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骨修复材料 被引量:23
1
作者 廖建国 李艳群 +1 位作者 段星泽 朱伶俐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寻找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一直是骨科材料领域研究热点。自然骨是由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源于仿天然硬组织构想的纳米磷灰石-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是把高韧性的高分子基质与高刚性的纳米无机磷灰石晶体巧妙结合,使其最大... 寻找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一直是骨科材料领域研究热点。自然骨是由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源于仿天然硬组织构想的纳米磷灰石-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是把高韧性的高分子基质与高刚性的纳米无机磷灰石晶体巧妙结合,使其最大程度地实现两种成分的优势互补和协同优化,赋予仿生纳米复合材料高强韧的力学性能。与组成同样重要的是结构因素,这种材料包括不同尺寸的架构组织和可控取向。纳米羟基磷灰石/高分子复合材料已成为骨组织修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近些年用于人体骨组织修复材料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天然(或非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性能等方面研究进展及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修复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民行 谢玉芬 +2 位作者 翟智皓 英启炜 廖建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3,148,共8页
生物玻璃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骨组织再生,更好地修复人体的受损骨组织;生物玻璃还可对药物进行吸附,用于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人体组织修复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骨组织修复 药物吸附 形貌控制
下载PDF
Co掺杂4H-SiC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7
3
作者 林龙 祝令豪 +6 位作者 李先宏 张志华 何明 陶华龙 徐永豪 张战营 曹建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14-2119,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Co掺杂4H-SiC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计算结果表明:Co掺杂引入了空穴,产生自旋极化。Co掺杂4H-SiC的价带顶和导带底分别由Co的3d态和C的2p态占据,而Si的2p轨道作用较小。通过计算10种可...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Co掺杂4H-SiC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计算结果表明:Co掺杂引入了空穴,产生自旋极化。Co掺杂4H-SiC的价带顶和导带底分别由Co的3d态和C的2p态占据,而Si的2p轨道作用较小。通过计算10种可能的掺杂位置,确定了铁磁性最稳定的组态。由于Co_0:3d-C:2p-Co_6:3d链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Co与C原子间强烈的d-p轨道杂化使得Co掺杂4H-SiC处于较稳定的铁磁基态。Co的引入使得基体空穴增加,缺陷调节下空穴载流子的远程交换(RKKY)机制导致了铁磁性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磁性半导体 电子结构 磁性 第一性原理 4H-SIC
下载PDF
壳聚糖对磷酸镁水泥抗水性能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廖建国 段星泽 +1 位作者 李艳群 邹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028-20033,共6页
磷酸镁水泥(MPC)力学性能优异,在民用、军事建筑和医用材料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但MPC在经受水环境侵蚀时,强度损失较快,故改善MPC抗水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了壳聚糖(CS)对MPC浆体凝结时间、强度及晶相结构影响,并研究了掺入C... 磷酸镁水泥(MPC)力学性能优异,在民用、军事建筑和医用材料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但MPC在经受水环境侵蚀时,强度损失较快,故改善MPC抗水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了壳聚糖(CS)对MPC浆体凝结时间、强度及晶相结构影响,并研究了掺入CS后MPC硬化体在水、模拟体液(SBF)、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浸泡不同周期后强度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硼砂作为缓凝剂可明显延长MPC的凝结时间;MPC主要水化产物为MgKPO4·6H2O,存在未参与反应硼砂和大量剩余MgO;添加CS可使MPC硬化体结构更加致密,在经受水环境侵蚀时,MPC硬化体的强度损失明显减小,说明CS能提高MPC的抗水性;同时,由于MPC硬化体在SBF中浸泡后表面有球状类骨磷灰石晶体生成,说明其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骨水泥 硼砂 壳聚糖 抗水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Fe、La掺杂LiNbO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4
5
作者 林龙 陈瑞欣 +7 位作者 黄敬涛 余伟阳 祝令豪 王朋涛 徐永豪 李立新 郭艳 张战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69-2378,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本征LiNbO3晶体以及Fe、La掺杂LiNbO3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计算LiNbO3晶体在不同掺杂体系下的折射率、反射率、吸收函数、能量损失谱以及光电导率等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本征LiNbO...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本征LiNbO3晶体以及Fe、La掺杂LiNbO3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计算LiNbO3晶体在不同掺杂体系下的折射率、反射率、吸收函数、能量损失谱以及光电导率等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本征LiNbO3晶体没有磁性,但可以通过Fe原子的诱导产生自旋极化。Fe掺杂LiNbO3体系产生的总磁矩为8.54μB,其主要是由Fe的3d轨道自旋极化引起的,而Fe原子提供的磁矩为3.40μB。掺杂原子可以有效调控LiNbO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为改善LiNbO3晶体的性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磁性 第一性原理 LINBO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