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经典名方导赤散的古今文献考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梁绿圆 万和伽 +6 位作者 张进彦 刘珂珂 曹佳蕾 谭祥汉 魏炳琦 马丙祥 贺亚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27,共10页
导赤散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清心利水养阴的儿科经典名方。该方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发展的导赤散(汤)多根据该方进行加减。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及现代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导赤散的组成、炮制、制... 导赤散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清心利水养阴的儿科经典名方。该方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发展的导赤散(汤)多根据该方进行加减。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及现代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导赤散的组成、炮制、制法与应用进行考证分析。该研究共纳入相关有效古籍文献127条,涉及中医古籍86部。经考证,古籍中该方的药物基原基本清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的干燥藤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henonis的干燥叶,建议4味药均用生品。药物剂量与煎服方法的关键信息为“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4.13 g,加水300 mL,后加竹叶4.13 g同煎至150 mL,食后温服”。导赤散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等心经热盛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导赤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疾病,上述研究结果为导赤散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赤散 源流 方义 功效 临床应用 儿科经典名方 文献考证
原文传递
基于“病-药-量”探讨《中华医典》含丹参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2
作者 梁绿圆 曹佳蕾 +9 位作者 刘宜杭 马涵悦 张尔昱 万和伽 韩乐群 余淑敏 张煜欣 魏炳琦 谭祥汉 马丙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8-1280,共13页
目的基于“病-药-量”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丹参的临床应用及药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医典》中收集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采用Excel 2020建立丹参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 目的基于“病-药-量”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丹参的临床应用及药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医典》中收集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采用Excel 2020建立丹参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剂型及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含丹参方剂1196首,主治病证分类共511种,其中高频病证(频次≥9)主要为“中风”“脚气”“虚劳”“痹痛”“腰痛”。治疗“中风”证型以阴虚风动为主,“脚气”证型以湿热蕴结为主,“虚劳”证型以肾阳虚为主,“痹病”证型以风寒湿痹为主,“腰痛”证型以寒湿腰痛为主。组方中使用频次≥150的药物有1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当归、人参、茯苓等。药物功效种类以活血调经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较多;药性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为温、寒、平;药味多选用苦、甘、辛味;药物归经以肝、肺、肾、心经为主。高频病症剂型及药物用量分析显示,治疗“中风”时,丹参常用剂量为41.31 g,剂型多为汤剂和散剂,核心药物配伍防风以祛风止痉;治疗“脚气”时,丹参常用剂量为123.93 g,剂型多为汤剂,核心药物配伍防风以除湿止痉;治疗“虚劳”时,丹参常用剂量为41.31 g,剂型多为散剂,核心药物配伍熟地黄以滋阴补血;治疗“痹病”时,丹参常用剂量为37.3 g,剂型多为酒剂,核心药物配伍肉桂以温经散寒;治疗“腰痛”时,丹参常用剂量为41.31 g,剂型多为酒剂,核心药物配伍牛膝以通血下行。结论丹参可治疗多系统疾病,在诸多疾病中主要发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根据不同疾病特点,与其他药物相配伍时,丹参又被赋予“祛风”“壮骨”“祛湿”“止痉”等功效,为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病-药-量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活血化瘀 通经止痛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小陷胸汤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考证
3
作者 董娟 梁绿圆 +5 位作者 曹佳蕾 魏文希 陈金雨 魏炳琦 马丙祥 史文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07-113,共7页
小陷胸汤是张仲景所创治疗结胸热实的传世经方,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未见小陷胸汤关键信息考证,限制了该方的制剂转化。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华医典》等古籍数据库和知网等现代数据库,... 小陷胸汤是张仲景所创治疗结胸热实的传世经方,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未见小陷胸汤关键信息考证,限制了该方的制剂转化。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华医典》等古籍数据库和知网等现代数据库,归纳整理关于小陷胸汤的方源方名、组成、药物基原、剂量、制法用法、古今主治功效等。共收集小陷胸汤相关古籍数据874条和现代临床研究606篇。考证显示,历代医家基本沿袭仲景《伤寒论》小陷胸汤之原貌,药物基原、剂量基本稳定。依据考证结果,建议该方煎服剂量与方法为“黄连13.8 g,半夏34.5 g,瓜蒌85 g。煎服方法为加水1200 mL,先放入瓜蒌,煎至600 mL,去滓,再入黄连、半夏,煎至400 mL,去滓,每日分3次温服”。古代主治病证显示小陷胸汤善治“结胸证”,也可用于治疗痰病、咳嗽、阳明腹实、麻疹等。小陷胸汤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五官系统、妇科系统、皮肤系统等疾病,但病机不离痰热互结。厘清小陷胸汤的发展脉络以及考证其关键信息,以为临床成方转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小陷胸汤 考证 关键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