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45
1
作者 冯科冉 李伟霞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刘现磊 陈毓龙 李琨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9-618,共10页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可入血成分及网络药理学预测5个不同角度对丹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建议将6种酚酸类(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和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Q-Marker的选择参考,以期为解决丹参质量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制定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质量标志物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 二氢丹参酮I 隐丹参酮 丹参酮 抗凝血 抗炎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当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86
2
作者 李伟霞 泥文娟 +5 位作者 王晓艳 刘现磊 李琨 张书琦 陈小菲 唐进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7,I0028,共9页
当归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要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含苯酞内酯类)、有机酸类、多糖、氨基酸和核苷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在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 当归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要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含苯酞内酯类)、有机酸类、多糖、氨基酸和核苷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在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筛选五原则,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不同炮制方法、传统功效、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等多方面对当归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当归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马丽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0期3308-3310,共3页
金银花为我国传统中药,其临床用药史久远,药物性寒味甘,归胃经、肺经、大肠经,药物主治风热表证、外感热证、热毒泻痢、疮疡肿痛等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多种典型方剂基础处方药组成。随着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药的研... 金银花为我国传统中药,其临床用药史久远,药物性寒味甘,归胃经、肺经、大肠经,药物主治风热表证、外感热证、热毒泻痢、疮疡肿痛等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多种典型方剂基础处方药组成。随着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药的研究持续深入,临床学者针对金银花西药药理研究不断发展,为了推动我国现代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特针对金银花药物开展有效的药理作用分析,以明确金银花临床治疗价值,推动我国传统中医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药理作用 中药学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电子眼技术的中药川贝母真伪及规格的快速辨识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刘瑞新 郝小佳 +9 位作者 张慧杰 张璐 桂新景 林兆洲 罗崇念 田亮玉 王艳丽 冯文豪 姚静 李学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441-3451,共11页
中药饮片质量关乎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现有的传统人工鉴别和现代仪器检测在准确率和时效性方面各有优缺,如何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快速准确地辨识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问题,该文旨在... 中药饮片质量关乎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现有的传统人工鉴别和现代仪器检测在准确率和时效性方面各有优缺,如何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快速准确地辨识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问题,该文旨在探究电子眼技术在中药质量快速辨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收集80批川贝母待测样品,首先进行传统经验辨识(M1)和现代药典检测(M2);再利用电子眼采集其光学数据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适宜的辨识模型(M3),分别建立判别分析(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4种真伪及商品规格辨识模型。经留一法交互验证真伪辨识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2.5%,90.0%,96.2%,93.8%;商品规格辨识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9.3%,96.0%,90.7%,97.3%,模型判别良好,真伪辨识以PLS-DA为最终辨识模型、商品规格以PCA-DA为最终辨识模型,其准确率与M1无显著性差异,判别时间远较M2短(P<0.01)。因此电子眼技术可用于川贝母质量快速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眼 川贝母 快速辨识 真伪 商品规格 辨识模型
