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测定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连亚军 滕军放 +1 位作者 王左生 方树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对偏头痛发作期26例、间歇期23例,其他头痛患者27例及正常人20例颈静脉(EJV)和肘静脉(CF)血中NO...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对偏头痛发作期26例、间歇期23例,其他头痛患者27例及正常人20例颈静脉(EJV)和肘静脉(CF)血中NO和CGRP进行了测定。结果偏头痛发作组EJV和CF血中NO含量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均<0.01);偏头痛发作组EJV血中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CF血中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O和CGRP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一氧化氮 降钙素 基因相关肽 病理学
原文传递
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方桂远 林则田 李继成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5,共3页
应用通脉增智胶囊对64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记忆障碍、脑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81.2%)优于对照组(56.2%),P<0.01;治疗后记忆商(MQ)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应用通脉增智胶囊对64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记忆障碍、脑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81.2%)优于对照组(56.2%),P<0.01;治疗后记忆商(MQ)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1);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下降(P<0.025);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通脉增智胶囊具有改善记忆障碍、脑电图以及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痴呆 中医药疗法 通脉增智胶囊
下载PDF
青年人环枢关节间隙正常值调查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奎云 张小安 +2 位作者 孙孝先 党保华 王之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6-38,共3页
选1003名某高校学生,曾有头痛、头晕、手及上肢麻、痛和外伤史者718名,作为可疑患者剔除。无前5项者285名,其中151名(15.1%)3部5处11点无压痛为正常人组;另134名(13.4%)11点中有1点以上压为... 选1003名某高校学生,曾有头痛、头晕、手及上肢麻、痛和外伤史者718名,作为可疑患者剔除。无前5项者285名,其中151名(15.1%)3部5处11点无压痛为正常人组;另134名(13.4%)11点中有1点以上压为痛为无症状患者组。结果:正常人组齿突偏移(0.18±0.03)mm,无症状患者组齿突偏移(0.94±0.50)mm,2组差异显著(P<0.001)。提示:正常人组齿突一般无偏移或偏移在0.49mm以下;齿突偏移0.5mm以上,尤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枢椎半脱位 脑外伤后综合征 颈椎 青年
下载PDF
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桂远 李继成 +4 位作者 林则田 刘华 宋国英 王左生 卢宏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15-17,共3页
应用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64例(治疗组),同时用脑复康治疗VD患者32例(对照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2%)(P<001);治疗组长谷川痴... 应用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64例(治疗组),同时用脑复康治疗VD患者32例(对照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2%)(P<001);治疗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得分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浆SOD及LPO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通脉增智胶囊对VD患者的疗效优于脑复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增智胶囊 血管性痴呆 老年人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兔脑缺血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及光量子液疗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闫福岭 赵山明 +2 位作者 滕军放 吕爱刚 方树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光量子济疗对临缺血再灌注损伤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治疗脑缺血的机制。方法:制作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成单纯液体组、光量子液疗组、丹参组、光量子化丹参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进行不同的治疗。分别检测各组血与脑组织... 目的:探讨光量子济疗对临缺血再灌注损伤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治疗脑缺血的机制。方法:制作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成单纯液体组、光量子液疗组、丹参组、光量子化丹参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进行不同的治疗。分别检测各组血与脑组织中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计算TXA2/PGI2比值(T/P)。结果:单纯液体组TXA2和PGI2较假手术组不同程度地增高,T/P升高;而光量子液疗组、丹参组和光量子化丹参组PGI2较单纯液体组增高.TXA2和T/P则较单纯液体组降低,以光量子化丹参组对指标的影响最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明显的TXA2-PGI2平衡障碍,丹参和光量子液疗可增加PGI2含量、减少TXA2生成.降低T/P;调节TxA2-PGI2平衡可能是丹参和光量子液疗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光量子液疗可协同丹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光量子疗法 代谢紊乱
下载PDF
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博爱 阎福岭 +3 位作者 王建平 许予明 李燕 方树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 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4例 ,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BU ,d 3及d 5各用 5BU ,静脉滴注 (静滴 ) ,胰岛素剂量视病人血糖高低而异 ,加入复方氯化钠注...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 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4例 ,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BU ,d 3及d 5各用 5BU ,静脉滴注 (静滴 ) ,胰岛素剂量视病人血糖高低而异 ,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内 ,50 0mL/d ,静滴× 14d ;2 0 %甘露醇 2 50~50 0mL/d ,静滴× 7~ 14d。对照组 54例 ,用右旋糖酐_4 0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内加入脉络宁注射液 2 0mL/d ,静滴× 14d。 2组病人于治疗的d 2 ,d7,d 14进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d 14评分值 7±s9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13± 9分 (P <0 .0 1)。结论 :上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抗栓酶 胰岛素 甘露醇 脑梗塞 急性
下载PDF
兔头受伤部位与齿突偏移及脑病理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奎云 马长路 +3 位作者 陈香才 张小安 党保华 王之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3-36,共4页
