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多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棕帆 师丙帅 +5 位作者 吴海滨 何建鑫 瓮小龙 董玲 吴名一 张双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研究显示,脾多肽能显著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和免疫抑制现象。本研究拟通过自身对照实验,探究脾多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为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研究显示,脾多肽能显著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和免疫抑制现象。本研究拟通过自身对照实验,探究脾多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为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8-10-01-2019-05-31收治入院的乳腺癌术后ECT密集方案化疗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EC阶段和T阶段各46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未使用脾多肽情况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水平。联合脾多肽治疗2个周期,采用自身用药前后对照,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变化。同时纳入两组临床资料特征,以治疗前后变化水平差值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调节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经脾多肽治疗后,除CD8^+细胞外,CD3^+、CD4^+、NK细胞及CD4^+/CD8^+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对于CD8^+细胞,E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6,P>0.05;而T组则由治疗前(28.67±6.52)下降至治疗后(24.22±6.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和化疗阶段可能是影响脾多肽对CD8^+细胞调节差异的主要原因,P<0.05。进一步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免疫细胞水平发现,EC组中CD4^+/CD8^+比值(1.01±0.35)低于T组(1.29±0.46),且CD8^+细胞水平(34.17±7.34)高于T组(28.67±6.52),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9,P<0.05;t=2.377,P<0.05)。两组CD3^+、CD4^+、NK细胞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可通过提高外周血中CD3^+、CD4^+、NK细胞及CD4^+/CD8^+比值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其对CD8^+细胞调节作用可能受肿瘤分期及患者免疫水平影响,未来尚需要对其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多肽 乳腺癌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腔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师丙帅 李然 +8 位作者 吴海滨 杨海舰 赵爱国 王文胜 张筱扬 马志强 张冠男 李帅 焦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已广泛用于胸、腹腔脏器肿瘤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本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02-01-2016-02-28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3例)行乳... 目的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已广泛用于胸、腹腔脏器肿瘤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本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02-01-2016-02-28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R-TRG-Ⅱ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配制无菌蒸馏水1 500mL,恒温43.5℃,共进行156次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双侧腋温、双侧掌心温度、局部皮肤颜色、伤口局部渗液及漏液、伤口愈合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侧腋窝温度分别为(36.8±0.2)℃和(37.5±0.2)℃,健侧腋窝温度分别为(36.9±0.2)℃和(36.9±0.2)℃,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侧掌心温度分别为(36.8±0.2)℃和(37.1±0.2)℃,健侧掌心温度分别为(36.7±0.1)℃和(36.8±0.2)℃,双侧掌心温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在治疗前、中、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灌注治疗后24h创腔引流量<100mL,48h引流量<40mL,72h引流量<30mL,引流管均在1周内拔出。所有伤口均甲级愈合。29例皮肤厚度<3mm的患者,随皮肤温度升高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但无皮肤烫伤和坏死患者。14次出现伤口渗液,仅包扎敷料渗湿,无发现漏液及水肿。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对非治疗部位影响较小,不影响术后伤口愈合和生命体征,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热疗 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治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EC-T各阶段化疗不良反应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棕帆 董玲 +6 位作者 吴名一 刘静 王文胜 马志强 吴海滨 李帅 师丙帅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8期5-8,共4页
目的拟通过比较EC-T各化疗阶段不良反应程度,为更好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入院的乳腺癌术后EC-T密集化疗患者92例,其中EC阶段和T阶段各46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首次化疗前... 目的拟通过比较EC-T各化疗阶段不良反应程度,为更好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入院的乳腺癌术后EC-T密集化疗患者92例,其中EC阶段和T阶段各46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首次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随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当前化疗阶段中外周血中WBC、PLT、RBC及Hb水平差异,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化疗阶段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首次化疗前外周血中WBC、PLT、RBC及H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于EC化疗阶段的患者外周血中WBC、PLT、Hb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处于T化疗阶段患者,而CD8+细胞水平高于T化疗阶段患者(P<0.05)。两化疗阶段患者RBC、CD3+、CD4+及NK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EC-T密集化疗方案患者,EC化疗阶段不良反应强于T化疗阶段,工作中应灵活调整用药,及时预防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C-T化疗 不良反应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和辅助化疗中植入式静脉港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司会丽 陈代娣 +3 位作者 苏莹 杨文谨 李晓雯 吴海滨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对比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期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使用满意度,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10-01-2021-09-30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入院的70例颈内静脉植入胸壁静脉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其中... 目的对比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期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使用满意度,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10-01-2021-09-30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入院的70例颈内静脉植入胸壁静脉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其中新辅助化疗静脉港患者34例,辅助化疗静脉港患者36例。采用秩和检验对比2组静脉港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通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新辅助化疗组静脉港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4.70%,术后辅助化疗组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2。