原文传递
中药配方颗粒:历史、现状及“后试点时代”的发展展望 被引量:38
5
作者 路露 施钧瀚 +6 位作者 侯富国 王小鹏 谢梦迪 岳佑凇 桂新景 李学林 刘瑞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08-2014,共7页
中药配方颗粒是我国中药传统汤剂剂型积极“转型”的适配产物,相较传统饮片有携带、储存方便等众多优点,且在中医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应用形式。随着2021年2月《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 中药配方颗粒是我国中药传统汤剂剂型积极“转型”的适配产物,相较传统饮片有携带、储存方便等众多优点,且在中医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应用形式。随着2021年2月《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发布并于同年11月正式实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由此踏入新征程,整体步入全面竞争的“后试点时代”,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质量问题和标准问题是未来发展仍需应对的两大挑战。该研究梳理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线,并对其技术进展、国内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简要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其“后试点时代”的发展提出探讨性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其合理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演变历程 现状分析 后试点时代 行业发展
原文传递
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探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宁 李玲玲 +2 位作者 李春晓 陈玉欢 李学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为充实中药合理应用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挖掘的方法,以"十八反""十九畏""反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为充实中药合理应用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挖掘的方法,以"十八反""十九畏""反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8月)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摘录和梳理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相关文献,就其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十八反是中药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该词首载于《蜀本草》一书,是中药"七情"中"相反"的具体体现,且历代本草医籍中记载的十八反中药数量有所不同。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的禁忌之一,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均存在"相恶""相反""相畏"混用的情况,且医家对十九畏的"七情"归属尚存有争议。无论古代本草医籍、现代医案医话、历版《中国药典》还是临床应用相关文献中,均存在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配伍应用。其中,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十八反药对的成方制剂共8个品种,以川乌/草乌-白及/白蔹居多;收载含十九畏药对的成方制剂共9个品种,以丁香-郁金、肉桂-赤石脂居多。虽有医案或文献指出其可用以治疗危重病证和疑难杂病,且亦有研究初步证实了个别反药/畏药配伍的合理性,但相关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且研究证据强度不高、研究证据不充分,故仍有待加强基础研究并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以保证中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十八反 十九畏 合理用药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工智能感官:药学领域的新技术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瑞新 陈鹏举 +6 位作者 李学林 吴子丹 高晓洁 陈小菲 张璐 王青晓 李振国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9-567,共9页
人工智能感官模拟人体真实感官的功能,以其别样的工作思路得到科学工作者的青睐,并在药学领域崭露头角。本文以较成熟的五大类人工智能感官为代表,依据原理针对性地介绍了这一药学领域的新技术,包括电子舌、电子鼻、电子眼、电子耳及电... 人工智能感官模拟人体真实感官的功能,以其别样的工作思路得到科学工作者的青睐,并在药学领域崭露头角。本文以较成熟的五大类人工智能感官为代表,依据原理针对性地介绍了这一药学领域的新技术,包括电子舌、电子鼻、电子眼、电子耳及电子皮肤,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了分类;同时广泛介绍了人工智能感官在诸如中药定性定量鉴别、药品质量控制及炮制工艺评价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也展示了人工智能感官多技术之间横向联合,以及人工智能感官与现代分析技术纵向联合应用于药学领域的可行性,以期为药学工作者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新的方法技术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感官 传感器 电子舌 电子鼻 电子耳 电子眼 电子皮肤 整体性分析技术 药物检测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掩味剂对龙胆、苦参、穿心莲、莲子心4种中药水煎液的抑苦效能及抑苦规律评价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学林 康欢 +7 位作者 田亮玉 桂新景 王青晓 施钧瀚 王艳丽 代丽萍 姚静 刘瑞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280-5291,共12页