为研究脑震荡与环枢椎半脱位的关系,选50只健康大耳白兔进行实验。5只作对照组,45只再分9组,每只先拍摄C1、2正、侧位片,再用自由落体重锤激光瞄准后分别击其右额、顶、枕,左额、顶、枕,前额、顶、后枕9个部位,每处击... 为研究脑震荡与环枢椎半脱位的关系,选50只健康大耳白兔进行实验。5只作对照组,45只再分9组,每只先拍摄C1、2正、侧位片,再用自由落体重锤激光瞄准后分别击其右额、顶、枕,左额、顶、枕,前额、顶、后枕9个部位,每处击一组,击成脑震荡后再拍摄C1、2正、侧位片。伤后不同时间处死,观察脑部病理变化。结果:伤前齿突偏移(0.13±0.08)mm,伤后偏移(0.59±0.11)m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击右侧者齿突多向右偏,击左侧者齿突多向左偏移,差异显著(P<0.001)。伤后解剖肉眼观13只(28.9%)伴有颅内出血;光镜下观察5只(17.8%)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2只(71.1%)延髓水肿,13只(28.9%)伴皮层水肿,5只(17.8%)伴小脑水肿,5只(17.8%)伴脑干点状出血,3只(6.7%)伴皮层点状出血。提示:脑外伤时均合并环枢椎半脱位;且齿突偏移方向与受伤部位有关;脑部病理变化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损伤 脑震荡 环枢椎半脱位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及脊髓的中枢运动系统功能测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炳谦 李增富 王少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82-285,共4页
采用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及脊髓,于肢体远端肌群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40例正常人进行了中枢运动神经—锥体束的功能测定。并对其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反映锥体束功能,是目前临床无创性诊断... 采用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及脊髓,于肢体远端肌群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40例正常人进行了中枢运动神经—锥体束的功能测定。并对其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反映锥体束功能,是目前临床无创性诊断中枢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大脑皮层 脊髓 功能测定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博爱 卢宏 +4 位作者 许予明 阎福岭 吴卫平 李增富 方树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2-40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高血糖 A 组和高血糖 B 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7 天和第14 天,对神经系统缺损进行评分,并观察血糖、年龄、既往病史...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高血糖 A 组和高血糖 B 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7 天和第14 天,对神经系统缺损进行评分,并观察血糖、年龄、既往病史积分、并发病积分和临床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越高,其并发病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也越高,其临床疗效也越差。结论 高血糖增加急性脑梗死神经系统损伤和并发病,降糖疗法可能会有力地加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而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是预防脑梗死的有力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疗效 脑梗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连亚军 滕军放 +1 位作者 王春燕 方树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血清 脑脊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外伤后头痛238例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奎云 李荣堂 +3 位作者 毛兴爱 李锁柱 祁改琴 方智惠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8-42,共5页
为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对238例外伤后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凡有外伤史的头痛患者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先作颈椎、枕神经和臂丛3部5处11点压痛试验进行初步诊断。有2处或2点以上压痛者行颈椎5位或4位... 为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对238例外伤后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凡有外伤史的头痛患者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先作颈椎、枕神经和臂丛3部5处11点压痛试验进行初步诊断。有2处或2点以上压痛者行颈椎5位或4位片拍摄、经颅三维彩色多普勒(TCD)及血清β内啡呔(βEP)检查。结果:颈椎的异常改变是多方面的,其最重要的是环枢椎单相或双相半脱位(100.0%);TCD显示98.8%有脑血管供血异常;血βEP示89.2%降低;经颏枕牵引治疗98.8%有效。治愈者30例复查张口位片,齿突已复位居中。提示:脑外伤均合并颈外伤,即环枢椎半脱位等。移位的齿突刺激、牵拉及压迫颈上节的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头痛,或因其功能失常致脑血管舒缩障碍,脑供血不足,内源性镇痛物质βEP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征 头痛 临床 实验研究 TCD
下载PDF
黄芩苷对胰岛细胞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健辉 孙吉平 +1 位作者 贾延劼 杨于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胰岛细胞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研究0, 100, 200, 4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24h,或2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不同时间后,...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胰岛细胞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研究0, 100, 200, 4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24h,或2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不同时间后,黄芩苷对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随黄芩苷浓度增加,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的生存率逐渐下降;随着黄芩苷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存率也逐渐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着黄芩苷处理浓度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从38. 2% ( 0μg/ml)下降至9. 4% ( 400μg/ml),G0 /G1期细胞所占百分率增加,从56. 4% (0μg/ml)上升至85. 9% (400μg/ml),细胞出现G1阻滞。同时,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黄芩苷能抑制胰岛细胞瘤细胞株增殖;黄芩苷诱导所致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下调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细胞系增殖 胰岛细胞瘤 blotting Western 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 流式细胞仪 细胞周期分布 瘤细胞株增殖 光学显微镜 MTT测定 细胞存活率 分子机制 不同时间 增殖速度 细胞增殖 作用时间 S期细胞 G1阻滞 表达下调
下载PDF
血清丙戊酸钠浓度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惠良 祁元明 +3 位作者 杨莹 黄喜顺 景学医 常爱武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78-80,共3页
