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手足口病37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静 吴春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期329-330,共2页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性疾病,但病死率低,可防可治.2010年2~7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76例,临床观察所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观察 护理 传染性疾病 病死率
下载PDF
NICU院内感染的控制
2
作者 吕改玲 杨青丽 李娜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12期2216-2218,共3页
关键词 院内感染 NICU 极低出生体重儿 监护病房 急危重病人 医护人员 呼吸治疗 存活率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68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凌国锋 赵二勤 卜俊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1期69-70,共2页
目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总结2007-01—2012-05收治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68例中行钻孔引流手术者60例(单侧52例,双侧8例),单孔引流57例,行双孔引流术3例,开颅血肿清除术8例。结果钻孔引... 目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总结2007-01—2012-05收治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68例中行钻孔引流手术者60例(单侧52例,双侧8例),单孔引流57例,行双孔引流术3例,开颅血肿清除术8例。结果钻孔引流手术6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6例,无明显变化者2例,引流管插入脑内致轻度偏瘫1例,并发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开颅行血肿及包膜清除术者仅1例因继发脑梗死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余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应及时行颅脑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对于身体条件较好,血肿内有分隔及壁厚,CT提示血肿呈混杂密度影伴有钙化者适合开颅行血肿清除及包膜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3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凌国锋 赵二勤 卜俊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2期47-48,共2页
额叶脑挫裂伤为较常见的颅脑损伤,其早期意识障碍较轻,常因脑水肿加重或血肿增加导致病情突然加重,造成严重后果。笔者自2008-01—2012-05共收治双侧额叶脑挫裂伤36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双额叶脑挫裂伤 治疗
下载PDF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
5
作者 吴春芳 徐金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9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技巧 临床治疗 治疗方法 输液给药 一针见血 护理质量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1 位作者 严晓云 王玉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椎板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丝线悬吊椎板,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58.0±13.6岁,病程11.3 ±6.7个月;术前JOA评分8.23±1.21分,颈椎曲度18.2°±6.4°,VAS评分4.46±1.64分.B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56.6±14.7岁,病程10.9±8.5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分,颈椎曲度17.9°±8.3°,VAS评分为4.65±1.12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7例、B组8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脱水剂、物理治疗等治疗1周后消失,两组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随访24~4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为14.57±2.95分、改善率为72.29%,B组JOA评分为14.31±2.86分、改善率为69.4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颈椎曲度为15.9°±5.7°,B组为18.1°±7.9°,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2.12±1.92分,B组为1.82±0.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1.32±0.88分,B组为0.79±0.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B组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丝线悬吊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可减轻术后远期颈部疼痛不适症状,并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型钛板固定 丝线悬吊 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丽平 王永莉 赵晓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行颈动脉超声常规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不同性质斑块的弹性评分及弹性应变率比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行颈动脉超声常规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不同性质斑块的弹性评分及弹性应变率比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4例患者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低回声斑块62个,混合回声斑块44个,强回声斑块17个。颈动脉粥样硬化低回声、混合回声及强回声斑块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低回声斑块B/A比值1.86±0.63,混合回声斑块B/A比值7.61±2.80,强回声斑块斑块B/A比值40.4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弹性评分、斑块类型与B/A比值、弹性评分与B/A比值间的相关性分析,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硬度,不同组织声学特性斑块的弹性应变率不同,为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弹性评分 弹性应变率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勇 雷静 +3 位作者 韩丹 赵卫 杨石平 熊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能双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34.8%。VNC CT值在肠道病变、转移淋巴结、肠周脂肪中低于真实平扫(P<0.05或P<0.01),而在肝脏及肝转移灶高于真实平扫(P<0.01),动、静脉期VNC无明显差异(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VNC观察到的肠壁厚度、淋巴结大小、周围侵犯及肝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噪声低于真实平扫(P<0.05),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高于真实平扫,图像评分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病变,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病变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邓小强 王利娜 +1 位作者 孙胜 罗吉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腹腔镜直肠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TME侧方淋巴结清扫组(LLND组)18例... 目的探讨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腹腔镜直肠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TME侧方淋巴结清扫组(LLND组)18例,腹腔镜TME组(TME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侧方淋巴结阳性例数、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尿潴留、盆腔感染、吻合口漏及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腹腔镜辅助完成,LLND组及TME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15.6±14.3)min和(198.7±7.