目的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THTPM)及电子舌(E-tongue)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等不同类型掩味剂在不同浓度时对苦味中药水煎液(BDCMM)的抑苦效能及抑苦规律。方法基于THTPM法,以苦度降低值(ΔI)、修正抑苦率(CRBS)及修正半效... 目的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THTPM)及电子舌(E-tongue)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等不同类型掩味剂在不同浓度时对苦味中药水煎液(BDCMM)的抑苦效能及抑苦规律。方法基于THTPM法,以苦度降低值(ΔI)、修正抑苦率(CRBS)及修正半效抑苦效价指数(PI50)为指标,评价4种掩味剂不同浓度时对苦参等BDCMM的抑苦效能,并建立ΔI与掩味剂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掩味剂对不同BDCMM的抑苦规律;基于电子舌法,分别测定HP-β-CD、安赛蜜不同浓度时对苦参等BDCMM的电子舌味觉响应信息值,以电子舌苦度降低值(ΔIe)为指标,探索ΔIe随掩味剂浓度变化的规律;结合THTPM和电子舌所得ΔI建立抑苦效果预测模型。结果测得不同质量浓度的掩味剂对4种BDCMM的ΔI、CRBS和PI50,均可用于比较掩味剂的抑苦效能;ΔI与掩味剂浓度之间符合威布尔曲线模型;基于电子舌得到ΔIe,建立了其与掩味剂浓度关系的抑苦效果模型;建立了ΔIe与ΔI的关系模型,HP-β-CD对2种BDCMM的两类ΔIe的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86 1、0.977 9、0.989 0、0.982 0(P<0.01,n=6);安赛蜜对传感器无响应,未建立抑苦规律模型。结论基于THTPM与电子舌建立了掩味剂对BDCMM的抑苦效能评价方法,初步掌握了分子包合、高效增甜等不同抑苦机制的掩味剂对苦参等BDCMM的抑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苦参 穿心莲 莲子心 电子舌 掩味剂 羟丙基一B一环糊精 水煎液 抑苦效能评价
原文传递
茯苓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岳佑凇 张璐 +9 位作者 谢梦迪 王柯涵 张璞 张慧杰 王艳丽 桂新景 施钧瀚 姚静 刘瑞新 李学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852-3861,共10页
目的以茯苓为研究对象,进行其饮片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化学成分上的对比研究,为茯苓配方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批不同产地或批次的茯苓饮片及5个厂家各3批配方颗粒,基于HPLC法建立二者汤剂指纹图谱,从三萜类化学成... 目的以茯苓为研究对象,进行其饮片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化学成分上的对比研究,为茯苓配方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批不同产地或批次的茯苓饮片及5个厂家各3批配方颗粒,基于HPLC法建立二者汤剂指纹图谱,从三萜类化学成分种类、三萜类指标性成分含量、所有峰峰面积总和3个方面进行评价,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萜类化学成分种类:茯苓饮片传统汤剂中未检测到三萜类指标性成分,而多数厂家配方颗粒汤剂中有3个以上的三萜类指标性成分;1个厂家与传统汤剂类似,未检测到上述成分;三萜类指标性成分含量:各厂家茯苓配方颗粒汤剂在三萜类指标性成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大;A、C、D、E 4个含有指标性成分的配方颗粒厂家产品中,D厂和E厂的多数成分相对较高,A厂各成分相对均衡,而C厂部分指标性成分缺失;所有峰峰面积总和:将D厂配方颗粒汤剂中所有峰峰面积总和定为100%,相较于D厂,传统汤剂为3.90%、A厂12.38%、B厂1.97%、C厂10.47%、E厂8.5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厂家不同批次间质量不一,C厂最为集中,A厂相对集中,D、E厂3个批次间分布最分散。结论茯苓饮片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在三萜类成分种类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各厂家茯苓配方颗粒汤剂中三萜类成分的种类、含量和批次间稳定性也不尽一致,提示各厂家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不尽相同,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合理应用,同时对茯苓饮片的合理使用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 HPLC 三萜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川芎的鉴定方法及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赵红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0期1730-1732,共3页
川芎为中医治疗中的常用药材,典籍记载历史悠久,为血气之药。中药川芎的鉴定可从性状、显微、理化性质等方法鉴别以分辨真伪,研究分析不同产地川芎的鉴别方法及特点,有效判断川芎成分。以现代中药药理学为基础总结川芎药理学特性,分析... 川芎为中医治疗中的常用药材,典籍记载历史悠久,为血气之药。中药川芎的鉴定可从性状、显微、理化性质等方法鉴别以分辨真伪,研究分析不同产地川芎的鉴别方法及特点,有效判断川芎成分。以现代中药药理学为基础总结川芎药理学特性,分析总结川芎在临床应用的现状,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中药材 鉴定 药理
下载PDF