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术后辅助化疗静脉港患者的生理职能评分为25.0(0,70.0)分,低于新辅助化疗的75.0(75.0,1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5,P=0.008;精神健康评分为36.0(24.0,56.0)分,低于新辅助化疗的80.0(64.0,9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2,P=0.003;2组生理机能(Z=-0.688,P=0.492)、躯体疼痛(Z=-0.397,P=0.691)、一般健康(Z=0.907,P=0.364)、精力(Z=-0.313,P=0.753)、社会功能(Z=-0.198,P=0.843)和情感职能(Z=-0.035,P=0.9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入式胸壁静脉港在新辅和辅助化疗过程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一致,但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对其应用满意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佩戴舒适性和美观性等方面,护理工作中应注重心理疏导和沟通工作,必要时可选择其他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港 乳腺癌 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过程中植入式静脉港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一帆 师泽元 +4 位作者 代雅琳 吴名一 何建鑫 吴海滨 师丙帅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3期753-756,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植入式静脉港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6-01-2021-10-01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遵循随机原则)各56例,植入式静脉港为观察组,深...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植入式静脉港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6-01-2021-10-01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遵循随机原则)各56例,植入式静脉港为观察组,深静脉置管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出血及血肿、直立性低血压、导管移位、导管阻塞、感染)和操作复杂程度。结果植入式静脉港满意度为89.28%,优于深静脉置管的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3,P<0.001;观察组发生出血及血肿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发生出血及血肿2例,直立性低血压1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阻塞2例,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7%,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P=0.026。中心静脉置管和植入式静脉港的关键操作技术为中心静脉穿刺及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的部分导管及连接头留在体外,而植入式静脉港是把港座和导管埋在体内,两者难度系数相同。结论植入式静脉港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操作难度与深静脉置管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港 深静脉置管 乳腺癌 化疗
原文传递
副乳癌5例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代雅琳 吴名一 +3 位作者 陈梦圆 何建鑫 郭玮 师丙帅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8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副乳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高副乳癌的诊疗技术。方法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5年—2020年共收治了副乳腺癌患者5例。通过关键词"副乳癌"、"副乳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目的通过探讨副乳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高副乳癌的诊疗技术。方法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5年—2020年共收治了副乳腺癌患者5例。通过关键词"副乳癌"、"副乳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十年内关于副乳腺癌的中文文献,检索出52篇。其中根据纳入标准: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排除资料不全的20篇,故本文仅讨论32篇文献,文献中共报告159例患者,总计164例。结果副乳癌的诊断方法特异性差,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等同于乳腺癌,预后较乳腺癌差。结论副乳癌在临床上少见,多见于腋窝和腹股沟处,早期便可出现转移,易误诊和漏诊,发现时病情较重,预后较乳腺癌差。当有以腋窝肿块为主诉就诊时,应警惕副乳癌的可能性,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癌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癌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同时性双原发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吴名一 代雅琳 +3 位作者 陈梦圆 何建鑫 马志强 师丙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25-1027,共3页
双原发癌指同一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彼此之间无关系的癌症,2个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同时性双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异时性双原发癌[1]。本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类型是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该类型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常见的一... 双原发癌指同一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彼此之间无关系的癌症,2个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同时性双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异时性双原发癌[1]。本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类型是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该类型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常见的一种,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少见,同时临床表现也多样且缺乏特异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双原发癌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气压泵联合微波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5
8
作者 马志强 范军朝 +4 位作者 王文胜 师丙帅 赵爱国 张筱扬 张双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处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接受预防方法外,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空气压力泵联合微波理疗仪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并探讨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干预组有99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有96例患者纳入分析。(1)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0%(2/99)比9.4%(9/96)]和术后1年时[5.1%(5/99)比17.7%(17/96)],干预组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45,P=0.008)、肿瘤位置(OR=1.72,P<0.001)、TNM分期(OR=2.01,P=0.033)、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OR=1.15,P=0.005)及术后放疗(OR=1.23,P=0.016)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年龄>60岁,肿瘤位于外上及外下象限,TNM分期为Ⅲ期、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5枚以及术后接受放疗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对于具有上肢淋巴水肿高危发病因素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淋巴水肿 物理治疗 早期干预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建鑫 张双林 +4 位作者 王文胜 焦得闯 朱久俊 乔江华 刘真真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5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5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贫血的诊治情况。结果 583例乳腺癌有328例发生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为56. 26%;贫血的危险因素为病理分期高、多周期化疗、Hb <135g/L、绝经。结论乳腺癌化疗后贫血发生率较高,可根据患者入院时Hb水平、病理分期、绝经、化疗方案(周期),预测贫血发生情况,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贫血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应用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筱扬 张冠男 +4 位作者 王文胜 赵爱国 李帅 湛喜梅 张双林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应用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纳的确诊为DTC患者200例,其中100例患者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即全切组,此外100例患者进行患侧峡部以及腺叶切除,...