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防治血液肿瘤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春霞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防治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意义。方法选择合并HBV感染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即常规治疗组,化疗期间仅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未给予恩替卡韦...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防治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意义。方法选择合并HBV感染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即常规治疗组,化疗期间仅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未给予恩替卡韦预防治疗;治疗组30例,即给予恩替卡韦预防治疗组,从化疗前1周每次0.5 mg每日1次口服恩替卡韦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联合常规保肝降酶。结果化疗结束后,治疗组HBV再激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总胆红素升高的比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低。而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能预防合并HBV感染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的再激活,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血液系统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原文传递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栗婷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残余肾功能患者146例,依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高通量透析(HFHD)组、低通量透析(LF-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HD+HP...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残余肾功能患者146例,依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高通量透析(HFHD)组、低通量透析(LF-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HD+HP)组,观察各组残余肾功能。结果各组血液透析前残余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HD组、HD+HP组血液透析6、8个月时与LFHD组残余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净化方式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减缓残余肾功能恶化,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 残余肾功能 影响
原文传递
不同补铁途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春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6期117-118,共2页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10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根据补铁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使用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组(简称静脉组)46例与使用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组(简称口服组)56...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10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根据补铁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使用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组(简称静脉组)46例与使用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组(简称口服组)56例。治疗8周后复查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静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42/45)与口服组87.5%(4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的治愈率91.1%(41/45)比口服组62.5%(35/56)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2/45)明显低于口服组19.6%(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补铁比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铁注射液 琥珀酸亚铁 缺铁性贫血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24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蕴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4591-4592,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误诊
下载PDF
DA与MA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春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与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方案)诱导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68例初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随机给予DA方案组(36例)或MA方案组(32例...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与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方案)诱导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68例初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随机给予DA方案组(36例)或MA方案组(32例)诱导化疗1个疗程,比较DA方案组与MA方案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A方案组完全缓解(CR)18例(50%),部分缓解(PR)3例(8.3%),总有效率为58.3%(21/36)。MA方案组CR23例(71.2%),PR4例(12.5%),总有效率为84.4%(27/32),两组方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方案组心脏毒性发生率低于DA方案组,骨髓抑制重于DA方案组。结论MA方案组的疗效优于DA方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米托蒽醌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原文传递
CHOP方案单用与联合美罗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春霞 丁小崇 宋波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9期94-96,共3页
目的对比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与肿瘤内科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美罗华联合C... 目的对比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与肿瘤内科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美罗华联合CHOP组(以下简称R—CHOP组)18例与CHOP组25例,观察两治疗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R—CHOP组与CHOP组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5.5%(10/t8)与36%(9/25),总有效率分别为83.3%(15/18)与60%(15/25),x^2检验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轻中度的骨髓移植、胃肠道反应、脱发、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但其不良反应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较CHOP方案疗效提高,但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疗效
原文传递
9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春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本院9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病史、临床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43.8%(42/96),青少年学生11.5%(11/96),...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本院9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病史、临床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43.8%(42/96),青少年学生11.5%(11/96),孕期哺乳期妇女18.8%(18/96)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不特异,首诊科室较多,经饮食调整及正规治疗92.7%(89/96)的患者痊愈。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老年人发病率上升,临床表现多样化,治愈率高,是可预防可治愈的良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达那唑联合TPO受体激动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徐征 张世君 韩璐璐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本文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主体,观察达那唑联合TPO受体激动剂的实际应用与效果。方法:以2018-01~2021-06为调查区间,选取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 目的:本文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主体,观察达那唑联合TPO受体激动剂的实际应用与效果。方法:以2018-01~2021-06为调查区间,选取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普通组,每组40例。其中予以联合用药组达那唑联合TPO受体激动剂治疗;普通组则予以单一药物治疗,即达那唑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对比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比较,联合用药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治疗,通过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小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达那唑 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92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蕴华 徐征 李春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3095-3095,共1页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病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