪卡517、联创808、郑单343等品种的产量耐热系数较低。与对照(常温处理)相比,高温处理夏玉米品种总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4.27%,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3.33%、10.53%、12.12%;总淀粉含量下降2.11%,其中支链淀粉含量下降了3.02%。其中,高温处理伟科702、郑单1002、郑单309、先玉335的总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增加较多,分别增加了23.06%、19.77%、18.67%、18.58%,而浚单29、农大372、裕丰303较对照降低较多,分别降低了9.68%、10.25%、11.36%;秋乐218、新单68、中科玉505、裕丰303的总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较多,分别降低了5.60%、6.47%、5.13%、5.49%,而浚单29、伟科702、郑单1002分别较对照降低了0.28%、0.03%、0.34%。利用产量耐热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20个品种分为3类:耐热型、中间型和热敏感型,耐热型包括农大372、登海605、郑单1002、郑单309、京科968、中科玉505,中间型包括郑单958、隆平206、宇玉30、伟科702、新单68,热敏感型包括浚单29、先玉335、蠡玉16、联创808、农华101、迪卡517、秋乐218、裕丰303、郑单343。高温处理下,热敏感型品种的籽粒总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较对照变化幅度最小;不同类型品种淀粉含量相近,但以热敏感型品种较对照的变化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 蛋白质 淀粉 品质性状
下载PDF
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苗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27
20
作者 鲁晓民 曹丽茹 +4 位作者 张新 张前进 魏昕 郭金生 王振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4,共6页
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水培试验,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PEG胁迫,测定对照(正常水分)与PEG胁迫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单株干质量,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 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水培试验,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PEG胁迫,测定对照(正常水分)与PEG胁迫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单株干质量,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评价和分类,以期筛选出苗期抗旱的玉米种质,建立抗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胁迫下,除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外,其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SOD和POD活性、Pro含量增加,单株干质量增加,说明玉米通过增加Pro含量、提高SOD和POD活性来应对干旱胁迫;同时,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间的所有指标差异总体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将郑7024、郑588、L269、吉853归为中抗旱型玉米自交系,其他自交系均归为弱抗旱型玉米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幼苗期 PEG胁迫 生理特性 抗旱性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