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史学的“常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规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2,共1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史学规范的探讨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史学规范的探讨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史学论著的技术性规范到关注史学范式转轨的深入过程。今后的史学规范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史学规范纳入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从理论上对史学规范相关问题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二是加强史学规范制约机制和作用方式的研究;三是正确认识西方史学规范,加强史学规范本土化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期 史学规范 技术性规范 史学范式
下载PDF
17-19世纪初英国贵族欧陆游学探要 被引量:10
2
作者 阎照祥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4,160,共11页
英国"欧陆游学"是历时悠久的文化事件,它兴盛于17—19世纪,与该国贵族寡头统治的时间大致相符。游学主体是家产雄厚的不列颠贵族乡绅子弟,观光和学习是游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地是巴黎和意大利的名城。游学内容包括对外邦语... 英国"欧陆游学"是历时悠久的文化事件,它兴盛于17—19世纪,与该国贵族寡头统治的时间大致相符。游学主体是家产雄厚的不列颠贵族乡绅子弟,观光和学习是游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地是巴黎和意大利的名城。游学内容包括对外邦语言、历史文化和礼仪的学习,结交名流,考察社会民情和政治制度,以及间或搜集文化珍品和文物。游历期间难免经历的磨难,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拓宽视野。贵族欧陆游学期间虽有诸般事端和不良行为,但欧陆游历的主流应该得到肯定。它对于英国人开阔视野、理性看待并合理汲取异国文化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陆游学 贵族特色 游学 意大利 法国
原文传递
日本“正常国家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海燕 刘凤华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8,81,共6页
日本国家的"非正常化"集中表现为国际法意义上的"敌国身份"、战争的"非法化"、国家安保的"外包化"、国家主权的"残缺化"及领土范围的"模糊化"。随着日本国内及国际形势的... 日本国家的"非正常化"集中表现为国际法意义上的"敌国身份"、战争的"非法化"、国家安保的"外包化"、国家主权的"残缺化"及领土范围的"模糊化"。随着日本国内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正常国家化"成为日本的战略诉求。日本对"正常国家"的追求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家身份 “非正常化” 正常国家 右倾化
下载PDF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向及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海燕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近年来,安倍政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帮助东盟南海声索国提升海上防卫能力,挑战中国南海维权行动合法性,寻求与美国在南海战略对接。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为其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借口;多层面... 近年来,安倍政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帮助东盟南海声索国提升海上防卫能力,挑战中国南海维权行动合法性,寻求与美国在南海战略对接。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为其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借口;多层面牵制中国,强化日本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日美同盟。虽然介入南海问题也面临诸多牵制因素,但日本不会轻易罢手。日本搅局南海给中国以"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加大中国在东部战略方向上的军事安全压力,也使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塑造国际话语权面临更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日本南海政策、日美同盟、中日关系
下载PDF
新时期历史认识客观性研究及其反思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102,共20页
根据传统的知识论,历史认识性质的基本规定是客观性或客观的真理性。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历史学界关于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研究,对于"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内涵是什么?"的回答,或认为是符合性,或认为是真实性,或认为是平等性。客... 根据传统的知识论,历史认识性质的基本规定是客观性或客观的真理性。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历史学界关于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研究,对于"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内涵是什么?"的回答,或认为是符合性,或认为是真实性,或认为是平等性。客观性究竟是历史认识性质的基本规定,还是历史学的基本原则,学者们的认识极为不同。歧见最大的是如何看待历史认识活动过程中主观性或主观因素的作用以及它与客观性的关系。新时期关于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其根本性缺陷在于:迷信自然科学认识的客观性,混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作用的客观性"两个内涵与性质不同的问题。从历史认识论科学(认识论历史哲学)的健康发展来说,应该用"历史认识现实性"取代"历史认识客观性"范畴,并在此前提下去深入探讨"历史认识现实性"在不同类别或不同表现形态的历史认识中具体的现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客观性(客观真理性) 主观性 现实性(此岸性) 实证历史学维度 哲学维度
原文传递
