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可可 薛会元 +3 位作者 张芬 宋科 杜丽萍 王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2期1877-1882,共6页
目的:研究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和职业倦怠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方法:便利抽取108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 目的:研究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和职业倦怠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方法:便利抽取108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三者间的相关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路径。结果: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得分为(150.04±16.39)分,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得分为(79.51±13.43)分,职业倦怠得分为(39.66±22.93)分。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和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P均<0.05),占总效应的33.3%。结论: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方式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给予护士第二受害者情感、组织支持,从而降低其职业倦怠,促进临床护理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安全文化 第二受害者 职业倦怠 护士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血管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任雅芳 王春慧 +5 位作者 禹萌 范文斐 刘冰 郑世茹 张淑玲 付胜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110-3113,共4页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对血管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的1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认知障碍发生情况,记...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对血管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的1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认知障碍发生情况,记录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和胱抑素C等血管性因素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发生的血管性因素。结果经MoCA评估,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障碍组(73例,占54.48%)和无认知障碍组(61例,占45.52%)。认知障碍组患者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合并高脂血症占比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年龄、病程、血清Hcy和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认知障碍组,而血清尿酸水平低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病程、合并高脂血症、血清Hcy和血清胱抑素C是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血清Hcy、血清胱抑素C等血管性因素和病程存均为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血管性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蕾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持续干... 目的探讨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持续干预14 d。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和胃肠道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干预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神经功能(P>0.05)。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5.00%)比对照组(16.67%)低(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接受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胃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护理结局为导向的精准护理联合强化过渡期护理在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唐晶晶 谷培利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结局为导向的精准护理联合强化过渡期护理应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9,护理结局为导向的精... 目的探讨护理结局为导向的精准护理联合强化过渡期护理应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9,护理结局为导向的精准护理联合强化过渡期护理干预)与对照组(n=49,常规护理),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下床活动、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1 d、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结局为导向的精准护理联合强化过渡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在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可有效对术后疼痛问题进行控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理状况,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结局 精准护理 强化过渡期护理 胆囊切除术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冰水 王国文 靳腾龙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儿采取EDA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预后... 目的观察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儿采取EDA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ITN/SI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ITN/SIR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时间(rMT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支血管血流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随访(30.21±9.85)个月,随访终点mRS>2分者4例,再卒中2例,死亡1例,对照组平均随访(31.07±9.02)个月,随访终点mRS>2分者11例,再卒中7例,死亡2例,观察组随访终点mRS>2、再卒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AS治疗缺血性烟雾病儿童可有效改善脑血供,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卒中复发,预后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烟雾病 儿童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 血流动力学 再卒中
下载PDF
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影响
6
作者 付胜奇 李浩然 +4 位作者 朱利利 周晓影 石宝洋 胡胜洁 秦海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CMB)对静脉溶栓(IVT)或机械取栓(MT)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22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住院的经IVT或MT治疗的ACI患者738例,评估患者入院时CMB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CMB)对静脉溶栓(IVT)或机械取栓(MT)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22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住院的经IVT或MT治疗的ACI患者738例,评估患者入院时CMB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CMB的存在、部位及负荷量对患者3个月mRS的影响。并对血管再通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是否存在CMB与3个月预后无显著相关性(38.0%vs 44.2%;P=0.295),在血管再通患者中,无CMB患者的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有CMB患者(56.9%vs 35.8%,P=0.011);CMB与3个月时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仅高负荷CMB与3个月时预后相关(OR=0.017,95%CI 0.112~0.808,P=0.017);血管再通患者中,存在CMB(OR=0.422,95%CI 0.214~0.832,P=0.013)、脑叶CMB(OR=0.379,95%CI 0.157~0.920,P=0.032)及高负荷CMBs(OR=0.207,95%CI 0.056~0.760,P=0.018)与3个月预后显著相关。结论CMB对血管再通患者的不良影响大于未再通患者。存在CMB、脑叶CMB及高负荷CMB是血管再通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mRS评分
