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晓飞 王红强 +2 位作者 高延征 朱宇 施新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管狭窄症3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管狭窄症31例,腰椎滑脱症(Meyerding分度Ⅰ°~Ⅱ°)27例,其中采用机器人辅助下MIS-TLIF治疗者45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MIS-TLIF治疗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行CT检查,采用Andrew法评价2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2组治疗效果;术后3 d及术后3、4、5、6个月行腰椎X线和CT检查,比较2组螺钉和椎间融合器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48.89±7.75)mL]少于对照组[(192.92±8.74)mL](P<0.05),手术时间[(132.60±20.69)min]与对照组[(135.44±32.9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8.15%)高于对照组(86.13%)(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56%)高于对照组(85.42%)(P<0.05);术后3 d及术后3、4、5、6个月,2组腰椎X线和CT均显示螺钉及椎间融合器无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病变节段骨性融合良好,观察组融合时间[(4.62±0.49)个月]与对照组[(4.58±0.5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减少手术创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机器人 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Dynesys与Wallis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宗阳 简磊 +5 位作者 来佳辉 万顺 杨彬 王小刚 王亚寒 罗建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Dynesys组3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治疗,Wallis组30例采用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Dynesys组3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治疗,Wallis组30例采用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8年,记录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比较术前及术后1、3、5、8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比较术前及术后4、8年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间隙高度;统计随访期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棘突骨折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Wallis组长,术中出血量较Wallis组多(P<0.05)。2组术后1、3、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3、5、8年ODI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2组术后4、8年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降低(P<0.05),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年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1例术后8年邻近节段发生退变,无任何临床症状;Wallis组1例术后6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行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未见复发。结论 Dynesys与Wallis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对邻近节段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系统 Wallis系统 非融合手术 邻近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对脊柱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东梅 占伟丽 +7 位作者 靳慧鸣 彭真 丁帅 杨栋强 康艳红 康月花 尚佳 肖二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对脊柱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价值的效能,为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0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灶组织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mNGS...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对脊柱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价值的效能,为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0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灶组织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mNGS检测结果。以临床诊断病例为标准,分为脊柱感染组(28例)和非脊柱感染组(12例)。比较mNGS和组织培养两种检测方法对脊柱感染患者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χ2检验。结果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mNGS检测阳性率高于组织培养阳性率[75.0%(30/40)比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8,P<0.001)。以临床诊断病例为标准,mNGS对脊柱感染诊断的灵敏度高于组织培养(82.1%比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P<0.001),而其特异度与组织培养相比(33.3%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S在脊柱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病原体检出率和灵敏度,可为脊柱感染患者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 病原微生物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Solis与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简磊 李宗阳 +3 位作者 来佳辉 万顺 张新胜 罗建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Solis、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45例,行Solis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5例为Solis组,行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 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Solis、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45例,行Solis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5例为Solis组,行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为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0年6月,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活动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术后3、6、12个月融合节段融合率;比较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跳跃节段退变率。结果Solis组手术时间[(96.20±14.38)min]短于Zero-p组[(108.00±14.99)min](P<0.05),术中出血量[(76.28±13.86)mL]少于Zero-p组[(85.45±13.81)mL](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高于术前,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NDI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P<0.05),VAS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与Zero-p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大于术前(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大于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0.05);2组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跳跃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与Zero-p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活动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术后3、6个月融合率(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双节段跳跃型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Solis椎间融合器 Zero-p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年临床随访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宗阳 罗建平 +5 位作者 张新胜 王小刚 王亚寒 杨彬 王怀玺 戚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99-805,共7页