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下日美同盟的质变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海燕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9,77,共6页
据日美双方2015年4月公布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将发生质变:由防御/威慑性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性同盟,由"区域性同盟"转变为"全球性同盟",由日美双边同盟转变为"日十美+X"同盟。日美同盟的质... 据日美双方2015年4月公布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将发生质变:由防御/威慑性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性同盟,由"区域性同盟"转变为"全球性同盟",由日美双边同盟转变为"日十美+X"同盟。日美同盟的质变是在国际格局调整背景下,日美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美国试图通过推动同盟质变来护持霸权,更有效地应对中国崛起。日本期待通过同盟关系的调整,倒逼日本国内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和立法进程,"建设强大的日本",最终达成摆脱"战后体制"的战略目标。日美同盟的质变将给全球格局的调整、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日美同盟本身、日美两国及中国带来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日美同盟 重返亚太 摆脱“战后体制”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的革命——评赵世瑜著《小历史与大历史》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祥森 张香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0,共16页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的新的解读模式、新的阐释视角,而且强调"走向历史现场",倡导"整体史"和"结构过程史"的史学理念,因此对于质疑、重新思考甚至颠覆传统史学的政治史范式、历史叙述框架以及历史阐释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称做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一场"区域社会史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世瑜 大历史 小历史 区域社会史 整体史 史学范式 史学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生存论史学的现代转化——梁启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的再认识暨纪念《新史学》发表110周年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祥森 谢想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105,共13页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生存论史学——以皇朝生存论史学为中心、以正族—异族生存论史学和精英生存论史学为基本点的史学表现形态——的批判,为他建构现代中国生存论史学思想提供了历史的前提。正是在批判传统生存论史学的基础上,梁启超明确...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生存论史学——以皇朝生存论史学为中心、以正族—异族生存论史学和精英生存论史学为基本点的史学表现形态——的批判,为他建构现代中国生存论史学思想提供了历史的前提。正是在批判传统生存论史学的基础上,梁启超明确了生存论史学现代转化的方向,形成了以逆反性地置换传统生存论史学的历史描述、历史再现及历史阅读的主体为方式而实现"史界革命"的"新史学"方案。现代中国生存论史学形态的三种表现形式——民族生存论史学、国家生存论史学、国民生存论史学,——在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中第一次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新史学》发表以来的现代中国历史学,正是沿着梁启超建构的现代生存论史学思想的轨道并照着这三个环节演变的。今天,中国历史学家依然生活在"漫长的20世纪",即梁启超"新史学"时代,实践着梁启超的国民生存论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史学 生存论史学 价值逆反机制 知识论史学
原文传递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犹太研究的特色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倩红 尚万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共8页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学术界在犹太思想与文化研究、犹太历史研究、"大屠杀"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以及当代以色列国家研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细梳理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分析目前国内犹太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专职...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学术界在犹太思想与文化研究、犹太历史研究、"大屠杀"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以及当代以色列国家研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细梳理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分析目前国内犹太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专职人员匮乏、学术基础薄弱、原创性学术成果数量偏少等等,对于推进犹太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研究 中国 以色列 中国犹太人
下载PDF
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祥森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4期87-103,共17页