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6.1±13.6)ml和(74.5±14.5)ml,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6.2±3.6)枚和(14.0±2.7)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LND组和TME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7.0±1.1)d和(6.8±1.0)d;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分别为3例和2例、吻合口漏分别为1例和2例、盆腔感染分别为2例和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尿管损伤。术后门诊复查随访或电话随访,LLND组和TME组获得1年随访时间者分别为16例和22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例,均来自TME组。结论低位进展期腹腔镜直肠癌选择性LLND未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有益于控制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侧方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
原文传递
CT与MRI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翟亚娟 上官建伟 王丹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及磁共振弥散加强成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分成各为20例的三组进行检查,分别行CT动态增强、磁共振动态增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分析三组扫描结果。结...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及磁共振弥散加强成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分成各为20例的三组进行检查,分别行CT动态增强、磁共振动态增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分析三组扫描结果。结果CT动态增强组占位类型检出率为95%与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组85%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弥散加权组的70%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三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通过测量病灶ADC值鉴别肝占位的良恶性。结论CT动态增强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占位病变的类型检出率价值较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利用ADC值鉴别占位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中晚期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太民 韩新巍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均经钡剂造影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食管鳞癌 ,行相应食管段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 ,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80例食管癌灌注后肿瘤完全缓解 (CR) 2 6例 ,部分缓...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均经钡剂造影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食管鳞癌 ,行相应食管段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 ,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80例食管癌灌注后肿瘤完全缓解 (CR) 2 6例 ,部分缓解 (PR) 4 2例 ,无变化 (NC) 11例 ,进展 (PD) 1例 ,总有效率 (CR +PR)为 85 % (6 8/ 80 )。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 (70 / 80 )、38.8% (31/ 80 )、2 1.3% (17/80 )、15 % (12 / 80 )。存活 3年以上者均为CR患者 ,提示灌注化疗应尽可能巩固性治疗使病灶达CR。结论 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近期疗效显著 ,可作为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一种主要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由于中远期生存率仍很低 ,应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化疗 中晚期食管癌 远期疗效观察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选择性插管造影 临床应用价值 中远期生存率 5年生存率 食管鳞癌 钡剂造影 化疗药物 完全缓解 总有效率 疗效显著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 靶动脉 性治疗 患者 CR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斌 曹燕平 +1 位作者 张红旭 许红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6期68-69,72,共3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患者均在保肝、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ADV)10 mg和拉米夫定(LAM)100 mg口服,疗程48周。比较患者在治疗...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患者均在保肝、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ADV)10 mg和拉米夫定(LAM)100 mg口服,疗程48周。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病毒学改变、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43例(93.48%)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并稳定,肝功能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Child-Pugh积分下降,所有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部分患者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结论: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迅速显著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使Child-Pugh积分下降,缓解病情发展,并且药物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丽平 王永莉 +1 位作者 刘燕 王蓓蓓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9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30例,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CDFI显示病变周边Vmax(80.30±9.10)cm/s,RI(0.70±0.11),28个(75.68%)可探及动脉频谱;病变内部V...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30例,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CDFI显示病变周边Vmax(80.30±9.10)cm/s,RI(0.70±0.11),28个(75.68%)可探及动脉频谱;病变内部Vmax(58.17±8.24)cm/s,RI(0.72±0.13),32个(86.49%)可探及动脉频谱。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动脉相均呈高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程度高者的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小肝癌CDFI和超声造影具有特殊的征象,超声造影并能初步评价其病理分化程度,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因此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和关节镜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郏格拉 张保红 +2 位作者 刘建中 魏五洲 姜义杰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5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临床拟诊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术前的MRI检查资料,依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将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MRI诊断半月板损伤...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临床拟诊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术前的MRI检查资料,依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将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94.1%和90.5%。MRI和关节镜对半月板损伤具有极好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87。结论 MRI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下载PDF