背景: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是非融合技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鲜有报道。目的:探讨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Dynesys非融... 背景: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是非融合技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鲜有报道。目的:探讨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4年及末次随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结果:最终64例纳入分析,随访时间8.2~9.3年,平均(8.8±0.3)年。术后4年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降低,活动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手术节段以及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显示,术后4年时手术节段总改善率为41.1%,无明显改变率为54.8%,退变加重率为4.1%;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重率为12.6%。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总改善率为22.9%,无明显改变率为69.9%,退变加重率为6.9%;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重率为17.2%。随访期间1例发生椎间盘突出复发,其余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失效等相关并发症。结论: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长期随访中可以有效缓解腰痛及腿痛,并在保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椎间活动度,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进程,从而获得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 非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邻近节段退变 长期疗效
下载PDF
全麻下手法复位严重颈椎骨折脱位联合前后路手术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月鹏 施新革 +3 位作者 胡巍然 马浩浩 邢帅 吴肖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患者,男,34岁,以“高空坠落致四肢瘫痪6 h余”为主诉于2020年7月23日晚入院。6 h前从高6 m处高压线触电后坠落致四肢感觉活动障碍,无意识障碍。至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由救护车转运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神志模糊,精神差,双侧瞳孔等... 患者,男,34岁,以“高空坠落致四肢瘫痪6 h余”为主诉于2020年7月23日晚入院。6 h前从高6 m处高压线触电后坠落致四肢感觉活动障碍,无意识障碍。至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由救护车转运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神志模糊,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迟钝,颈部颈托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正骨手法 麻醉 全身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邵佳 余正红 +1 位作者 高坤 高延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应用超声骨刀行前路骨化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颈椎OPLL患者62例,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均应用超声骨刀切除骨化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应用超声骨刀行前路骨化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颈椎OPLL患者62例,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均应用超声骨刀切除骨化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3d、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末次随访时评价手术优良率。结果62例骨化灶均完全切除,脊髓减压满意,手术时间60~190(129.4±30.9)min,术中出血量80~600(204.2±126.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吞咽困难3例,喉返神经牵拉伤1例,对症处理后逐渐恢复,未发生切口感染、食管瘘、喉上神经损伤、术后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2~40个月,失访4例,余58例植骨融合良好,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在术后3d[(14.0±1.3)分]、术后3个月[(14.7±0.9)分]、术后1年[(15.8±1.0)分]、末次随访时[(16.2±0.8)分]均较术前[(10.2±1.9)分]明显增高(P<0.05);手术优良率为86.2%。结论颈椎OPLL患者行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可实现骨化灶的完全切除,脊髓减压满意,手术优良率高,且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骨化灶切除术 超声骨刀
原文传递
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8
作者 王展 李宗阳 +5 位作者 万顺 张新胜 来佳辉 简磊 史家兴 罗建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40,共9页
目的:探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采用... 目的:探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采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手术和单纯TLIF手术治疗的双节段LDD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行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手术,n=36)和对照组(行TLIF手术,n=3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在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随次访时的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隙高度,在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MRI上记录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VAS评分、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术后的LL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IntraSPINE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来佳辉 罗建平 +6 位作者 张新胜 李宗阳 简磊 万顺 王展 史家兴 王怀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5-612,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DCS...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D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采用ACDF治疗单节段CSM患者66例。根据颈椎侧位X线片是否存在连续3个节段的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分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group,DCS)组(30例),其余纳入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non-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group,NDCS)组(36例)。其中DCS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8.4±10.1岁;NDCS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8.8±7.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随访39.0±2.1个月,NDCS组随访39.2±1.9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2~C7 Cobb角)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对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优良率。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DCS组1例,NDCS组2例),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DCS组手术时间78.2±10.4min、术中出血量32.3±5.1ml;NDCS组手术时间76.7±10.7min、术中出血量30.5±5.5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JOA评分术前为7.63±1.50分,术后3个月为12.73±1.41分,术后1年为13.83±1.58分,末次随访时为15.03±1.73分;NDI术前为(38.42±5.90)%,术后3个月为(19.89±2.25)%,术后1年为(13.67±2.99)%,末次随访时为(4.83±3.66)%。NDCS组JOA评分术前为8.08±1.86分,术后3个月为12.97±1.70分,术后1年为13.97±1.59分,末次随访时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病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下载PDF
术前应用Surgimap Spine辅助设计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博 杨光 +3 位作者 吕东波 曹臣 张敬乙 高延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目的:分析术前应用数字化智能软件Surgimap Spine辅助设计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行截骨矫形治疗AS胸腰椎后... 目的:分析术前应用数字化智能软件Surgimap Spine辅助设计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行截骨矫形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例;年龄19~46岁(32.7±8.1岁)。术前将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导入Surgimap Spine软件,测量骨盆参数、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矢状位参数;旋转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达到理想数值;连接C7椎体中心与S1后上角连线,沿拟定截骨椎前方皮质中心将C7中心旋转至骶骨正上方,旋转角度α即为预测SVA=0mm时截骨角度;应用截骨工具模拟SVA=50mm时截骨角度β;再应用截骨工具分别模拟CBVA=10°和20°时所需截骨角度γ、δ,颈椎受累者δ≤截骨角度λ≤γ且满足β≤截骨角度λ≤α;颈椎未受累者β≤截骨角度λ≤α。根据设定截骨角度范围,指导术中截骨。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拍摄脊柱全长X线正侧位片,测量并比较CBVA、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I)与腰椎前凸角(LL)之差(PI-LL)、SVA等参数,采用SRS-22评分(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患者合并颈椎强直,其中3例无法同时满足SVA和CBVA需求,根据术者经验进行权衡。手术时间350~490min(420±38.9min),术中出血量900~1900ml(1366.5±337.3ml)。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6±5.6个月。手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CBVA分别为33.1°±13.1°、8.2°±3.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设计 Surgimap Spine软件 疗效