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应用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纳的确诊为DTC患者200例,其中100例患者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即全切组,此外100例患者进行患侧峡部以及腺叶切除,即次切组,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全切组与次切组各10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全切组复发率为1.00%,次切组复发率为12.00%,次切组复发率要显著高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00%,次切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00%,全切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次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人数要显著高于次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低血钙人数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TC患者选择全切除术和次切除术各有优劣,在临床治疗中还是要依据患者疾病类型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全甲状腺切除术 次全甲状腺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师丙帅 王文胜 +4 位作者 赵爱国 蔡逸群 李帅 张冠男 左曙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54-2156,共3页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首发和29例术后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化疗时间为2—6个周期,分析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首发和29例术后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化疗时间为2—6个周期,分析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首发转移性TNBC患者中,1例获得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其中6例完成3个周期化疗,获得手术机会;3例稳定(SD),1例进展(PD);29例术后复发患者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4例进展(PD);首发患者与术后患者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5%和41.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和骨髓抑制,其中呕吐发生率为48.89%,多为Ⅰ-Ⅱ度呕吐,无Ⅳ度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67%和24.44%,多为Ⅰ~Ⅲ度,Ⅳ度发生率分别为4.44%和2.22%;所有患者均无发生因白细胞减少造成的感染和因血小板减少造成的出血。结论: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无严重不良反应,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和解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肿瘤 奈达铂 吉西他滨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过敏性哮喘小鼠IL-4/IL-13/STAT6通路及气道杯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红丽 赵梁育 +1 位作者 郑速征 马志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IL-4/IL-13/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乙素低(20 mg/kg)、中(30 mg/kg)、高(40 mg/kg)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2 mg/kg),每组12只。... 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IL-4/IL-13/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乙素低(20 mg/kg)、中(30 mg/kg)、高(40 mg/kg)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2 mg/kg),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构建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末次OVA激发24 h后,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IL-4、IL-13、IFN-γ水平。取出肺脏,计算肺/体质量指数。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炎症反应评分。TUNEL和PAS染色结合检测小鼠肺组织杯状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IL-4、IL-13、p-STAT6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损伤严重,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体质量指数、炎症反应评分、气道杯状细胞凋亡率、BALF中IL-4、IL-13水平及肺组织中IL-4、IL-13、p-STAT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各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结构较完整,病变程度减轻,肺/体质量指数、炎症反应评分、气道杯状细胞凋亡率、BALF中IL-4、IL-13水平及肺组织中IL-4、IL-13、p-STAT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五味子乙素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体质量指数、炎症因子水平(IL-4、IL-13、IFN-γ)、细胞凋亡率及IL-4、IL-13、p-STAT6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能通过抑制IL-4/IL-13/STAT6信号通路减轻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反应,缓解肺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过敏性哮喘 IL-4/IL-13/STAT6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气道杯状细胞凋亡
下载PDF
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志强 王文胜 +4 位作者 师丙帅 赵爱国 张筱扬 李帅 张双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1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患者不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 目的探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1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患者不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而观察组患者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在乳腺切除术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降低上臂麻木感、胸肌萎缩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及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下载PDF
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文胜 《社区医学杂志》 2017年第19期51-52,共2页
目的探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实施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实施精细化被膜解剖与环甲隙显... 目的探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实施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实施精细化被膜解剖与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切断、结扎与甲状腺下动脉显露喉返神经法结合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Ca^(2+)、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Ca^(2+)、PTH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实施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治疗,能减小Ca^(2+)、PTH水平波动,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精细化被膜解剖 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