O-arm导航、3D打印导板及C型臂X线机辅助下寰枢椎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3 位作者 崔巍 周鹏 严晓云 效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8,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O-arm导航、个体化3D打印导板、C型臂X线机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7例患者,男28... 目的:对比分析O-arm导航、个体化3D打印导板、C型臂X线机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15~59岁(46.2±10.0岁).根据置入寰枢椎螺钉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应用O-arm导航辅助下置钉,11例)、导板组(应用3D打印导板指导下置钉,15例)、透视组(依据解剖标志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21例).统计三组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置钉成功率、螺钉置入精准性及并发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20.7±11.1min、20.0±1.1min和225.8±25.6ml;导板组分别为97.5±9.0min、15.8±1.9min和162.7±18.5ml;透视组分别为121.0±12.8min、19.4±2.1min和239.0±24.5ml,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88枚,导航组44枚、导板组60枚、透视组84枚.导航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为100%(44/44),导板组为93.3%(56/60)、透视组为80.9%(68/84),导航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导航组0、1、2、3级置钉分别44、0、0、0枚,置钉准确率为100%;导板组分别为59、1、0、0枚,准确率为98.3%;透视组分别72、6、3、3枚,准确率为85.7%,透视组置钉准确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透视组有3枚螺钉进入椎动脉孔,但术后均无脑缺血等相关表现.透视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颈部疼痛,分析原因为术中刺激C2神经根,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脱水剂治疗后症状缓解;导航组与导板组均未出现术后枕颈部疼痛.三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或深部感染.结论:O-arm导航及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下置入寰枢椎螺钉均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优于传统的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徒手置钉技术;O-arm导航技术在寰枢椎的一次性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侧块螺钉 椎弓根螺钉 O-arm导航 3D打印导板 徒手置钉
下载PDF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2 位作者 周小小 王玉记 王齐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脱位绞锁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鲁靖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3期270-271,共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两者均是临床常见的下肢缺血性疾病,临床均有动脉管腔闭塞或狭窄、患肢有麻木、发冷、疼痛、肢端坏死或溃疡、间歇性跛行等表现。动脉血管是两者常发生病变的位置,虽然两者的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两者均是临床常见的下肢缺血性疾病,临床均有动脉管腔闭塞或狭窄、患肢有麻木、发冷、疼痛、肢端坏死或溃疡、间歇性跛行等表现。动脉血管是两者常发生病变的位置,虽然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式却有明显不同囱。因此,有效的鉴别与确诊疾病对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下肢缺血性疾病 应用 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孔伟迅 李霞 +2 位作者 吕丽敏 王娟 宋永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9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围术期 护理方法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庆玎 吴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3-04—2015-06我院接收的64例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 目的分析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3-04—2015-06我院接收的64例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采用吗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对比观察2组患者镇痛效果、治疗前后MOS睡眠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为90.63%,对照组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9-items、SLPQ、SLPA及SLPD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9-items、SLPQ、SLPA及SLP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17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片类药物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采用吗啡治疗,并且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其抑郁及焦虑状态,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阿片类药物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慕课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永莉 赵珂锋 赵志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5期17-20,共4页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临床交叉学科,涉及到基础医学知识如人体解剖学、医学物理学及临床医学如诊断学等。传统的超声诊断学以床旁教学为主,受限于带教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病材的多寡,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高。采用慕课教学模式辅助进行超声...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临床交叉学科,涉及到基础医学知识如人体解剖学、医学物理学及临床医学如诊断学等。传统的超声诊断学以床旁教学为主,受限于带教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病材的多寡,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高。采用慕课教学模式辅助进行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改革,在学生参与床旁教学之前,首先以慕课平台上的微视频、讨论、习题、答疑等教学资源进行交互式模式的课前辅导,后期在辅以床旁教学时强化了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更高效的掌握超声诊断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好的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文章探讨超声诊断学慕课平台的建设的思路、素材的储备,线上辅导教师的培训及线下床旁教学的引导等,并对慕课教学模式辅助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前期经验进行总结,这对其他临床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超声诊断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师资培训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