下载PDF
临时固定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锴 陈书连 +4 位作者 高延征 邢帅 曹臣 王耀斌 刘利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1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临时固定联合局部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腰椎峡部裂提供参考。方法腰椎峡部裂患者15例,其中无滑脱型12例,Ⅰ度滑脱3例,均行单节段临时固定联合局部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术治疗。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单节段临时固定联合局部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腰椎峡部裂提供参考。方法腰椎峡部裂患者15例,其中无滑脱型12例,Ⅰ度滑脱3例,均行单节段临时固定联合局部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双侧峡部融合时间等,并于峡部融合后取出内固定。随访18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及固定节段椎间活动度,观察病椎及相邻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患者腰骶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3例Ⅰ度滑脱均复位。双侧峡部骨性融合时间为(5.2±0.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1.5±1.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1.2±2.9)%]均低于术前[(6.6±1.3)分、(68.4±13.8)%](P<0.05),椎间活动度[(7.9±1.9)°]与术前[(8.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上位椎间盘未出现退变;临床疗效优12例,良3例。结论单节段临时固定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疗效确切,可保留病变节段腰椎活动度,避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单节段固定 峡部修补 骨诱导活性材料 椎弓根钉 非融合
原文传递
基于CT三维重建的髂后上棘上连线在腰椎体表定位中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月鹏 施新革 +4 位作者 高延征 胡巍然 马浩浩 邢帅 吴肖南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8期68-72,76,共6页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后髂后上棘上连线与髂棘最高点连线(Tuffier’s线)和相应触诊间隙(棘突中点之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探讨髂后上棘上连线在腰椎体表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腰椎64...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后髂后上棘上连线与髂棘最高点连线(Tuffier’s线)和相应触诊间隙(棘突中点之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探讨髂后上棘上连线在腰椎体表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腰椎64排CT平扫的患者,男83例,女91例,年龄18~75岁(46.7±15.9岁)。将其CT原始数据导入宝葫芦三维模拟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出两侧髂后上棘上连线(髂后上棘连线上1.5cm)及Tuffier’s线,观察其与相应触诊间隙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174例患者中Tuffier’s线分布在L_(3)~L_(4)触诊间隙18例(10.3%),L_(4)~L_(5)触诊间隙116例(66.7%),L_(5)~S_(1)触诊间隙40例(23.0%)。髂后上棘上连线分布在L_(5)~S_(1)触诊间隙156例(89.7%);S_(1)~S_(2)触诊间隙18例(10.3%)。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与L_(5)~S_(1)触诊间隙的一致性高于Tuffier’s线与L_(4)~L_(5)触诊间隙的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35,P<0.05)。Tuffier’s线的位置与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Tuffier’s线的位置有向头侧移位的趋势(P<0.05)。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与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有向头侧移位的趋势(P<0.05)。结论髂后上棘上连线和L_(5)~S_(1)触诊间隙相对位置的一致性较Tuffier’s线和L_(4)~L_(5)触诊间隙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好,髂后上棘上连线在临床应用中有可能成为一种更好的腰椎体表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腰椎 髂后上棘 髂棘
原文传递
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
13
作者 杨彬 王小刚 +5 位作者 王亚寒 王怀玺 张新胜 戚麟 李宗阳 罗建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评价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3月采用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6例。观察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螺钉置入位置准确,无神经... [目的]评价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3月采用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6例。观察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螺钉置入位置准确,无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医源性损伤。手术节段L_(3-5)31例,其中26例融合L_(4/5),5例融合L_(3/4);L_(4)~S_(1)25例,其中21例融合L_(4/5),4例融合L_(5)S_(1)。随访(23.23±7.34)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大(P<0.05),而节段ROM消失;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无变化(P>0.05),ROM显著减小(P<0.05)。所有患者无内置物松动、移位。[结论]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Intraspine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影像学评估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来佳辉 李宗阳 +3 位作者 简磊 张新胜 杨彬 罗建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2期6143-6144,F0003,F0004,共4页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的概念是Hinck等[1]于1964年首先提出的,以区别于退变性颈椎管狭窄。DCS是指在颈椎的发育过程中,因某些因素导致椎弓发育过短,椎管矢状径较正常狭窄,使脊髓及脊神经根受...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的概念是Hinck等[1]于1964年首先提出的,以区别于退变性颈椎管狭窄。DCS是指在颈椎的发育过程中,因某些因素导致椎弓发育过短,椎管矢状径较正常狭窄,使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2],从而导致相应临床症状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DCS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基础因素,椎管狭窄可能会压迫脊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影像诊断 综述
下载PDF
ACDF联合ACCF术中运用Solis融合器、颈前路钛板与n-HA/PA66支撑体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15
作者 简磊 罗建平 +5 位作者 王怀玺 张新胜 王小刚 王亚寒 杨彬 戚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运用Solis融合器、颈前路钛板与n-HA/PA66支撑体治疗3节段脊髓... 目的探讨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运用Solis融合器、颈前路钛板与n-HA/PA66支撑体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7-06采用ACDF联合ACCF治疗的46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联合运用Solis融合器、颈前路钛板与n-HA/PA66支撑体,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前柱高度。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48个月,平均42.1个月。4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2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2例出现一过性吞咽困难,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n-HA/PA66支撑体下沉,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高,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前柱高度较术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7例,良23例,可6例,优良率86.96%。结论ACDF联合ACCF术中运用Solis融合器、颈前路钛板与n-HA/PA66支撑体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恢复颈椎高度,改善并维持颈椎曲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n-HA/PA66支撑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