我院130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学林 陈玉欢 +5 位作者 李春晓 赵娅 徐涛 张辉 凌霄 唐进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970-2976,共7页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2018年1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 305例ADR/ADE报告,统计分析发生ADR/ADE的患者性别、年...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2018年1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 305例ADR/ADE报告,统计分析发生ADR/ADE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ADE类型、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药品种类、ADR/ADE累及器官/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主要涉及药品、ADR/ADE转归情况、严重的ADR/ADE情况等。结果:在1 305例ADR/ADE报告中,男性522例(40%)、女性783例(60%),18~65岁年龄段的患者发生ADR/ADE比例最高(712例,占54.5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ADE最多(967例,占74.10%);一般ADR/ADE 965例(73.26%),新的ADR/ADE 331例(23.83%),严重的ADR/ADE 38例(2.91%);多数患者ADR/ADE发生在用药后5~30 min内(602例,占46.13%);单一用药引起ADR/ADE的有1 102例(84.44%),2药联用的有149例(11.42%);感染疾病用药为引起ADR/ADE最多的药物(567种引起528例),其次为中药注射剂(342种引起271例),其中阿奇霉素(注射剂、片剂)引起的ADR/ADE最多(137例,10.50%);ADR/ADE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1例次,占28.09%);1 282例(98.24%)ADR/ADE转归结果为好转和痊愈;严重的ADR/ADE有38例(2.91%),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以中药注射剂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应加强静脉给药、感染疾病用药及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管,及时发现药品使用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春兰 相恒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4期466-467,470,共3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43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喘、肺部哮鸣音及咳嗽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下载PDF
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和电子舌法的中药饮片水煎液苦度叠加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璞 张耀 +9 位作者 桂新景 施钧瀚 张慧杰 冯文豪 李媛媛 王艳丽 张璐 姚静 刘瑞新 李学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3-668,共16页
目的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 目的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a、野菊花Chrysanthemi Indici Flos、苦楝皮Melia Cortex)、糖苷类(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9种苦味DCMM为研究载体,在单味载体呈味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二元(6组)、三元(10组)叠加实验,通过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及电子舌法(electrionic tongue,E-tongue)分别评价其苦度,建立二元、三元叠加时叠加苦度-质量浓度对数(IZ-ln C)、叠加苦度-叠加前分苦度(IZ-I)、口尝叠加苦度-电子舌叠加苦度(IZo-IZe)拟合模型,探索其苦度叠加规律。结果THTPM法中,二元叠加IZ-ln C、IZ-I共12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_(c)^(2)≥0.868,P<0.05,n=6),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或近似结构的模型(下同);三元叠加IZ-ln C、IZ-I共20组,拟合出18组有意义模型(R_(c)^(2)≥0.659,P<0.05,n=6)。E-tongue法中,针对3类味觉信息进行分析,二元叠加IZ-ln C、IZ-I共36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_(c)^(2)≥0.689,P<0.05,n=6);三元叠加IZ-ln C、IZ-I共60组,拟合出52组有意义模型(R_(c)^(2)≥0.662,P<0.05,n=6)。IZo-IZe中,二元叠加共18组,拟合出8组有意义线性模型(R_(c)^(2)≥0.727,P<0.05,n=6);三元叠加共30组,拟合出13组有意义的线性或对数模型(R_(c)^(2)≥0.670,P<0.05,n=6)。结论叠加后苦度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叠加实验良好模型获取率为(二元100%,R_(c)^(2)=0.936;三元87.5%,R_(c)^(2)=0.906),而IZo-IZe中有意义的模型获取率较低,即以IZe预测IZo的方法目前尚不成熟;二元、三元叠加中原始苦度越高的饮片对IZ贡献度越大;黄连在同类型和不同类型叠加中苦度贡献度均最大;除黄连+黄柏+黄芩组存在因成分间可能发生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水煎液 苦度叠加 电子舌 经典人群口尝评价 生物碱类 黄连 黄柏 苦参 萜类 穿心莲 野菊花 苦楝皮 糖苷类 龙胆 黄芩 连翘
原文传递
基于口尝评价和电子舌评价的药物苦味叠加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学林 张耀 +9 位作者 陈鹏举 施钧瀚 姚静 王青晓 桂新景 张璐 王柯涵 马静 王艳丽 刘瑞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134-5142,共9页
