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5例血尿沉渣镜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占元 孙燕 吴保红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8期63-64,共2页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临床对原因不明的无症状血尿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血尿沉渣的镜检一直为临床所重视.1979年国外首先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首次发现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的形态多样和大小不等,而非肾小球...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临床对原因不明的无症状血尿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血尿沉渣的镜检一直为临床所重视.1979年国外首先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首次发现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的形态多样和大小不等,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多为形态和大小正常的红细胞,两者明显不同.笔者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血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同时进行红细胞计数,定性报告脓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的多少,以便给临床提供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依据.现将1995年1月~2002年9月的血尿标本245例镜检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 沉渣 镜检 结果分析 鉴别诊断
下载PDF
245例血尿沉渣镜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占元 孙燕 吴保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 :分析血尿沉渣中有形成份。方法 :用离心沉淀法对血尿沉渣进行镜检。将红细胞形态进行分类 ,并进行红细胞计数 ,定性报告血尿沉渣中脓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的多少。结果 :2 4 5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以多形型为主 ,占 4 7.3% (1 1 6... 目的 :分析血尿沉渣中有形成份。方法 :用离心沉淀法对血尿沉渣进行镜检。将红细胞形态进行分类 ,并进行红细胞计数 ,定性报告血尿沉渣中脓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的多少。结果 :2 4 5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以多形型为主 ,占 4 7.3% (1 1 6 2 4 5 ) ;混合型 6例中均有脓细胞 ,其次为影红细胞中有脓细胞者占 83% (4 4 5 3) ,含管型、上皮细胞最多的为多形型 ,分别占 4 6 .6 %、6 5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沉渣 红细胞形态 镜检
下载PDF
四年免疫学室间质量评价的探讨
3
作者 郭占元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1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四年乙肝五项、抗HCV-IgG、抗HAV-IgM、梅毒螺旋体(TP)抗体免疫学室间质评结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质控样本。TP抗体2000~2001年质控样本采用TRUST实验,2002~2003年样本采用TP-ELISA方法。结果四年质控结果... 目的探讨四年乙肝五项、抗HCV-IgG、抗HAV-IgM、梅毒螺旋体(TP)抗体免疫学室间质评结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质控样本。TP抗体2000~2001年质控样本采用TRUST实验,2002~2003年样本采用TP-ELISA方法。结果四年质控结果抗HBe得分最低为118,诊断敏感性为70%,诊断特异性为84%。TRUST实验测定TP抗体,敏感性最低为61%。结论所用ELISA试剂对HBsAg、抗HBs、抗HBc、抗HCV-IgG、抗HAV-IgM、TP抗体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 HB 抗体 质控 免疫学 HAV TRUST 定质 诊断 ELISA方法
下载PDF
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1060人体脂分布类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聚集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祁双宝 成守金 许风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7-9,共3页
目的:调查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体脂分布类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05-07-01/09-30对焦作煤业集团45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教授)的知识分子1060人进行调查分... 目的:调查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体脂分布类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05-07-01/09-30对焦作煤业集团45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教授)的知识分子1060人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进行调查与统计,测量并记录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根据腰围和体质量指数将调查对象体脂分布类型划分为外周型非超重组、外周型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4组。调查对象空腹12h抽取静脉血,采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其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纳入调查对象106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男764人,平均年龄(56.1±7.8)岁,女296人,平均年龄(54.5±9.2)岁。①不同体脂分布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比较: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以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中心型超重组明显高于外周型非超重组和外周型超重组(t=2.35~9.67,P<0.05~0.01)d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外周型非超重组(t=2.49~9.67,P<0.05~0.01)。②不同体脂分布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结果分析:即使同在非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的2,3,4级危险因素聚集程度也明显高于外周型非超重组(χ2=58.58,25.63,19.56,P均<0.01)。③体脂分布类型比较:男性人群外周型非超重组、外周型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体脂分布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8.6%,25.6%,29.7%,36.1%,女性人群外周型非超重组、外周型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体脂分布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5.2%,24.1%,23.8%,16.9%。④不同性别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12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光安 孟秋芬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7期970-973,共4页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7例临床资料(2018年10月—2019年9月间),统计其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致病菌种类分布...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7例临床资料(2018年10月—2019年9月间),统计其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致病菌种类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革兰阳性菌39株和真菌7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5.45%、81.82%和81.82%;大肠埃希菌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5.45%、77.78%和77.78%;肺炎克雷伯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91.67%和91.67%;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和8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和85.71%。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中致病菌种类繁多,且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其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分泌物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下载PDF
对基层医院尿液常规分析检验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国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52-153,共2页
目的通过调查目前基层医院尿常规检验的流程,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更好地提高检验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对焦作市区30余家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结果30余家医院中95%的医院尿常... 目的通过调查目前基层医院尿常规检验的流程,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更好地提高检验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对焦作市区30余家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结果30余家医院中95%的医院尿常规分析操作过得程中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为提高检验质量,基层医院在分析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常规检验 基层医院 规范化
