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语言的特征对领导工作的启示
1
作者 田歧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6-27,共2页
以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生产力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网络语言的衍生和丰富。当前,网络语言已势不可当地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逐步推进,特别是2008年5月... 以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生产力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网络语言的衍生和丰富。当前,网络语言已势不可当地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逐步推进,特别是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网络语言对领导干部公共权力的运用、思想的公开表达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对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领导工作 领导干部 生产力技术 计算机应用 2008年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指导思想演进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歧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指导思想是党的理论系统化的集中代表和理论精华所在,随着党肩负不同任务而不断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立足客观实际在主观世界对待理论问题的唯一态度、开放性思维逻辑模式、活动创新范式,并且还是一个射线状过程;党的指导思想的演... 指导思想是党的理论系统化的集中代表和理论精华所在,随着党肩负不同任务而不断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立足客观实际在主观世界对待理论问题的唯一态度、开放性思维逻辑模式、活动创新范式,并且还是一个射线状过程;党的指导思想的演进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理论结果,又以"红线"角色贯穿在每个历史阶段,衡量着下一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进程;在党的历史上,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次序关系呈现出特定历史阶段的"之"字型复杂发展关系、新时期新阶段的递进性良性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网络语言促进政治理论大众化的研究——基于网络语言的调研
3
作者 田歧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7-48,50,共3页
我国实施信息化战略十余年来,网络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网络语言、网络文化迅速发展,在诸多领域影响逐增,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积极进行关于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拓展网络语言的利用空间和领域,趋其利蔽其害对网络思想政治... 我国实施信息化战略十余年来,网络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网络语言、网络文化迅速发展,在诸多领域影响逐增,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积极进行关于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拓展网络语言的利用空间和领域,趋其利蔽其害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开展网络语言的问卷调查,试图了解民众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和所持态度,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网络语言在政治理论"三化"过程中的可能性与价值性,并据此推断网络语言在政治理论传播过程中应坚持的几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政治理论 “三化” 调查
下载PDF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歧立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3-85,共3页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狠抓落实、强化实践、培育安全文化。
关键词 高校 公共安全教育 路径
下载PDF
试论胡适早期政治哲学思想的特色
5
作者 方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65,共4页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一个思想家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人物,而割裂地研究往往会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对于胡适的学术研究,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后来对其研究逐步实事求是,学者们...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一个思想家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人物,而割裂地研究往往会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对于胡适的学术研究,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后来对其研究逐步实事求是,学者们从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方面对胡适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对胡适的学术研究,应在分类探讨的基础上逐步综合和全面地看待他,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评价。本文尝试把历史和文学(主要是戏剧)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胡适早期的政治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思想 胡适 早期 历史人物 学术研究 中国现代史 改革开放前 实事求是
下载PDF
论高校“两新”群体特点及其融合并进的契合路径
6
作者 田歧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期178-181,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始终需要吸纳新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他们在高校四阶段教育的第一阶段被冠以"新人"之称,形成"两新"群体,他们具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征。新的教育者——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者、辅导...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始终需要吸纳新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他们在高校四阶段教育的第一阶段被冠以"新人"之称,形成"两新"群体,他们具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征。新的教育者——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者、辅导员,首要任务是迅速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课题,而新的被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确立在高校中"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长"的规划。至此,"两新"群体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找到了融合并进的契合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两新”群体 融合 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