原文传递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文胜 马志强 +3 位作者 李帅 张筱杨 张双林 郑先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应用微创根治术与开放根治术对创伤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6例食管癌患者,按选择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和观察组(159例)...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应用微创根治术与开放根治术对创伤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6例食管癌患者,按选择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和观察组(159例)。对照组行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天的白细胞计数(WBC)、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等创伤应激指标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两组术后2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5d观察组较对照组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d、3d,观察组较对照组IL-6、IL-8、IL-10等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5d,两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同一时间点各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6.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预后,但两组在机体应激反应上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根治术 微创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森 赵森 +2 位作者 周青 孙亮亮 吴海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瘤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CD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乳腺癌组血清PDCD4表达水平低于非乳腺癌组(t=11.608,P<0.01)。血清PDCD4表达水平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 0.840~0.937)。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8、0.883,P<0.01)。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97.92%(94/96)]、阴性预测值[97.65%(83/85)]高于MRI动态增强成像[分别为87.50%(84/96)和87.63%(85/97);χ^(2)=7.705、6.403,P均<0.05]、血清PDCD4[分别为77.08%(74/96)和78.85%(82/104);χ^(2)=19.048、14.913,P均<0.05]单独诊断,准确度高于血清PDCD4单独诊断[94.15%(177/188)比82.98%(156/188);χ^(2)=11.580,P=0.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美容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志强 师丙帅 +5 位作者 何建鑫 吴海滨 王若楠 陈梦圆 王文胜 张双林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美容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随访。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小切口或乳房下皱襞切口手术... 目的探讨美容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随访。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小切口或乳房下皱襞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在乳腺肿瘤表面皮肤行放射状切口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乳房美观度(乳房外形、皮肤色素、乳晕区感觉、瘢痕)、并发症及术后乳房外形主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Operation Time)、伤口愈合时间(Wound Healing Time)、术中出血量(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乳房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瘢痕及术后乳房外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7/112)低于对照组11.61%(13/112),乳房外形满意度98.21%(110/112)高于对照组90.18%(10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瘤采用美容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乳房外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小切口 放射状切口 乳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志强 王文胜 +4 位作者 李帅 师丙帅 赵爱国 张冠男 张双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5期48-49,5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在乳腺脓肿手术的应用。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64例乳腺脓肿患者,其中34例(观察组)沿乳晕或乳房下皱襞行微创美容切口治疗,30例行常规手术切口(对照组)治疗。结果 6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在乳腺脓肿手术的应用。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64例乳腺脓肿患者,其中34例(观察组)沿乳晕或乳房下皱襞行微创美容切口治疗,30例行常规手术切口(对照组)治疗。结果 6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在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分级评分和瘢痕长度的比较中,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继续哺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能明显患者缩短伤口的长度及愈合时间,具有痛苦轻、微创、美容等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脓肿 微创 美容 手术
下载PDF
腔镜联合溶脂吸脂技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马志强 何建鑫 +4 位作者 王若楠 郭玮 陈梦圆 卢海 师丙帅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联合溶脂吸脂技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男性乳房发育患者11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联合溶脂吸脂技术组(观察组)和传统乳... 目的探讨腔镜联合溶脂吸脂技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男性乳房发育患者11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联合溶脂吸脂技术组(观察组)和传统乳晕小切口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9例,年龄18~52(26.2±5.2)岁;观察组56例,年龄18~55(26.5±5.2)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2.25±2.23、2.85±0.53、80.52±7.53,均少于对照组的26.53±2.35、4.22±0.59、81.25±8.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乳头乳晕区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8%(1/56),低于对照组的10.2%(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乳房外形、乳头外形和切口评分分别为(81.15±18.52)、(77.85±22.15)、(72.58±10.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9.34±18.48)、(78.12±21.75)、(60.35±9.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镜联合溶脂吸脂技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短拔除引流管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男性乳房发育 吸脂 患者满意度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DCE-MRI特征与HER2表达状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超鑫 何建鑫 +4 位作者 于敏 何瑞红 魏岭娜 程振 钱伟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92-94,18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特征与HER2表达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DCE-MRI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IHC)或免疫荧光杂...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特征与HER2表达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DCE-MRI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IHC)或免疫荧光杂交(FISH)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并分为HER2阴性或阳性乳腺癌。比较不同HER2表达状态类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块最大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ER/PR和Ki67状态)DCE-MRI影像学特征(肿块形态、边缘、T2WI信号、强化方式、TIC曲线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HER2表达状态乳腺癌患者ER/PR、肿块边缘、强化类型、TIC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中位年龄、肿块最大径、病理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Ki67、肿块形态和T2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CE-MRI影像特征可初步判断乳腺癌HER2状态,为临床医生HER2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