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太炎论董仲舒
1
作者 邓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9,33,共8页
章太炎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在一些著作中对董仲舒进行了评判。章太炎在政治方面批判董仲舒为专制大一统帝国提供思想武器和主张“独尊儒术”等,其批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学术层面对董仲舒的评判有褒有贬,对“春秋决狱... 章太炎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在一些著作中对董仲舒进行了评判。章太炎在政治方面批判董仲舒为专制大一统帝国提供思想武器和主张“独尊儒术”等,其批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学术层面对董仲舒的评判有褒有贬,对“春秋决狱”的批判则有些偏颇;在论述董仲舒与儒教乃至宗教的关系时,成功地运用了哲学和宗教关系的近代哲学原理,并有所发展和突破,值得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董仲舒 春秋决狱 儒教
下载PDF
早期中国妇义女德的学理建构——以《春秋》对宋伯姬“卒于火”称贤为例
2
作者 张咪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共9页
先秦时期的妇义女德是儒家传统社会基础和道德规范的重要一环。孔子在《春秋经》中详细记录了鲁国公室女宋伯姬从聘问、纳币、陪媵、致女、夫死、卒于火的全部事迹,其地位突出可见一斑。根据孔子为宋伯姬所作的小传,早期妇女德行伦理体... 先秦时期的妇义女德是儒家传统社会基础和道德规范的重要一环。孔子在《春秋经》中详细记录了鲁国公室女宋伯姬从聘问、纳币、陪媵、致女、夫死、卒于火的全部事迹,其地位突出可见一斑。根据孔子为宋伯姬所作的小传,早期妇女德行伦理体系主要由知礼、践义、得众三方面构成,贞洁观并未成为女子称贤的核心。首先,宋伯姬作为鲁宋和平、友好关系的缔结者与见证者之一,孔子事无巨细地记载婚礼的仪式,塑造其知礼、懂礼、守礼的形象。其次,三《传》着重从“逮乎火而死”一事出发,表彰伯姬以实际行动、出于道德自觉去维护礼法,正是儒家所推崇的践行道义的表现。最后,孔子在伯姬身故后著录十二国参与“澶渊之会”,体现出“尊礼践义”是赢得国际声誉的一把密钥,从政治角度高度肯定了她的行为价值。孔子对伯姬特别称贤,是褒扬其为大义而亡,可以看作是对春秋礼崩乐坏、背弃人伦之时代状况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伯姬 妇义 女德 礼法 《春秋》
下载PDF
“《春秋》无义战”中的王道与正当性辨析——以哀公十一年“齐国书伐鲁”为中心
3
作者 张凯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72-293,共22页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修其德以强国,惧于夷狄之吴的强大军事实力,献百牢、乱周礼,屈辱至极。又适逢三桓擅权,对外惧强而凌弱,获罪于吴、齐两国。两国遂相继来伐,鲁在地缘政治中,左右腾挪,与吴立约;又以两邑之地贿赂齐,归邾娄子益以平齐之怒。转而又与吴兴兵伐齐,致齐悼公被弑,几乎引发了夷夏大乱。《春秋》追古贵信,鲁却毁信而伐近邻,又随意结盟、立小信以止干戈,致天下没有可信之制、可循之理,而渐失其正。孔子所见之鲁,已不复周礼之邦,王者之气象,岂可再遮其罪,遂以抑鲁扬齐而欲拨乱反正。尽管战争是残酷的,儒家对不正义的战争也是一以贯之地反对,但“齐国书帅师伐我”,定是孔子以笔执刀、反复思索、掩面而记之文,侧重对鲁德性缺失的审判和夷狄犯诸夏的斥责。以此可观《春秋》记录不义之战所用褒贬之辞,蕴含着儒家对正义战争的界定,为如何借暴力手段而起仁义之师提供了形而上的伦理基石,强调在慎战的同时,不能忽视战争对捍卫道义、国家权力,甚至辨乱复礼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 夷夏之辨 正义之战 《春秋》笔法
原文传递
《史记》《汉书》之董仲舒书写析较
4
作者 董金裕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史记》《汉书》皆记述董仲舒之生平及成就,《史记》将之置于《儒林列传》中,《汉书》则为之单独立传。《史记》所载稍简,共六项;《汉书》则颇详细,增减为八项,较诸《史记》,所增项目虽然有限,但篇幅则多达二十余倍。究其原因,一是《... 《史记》《汉书》皆记述董仲舒之生平及成就,《史记》将之置于《儒林列传》中,《汉书》则为之单独立传。《史记》所载稍简,共六项;《汉书》则颇详细,增减为八项,较诸《史记》,所增项目虽然有限,但篇幅则多达二十余倍。究其原因,一是《史记》《汉书》虽皆为正史,但两者由于所记起讫之年代,以及是否获得官方认可,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二是司马迁、班固两人对董仲舒之学的了解及影响程度不同。两人或导其源,或浚其流,皆对表彰董仲舒之学及其对儒学的贡献卓有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史记》 《汉书》 班固 儒学
下载PDF
董仲舒《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研究
5
作者 邓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篇为了将五行和阴阳四季一年结合起来,提出了五行每行平均配当“七十二日”的说法。这个“七十二日”的说法可能是受到了《管子》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十月太阳历。
关键词 董仲舒 五行 七十二日 《管子》 十月太阳历 过年日
下载PDF
董仲舒与公孙弘的人格和事业
6
作者 刘国民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5-51,共17页
