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西周金文中的“霸”与“格”——兼论两周时期霸国的地望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锦前 张新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本文主要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认为西周铜器铭文中作族氏称谓的"霸"与"格"所指实一,之前所谓的"霸国"或"霸族"与以往见于铜器铭文的"格国"或"格族"所指亦同,... 本文主要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认为西周铜器铭文中作族氏称谓的"霸"与"格"所指实一,之前所谓的"霸国"或"霸族"与以往见于铜器铭文的"格国"或"格族"所指亦同,即为文献所载的春秋时期的潞国之前身,系殷商时期西落鬼戎的支系,其地望西周及春秋早期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春秋早期以后约在今晋东南的以潞城为中心的黎城、长治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郑州商城城门探寻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立东 杨子彦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5,70,共8页
郑州商城的内城已发现近60年,但尚无一处城门得以确认。根据已知的11处缺口,我们推断该城是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的六门三街式格局。通过分析现代郑州的商城遗痕,断定老城的东、西二门与东、西、北三大街,以及老城北门外的紫荆山路、... 郑州商城的内城已发现近60年,但尚无一处城门得以确认。根据已知的11处缺口,我们推断该城是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的六门三街式格局。通过分析现代郑州的商城遗痕,断定老城的东、西二门与东、西、北三大街,以及老城北门外的紫荆山路、北侧的城北路均是由商城的主街传承下来的。郑州商城内城与偃师商城的最初格局完全一致,为观察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城门 六门三街 遗痕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东周金文“石沱”正解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锦前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8,112,共6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仲嬭蓳鼎自名"橐沱"的"橐"字的确释,从文字学的角度,认为"石沱"应如张世超所说,即文献中的"橐驼";又以湖北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人骑骆驼形灯座证明楚地在东周确已知道骆驼,佐证&qu... 本文主要通过对仲嬭蓳鼎自名"橐沱"的"橐"字的确释,从文字学的角度,认为"石沱"应如张世超所说,即文献中的"橐驼";又以湖北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人骑骆驼形灯座证明楚地在东周确已知道骆驼,佐证"石沱"即"橐驼"。通过对仲嬭蓳鼎自名"橐"字的重新讨论,基本解决了以往学界关于"石沱"训释问题的种种争论;同时,对该字的确释,也使我们对于古代盛矢之"箙"或"圅"在古文字中的构形及演变过程的认识更加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沱 仲嬭蓳鼎 橐沱 橐驼
原文传递
北宋东京外城上的瓮城及其形制考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春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7,共7页
东京(今河南开封)外城始建于后周,北宋神宗时期,为进一步增强其军事防御功能,又在城门和水门之外加筑了瓮城。金元之后的多次黄河水患,把外城及瓮城深深地淤埋在了地下。近年来,开封市文物工作者相继探明了外城部分城门的瓮城,基本搞清... 东京(今河南开封)外城始建于后周,北宋神宗时期,为进一步增强其军事防御功能,又在城门和水门之外加筑了瓮城。金元之后的多次黄河水患,把外城及瓮城深深地淤埋在了地下。近年来,开封市文物工作者相继探明了外城部分城门的瓮城,基本搞清了其位置、结构和布局等,同时还对外城西墙新郑门瓮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考古结果并结合文献记载可知,外城上的瓮城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总体可分为城门和水门两类。城门又分正门和偏门两种,瓮城形制或方或圆,有直门两重和屈曲二门、屈曲三门之分。水门瓮城形制有"拐子城"和双曲尺形,因位置不同又有水门洞两侧并列两个陆行门和仅在水门洞一侧设一个陆行门的区分。北宋东京外城上瓮城的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古代瓮城筑造技术的成熟,不仅首开了在中原腹地尤其在都城上大量使用瓮城的先河,而且因为东京城的特殊地位,还使瓮城在以后都城甚至地方城池建设中普遍使用,至明清之际,瓮城遂成为全国各地各级城池修建城门时的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东京外城 瓮城 形制
原文传递
妟鼎铭文试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锦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9,共6页
本文对新公布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出土的一件妟鼎进行了讨论。认为从形制等方面来看,其时代可定为康王时,而不会晚至昭穆时期。对铭文中整理者误释的字如"妟"字进行了重新释读;将所谓"择衣"改读作"怿瘁&q... 本文对新公布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出土的一件妟鼎进行了讨论。认为从形制等方面来看,其时代可定为康王时,而不会晚至昭穆时期。对铭文中整理者误释的字如"妟"字进行了重新释读;将所谓"择衣"改读作"怿瘁",训"尽瘁",认为与所谓的"丧服礼"无关。又将其与传世两件西周早期的应公鼎铭文进行对读,认为从时代来看,妟鼎铭的"公",可能即应公鼎铭的"应公",亦即第一代应公;疑应公鼎铭的""可能即妟鼎铭的"皇兄",从铭文来看,很可能其时妟之"皇兄"已死,故妟踵其兄之旧职,乃有"弟不敢不殬瘁,夙夜用旨公"等语;应公鼎可能是应公为其长子,即妟的"皇兄"所作的祭器。两件应公鼎的制作年代应较妟鼎略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妟鼎 应公鼎 应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