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疗同步顺铂+紫杉醇化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冯献明 陈小兵 刘红亮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放疗同步顺铂+紫杉醇化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单纯接受放疗作者为对照组,另40例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同步顺铂+紫杉醇放化疗者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放疗同步顺铂+紫杉醇化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单纯接受放疗作者为对照组,另40例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同步顺铂+紫杉醇放化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毒副作用,随访3年,比较两组1~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CR)率为52.50%,有效率是85.00%,均高于对照组的28.57%、64.29%(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T(T淋巴细胞)、Th(辅助性T细胞)及Th/Ts(抑制性T细胞)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Ts(抑制性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T、Th及Th/T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食管炎及恶心呕吐等,两组毒副作用的等级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3年生存率为80.00%、60.00%和47.50%,均高于对照组的54.76%、30.95%、21.43%(P<0.05)。结论放疗同步顺铂+紫杉醇化疗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顺铂+紫杉醇化疗 食管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治疗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小兵 刘红亮 +5 位作者 陈贝贝 李宁 邓文英 吕慧芳 韩黎丽 罗素霞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7期1034-1035,共2页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防治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所致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使用XELOX化疗方案的晚期胃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化疗期间给予托烷司琼、泮托拉唑和地塞米松,对照...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防治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所致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使用XELOX化疗方案的晚期胃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化疗期间给予托烷司琼、泮托拉唑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化疗期间给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在预防肿瘤患者食欲不振、抑制恶心、呕吐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防治XELOX方案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托烷司琼 地塞米松 XELOX方案 消化道反应
下载PDF
楂佩莪棱汤治疗血脂异常60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建恒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3期240-240,242,共2页
目的 观察楂佩莪棱汤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血脂异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服用楂佩莪棱汤,1剂/d;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两组均治疗2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目的 观察楂佩莪棱汤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血脂异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服用楂佩莪棱汤,1剂/d;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两组均治疗2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楂佩莪棱汤治疗血脂异常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楂佩莪棱汤 治疗 临床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便秘36例辩证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8-879,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便秘 护理 辩证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治疗中医学体育干预48例体会
5
作者 王艺 井晓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3-100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健肺操 医疗体育干预
下载PDF
针刺对脑梗塞模型大鼠海马游离氨基酸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平 王舒 +3 位作者 刘庆忠 赵俊宏 赵立荣 郑灏泳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7-261,共5页
本实验以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大鼠为实验动物,以高压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技术为实验手段,在系统观察了该模型缺血后大脑海马区4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包括EAAs和IAAs)含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醒脑开窍”针法对氨基... 本实验以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大鼠为实验动物,以高压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技术为实验手段,在系统观察了该模型缺血后大脑海马区4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包括EAAs和IAAs)含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醒脑开窍”针法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实验结果显示,脑缺血后,海马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普遍升高,而且这种异常改变主要发生在缺血早期(脑梗塞后3小时左右);针刺后Glu、Asp、Gly水平与缺血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GAB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类递质的兴奋性神经毒性,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特别是在缺血早期,可能起着重要的病理作用,而针刺能够减轻该兴奋性神经毒性,考虑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梗塞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海马 氨基酸 神经递质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刺对老化痴呆鼠脑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石学敏 韩景献 +6 位作者 李平 赵俊宏 王舒 刘庆忠 杨增瑞 来丽萍 赵立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89-692,共4页
在观察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 ( SAM-P/ 8)不同脑区 EAAS和 IAAS水平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针刺对 EAA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正常老化 SAM-R/ 1鼠比较 ,P/ 8海马、皮层及纹状体的 EAAS合成及降解均处于亢进状态 ,IAAS亦存在一定程度... 在观察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 ( SAM-P/ 8)不同脑区 EAAS和 IAAS水平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针刺对 EAA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正常老化 SAM-R/ 1鼠比较 ,P/ 8海马、皮层及纹状体的 EAAS合成及降解均处于亢进状态 ,IAAS亦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针刺可以明显降低异常升高的 Glu及 Gln、Asn水平 ,提示针刺具有调整 EAAS代谢的作用。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在老化痴呆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针刺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氨基酸代谢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的老化诸特征 被引量:50
8
作者 韩景献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5年第4期21-29,共9页
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的老化诸特征韩景献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天津和平区多伦道300020)绪言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简称老化鼠,英文名为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简称SA... 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的老化诸特征韩景献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天津和平区多伦道300020)绪言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简称老化鼠,英文名为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简称SAM,日文名为“老化促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学 动物模型 快速老化模型 小白鼠 衰老
下载PDF
从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腧穴和非腧穴针刺效应差异 被引量:33
9