现有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和史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考察,缺乏史学方法论自身在场的理论自觉,没有能够揭示出史学方法论发展自身的思想联系和逻辑进程。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发展内在的逻辑必然性,首先在于当代世界历史哲学的实际发展,即从历史... 现有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和史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考察,缺乏史学方法论自身在场的理论自觉,没有能够揭示出史学方法论发展自身的思想联系和逻辑进程。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发展内在的逻辑必然性,首先在于当代世界历史哲学的实际发展,即从历史认识论哲学转向史学方法论哲学;其次是改革开放之前盛行的"知性的形而上学"唯物史观。新时期史学方法论是在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的矛盾中发展的,并且在逻辑上经历了从前者向后者转变的过程。具体来说,这种转变在讲求旧的"加工工具"和设计、生产新的"加工工具"两个层面上,沿着"回到乾嘉去"、从"回到马克思"到"超越唯物史观"以及跨学科史学方法论三条路径展开。忽视历史本质理性解释,满足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不能使中国历史学真正地获得深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方法论 历史本质 理性解释 历史显象 感性描述 逻辑进程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论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起源之说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素梅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苏联解体伊始,大规模哥萨克(казак/казачесгво)复兴运动骤然兴起,哥萨克问题成为俄罗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哥萨克”是谁?为什么时至今日它又重新兴起?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哥萨克历史追根溯源。自18世... 苏联解体伊始,大规模哥萨克(казак/казачесгво)复兴运动骤然兴起,哥萨克问题成为俄罗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哥萨克”是谁?为什么时至今日它又重新兴起?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哥萨克历史追根溯源。自18世纪起,随着哥萨克在俄国社会中的影响,哥萨克历史就引起俄罗斯学者的兴趣和研究,而哥萨克的起源问题是哥萨克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起源的主要观点加以梳理和论述,以便国内学者对哥萨克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问题 哥萨克 俄罗斯 学者 社会关注 苏联解体 复兴运动 焦点问题
原文传递
转向人的内在生命存在——提高中国世界史学科研究水平的本体论前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6,共5页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印发后,由于世界史从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备感欣慰的世界史学界的同道们热情高涨地展开了探索建设世界史学科和提高世界史研究水平...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印发后,由于世界史从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备感欣慰的世界史学界的同道们热情高涨地展开了探索建设世界史学科和提高世界史研究水平之路的一系列活动。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活动,聆听了许多专家的高见,既深受鼓舞和启发,也促使笔者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世界史学科 生命存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本体论 科研 中国 学科目录
原文传递
19世纪早期英国托利主义析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阎照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5,共9页
19世纪早期英国的托利主义形形色色,主要有传统托利主义、自由托利主义、激进托利主义和浪漫托利主义四类。它们在不列颠社会和政治重大问题上各持己见,反映出托利党不同群体的基本观点,并呈现出以后保守党在政治思想上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托利主义 传统托利主义 自由托利主义 激进托利主义 浪漫托利主义
下载PDF
重视和加强历史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2,共6页
毋庸否认,大陆学界的历史认识论研究,经过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是,我不悲观地认为如今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或发展空间很小了。在我看来,无论是从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还是从今天我... 毋庸否认,大陆学界的历史认识论研究,经过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是,我不悲观地认为如今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或发展空间很小了。在我看来,无论是从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还是从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都是有着巨大潜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研究 止步不前 历史认识 历史哲学 历史思维 安克 奥克肖特 史学理论 后现代 认识客体
原文传递
论塔西佗的史学方法——以史料采撰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褚新国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4,126,共7页
基于"惩恶扬善"的撰述旨趣,塔西佗深知揭示事实真相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塔西佗强调史料的广采博收与严格的批判考信,从而旨在厘定"善恶之实"。塔西佗的史料处理有丰富的方法论内涵和深厚的史学思想,包括史事设疑... 基于"惩恶扬善"的撰述旨趣,塔西佗深知揭示事实真相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塔西佗强调史料的广采博收与严格的批判考信,从而旨在厘定"善恶之实"。塔西佗的史料处理有丰富的方法论内涵和深厚的史学思想,包括史事设疑和倾向性解释,史料甄别过程中的考证,以及历史的比较分析等。塔西佗的史学方法呈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某些早先已较为成熟的叙事策略继续获得应用并贯穿于其整个著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佗 史料方法 道德目的 历史叙事
下载PDF
