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红强 王艳玲 孙利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研...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MoCA评估认知功能,改良Rankin量表、ADL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奥拉西坦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立新 王海合 +2 位作者 郭志勇 贾平方 崔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达拉奉,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进行临床疗...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达拉奉,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发性脑病(DEACMP)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 依达拉奉
下载PDF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红强 王艳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缺血性卒中 病因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志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男8例,女13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形式、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脑脊液(CSF)检查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结果CVST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男8例,女13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形式、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脑脊液(CSF)检查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结果CVST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85%),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55%)及癫发作(35%),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影象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伴脑实质损害。21例患者,17例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13例好转;4例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例好转。结论对急性起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的中青年患者,头颅CT示出血性脑梗死,而患者无卒中危险因素时,应高度怀疑CVST,及早行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一旦确诊CVST,及早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诊断 抗凝 溶栓
下载PDF
甲强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5期99-100,共2页
急性一氧化碳迟发型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数天或数周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或突然出现以急性痴呆、神经精神... 急性一氧化碳迟发型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数天或数周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或突然出现以急性痴呆、神经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为主的脑功能障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及含钙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登 谭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6组,采用4血管法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丁苯肽软胶囊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丁... 目的研究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6组,采用4血管法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丁苯肽软胶囊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的影响。结果丁苯肽软胶囊高剂量组可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75.60%)及含钙量(114.53pg/g);中剂量组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80.03%),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钙量(132.33pg/g);低剂量组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73.93)及含钙量(106.35pg/g)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能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肽软胶囊 脑缺血再灌注 含水量 含钙量
下载PDF
维生素B补充治疗对高Hcy癫痫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立新 孙利民 王艳玲 《蛇志》 2017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补充治疗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癫痫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在我院诊断明确的癫痫患者264例,其中伴轻度高Hcy(15.0~30.0μmol/L)150例,伴中重度高Hcy(>30.0μmol/L)114例。以接受维生素B... 目的探讨维生素B补充治疗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癫痫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在我院诊断明确的癫痫患者264例,其中伴轻度高Hcy(15.0~30.0μmol/L)150例,伴中重度高Hcy(>30.0μmol/L)114例。以接受维生素B补充治疗的16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接受维生素B补充治疗的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检测Hcy、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水平,记录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抑郁症状、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中重度高Hcy患者的年龄、癫痫发作频率、癫痫持续状态、AEDs≥2种治疗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的比例,Hcy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高Hcy患者,叶酸水平、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轻度高Hcy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Hcy水平与维生素B6、维生素B12无明显线性关系。两组患者入组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Hcy水平、癫痫发作频率、抑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水平和认知功能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Hcy水平明显降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轻度高Hcy的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Hcy水平明显降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发作频率、抑郁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中重度高Hcy的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Hcy水平、癫痫发作频率、抑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认知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中重度高Hcy癫痫患者给予维生素B补充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立新 孙利民 徐红强 《蛇志》 2018年第1期43-45,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早期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血压140~150mmHg)106例和指南降压...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早期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血压140~150mmHg)106例和指南降压组(目标血压<180mmHg)130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在溶栓后1h内达标,维持72h。两组患者均于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24h后行多模MRI检查,获得DWI梗死灶和PWI低灌注区体积;观察比较溶栓治疗后1、3、7天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记录静脉溶栓治疗后1天内并发出血转化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以及90天内的病死率。结果 236例患者中,210例得到可分析的多模MRI图像,其中强化降压组98例,指南降压组112例。溶栓治疗1天后,两组患者的DWI梗死灶体积均较溶栓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1天后再灌注率分别为26.53%、30.36%,两组DWI梗死灶体积增加值、溶栓治疗1天后PWI序列低灌注体积、再灌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3、7天的NIHSS评分均低于指南降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的出血转化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指南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90天后的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患者脑组织低灌注和梗死面积无影响,有助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多模MRI 预后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成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并制定治疗对策。方法收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患者7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除使用常规治疗外,对可能影响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使用低分子肝素进...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并制定治疗对策。方法收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患者7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除使用常规治疗外,对可能影响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35例,基本治愈14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2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35例中,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3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76%。结论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等会对患者病情起到很大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治疗,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因素 治疗