中药汤剂含有复杂的苦味。该文以中药单体苦味物质简单混合为切入点研究苦味叠加的呈苦规律。以盐酸小檗碱(生物碱类)、栀子苷(萜类)、熊果苷(糖苷类)为母液物质,以槐定碱(生物碱类)、龙胆苦苷(萜类)、葛根素(糖苷类)为添加物质,将不同... 中药汤剂含有复杂的苦味。该文以中药单体苦味物质简单混合为切入点研究苦味叠加的呈苦规律。以盐酸小檗碱(生物碱类)、栀子苷(萜类)、熊果苷(糖苷类)为母液物质,以槐定碱(生物碱类)、龙胆苦苷(萜类)、葛根素(糖苷类)为添加物质,将不同的添加物质按照浓度梯度分别与不同母液两两混合进行苦味叠加得到混合液,通过口尝评价(THTPM)和电子舌评价添加物溶液和混合液的苦度,以威布尔、对数曲线建立添加物溶液及混合液的苦度-浓度拟合模型。对比分析添加物溶液与混合液的苦度-浓度模型、苦度差值(ΔI0/ΔIe),探讨母液对混合液苦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添加物溶液苦度模型和混合液叠加苦度模型都符合威布尔模型和对数模型(口尝评价:R2≥0.8870,P<0.01;电子舌评价:R2≥0.7532,P<0.05),威布尔模型的拟合度普遍高于对数模型;口尝苦度差值(ΔI0)呈单调递减趋势;口尝叠加苦度和电子舌叠加苦度拟合方程:R2≥0.8742,P<0.01。该文通过对不同种类的中药苦味物质相互叠加,进行口尝和电子舌联合评价,发现叠加后的苦度依然与添加物质浓度呈威布尔或对数关系;口尝评价显示苦味母液对混合液苦度的影响随添加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电子舌叠加苦度和口尝叠加苦度明显相关。但后期需通过筛选浓度梯度、增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苦度 呈苦规律 电子舌 口尝评价
原文传递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毒性饮片成方制剂的归纳与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春晓 王盼盼 +2 位作者 李学林 张辉 唐进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为加强含毒性饮片成方制剂(简称"含毒中成药")的临床安全用药与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含毒中成药,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提高其临床安全用药水平的建议。结果与结论:2015年版《中国药... 目的:为加强含毒性饮片成方制剂(简称"含毒中成药")的临床安全用药与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含毒中成药,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提高其临床安全用药水平的建议。结果与结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含毒中成药474种,占成方制剂的31.75%。含毒性饮片的口服制剂、外用制剂、肌内注射品种分别为435(其中12个为既可口服又可外用的品种)、38、1个,分别占含毒中成药的91.77%、8.02%、0.21%。含有1、2、3味及3味以上毒性饮片的成方制剂分别有318、93、32、31个,分别占含毒中成药的67.09%、19.62%、6.75%、6.54%。目前,有关含毒中成药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说明书信息并不完善,缺乏临床用药指导依据,建议加强含毒中成药的基础研究,开展特殊人群用药研究,提高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水平,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以保障含毒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毒性饮片 中成药 安全用药
下载PDF
白芍总苷的镇痛、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房伟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3期124-125,134,共3页
目的对白芍总苷的镇痛与抗炎活性予以探讨。方法该次研究选择健康小鼠100只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5—7月,购于当地疾控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应用醋酸腹膜炎模型及小鼠热板法,开展苯酚胶浆所导... 目的对白芍总苷的镇痛与抗炎活性予以探讨。方法该次研究选择健康小鼠100只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5—7月,购于当地疾控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应用醋酸腹膜炎模型及小鼠热板法,开展苯酚胶浆所导致的盆腔炎大鼠实验等,对白芍总苷的镇痛与抗炎效果予以探讨。结果在为小鼠给药0.5 h后,白芍总苷对于小鼠的热板所导致的疼痛分别为A组(18.0±2.2)、B组(23.9±3.4)、C组(23.0±5.8)、D组(24.2±5.5)、E组(22.7±4.6),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苯酚胶浆模型的治疗作用评分为12~15分时,每组分别为2、0、1、1、1例,表明白芍总苷具有理想的治疗作用。结论在实际应用中,白芍总苷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与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镇痛 抗炎活性
下载PDF
马齿苋多糖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孟祥乐 薛磊 +7 位作者 张振巍 桂新景 陈玉欢 唐进法 李伟霞 曹英杰 赵娅 李学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研究马齿苋多糖(POP)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小鼠免疫功能作用机制。方法: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灌胃(ig)给予不同剂量的POP(180和90 mg·kg^(-1))和阳性对照药香菇多糖片(100 ... 目的:研究马齿苋多糖(POP)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小鼠免疫功能作用机制。方法: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灌胃(ig)给予不同剂量的POP(180和90 mg·kg^(-1))和阳性对照药香菇多糖片(100 mg·kg^(-1)),通过计算小鼠模型前后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NK和LAK的含量。结果:POP可增强CTX所致小鼠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活性,并能增加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的含量;POP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论:马齿苋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能力,恢复由CTX诱导的小鼠免疫抑制状态,这可能是其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多糖 免疫抑制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醋炙香附炮制工艺及炮制终点量化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位玉蝶 李沁 +2 位作者 宋晨鸽 陈天朝 马彦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2-992,共11页