下载PDF
焦作地区乙肝六项模式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占元 孙燕 +2 位作者 韩红玉 张勤 陈金香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A03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乙肝六项模式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比例及同组和各组之间含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差异。方法 :采用ELISA试剂盒对 3731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乙肝六项检测。结果 :全阴性与单独第二项阳性模式所占比例 ,0~ 7岁组 ,>5 6岁以上组... 目的 :探讨乙肝六项模式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比例及同组和各组之间含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差异。方法 :采用ELISA试剂盒对 3731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乙肝六项检测。结果 :全阴性与单独第二项阳性模式所占比例 ,0~ 7岁组 ,>5 6岁以上组 ,>2 6~ 5 5岁组 >8~ 2 5岁组 ,分别为 83.2 %、73.8%、6 2 .7%、6 2 .5 % ;男女含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比较 ,0~ 7岁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0 .0 8,P >0 .75 )、8~ 2 5岁组有显著性差异 (χ2 =4.39,P <0 .0 5 )、2 6~ 5 5岁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χ2 =10 .3,P <0 .0 0 5 )、5 6岁以上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2 .77,P >0 .0 5 ) ;各组之间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 (χ2 =36 .98,P <0 .0 0 5 )。结论 :8~ 2 5岁组、2 6~ 5 5岁组乙肝患病率较高 ,应间隔 3~ 5年加强乙肝疫苗的注射、并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阳性模式阳性率 分布 焦作地区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改合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7年第09X期22-23,共2页
本文分析的75例肾病综合征病人,均为我院2001年以来的部分住院患者。我们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 本文分析的75例肾病综合征病人,均为我院2001年以来的部分住院患者。我们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凝血功能进行测定,以探讨肾病综合征病人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肾病综合征 分析
下载PDF
47例尿微量清蛋白高值AMR的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小燕 王英勇 +1 位作者 张世坤 冯光安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目的讨论验证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线形范围,确定原倍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的高值范围。方法将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值高于100mg/L的47例标本进行稀释再分析,通过两组数据的比对,讨论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线形范围。并通过浓度分别为97.0、155.2、21... 目的讨论验证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线形范围,确定原倍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的高值范围。方法将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值高于100mg/L的47例标本进行稀释再分析,通过两组数据的比对,讨论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线形范围。并通过浓度分别为97.0、155.2、213.4、271.6、329.8、388.0mg/L的标准品的验证,确定原倍标本的最高检测上限。结果通过实验证明,44例尿清蛋白检测结果低于388mg/L时,线形范围良好,稀释前后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检测结果高于388mg/L,结果差异较大。通过验证:不同浓度标准品的CV值分别为3.6%、4.5%、4.8%、4.3%、3.7%、5.2%,结果与预测值呈直线相关。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检测时,如果结果在388mg/L以下,可以直接报告;如果检测结果高于388mg/L,应该稀释重做,结果以实际检测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清蛋白 免疫浊度法 AMR
下载PDF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双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4期390-391,共2页
目的分析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实施怎样的管理对策可以降低检验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我院近五年院内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检验科发生感染的管理对策。结果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 目的分析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实施怎样的管理对策可以降低检验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我院近五年院内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检验科发生感染的管理对策。结果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众多因素有着关联,归根结底是与医院内管理人员的不重视程度有关,而且与不能形成相对严格的规则制度和良好的遵守规章制度的风气密切相关,其次与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缺乏基础的预防感染知识、医院内的硬件设施陈旧也有关系。结论管理人员要对检验科发生感染高度重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宣导和宣教,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是更换,保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检验科发生感染的概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医院感染 原因对策
下载PDF
153例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小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0期71-73,共3页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危险的因素.诱因以及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53例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1564人次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153株,革兰氏阳性...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危险的因素.诱因以及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53例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1564人次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153株,革兰氏阳性菌59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排在首位,其中MRCNS菌株3株,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85株,大肠埃希菌51株排在首位,其中ESBLs27株,检出率为52.9%。酵母样真菌7株。肾内科、肝病科、泌尿外科血流感染排在临床科室的前三位。结论引起我院血流感染的主要是因素是各种导管的留置,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应重视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小利 王国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400-401,共2页
目的了解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影响其准确计数的因素。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PLT)在100~300×109/L50例健康人,70例PLT减少(PLT<100×109/L)的患者,60例PLT增多(PLT>300×109/L)的患... 目的了解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影响其准确计数的因素。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PLT)在100~300×109/L50例健康人,70例PLT减少(PLT<100×109/L)的患者,60例PLT增多(PLT>300×109/L)的患者进行末梢血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PLT作为参考方法,比较2种方法计数PLT的准确性。结果 50例健康人2种方法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PLT<100×109/L的70例患者中58例2种方法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12例假性减少,2种计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PLT>300×109/L60例患者中52例2种方法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8例假性增多,2种计数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的准确性易受EDTA抗剂剂引起的PLT聚集和体积较小的红细胞的影响。PLT数目异常时,应与临床联系,如与临床症状不符,应进行末梢血手工计数法计数P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细析仪 计数血小板 准确性
