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国家粮食贸易网络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艺文 李二玲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3-1654,共12页
农产品贸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现有贸易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该文构建了一个四维菱形分析框架,并将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计量分析相结合,基于1993—2016年联合国商... 农产品贸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现有贸易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该文构建了一个四维菱形分析框架,并将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计量分析相结合,基于1993—201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高,贸易关系和贸易强度不断加深,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呈波动上升态势,并出现明显的贸易俱乐部现象;②该粮食贸易网络呈现由无核到多核再到重塑的演化历程;③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经历了从出口导向到进口导向的演化历程,“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④“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演化是受资源禀赋、经济环境、文化认同和政治博弈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粮食贸易较其他贸易而言特色鲜明,其稳定性更强。研究结果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的健康繁荣,建设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贸易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演化机制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常规农业村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山西寿阳县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晋仙 李二玲 班凤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6-253,共8页
以山西省寿阳县7个典型常规农业村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耕作层126个土壤样品,测定其Cd、Hg、As、Cu、Pb、Ni、Cr、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RI)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 以山西省寿阳县7个典型常规农业村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耕作层126个土壤样品,测定其Cd、Hg、As、Cu、Pb、Ni、Cr、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RI)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应用空间插值法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并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除As的平均含量低于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Cu、Ni、Pb、Zn、Cd、Cr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山西省元素背景值的1.03、1.03、1.13、1.15、1.55、1.72和2.26倍。从单因子污染指数看,Hg属于中度污染,Cd、Cr、Zn、Cu、Ni、Pb为轻微污染,As则没有发生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看,该区域土壤8种重金属所有样点的PLI平均为1.09,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看,所有样点8种重金属的RI平均为151.47,属于中度生态风险水平,其中Hg和Cd为主要贡献因子,其他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很低。该区域PLI和RI的空间分析显示,8种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均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但二者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在局地自然地理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雾霾、燃煤、煤矿生产以及农业生产是造成该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而农户行为则可能是造成部分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突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耕地土壤 污染 空间分布 潜在生态风险 常规农业村
下载PDF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中国农业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阳 李二玲 王琳 《河南科学》 2019年第10期1690-1699,共10页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进步的基础,政产学研间的合作创新是农业创新的主要模式并能更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经济增益三方的联动发展.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农业领域的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较少.基于三螺旋理论,利用中国...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进步的基础,政产学研间的合作创新是农业创新的主要模式并能更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经济增益三方的联动发展.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农业领域的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较少.基于三螺旋理论,利用中国农业科技31年的专利数据,来探讨城市尺度农业政产学研机构间合作创新的网络特征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表明:①虽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但合作创新网络发育程度不高.企业是合作创新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一些创新团队已经形成明显的创新极,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混成组织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参与度很低.②网络结构正由单螺旋向双螺旋阶段演化,而三螺旋阶段的到来还较遥远.科研方机构与产业方机构的合作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呈现极化趋势.③各螺旋主体之间功能的互补和知识溢出的正外部性是决定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不断发育的内在因素,而市场拉动和政府驱动是决定三螺旋各自得以发挥作用的外部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研合作 创新网络 三螺旋理论 中国农业科技 GiteSp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