目的将饮片质量评价的主观经验与其化学成分含量的客观指标相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对炮制终点的判断进行量化。方法基于Box-Behnken设计醋炙香附炮制工艺,通过德尔菲评价对醋香附不同炮制品的外观性状进行打... 目的将饮片质量评价的主观经验与其化学成分含量的客观指标相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对炮制终点的判断进行量化。方法基于Box-Behnken设计醋炙香附炮制工艺,通过德尔菲评价对醋香附不同炮制品的外观性状进行打分,以德尔菲评价的总得分为主观评价指标,以粗纤维、α-香附酮、圆柚酮、总黄酮、5-羟甲基糠醛(5-HMF)、总挥发油的含量为客观评价指标,采用CRITIC权重赋值法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响应面法优选醋炙香附最佳炮制工艺。通过测定饮片的物性参数与色度,建立物性参数、色度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找到与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相关性最多的指标,并用其量化炮制终点。结果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加米醋25%,使用带刻度的喷壶均匀喷洒在药材表面,每次喷洒5 mL,喷洒12次,闷润8 h至药材内无白心,140℃炮制7 min。pH值、氧化值均与色度L^(*)、b^(*)、ΔE^(*)(L^(*)为亮度,b^(*)为黄蓝色度值,ΔE^(*)为总色值)值具有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L^(*)、b^(*)、ΔE^(*)值具有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密度呈显著正相关;α-香附酮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b^(*)、ΔE^(*)值呈显著负相关;圆柚酮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总挥发油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显著正相关,与L^(*)、b^(*)、ΔE^(*)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优选的醋香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推测香附在醋炙时将其pH值、氧化值分别控制在4.462~4.678、21.076 8~22.429 2,醋香附饮片整体状态即可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炮制工艺 响应曲面法 物性参数 BOX-BEHNKEN设计 质量评价 量化 德尔菲评价 粗纤维 Α-香附酮 圆柚酮 黄酮 5-羟甲基糠醛 挥发油 CRITIC权重赋值法 色度
原文传递
浅谈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田刚强 《光明中医》 2019年第8期1294-1296,共3页
处方前置审核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硬性要求,文章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设计思路、工作流程、审核预留时间、审核内容与依据进行了阐述,增强了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认知,并从设计思路、工作流程、预留时间3个方面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保障... 处方前置审核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硬性要求,文章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设计思路、工作流程、审核预留时间、审核内容与依据进行了阐述,增强了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认知,并从设计思路、工作流程、预留时间3个方面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不断改进与完善处方前置审核的发展,充分发挥该系统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前置审核 安全用药 药事管理
下载PDF
中药饮片特殊煎煮分类与技术要点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洪燕 陈树和 +7 位作者 闫斌 周从辉 黄正德 杨新建 梁颖 安雅婷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23-1527,共5页
该文通过查阅、归纳、整理相关文献,将中药饮片特殊煎煮方法分为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另炖)、溶化(烊化)、煎汤代水、其他等7种,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录的73味需要进行特殊煎煮中药饮片的煎煮参数等技术要点... 该文通过查阅、归纳、整理相关文献,将中药饮片特殊煎煮方法分为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另炖)、溶化(烊化)、煎汤代水、其他等7种,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录的73味需要进行特殊煎煮中药饮片的煎煮参数等技术要点,以期为制定中药汤剂煎煮技术规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特殊煎煮 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煎 溶化 煎汤代水 冲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