原文传递
71例非典型肺炎检验结果的分析
13
作者 祁双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3期221-222,共2页
目的观察非典型肺炎患者所含病原体混合感染物及血液WBC、PLT的变化情况,为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非典型肺炎患者作血液肺炎衣原体抗体、肺炎支原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等血液常规检测。结果非典型肺炎患者的... 目的观察非典型肺炎患者所含病原体混合感染物及血液WBC、PLT的变化情况,为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非典型肺炎患者作血液肺炎衣原体抗体、肺炎支原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等血液常规检测。结果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血液检测率为11.3%、22.1%、3.3%、9.8%分别是血液肺炎衣原体抗体、肺炎支原抗体、结合抗体、军团菌抗体;一般呼吸道疾病对照前三种病原体检测率为8.9%、22.6%、3.7%,通过检验较前检测率无明显差异。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液WBC、PLT检测值显著低于一般常见的呼吸道疾患者;与健康正常比较,其中WBC检测值无明显差异,但PLT值差异较大。结论经检测发现,非典型肺炎可以与多种病原体感染,其中与一般呼吸道疾病WBC、PLT都无明显的提高,测值正常或减少:与健康正常PLT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检验结果 病原体与血常规
下载PDF
胸腔积液中C3、C4、AAG、AMG测定价值探讨
14
作者 成守金 罗云杰 沙正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8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补体C3 补体C4 AAG AMG 价值 测定 Α1-酸性糖蛋白
下载PDF
胎盘早剥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
15
作者 王改合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3期176-176,共1页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产科住院的部分胎盘早剥患者58例,对她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VIY)、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与...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产科住院的部分胎盘早剥患者58例,对她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VIY)、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与正常健康妊娠后期孕产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发生胎盘早剥时孕妇凝血功能改变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凝血功能 意义
下载PDF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16
作者 梁小利 王国有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176-176,共1页
目的了解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影响其准确计数的因素。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在100—300×109/L50例健康人,70例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的患者,60例血小板增多(PLT〉300×10^9/... 目的了解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影响其准确计数的因素。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在100—300×109/L50例健康人,70例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的患者,60例血小板增多(PLT〉300×10^9/L)的患者进行末梢血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作为参考方法,比较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数目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健康人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血小板〈100×10^9/L的70患者中58例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12例两种计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计数PLT)300×10^9/L60例患者中52例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8例两种计数法计数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易受EDTA抗剂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小红细胞的影响。对血小板数目异常的,与临床联系,如与临床症状不符,要进行末梢血手工计数法计数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细析仪 计数血小板 准确性
下载PDF
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3428名1998~2004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聚集程度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成守金 罗云杰 周桂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1998~2004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分别于1998,2000,2002,2004年对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 目的:研究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1998~2004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分别于1998,2000,2002,2004年对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3428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纳入45岁以上,且有高级职称者。排除45岁以下的非高级职称人员。测量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等指标。结果:男性人体测量指标和血清学指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3~17.63,P<0.05~0.01),女性只有收缩压和三酰甘油在各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21,5.26,P<0.05,0.01);男性危险因素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女性只有高血压和高血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46.3,12.75,P<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这一层次人群的宣传教育,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改合 王娅菲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500-500,共1页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缺血性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多有报道,为探讨这些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脑缺血性疾病的关系,我们对2008年7月至2...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缺血性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多有报道,为探讨这些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脑缺血性疾病的关系,我们对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我院脑缺血性疾病住院患者中有血小板参数检查的10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脑梗死组:79例,男48例,女31例;年龄56~89(68.2±8.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脑缺血性疾病
原文传递
血液常规检验质量保证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国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8期1132-1132,共1页
关键词 血液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
下载PDF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治疗贫血疗效观察
20
作者 郭占元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10期71-71,共1页
观察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治疗贫血患者的疗效,并根据患者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前后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作比较,结果输注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均明显高于输注前。所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是协助治疗该疾病... 观察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治疗贫血患者的疗效,并根据患者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前后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作比较,结果输注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均明显高于输注前。所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是协助治疗该疾病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输注 贫血 治疗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