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跖骨性别逐步判别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闫鑫甜 张弯弯 +2 位作者 徐小解 胡晓林 赵晓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0-674,共5页
目的:根据猕猴跖骨形态变量建立判别函数来鉴定性别。方法:测量37例太行山猕猴跖骨的9个形态学变量。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跖骨长度等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明显差异。用全模型法跖骨性别正确判别率范围为85... 目的:根据猕猴跖骨形态变量建立判别函数来鉴定性别。方法:测量37例太行山猕猴跖骨的9个形态学变量。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跖骨长度等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明显差异。用全模型法跖骨性别正确判别率范围为85.3%~94.6%,用逐步判别法跖骨性别正确判别率范围为82.4%~91.2%。在跖骨9个形态学变量中长度变量首先被挑选出来,说明长度变量在性别判别中起重要作用。用判别函数判别性别时跖骨左、右侧无差异。结论:用每根跖骨形态学变量建立多元判别函数可以有效地区分猕猴性别,对灵长类跖骨标本的性别鉴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跖骨 性差 逐步判别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建军 连笑雅 +2 位作者 任美玲 尚星晨 王红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1,共7页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条件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对萃取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SF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4L/min,萃取得率2.068 7%,产...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条件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对萃取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SF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4L/min,萃取得率2.068 7%,产物为淡黄色至淡绿色膏状物;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其中脂肪酸、烷烃和脂类成分最多,占总检出成分的82.41%.结论:优化SFE萃取条件可提高得率,使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挥发油 超临界萃取 GC-MS
下载PDF
大皂角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军 尚星晨 +1 位作者 马静潇 张光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研究大皂角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直尺和天平测量其发育过程中荚果及种子形态变化指标,并采用称重法及HPLC测定分析其总皂苷和刺囊酸含量。结果:大皂角发育过程分为花期(4月初... 目的:研究大皂角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直尺和天平测量其发育过程中荚果及种子形态变化指标,并采用称重法及HPLC测定分析其总皂苷和刺囊酸含量。结果:大皂角发育过程分为花期(4月初~4月底)、坐果期(5月初~5月底)、伸长期(6月初~7月中旬)、膨大期(7月中旬~8月底)、褐化期(9月初~10月底)和成熟期(11月初~次年3月)。花期胚珠受精;坐果期长出小荚果;伸长期迅速生长直至最大;膨大期种子快速生长,荚果变得肥厚;褐化期颜色由绿色逐渐发黄进而变为褐色;成熟期颜色逐渐加深至黑紫色,被白色粉。大皂角总皂苷和刺囊酸积累动态均呈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总皂苷与刺囊酸含量坐果期、伸长期、膨大期逐渐升高;褐化期总皂苷含量迅速升高,10月达到最高后开始降低,刺囊酸含量逐渐升高;成熟期总皂苷含量持续降低,刺囊酸含量11月达到最高后开始降低。结论:明确了大皂角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确定大皂角最佳采收期为褐化末期,可为大皂角资源利用和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皂角 发育过程 形态指标 总皂苷 刺囊酸 积累动态
下载PDF
忍冬种质资源叶色素与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军 任美玲 +2 位作者 王君 刘保彬 张光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LI-6400XT光合仪对忍冬资源圃中不同种质资源叶片叶绿素、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并进行不同种质资源叶绿素、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4、8、17号忍冬叶绿素含量较高,分别为3.70、3.65、3...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LI-6400XT光合仪对忍冬资源圃中不同种质资源叶片叶绿素、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并进行不同种质资源叶绿素、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4、8、17号忍冬叶绿素含量较高,分别为3.70、3.65、3.04、3.07、3.52mg/g,16号淡红忍冬最低,为1.49mg/g;8、9号红白忍冬花青素含量较高,分别为1.113和1.360mg/g,16号淡红忍冬为0.496mg/g,介于忍冬和红白忍冬之间,忍冬类偏低,在0.100~0.248mg/g;1、2、3、8、10号忍冬光合速率较高,分别为6.63、5.72、5.41、5.41、5.00μmol·m^(-2)s^(-1);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青素相对浓度影响光合速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1、2、3号忍冬资源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速率也较高,花青素含量适中;8号较9号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也高,花青素含量较低;1、2、3、8号为优质忍冬种质资源,可在生产中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种质资源 叶绿素 花青素 光合速率
下载PDF
一株肠膜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祎 吴晓敏 +2 位作者 杜航 景如贤 杨刚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76-4788,共13页
【背景】水产病原细菌严重威胁水产动物健康且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细菌性鱼病的有效防治成为水产养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筛选对水产病原细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其在水产细菌病害防治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背景】水产病原细菌严重威胁水产动物健康且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细菌性鱼病的有效防治成为水产养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筛选对水产病原细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其在水产细菌病害防治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筛选菌株的进化地位,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获得抑菌物质粗提物,通过偶氮酪蛋白法检测菌株胞外蛋白酶活力,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通过浸浴攻毒模型确定所筛菌株对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作用。【结果】从泡菜发酵物中筛选出一株乳酸菌DH,经16SrRNA基因测序、发育树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肠膜明串珠菌,该菌分泌的胞外抑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希瓦氏菌和维氏气单胞菌表现出抑菌效果,其抑菌物质能被乙酸乙酯萃取并且具有热稳定性。菌株DH能够显著抑制待测菌株的蛋白酶产量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且对维氏气单胞菌浸浴攻毒有防治作用。【结论】肠膜明串珠菌DH通过分泌抑菌物质抑制水产病原细菌的生长,能够为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病原细菌 肠膜明串珠菌 抑菌物质 蛋白酶产量 生物膜形成能力
原文传递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共表达及固定化催化合成阿糖核苷
6
作者 刘玉雪 张震 +2 位作者 胡晓静 王振宇 刘国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苷磷酸化酶(UP)进行共表达和双酶固定化,提高生物法合成阿糖核苷过程中底物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首先,构建大肠杆菌内源(PNP)和(UP)过表达工程菌,考察工程菌催化不同阿糖核苷之间转化的效率。将PNP和UP双...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苷磷酸化酶(UP)进行共表达和双酶固定化,提高生物法合成阿糖核苷过程中底物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首先,构建大肠杆菌内源(PNP)和(UP)过表达工程菌,考察工程菌催化不同阿糖核苷之间转化的效率。将PNP和UP双酶固定化,并对固定化双酶进行回收利用,考察重复使用过程中固定化双酶的催化效率。结果表明:工程菌催化阿糖尿苷和腺嘌呤生成阿糖腺苷的反应最高转化率可达93.6%。固定化双酶催化合成阿糖2,6-二氨基嘌呤核苷的最高转化率可达99.8%。重复回收使用固定化双酶19次后对底物的转化率达到60.6%,累计有效催化时长可达684 h。PNP和UP的双酶耦合体系能高效催化阿糖核苷之间的转化,固定化修饰有利于延长酶的使用寿命,为生物法生产核苷类似物提供重要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阿糖核苷 固定化酶 生物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