下载PDF
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茜 潘登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1期1079-1080,共2页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致残率50%~7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几年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问题报道多见。脑卒中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到神经功能的康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致残率50%~7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几年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问题报道多见。脑卒中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到神经功能的康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增大,生活不规律,膳食不科学,造成脑卒中越来越年轻化。青年脑卒中是指年龄〈45岁发生的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5%~15%。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青年脑卒中后心理问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健康状况调查 患者心理 心理健康状况 神经系统 死亡原因 人类疾病 焦虑问题
下载PDF
床上可调式脚支架的设计研究与临床康复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暴青竹 贾积身 +3 位作者 贺雪琴 渠广歌 李兴枝 李艳琴 《医药世界》 2006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使用脚支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治疗方法上加用床上可调式脚支架。结果经过30天的康复前期治疗,实验组使用者效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使用脚支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治疗方法上加用床上可调式脚支架。结果经过30天的康复前期治疗,实验组使用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脚支架可有效防止脚内、外翻,为病人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可调式脚支架 足下垂
下载PDF
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成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63-64,共2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发的综合征,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45~65岁发病率极高,是导致脑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脑室内出血、肺水肿...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发的综合征,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45~65岁发病率极高,是导致脑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脑室内出血、肺水肿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破裂等。剧烈的运动、情绪过于激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13
作者 张会 赵清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42例,西医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治疗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42例,西医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治疗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朱成勤 申凤莲 马琳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5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东菱精纯克栓酶 疗效
下载PDF
脑卒中后继发癫的原因及治疗分析
15
作者 朱成勤 马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EP)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脑卒中继发癫的患者从就诊之日起派出特定的医护人员进行为期16个月的跟踪观察记录,根据结果分析该80例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结果 80例脑卒中继发癫患者中早发型癫占67.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EP)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脑卒中继发癫的患者从就诊之日起派出特定的医护人员进行为期16个月的跟踪观察记录,根据结果分析该80例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结果 80例脑卒中继发癫患者中早发型癫占67.50%,迟发型癫占32.50%。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可能与脑出血、脑梗死或心源性脑梗死、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导致的脑缺血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最关键的发病部位为皮质,且皮质与皮质下发病有很大差别。治疗时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其次辅以治疗癫的药物。需注意的是,迟发型癫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结论卒中涉及脑血管病变易继发癫,尤其是病变接近于皮层部位的卒中。临床医师应对此提起注意,减少病人的致死、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继发癫 原因
下载PDF
64例小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潘茜 潘登 《中国校医》 2012年第9期711-712,共2页
青年缺血性卒中报道多见,青年小脑出血少有报道。本文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新乡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青年小脑出血病例作回顾性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脑出血/体征和症状 脑出血/治疗
原文传递
颅内感染55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付培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1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脊液变化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患者55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影像学变化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发病机... 目的分析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脊液变化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患者55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影像学变化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脑电图、脑脊液改变早,阳性率高,经济方便;头颅CT早期阳性率低,早期行头颅MRI及强化检查阳性率较高;脑电图、脑脊液、影像学均异常者,疗效差,预后不佳。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各有其优越性,三者不可相互替代,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脑脊液 脑电图
下载PDF
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观察
18
作者 赵卫东 程桂林 王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对照组(东菱克栓酶组)50例;2组病人均用东菱克栓酶针一疗程(首剂量2支,隔日1支,总量4支)...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对照组(东菱克栓酶组)50例;2组病人均用东菱克栓酶针一疗程(首剂量2支,隔日1支,总量4支),治疗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立迈青)5000IU腹部脐旁皮下两侧交替注射2次/d,用药7d;所有患者治疗后7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无1例颅内出血。结论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进展性卒中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菱克栓酶 联合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 进展性卒中
下载PDF
丁咯地尔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朱成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3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 研究丁咯地尔 (活诺林 )和低分子肝素钙 (速碧林 )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 8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 (42例 )用活诺林 2 0 0mg ,每日 1次静滴 ,共 2周 ,和速碧林 0 4ml皮下注射 ,每 12h一次 ,连用 10d ... 目的 研究丁咯地尔 (活诺林 )和低分子肝素钙 (速碧林 )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 8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 (42例 )用活诺林 2 0 0mg ,每日 1次静滴 ,共 2周 ,和速碧林 0 4ml皮下注射 ,每 12h一次 ,连用 10d ;对照组 (42例 )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每日 1次静滴 ,共 2周 ,和复方丹参 2 0ml,每日 1次 ,共 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4 8% )和显效率 (71 4 3% )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 73 81% ,显效率 4 2 86 % ) (P <0 0 5 ,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而血小板聚集率、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低分子肝素钙 联合治疗 急性脑梗死 活诺林 速碧林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会 徐祥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127-128,共2页
目的评估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血液流... 目的评估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7±6.9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8±7.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小板凝聚率、血栓形成系数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塞通 神经功能缺损 血液流变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