安克斯密特叙事实体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恒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5,共7页
安克斯密特在《叙事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叙事实体理论,它由历史陈述组成,本身却包含了超出所有历史陈述的观点。安克斯密特认为,过去是混沌的一片,本身没有意义,历史学家按照一定的逻辑将支离破碎的历史残片组织起来,构建出叙事实体,... 安克斯密特在《叙事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叙事实体理论,它由历史陈述组成,本身却包含了超出所有历史陈述的观点。安克斯密特认为,过去是混沌的一片,本身没有意义,历史学家按照一定的逻辑将支离破碎的历史残片组织起来,构建出叙事实体,从而使过去得到合理性说明,为人们所理解。叙事实体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三个基本形式:首先,它提供了一个观察过去的视角,不同的角度使读者看到历史的不同面相;其次,它是认知过去的一个手段,采用隐喻的方法,通过已知来认识未知,体现了西方认识论传统;最后,它是关于过去的一个解释,是探寻真理的漫长道路上的一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克斯密特 叙事实体 观点 隐喻 历史阐释
下载PDF
博林布鲁克的宪政观和政党理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阎照祥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40,157,共11页
多年来,学界对博林布鲁克的政治思想研究存在不足。博林布鲁克的言行屡遭贬抑,哲学上久遭嘲讽,其宪政思想和分权观也评价不高,影响亦被低估。实际上,博氏的"无党政府"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在当时党派斗争失利情况下发出的哀怨,... 多年来,学界对博林布鲁克的政治思想研究存在不足。博林布鲁克的言行屡遭贬抑,哲学上久遭嘲讽,其宪政思想和分权观也评价不高,影响亦被低估。实际上,博氏的"无党政府"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在当时党派斗争失利情况下发出的哀怨,可又不乏新见解。他的"爱国君主"的潜台词,是对当时政治现状不满而表达的隐晦的政治追求。因不够直白,其真谛易被忽略和曲解。导致如此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如受英国政党政治早期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当时政界对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影响。博林布鲁克早年在政界的不良行径,也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其政治思想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近代 博林布鲁克 宪政观 无党而治 爱国君主
原文传递
书写哥萨克:从壮士歌至今的文学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素梅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6,共6页
20世纪末随着哥萨克复兴运动的兴起哥萨克历史与文化备受学者关注,哥萨克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成为焦点之一。在俄罗斯文学中,书写哥萨克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哥萨克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画卷,而且记录了哥萨克身份和文化的演变。俄罗斯... 20世纪末随着哥萨克复兴运动的兴起哥萨克历史与文化备受学者关注,哥萨克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成为焦点之一。在俄罗斯文学中,书写哥萨克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哥萨克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画卷,而且记录了哥萨克身份和文化的演变。俄罗斯古代文学颂扬哥萨克英雄的身份,古典文学塑造哥萨克的双重身份,而现当代文学表达了作家复兴哥萨克身份和文化的情感和愿望。书写哥萨克的文学是哥萨克身份和文化认同的一种表达,透视出俄罗斯作家独特的"哥萨克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萨克文学哥萨克身份 文化认同 哥萨克情结
原文传递
论刘知幾史学的批判精神——纪念刘知幾诞辰1350周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关于刘知幾史学的批判精神,学界多有论及,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以往人们对刘知幾批判精神的研究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刘知幾的批判精神多是作为其史学思想的一个侧面去认识,而不是作为其史学思想的核心而放置到应有的地位。在纪念刘... 关于刘知幾史学的批判精神,学界多有论及,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以往人们对刘知幾批判精神的研究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刘知幾的批判精神多是作为其史学思想的一个侧面去认识,而不是作为其史学思想的核心而放置到应有的地位。在纪念刘知幾诞辰1350周年的时候,对刘知幾史学遗产的挖掘,应该在他的批判精神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以便使我们新时代的学术,也能像刘知幾史学那样,肩负起批判的使命,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史通》 社会批判 唐代史学
原文传递
范围、观念与标准——麦卡拉对安克斯密特叙事实体理论的全面质疑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恒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在其《叙事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叙事实体理论,其观点激进,学界对此褒贬不一,麦卡拉是最严厉的批评者。麦卡拉挑战叙事实体理论的适用范围,认为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历史撰述;质疑叙事观念论的合法性,认为它不足以支撑...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在其《叙事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叙事实体理论,其观点激进,学界对此褒贬不一,麦卡拉是最严厉的批评者。麦卡拉挑战叙事实体理论的适用范围,认为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历史撰述;质疑叙事观念论的合法性,认为它不足以支撑叙事实体;拷问衡量历史叙事优劣的标准,提出了相关性和可理解性作为客观性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克斯密特 麦卡拉 叙事实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