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EOB-DTPA增强MRI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转移模式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苗慧 周怡然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165,共6页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和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内基于不同的微血管结构和不同分子机制形成的两种血源性转移模式,与患者的术后...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和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内基于不同的微血管结构和不同分子机制形成的两种血源性转移模式,与患者的术后复发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由于目前主要通过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因此寻求一种无创的术前评估MVI和VETC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已经提出较多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 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征象用于预测MVI和VETC,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更是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人们尝试建立各种影像组学模型来预测HCC的微血管转移模式。本文将从Gd-EOB-DTPA增强MRI影像征象及相关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评价MVI和VETC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并尝试探讨各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限制及未来的改进研究方向,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体脂分布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戚昕 李中林 +8 位作者 孙永兵 周阳 杜亚玮 邹智 屈敏 张潇琳 刘红明 朱嘉栋 李永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体脂分布情况和骨密度(BMD),探讨二者间关系。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3368例体检者均行定量CT(QCT)检查,测量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及BMD。以50岁为界限将男性和女性各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体脂分布情况和骨密度(BMD),探讨二者间关系。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3368例体检者均行定量CT(QCT)检查,测量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及BMD。以50岁为界限将男性和女性各分为≤50岁组和>50岁组,比较≤50岁组、>50岁组男性与女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SFA、VFA及BMD;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50岁组、>50岁组男性和女性年龄、BMI、VFA、SFA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50岁组、>50岁组男性和女性BMD的影响因素。结果≤50岁组男性BMI[(25.84±3.06)kg/m^(2)]、VFA[(207.12±67.41)cm^(2)]均高于≤50岁组女性[(23.17±2.83)kg/m^(2)、(97.08±40.00)cm^(2)](t=-16.534,P<0.001;t=-34.841,P<0.001),SFA[(108.48±45.36)cm^(2)]、BMD[(144.36±28.64)mg/cm^(3)]均低于≤50岁组女性[(121.31±45.10)cm^(2)、(159.87±30.21)mg/cm^(3)](t=5.217,P<0.001;t=9.743,P<0.001),年龄与≤50岁组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9,P=0.052)。>50岁组男性BMI[(25.22±2.75)kg/m^(2)]、VFA[(229.79±70.13)cm^(2)]、BMD[(113.73±29.33)mg/cm^(3)]均高于>50岁组女性[(24.12±3.15)kg/m^(2)、(137.53±50.85)cm^(2)、(107.47±33.19)mg/cm^(3)](P<0.05),SFA[(99.23±36.18)cm^(2)]低于>50岁组女性[(141.39±49.99)cm^(2)](t=21.602,P<0.001),年龄与>50岁组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5,P=0.090)。≤50岁组、>50岁组男性年龄、SFA、VFA与BMD均呈负相关(P<0.05),BMI与BMD均无线性相关性(P>0.05);≤50岁组、>50岁组女性年龄、BMI、SFA、VFA与BMD均呈负相关(P<0.05)。≤50岁组、>50岁组男性和女性中年龄、BMI、SFA、VFA均是BM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和女性SFA、VFA存在差异,与BMD均呈负相关;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中年龄、BMI、SFA、VFA均影响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脂分布 定量CT 体质量指数 皮下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面积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肝脏脂肪含量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3
作者 和俊雅 戚昕 +7 位作者 李中林 周菁 邹智 屈敏 窦社伟 刘红明 闫峰山 李永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CT,QCT)技术检测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肝脏脂肪含量变化,探讨肝脏脂肪含量变化与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CT,QCT)技术检测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肝脏脂肪含量变化,探讨肝脏脂肪含量变化与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0例,其中60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术后采用培美曲赛+铂类方案化疗,30例肺鳞癌患者(肺鳞癌组)术后采用多西他赛+铂类方案化疗,40例术后未化疗者为未化疗组。记录3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高血压、脂肪肝情况;术前和化疗3个月3组行胸部CT平扫,应用QCT技术于肝门静脉所在层面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计算化疗后肝脏脂肪含量、GPT、GOT增加值;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值与GPT、GOT增加值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3组年龄,BMI,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有吸烟及饮酒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术前肝脏脂肪含量及GPT、GOT、ALP、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10.55(7.38,16.03)%]及GPT[30.60(17.38,55.23)u/L]、GOT[26.70(21.00,32.10)u/L]水平均高于术前[9.35(6.03,12.08)%、22.25(15.43,35.83)u/L、20.10(17.10,23.88)u/L](P<0.05),ALP、GG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化疗组、肺鳞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及GPT、GOT、ALP、GG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GPT、GOT增加值分别为3.30(-1.63,8.55)%、6.00(-4.65,21.85)u/L、5.50(0.03,12.28)u/L。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值与GPT、GOT增加值均呈正相关(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鳞癌 定量CT 化疗 肝脏脂肪含量 肝功能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贇霞 谭红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182,共6页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居于前列,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及计算机算法的发展,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居于前列,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及计算机算法的发展,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广泛,使得精准、高效的影像学评估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基于影像图像的AI技术在乳腺病变术前良恶性评估、乳腺癌分类及分级、生物标记物及分子亚型预测、淋巴结病理状态及易感基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介绍该领域AI发展现状并试图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以期推进乳腺癌AI诊断技术的临床转化,为临床精准无创诊疗提供最佳影像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卷积神经网络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方法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尚怡研 谭红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185,191,共6页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已广泛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术前治疗,治疗目的在于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乳率。诸多研究表明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可预测乳腺...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已广泛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术前治疗,治疗目的在于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乳率。诸多研究表明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可预测乳腺癌NAT的疗效。近年来,影像组学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就乳腺MRI影像组学特征在乳腺癌NAT疗效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MRI影像组学方法预测乳腺癌NAT疗效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对MRI影像组学方法在乳腺癌NAT疗效评价中应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疗效评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