用气相色谱仪进行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的测定。将含有丙戊酸钠的血清样品酸化,而后加入含有内标正乙酸的氯仿,采用2m长不锈钢色谱柱,检测器FID,固定液为质量分数15%DEGS,氯仿抽提血中丙戊酸钠。结果:丙戊酸钠浓度在0... 用气相色谱仪进行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的测定。将含有丙戊酸钠的血清样品酸化,而后加入含有内标正乙酸的氯仿,采用2m长不锈钢色谱柱,检测器FID,固定液为质量分数15%DEGS,氯仿抽提血中丙戊酸钠。结果:丙戊酸钠浓度在0.056~1.810mmol/L间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6.02×10-3mmol/L,变异系数2.0%,回收率97%。提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患者合理用药的一个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气相色谱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优于吡拉西坦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桂远 连亚军 卢宏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2-273,共2页
目的:比较尼麦角林与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8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2组。尼麦角林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8±s7a),服用尼麦角林片10mg,tid,治疗8wk。吡拉西坦组38例(... 目的:比较尼麦角林与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8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2组。尼麦角林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8±s7a),服用尼麦角林片10mg,tid,治疗8wk。吡拉西坦组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69±8a),服用吡拉西坦1.2g,tid,治疗8wk。结果:尼麦角林组总有效率为79%,吡拉西坦组为55%(P<0.05);记忆商数(MQ)和长谷川痴呆量分(HDS)尼麦角林组分别增值12±11分和7±6分,吡拉西坦组分别增值5±8分和4±4分,2组间比较P<0.05,未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尼麦角林 吡拉西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0和12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洪波 方树友 +3 位作者 王左生 卢宏 阎福岭 张博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血清 脑脊液
原文传递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洪波 方树友 方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与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酶联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对 36例急性期、恢复期 GBS患者血清中 IL - 10、IL - 12进行检测。结果  GBS急性期患者血...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与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酶联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对 36例急性期、恢复期 GBS患者血清中 IL - 10、IL - 12进行检测。结果  GBS急性期患者血清 IL - 10水平较对照组未见显著变化 (P>0 .0 5 ) ,然而恢复期则明显升高 (P<0 .0 1) ;GBS急性期患者血清 IL - 1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1) ,且其水平与病情分级正相关 ,恢复期明显下降 ;恢复期血清 IL - 10与 IL - 12存在负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IL - 10、IL - 12与 GBS的致病过程明显相关 ,IL - 10通过下调免疫起保护作用 ,它可能使脱失髓鞘修复 ;IL - 12上调免疫参与致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GBS
下载PDF
痛性眼肌麻痹10例临床与随访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树友 黄宝环 +1 位作者 戴清茹 刘学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痛性眼肌麻痹10例临床与随访方树友,黄宝环,戴清茹,刘学安(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医院郑州450052,伊川县人民医院内科伊川4571300)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 痛性眼肌麻痹10例临床与随访方树友,黄宝环,戴清茹,刘学安(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医院郑州450052,伊川县人民医院内科伊川4571300)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但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痛性 临床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测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滕军放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37-241,共5页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66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进行了连续动态检测。结果: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的MBP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66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进行了连续动态检测。结果: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的MBP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CVD中的脑出血、脑梗塞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血清和CSF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MBP含量之间呈正直线相关(r=0.76P<0.01)。血清和CSFMBP含量与急性CVD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CT扫描显示的脑损害程度和部位呈一致性。提示:测定血清和CSF内脑损害后释放的MBP含量对急性CVD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髓磷脂碱性蛋白 酶联免疫测定法
下载PDF
东菱精纯克栓酶与常规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连亚军 方树友 +1 位作者 聂乔斌 王五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112,共2页
东菱精纯克栓酶与常规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连亚军方树友聂乔斌王五洲东菱克栓酶(BTX)是近年治疗脑梗塞的药物,为观察其临床疗效,我科近3年对住院的脑梗塞病人进行BTX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东菱精纯克栓酶与常规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连亚军方树友聂乔斌王五洲东菱克栓酶(BTX)是近年治疗脑梗塞的药物,为观察其临床疗效,我科近3年对住院的脑梗塞病人进行BTX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病人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药物疗法 常规药物 克栓酶 疗效
下载PDF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3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希顺 龚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 观察吡喹酮大剂量、2 疗程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7 例脑囊虫病人每日口服2 次吡喹酮100 mg ,3 天后6 小时服1 次15 m g ~20 mg/kg ,连服10 天。3 个月后重复1 个疗程。第2 疗程... 目的 观察吡喹酮大剂量、2 疗程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7 例脑囊虫病人每日口服2 次吡喹酮100 mg ,3 天后6 小时服1 次15 m g ~20 mg/kg ,连服10 天。3 个月后重复1 个疗程。第2 疗程结束后3 个月随访,复查神经系统体征及颅脑 M R I, 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7 例症状体征消失;7 例体征消失仅遗有轻度头痛、头晕;2 例症状体征部分消失;1 例死亡。 M R I 复查:29例病灶消失;5 例病灶消失80 % 以上;2 例病灶无明显变化。部分病例出现不良反应,除1 例死亡外均未影响治疗。结论 吡喹酮大剂量、2疗程治疗脑囊虫病近期治愈率高、总疗程短,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脑囊虫病 药物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