下载PDF
双侧脑出血伴神经梅毒1例
7
作者 杜家琇 杨冬冬 +2 位作者 乔月 付胜奇 张淑玲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2,共3页
梅毒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可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卒中、脑膜炎等。随着青霉素药物的广泛应用,神经梅毒的发病率逐年降低。本文报道1例老年患者双侧脑出血伴有神经梅毒,并详细记录其诊疗过程,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阳性的神经梅毒的治疗... 梅毒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可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卒中、脑膜炎等。随着青霉素药物的广泛应用,神经梅毒的发病率逐年降低。本文报道1例老年患者双侧脑出血伴有神经梅毒,并详细记录其诊疗过程,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阳性的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及效果。临床上对老年颅内出血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特别是少见出血类型,除了常见病因高血压之外,神经梅毒是重要的鉴别诊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出血 腰椎穿刺术 头孢曲松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与阿替普酶对轻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胡胜洁 付胜奇 +3 位作者 朱利利 李浩然 禹萌 张思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型脑卒中患...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71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4例和rt-PA组87例,替罗非班组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且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rt-PA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所有患者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3个月全因病死率。结果与rt-PA组比较,替罗非班组90 d mRS 0~1分比例增高(92.86%vs 82.76%,P<0.05)。替罗非班组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明显低于rt-P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90 d mRS 0~2分比例稍高于rt-PA组,90 d mRS 4~6分比例低于rt-P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全因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rt-PA比较,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轻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替罗非班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蕾 陈艳艳 王彦杰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END,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END,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n=15)与无END组(n=79),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WBC),对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ND组与无END组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70岁、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2种、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均是出现END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多种因素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合并高危性因素的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对患者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磷酸鞘氨醇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萍 付胜奇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829-836,共8页
脑组织缺血坏死后释放出炎性因子诱发炎症反应,并激活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损伤后的级联免疫反应,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代谢与缺血性卒中具有相关性,神经胶质细胞在炎症状态下上调1-磷酸鞘氨醇受体(sphingosine1-phosph... 脑组织缺血坏死后释放出炎性因子诱发炎症反应,并激活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损伤后的级联免疫反应,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代谢与缺血性卒中具有相关性,神经胶质细胞在炎症状态下上调1-磷酸鞘氨醇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receptors,S1PRs)的表达,S1PRs发出S1P信号参与脑组织中炎症介质的上调,S1P与S1PRs结合参与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和免疫反应、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血管生成以及改善血脑屏障功能。本文就S1P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及其与S1PRs结合后改善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找缺血性卒中相关药物新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缺血性卒中 鞘氨醇 卒中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胜奇 石宝洋 +4 位作者 李浩然 朱利利 胡胜洁 张津 禹萌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人尿激肽原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人尿激肽原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人尿激肽原酶,每次0.15 PNA单位,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50 min,持续10~14 d。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脑血管储备功能(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临床疗效评价采用NIHSS评分和mRS评分。结果共入组120例患者,平均年龄(63.0±6.5)岁,对照组和人尿激肽原酶组各60例。治疗前,两组的CVR和B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人尿激肽原酶组的CVR[(37.2%±4.1%)vs.(23.1%±3.2%),P<0.001]和BHI[(1.64±0.40)vs.(1.14±0.34),P<0.001]均显著增高。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0~2分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人尿激肽原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4(3~5)分vs.5(3~6)分,P=0.022],mRS评分0~2分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5.0%vs.35.0%,P=0.028]。结论人尿激肽原酶注射液可改善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VR,并改善患者3个月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储备 预后
下载PDF
