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妍 回树新 +1 位作者 郝继山 焦德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其与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分析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随着直线加...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其与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分析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随着直线加速器、X刀、γ刀、光子刀、组织间近距离放疗等放射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其与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鉴别诊断 肿瘤复发 影像学特点 手术并发症 直线加速器 近距离放疗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症状改善 放射技术 有效治疗 早期诊断 手术病 坏死灶 光子刀 组织间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窦汇区脑膜瘤手术治疗中显微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海军 《系统医学》 2018年第7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窦汇区脑膜瘤手术中显微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该院接诊的窦汇区脑膜瘤病患50例,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实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 目的研究窦汇区脑膜瘤手术中显微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该院接诊的窦汇区脑膜瘤病患50例,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实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比较平均输血量和肿瘤全切除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症状改善率为96.0%、肿瘤全切除率为92.0%,明显比对照组的80.0%、68.0%高,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1 2,18.000 0,P<0.05)。实验组的平均输血量为(357.26±219.45)mL,明显比对照组的(1 121.37±409.52)mL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3 1,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比对照组的16.0%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 0,P<0.05)。结论于窦汇区脑膜瘤手术中积极采用显微技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全切除效果,减少术后病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技术 窦汇区脑膜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锥颅治疗1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煜 蒲珂 +4 位作者 韩彤 回树新 李少一 闫学江 李庆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分析1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环湖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1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通过连续复查头颅CT,发现该组患者硬膜外血肿早期CT即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颅骨... 目的分析1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环湖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1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通过连续复查头颅CT,发现该组患者硬膜外血肿早期CT即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颅骨锥孔血肿抽吸。结果1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术后再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临床症状较轻且不特异,血肿量一旦增加,将严重威胁生命,故应密切观察CT变化,动态复查头颅CT;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常常即可呈液态,锥孔血肿抽吸是治疗这部分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后颅窝 儿童 锥颅
原文传递
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31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6
5
作者 回树新 员伟强 +7 位作者 李光春 王兵 李海军 路其勇 尹绍雅 张延铭 苏晨芳 王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3-763,共1页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 1.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1~63岁,平均年龄在33.5岁.颅骨缺损面积在5.0cm×6.0cm~10.0cm×12.0cm之间.缺损部位:双额部12例、颞部5例、额颞部12例、顶枕部2例.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临床体会 颅骨修复 自体 平均年龄 缺损部位 额颞部 顶枕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