作者 于建春 于涛 韩景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49-751,共3页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针刺腧穴和非腧穴效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 7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 (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SAM P/1 0 )。随机分为非针刺组、穴位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 ,每组 2 0只 ,采用DDRT PCR技术 ,展示三组...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针刺腧穴和非腧穴效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 7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 (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SAM P/1 0 )。随机分为非针刺组、穴位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 ,每组 2 0只 ,采用DDRT PCR技术 ,展示三组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结果 :针刺腧穴可引起某些基因表达的增强 ,而非穴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同时观察到针刺非穴可以引起一定的应激反应。结论 :腧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穴位特异性 基因表达 针刺感应 DDRT-PCR法 针刺治疗
下载PDF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筛查与评估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存志 于涛 +2 位作者 陆明霞 刘碌 韩景献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97-102,共6页
吞咽困难是卒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根据卒中发病后评价的时间、诊断方法及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筛查和全面的临床评估主要用于判断吞咽困难的有无及其性质,确定进一步检查的必... 吞咽困难是卒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根据卒中发病后评价的时间、诊断方法及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筛查和全面的临床评估主要用于判断吞咽困难的有无及其性质,确定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评测所选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利用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卒中后 严重并发症 诊断方法 临床评估 早期筛查 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 病死率 发病后 发病率
下载PDF
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行为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韩景献 李平 +6 位作者 刘庆忠 王舒 赵俊宏 赵立荣 来丽萍 杨增瑞 石学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9-241,共3页
本研究采用老化度评分、十字高架迷路实验、穿梭箱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方法,在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行为学特征进行系统观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醒脑开窍针法对其行为学异常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SAM—P/8具有明显的脑老化... 本研究采用老化度评分、十字高架迷路实验、穿梭箱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方法,在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行为学特征进行系统观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醒脑开窍针法对其行为学异常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SAM—P/8具有明显的脑老化行为学特征,处于智能低下状态,是研究老年痴呆比较理想的自然发病模型。醒脑开窍针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延缓衰老,改善低恐怖不安状态,提高学习及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针灸疗法 行为
下载PDF
通肺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Tre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和春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371-537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肺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采用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75例,采用通肺平喘汤联... 目的探讨通肺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采用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75例,采用通肺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Th17、Treg表达、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Th17降低,Treg、FVC、FEV1、FEV1/FVC升高,且研究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67%(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55/7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肺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外周血Th17的表达,增强Treg表达,促进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肺平喘汤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改地 李军 +5 位作者 何庆勇 陈新宇 钱海凌 杨蕊琳 王莎萍 孙旭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5家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心阳不足... 目的系统评价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5家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患者480例,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60例和对照组120例,分别予理气活血滴丸(每次10粒,3/d)、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3/d)治疗,进行历时4周的双盲治疗期,观察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运动试验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症候和运动试验等指标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有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活血滴丸 Ⅲ期临床试验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和颞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月峰 于建春 +1 位作者 李谈 韩景献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9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18只快速老化的SAMP8小鼠随机分为针刺组、非穴组、SAMP8对照组(P8组),每组6只,6只正常老化的SAMR1小鼠作为SAMR1对照组(R1组)。针刺组采用“益气调血,...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18只快速老化的SAMP8小鼠随机分为针刺组、非穴组、SAMP8对照组(P8组),每组6只,6只正常老化的SAMR1小鼠作为SAMR1对照组(R1组)。针刺组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非穴组针刺非穴点;P8及R1对照组捉抓,均每日1次,共14日。处理结束后,制备脑切片,作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8组海马和颞叶皮质神经元形态发生退行性改变,尼氏体平均总面积和积分光度、平均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平均单个细胞面积及平均CA1区厚度均明显小于R1组(P<0.01);针刺组神经元形态接近R1组,上述指标均大于P8组(P<0.05),平均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在CA3区与R1组无差异(P>0.05),在颞叶皮质大于R1组(P<0.05),尼氏体平均总面积和积分光度、平均单个细胞截面积及平均CA1区厚度均小于R1组(P<0.01)。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以改善SAMP8小鼠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状态,减少或延迟神经元的丢失,对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元 腧穴特异性 快速老化鼠
下载PDF