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出血性转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雅芳 郑世茹 +4 位作者 刘冰 王春慧 范文斐 付胜奇 张淑玲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IVT后HT...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IVT后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IVT治疗的AIS患者。HT定义为入院首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IVT后24 h或症状加重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发颅内出血。sHT定义为HT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4分或需要插管、去骨瓣减压等手术治疗。收集患者基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计算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以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latelet to neutrophil ratio,PNR)。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T和sHT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LR对IVT后HT及sHT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96例患者,年龄(65.37±13.10)岁,男性124例(63.3%),中位基线NIHSS评分4分(四分位数间距2~10分)。20例(10.2%)发生HT,12例(6.1%)发生sHT。单变量分析显示,HT组年龄、基线NIHSS评分、肌酐、NLR和卒中病因学分型与非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HT组年龄、NLR、PNR、肌酐、基线NIHSS评分和卒中病因学分型与非s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为静脉溶栓后发生HT[优势比(odds ratio,OR)1.3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2~1.670;P=0.001]和sHT(OR 1.647,95%CI 1.177~2.304;P=0.004)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HT的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 0.533~0.833;P=0.007),最佳截断值为5.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0%和84.1%;NLR预测sHT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95%CI 0.720~0.839;P=0.001),最佳截断值为5.9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66.67%和84.24%。结论较高的基线NLR与AIS患者IVT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颅内出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特征及其与脑白质高信号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利利 李浩然 +3 位作者 付胜奇 禹萌 胡胜洁 宋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130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低WMH负荷组80例(Fazekas评分0~2分)和高WMH负荷组(Fazekas评分... 目的探讨炎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130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低WMH负荷组80例(Fazekas评分0~2分)和高WMH负荷组(Fazekas评分≥3分)50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病史、影像等基线资料,检测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与WMH负荷的独立相关性。结果高WMH负荷组sP-selectin明显低于低WMH负荷组[243.5(213.9,367.8)μg/L vs 287.6(225.1,400.4)μg/L,P=0.040],sST2[93.8(65.4,157.3)μg/L vs 64.0(40.6,100.5)μg/L]、sTNFR1[37.3(24.6,49.5)ng/L vs 24.9(18.8,35.3)ng/L]、VCAM-1[24.1(19.1,30.4)μg/L vs 20.5(16.1,30.6)μg/L]明显高于低WMH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校正年龄、性别、脑卒中前mRS评分>2分、高血压、当前吸烟、脑卒中病因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WMH负荷与血清sP-selectin、sST2、sTNFR1、VCAM-1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WMH负荷与急性脑梗死的特异性炎性反应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Ⅰ型 选择素类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脑白质高信号 可溶性致瘤抑制因子2
下载PDF
卒中后情感障碍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禹萌 张洪涛 +2 位作者 任雅芳 刘海涛 张淑玲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8期474-477,共4页
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除了精神性焦虑,也会出现躯体性焦虑表现,如头晕头昏、不稳感、心悸、尿便障碍等。作为前庭症状,患者描述的昏沉、不稳感与焦虑抑郁状态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信号通路。由于两者部分接近的临床特征和可能... 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除了精神性焦虑,也会出现躯体性焦虑表现,如头晕头昏、不稳感、心悸、尿便障碍等。作为前庭症状,患者描述的昏沉、不稳感与焦虑抑郁状态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信号通路。由于两者部分接近的临床特征和可能重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推测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具有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转化风险。本文对近年来卒中后情感障碍和PPPD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情感障碍 姿势-知觉性头晕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烟雾综合征合并双侧大脑后动脉栓塞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良 付胜奇 +4 位作者 张淑玲 周俊超 周晓影 禹萌 任雅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烟雾综合征合并双侧大脑后动脉(PCA)栓塞非常罕见, 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烟雾综合征合并双侧PCA栓塞患者, 中年女性, 急性起病, 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 临床表现主要以双眼失明、右侧肢体无力起病, 影像学表... 烟雾综合征合并双侧大脑后动脉(PCA)栓塞非常罕见, 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烟雾综合征合并双侧PCA栓塞患者, 中年女性, 急性起病, 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 临床表现主要以双眼失明、右侧肢体无力起病,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颞顶枕叶急性脑梗死, 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烟雾血管生成, 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伴远端烟雾血管生成, 结合病史, 病因考虑为不明原因型栓塞。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后, 患者意识转清, 肢体无力好转, 但失明未见改善。报道本例患者,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烟雾综合征患者出现双侧PCA同时栓塞的认识, 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后动脉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心房颤动 栓塞
原文传递
肥胖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压力比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王安琪 王安心 +6 位作者 张怡君 姜勇 张亚清 刘丽 付胜奇 秦海强 刘改芬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405-1412,共8页
