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娜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4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2例患者直接进行拉拢缝合,15例患者选择邻近皮瓣进行转移修复,7例患者选择中厚皮片进行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4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2例患者直接进行拉拢缝合,15例患者选择邻近皮瓣进行转移修复,7例患者选择中厚皮片进行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分析发现,64例患者中有40例为静脉畸形,5例为微静脉畸形,1例为淋巴管畸形,4例为动静脉畸形,14例为淋巴-静脉畸形。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皮片感染,创面给予湿敷换药处理实现二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后,60例患者临床治愈,4例患者术后5个月内复发,其中2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为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复发患者在病变处注射平阳霉素后,均得到临床治愈,动静脉畸形经二次手术切除以后得到临床治愈。结论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选择手术切除,对患者外形与功能的恢复上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安全可靠,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脉管畸形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病例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娜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3期240-241,共2页
目的:讨论微种植支抗钉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80例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治疗效果分析,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80例中均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牙齿,试验组40例,采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
目的:讨论微种植支抗钉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80例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治疗效果分析,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80例中均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牙齿,试验组40例,采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放置微种植支抗钉进行拔牙后的间隙关闭。对照组40例,采用双侧佩戴口外弓加强磨牙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比较分析其作用效果。结果(试验组)采用上颌双侧微种植支抗钉关闭间隙的病例38例,上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2mm,对上前牙的压入疗效明显,对于露龈笑、牙槽骨高度失调改善明显,上颌第一磨牙未出现前移,(或控制在1mm以内)完成最大甚至绝对支抗的控制,均在6个月以内关闭拔牙间隙。另外2例患者因种植支抗钉周围炎,种植支抗钉脱落而失败。(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有25例患者在6个月成功关闭拔牙间隙,在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4.5mm.,同时上颌第一前磨牙前移2mm,对上前牙压入收效甚微。对于患者露龈笑,牙槽骨高度不调改善不明显。另外15例患者因依从性较差,不能按时佩戴口外弓装置而出现上颌第一磨牙旋转,支抗丧失。不能很好的利用拔牙间隙内收上前牙,前牙切缘内收均少于4mm.而且间隙关闭均超出六个月。统计学值<0.05。结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矫治过程中[1],微种植支抗钉的应用明显优于口外弓的使用,做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前者能更好的控制上颌磨牙,做到尽可能多的内收和压入前牙,矫治疗效满意,疗程短,微型化,操作简单灵活,并有经济性安全性兼容的优点。不依赖患者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钉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
口外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娜娜
机构
河南
焦作
博爱县
人民
医院
口腔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51-52,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4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2例患者直接进行拉拢缝合,15例患者选择邻近皮瓣进行转移修复,7例患者选择中厚皮片进行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分析发现,64例患者中有40例为静脉畸形,5例为微静脉畸形,1例为淋巴管畸形,4例为动静脉畸形,14例为淋巴-静脉畸形。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皮片感染,创面给予湿敷换药处理实现二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后,60例患者临床治愈,4例患者术后5个月内复发,其中2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为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复发患者在病变处注射平阳霉素后,均得到临床治愈,动静脉畸形经二次手术切除以后得到临床治愈。结论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选择手术切除,对患者外形与功能的恢复上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安全可靠,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脉管畸形
手术治疗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病例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娜娜
机构
河南
省
焦作
市
博爱县
人民
医院
口腔科
出处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3期240-241,共2页
文摘
目的:讨论微种植支抗钉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80例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治疗效果分析,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病例80例中均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牙齿,试验组40例,采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放置微种植支抗钉进行拔牙后的间隙关闭。对照组40例,采用双侧佩戴口外弓加强磨牙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比较分析其作用效果。结果(试验组)采用上颌双侧微种植支抗钉关闭间隙的病例38例,上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2mm,对上前牙的压入疗效明显,对于露龈笑、牙槽骨高度失调改善明显,上颌第一磨牙未出现前移,(或控制在1mm以内)完成最大甚至绝对支抗的控制,均在6个月以内关闭拔牙间隙。另外2例患者因种植支抗钉周围炎,种植支抗钉脱落而失败。(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有25例患者在6个月成功关闭拔牙间隙,在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4.5mm.,同时上颌第一前磨牙前移2mm,对上前牙压入收效甚微。对于患者露龈笑,牙槽骨高度不调改善不明显。另外15例患者因依从性较差,不能按时佩戴口外弓装置而出现上颌第一磨牙旋转,支抗丧失。不能很好的利用拔牙间隙内收上前牙,前牙切缘内收均少于4mm.而且间隙关闭均超出六个月。统计学值<0.05。结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矫治过程中[1],微种植支抗钉的应用明显优于口外弓的使用,做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前者能更好的控制上颌磨牙,做到尽可能多的内收和压入前牙,矫治疗效满意,疗程短,微型化,操作简单灵活,并有经济性安全性兼容的优点。不依赖患者的配合。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钉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
口外弓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王娜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病例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王娜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