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空间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心语 郭诗韵 +5 位作者 王亚萍 刘宪钊 贺丹 徐恩凯 曹洋 雷雅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61-673,684,共14页
【目的】评估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相关性。【方法】基于雄安新区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相关生态观测数据,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雄... 【目的】评估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相关性。【方法】基于雄安新区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相关生态观测数据,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空间分布、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2018年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1361.55万元。其中固碳释氧价值最高,为41838.72万元,积累营养物质价值最低,为2473.50万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总价值为27.11万元·hm^(-2)。其中涵养水源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高,为11.63万元·hm^(-2),积累营养物质功能单位面积价值最低,为0.64万元·hm^(-2)。(2)各森林类型中,杨树组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最高,分别为67883.37万元、4.97万元·hm^(-2);灌木林组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为171.86万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是园林树组,为3.92万元·hm^(-2)。(3)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净化大气环境5项服务功能均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人口密度、工业企业个数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呈现空间负相关性;造林面积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呈现空间正相关性。【结论】减少北沙口镇、大营镇、朱各庄镇、昝岗镇和雄州镇的工业企业个数,降低人口密度或增加大营镇、朱各庄镇、雄州镇、苟各庄镇的造林面积,可实现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精准高效提升;加强对杨树组、其他阔叶林组和经济林组的保护力度,重视灌木林组、松柏组和园林树组的培育管理工作,注重研究区的植被更新与林相改造工作,是充分发挥和提高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实现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雄安新区
下载PDF
河南伊川伊河国家湿地公园优化整合分析
2
作者 王亚茹 董娜琳 +2 位作者 马澜桐 贺丹 雷雅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目的】探究城市型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缓冲区潜在生态斑块的空间分布,提升自然保护地的连通性及优化方案的整合。【方法】基于2020年0.8 m高分二号数据,利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PC、IIC)分析方法,分析河南伊川伊河... 【目的】探究城市型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缓冲区潜在生态斑块的空间分布,提升自然保护地的连通性及优化方案的整合。【方法】基于2020年0.8 m高分二号数据,利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PC、IIC)分析方法,分析河南伊川伊河国家湿地公园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矛盾冲突问题和识别缓冲区中的潜在生态斑块。【结果】(1)公园内部存在用地类型复杂矛盾突出,其中工矿仓储用地、耕地、住宅用地面积79.24 hm^(2),占研究区面积5.70%。(2)500 m缓冲区内相较于1000、2000 m两个缓冲区斑块结构性好,核心区在该区占比28.10%。(3)公园连通性指数总体呈“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公园内重要斑块最小累积阻力路径45条,最小阻力路径9条,8条最小阻力路径斑块分布在缓冲区内。【结论】将城市型河流的自然保护地内部矛盾冲突用地类型工矿仓储用地、耕地、住宅用地调出;退沟渠、坑塘为河流水面;基于识别连通性较好生态斑块作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的构建利于物种栖息、迁徙,建议将连通性较好的生态斑块列为保护空缺,能使整体连通性指数增加1.2倍;维护500~2000 m范围内中部城镇树、城关镇、平等乡等居住用地较多地区的生态斑块、重点加强主要以耕地为主的白元乡、酒后乡、葛寨乡等地区,规范用地类型,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湿地公园 伊河 城市型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生态斑块 景观连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