目的研究肥胖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enosis,sICAS)患者跨病变压力比(pressure ratio,PR)减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数据库。纳入数据库中具有HR-MRI影像... 目的研究肥胖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enosis,sICAS)患者跨病变压力比(pressure ratio,PR)减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数据库。纳入数据库中具有HR-MRI影像学资料的sICAS患者进行分析。采用TOF-MRA成像进行网格建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获得压力值。血管狭窄远端压力和近端压力的PR≤0.76表示狭窄后残余血流减低。按患者BMI分为低或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3组。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重度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和狭窄程度这些可能的混杂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与PR减低的关系。结果共438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年龄64(57~71)岁,其中148例(33.79%)为女性。低或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中位PR分别为0.90(0.78~0.96)、0.89(0.73~0.96)和0.82(0.52~0.94),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重度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和狭窄程度,肥胖是sICAS患者PR减低的危险因素(OR 2.551,95%CI 1.328~4.902,P=0.005)。此外,根据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在≥65岁的患者中,校正性别、吸烟史、重度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和狭窄程度,肥胖是sICAS患者PR减低的危险因素(OR 2.913,95%CI 1.118~7.590,P=0.029);进行性别亚组分析,女性患者中,校正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和狭窄程度,肥胖仍是sICAS患者PR减低的危险因素(OR 3.673,95%CI 1.174~11.493,P=0.002)。结论肥胖可能是sICAS患者PR减低的危险因素。通过减肥是否可以改善sICAS患者PR、增加脑血流灌注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动脉狭窄 跨病变压力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禹萌 周俊超 +2 位作者 任雅芳 刘海涛 张洪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5-58,80,共5页
目的分析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e-perceived dizziness,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并确诊为卒中后焦虑、抑郁或共病的100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 目的分析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e-perceived dizziness,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并确诊为卒中后焦虑、抑郁或共病的100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依据是否发生PPPD分为PPPD组(n=36)和对照组(n=64),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PPD组患者年龄>60岁、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医疗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PPPD组患者的入院BI、出院BI、甘油三酯、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高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年龄>60岁、女性、医疗自费、出院NIHSS评分升高、HAMA升高均为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女性、医疗自费、出院NIHSS评分升高、HAMA升高均为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情感障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因素
下载PDF
不同疾病伴发脑桥十字征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18
作者 宋良 付胜奇 +3 位作者 张淑玲 范文斐 周晓影 任雅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36-74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与脑桥十字征(HCB)相关的临床表型,并确定神经影像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1例伴有HCB征患者资料,系统回顾已发表的关于脑桥十字征的病例,根据其病因共纳入14例病例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与脑桥十字征(HCB)相关的临床表型,并确定神经影像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1例伴有HCB征患者资料,系统回顾已发表的关于脑桥十字征的病例,根据其病因共纳入14例病例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系统文献回顾已发表病例,对疾病谱及其临床异质性进行分类。我们发现脑桥十字征与9种疾病谱相关,包括营养代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系统变性病、肿瘤、副肿瘤、感染性、遗传相关性疾病、脑卒中和中毒。结论本研究表明,脑桥十字征的基础疾病谱可能比以前认识更广泛。根据临床表型、影像学特征和基础疾病的不同,HCBs的发生可能涉及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十字征 神经系统变性病 脑卒中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并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付胜奇 周晓影 +4 位作者 宋良 杜家绣 朱利利 胡胜洁 张淑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27-928,共2页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病情最重、危害最大、破坏性最强的肺外结核病[1]。由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炎症渗出物导致颅内广泛粘连及脑脊液回流通路堵塞,引起脑室积液、颅内压增高,进而发...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病情最重、危害最大、破坏性最强的肺外结核病[1]。由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炎症渗出物导致颅内广泛粘连及脑脊液回流通路堵塞,引起脑室积液、颅内压增高,进而发生急性颅高压综合征[2]。结核分枝杆菌(TB)侵犯颅内动脉后,容易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2]。本研究报道1例结核性脑膜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少见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下载PDF
骨关节炎中COL1A2分子作为诊断预测标记物及其在免疫浸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杨冬冬 赵萌 +1 位作者 杜家琇 史宇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期30-33,134,共5页
目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A的关键诊断标记物和免疫微环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OA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使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 目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A的关键诊断标记物和免疫微环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OA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使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OA软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9077进行分析研究,并使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5235进行关键诊断标记基因的验证筛选,同时分析数据中的免疫细胞浸润表达。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共获得402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3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72个下调表达基因。经过筛选验证后,最终得到1个关键诊断标记基因,即COL1A2。结合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后发现,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OA免疫微环境中高度表达。结论 本研究发现COL1A2基因可能是OA的关键诊断标记基因,COL1A2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受体通路和黏着斑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在OA的免疫微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OA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诊断标记物 COL1A2 免疫浸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