针刺影响不同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水平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樊小农 刘健 李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记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痴呆程度患者针刺后的疗效。方法:1998-06/1999-08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脑卒中住院患者128例,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并结... 目的:探讨“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记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痴呆程度患者针刺后的疗效。方法:1998-06/1999-08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脑卒中住院患者128例,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并结合韦氏智力量表的全智商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轻(n=80)、中(n=23)、重(n=25),所有患者应用“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刺法进行治疗,2次/d,周日停针,连续针刺2个月。采用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针刺治疗前后智力、记忆力等相关项目的测评,了解针刺治疗前后成绩的改善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等。结果:1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针刺后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分别达到88.4±23.9,80.4±21.0,47.3±12.8,24.3±5.4,较治疗前(68.3±12.4,58.2±16.3,54.5±14.9,17.3±4.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7.995,8.002,-3.628,6.210,P<0.01);轻度痴呆相应项目的改善值分别为(21.2±13.3),(16.2±10.7),(9.7±4.5),(10.1±4.2),与中度(15.8±12.9,13.9±10.1,8.1±3.7,8.9±3.8)、重度(4.2±3.9,3.8±6.5,2.6±3.4,2.5±3.1)痴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调神益智,平肝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针刺 韦氏智力量表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基底核组织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舒 温景荣 +1 位作者 赵晓峰 石学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基底核组织在蛋白质水平上发生的改变,以分析针刺对脑缺血后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7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基底核组织在蛋白质水平上发生的改变,以分析针刺对脑缺血后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7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完成。①选用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颈内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假手术组除不向颈内动脉内插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针刺组:选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以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内关、人中穴进行针刺;频率2Hz,电流3mA,持续10min/次。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合格后,即刻针刺一次,处死前10min再针刺一次。各组在术后6h快速处死,冰上剥离缺血侧基底核。②对4组蛋白质提取物行双向凝胶电泳,采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凝胶图像和找出差异表达蛋白点。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肽质量指纹谱,检索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结果:Wistar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4组基底核组织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将其分离。并用考染方法显示了凝胶上蛋白质点的位置和丰度。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对Wistar大鼠基底核组织蛋白质达到了很好的分离效果,经过计算机图像软件分析凝胶图像有以下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及质谱鉴定,找到质和/或量有明显改变的15个点。其中,在模型组表达上调,针刺组治疗后下调的2个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铁硫亚单位(分子量/等电点:29427/9.04),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5656/8.45);治疗后进一步上调有3个点:谷胱甘肽S-转移酶P(23293/7.3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前体(62862/8.55),抗氧化蛋白2(24439/5.8)。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蛋白质类 电泳 凝胶 双向
下载PDF
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庆忠 郑灏泳 +2 位作者 赵立荣 于涛 韩景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9-310,共2页
目的 :探讨RCD在老化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针刺的影响。方法 :以日本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 P/ 8为实验动物 ,采用国产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 ,观察该模型动物RCD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 :针刺组RC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目的 :探讨RCD在老化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针刺的影响。方法 :以日本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 P/ 8为实验动物 ,采用国产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 ,观察该模型动物RCD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 :针刺组RC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针刺对RCD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针灸疗法 红细胞变形能力 衰老 针灸效应
下载PDF
针灸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康复的价值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存志 于建春 韩景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108-3109,共2页
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显示毫针、电针、针药结合、头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方法对于防治VD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VD的康复治疗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针灸... 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显示毫针、电针、针药结合、头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方法对于防治VD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VD的康复治疗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针灸取效的主要机制在于通过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抗氧自由基等多种途径改善VD的智能状态。近几年来针灸防治VD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统一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严谨的临床对照研究及检测指标的客观化,乃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血管性痴呆 康复 毫针 电针 针药结合 头针 穴位注射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玉珍 蒋戈利 +1 位作者 韩景献 车永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4,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TTC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和蛋白的时程变化规律及电针的调节作用,以及检测再灌注后白细胞...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TTC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和蛋白的时程变化规律及电针的调节作用,以及检测再灌注后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变化。结果:再灌注3h模型组和非穴组MPO活性均增加,24—48h达到峰值,而电针组相应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均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于再灌注12h和24h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针刺可显著降低缺血区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黏附分子介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白细胞的黏附浸润,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再灌注 细胞问黏附分子-1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用DDRT—PCR技术分析快速老化模型鼠衰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及针刺的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于建春 陆明霞 +3 位作者 于涛 王舒 刘庆忠 韩景献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1-432,共2页
目的:研究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针刺的作用,试图从分子水平说明针刺抗衰老的机理。方法:采用DDRT-PCR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10)为材料,针刺“人中”、“内关”和“太冲”3穴,分析了SAM鼠伴加龄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及针刺... 目的:研究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针刺的作用,试图从分子水平说明针刺抗衰老的机理。方法:采用DDRT-PCR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10)为材料,针刺“人中”、“内关”和“太冲”3穴,分析了SAM鼠伴加龄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及针刺的作用。结果:针刺前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增龄发生一定的变化,显示与衰老相关;而针刺后,其表达均受到影响,其变化均趋同于年轻组。结论:针刺不仅具有调节作用及腧穴特异性,而且可能通过这种调节作用影响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干扰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RT-PCR技术 衰老 相关基因 差异表达 针刺 动物实验 免疫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