董仲舒、公孙弘是西汉武帝时期的两位著名儒者。董仲舒是公羊学大师,是大思想家,“为群儒首”;《天人三策》是西汉政治更化和文化建设的经典文献,直接影响了武帝政治和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行。董仲舒继承儒家的中心观念,如任德而不任刑... 董仲舒、公孙弘是西汉武帝时期的两位著名儒者。董仲舒是公羊学大师,是大思想家,“为群儒首”;《天人三策》是西汉政治更化和文化建设的经典文献,直接影响了武帝政治和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行。董仲舒继承儒家的中心观念,如任德而不任刑、仁义礼智信等,且把它们置于通俗的阴阳五行的天道构架中。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平津侯,是西汉第一位封侯拜相的儒者。元光元年,公孙弘对策,天子擢弘对为第一。他秉承武帝之命,著《功令》,具体制订了汉廷置博士弟子员的措施。这表明他精通文法吏事,与陈义高远而疏阔于事的儒生不同。董仲舒提出兴太学的重要建议,公孙弘是兴太学之议的具体践行者。汉廷兴太学,为儒者打开了仕途的通路,儒家“学而优则仕”“得君行道”的理想得以实现。这一方面使专制政治受到儒家之道的影响,且增加了官僚机构中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又把《五经》与儒者置于政治权势下,以达到控制儒者且歪曲《五经》而使之成为专制政治缘饰品之目的。他们二人是同时代人,皆习《公羊春秋》,在仕途上颇有交集,在儒学和功业上相互映衬。董仲舒是一位醇儒,方正严肃,克己复礼,且以仁义之道修身,知行合一。公孙弘的人格复杂矛盾,恢奇多闻,辩论有余,生活节俭,阳善阴恶,曲学阿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公孙弘 公羊学 《五经》博士 人格 事业
下载PDF
《尚书·洪范》的复合结构与五行的多重起源
7
作者 王博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2,166,167,共14页
五行起源未能得到清楚阐明的根本原因在于“单线起源论”。《尚书·洪范》论说结构的复合性不仅展现出五行内涵的丰富性,也可视作五行的多重起源被尝试纳入到同一种五行叙事中的初步努力。《洪范》第一部分为《洪范》经文,其五行指... 五行起源未能得到清楚阐明的根本原因在于“单线起源论”。《尚书·洪范》论说结构的复合性不仅展现出五行内涵的丰富性,也可视作五行的多重起源被尝试纳入到同一种五行叙事中的初步努力。《洪范》第一部分为《洪范》经文,其五行指的是水道,属地之五行,这种内涵由行字本义而来。《洪范》第二部分是对经文的初步解释,其五行指的是君主的五种行为或德行,属人之五行,是五行在先秦时代最常见的内涵,乃由行字本义引申而来。《洪范》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进一步解释,其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这种五行内涵与行字本义完全无关,更与行字诸种引申义无关,是五行概念经过多次转化之后才有的内涵,成为汉以后最核心的五行内涵。先秦时代五行相关文献都呈现出与《洪范》类似的复合形态,可证五行有着完全不同的多重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洪范》 五行 起源 水道 德行
下载PDF
“名”何以为“际”?--论天人关系视域下的董仲舒名号学说
8
作者 张靖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1-48,共8页
在《深察名号》篇中,董仲舒将“名”视作为沟通天道与人事之“际”。就字义来看,“际”包含合际、分际与交际三层含义。“天人之际”提示出天与人既相合、又相分,同时彼此交往互通的复杂关系。以此落实于对“名”的考察,可以发现:“名... 在《深察名号》篇中,董仲舒将“名”视作为沟通天道与人事之“际”。就字义来看,“际”包含合际、分际与交际三层含义。“天人之际”提示出天与人既相合、又相分,同时彼此交往互通的复杂关系。以此落实于对“名”的考察,可以发现:“名”不仅扮演了人与物之“际”,同时也将神秘的、不可知的“天意”“天道”转化为理性的、现实的政治秩序,乃至成为制约君权的力量。而声音作为“名号”的重要因素,既规定了“名”与“号”的本质义涵,经由声音的枝蔓与延伸,“圣人所发天意”的名号才得以贯通、乃至塑造人伦与政治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号 天人之际 董仲舒
下载PDF
唐宋《春秋繁露》的流传与刊刻
9
作者 王文书 《宋史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519-540,共22页
董仲舒的著作包括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和掇其切当世施朝廷者两部分。魏晋时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的一百二十三篇被汇总在一起,是为《春秋繁露》。隋唐时期部分内容亡佚,成为十七卷本。北宋后形成了三十篇十卷本和八十篇十七卷本两个版... 董仲舒的著作包括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和掇其切当世施朝廷者两部分。魏晋时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的一百二十三篇被汇总在一起,是为《春秋繁露》。隋唐时期部分内容亡佚,成为十七卷本。北宋后形成了三十篇十卷本和八十篇十七卷本两个版本系统,前者见于《中兴馆阁书目》著录和胡矩收藏的十卷本罗氏兰堂本,后者见于南宋馆阁藏董某人进献本和晁公武收藏。后楼钥和胡矩合作利用胡矩萍乡刻本和潘景宪藏本相互参校,付楼钥兄江西转运使楼椝刊刻,形成江右计台本《春秋繁露》,成为后世一切《春秋繁露》的母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江右计台本
下载PDF
贵元重始:董仲舒“天人一”说再探——兼论天之“神”
10
作者 白立强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董仲舒天人哲学借助阴阳、四时以及五行,描绘了天地人运作化生的内在一体机制。天仁运作化生之功即“元”机的发用,其以“微而至远,踔而致精”的情势呈现出无形、幽玄的性能。因此,天仁的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因其精妙、超绝和完美而成为... 董仲舒天人哲学借助阴阳、四时以及五行,描绘了天地人运作化生的内在一体机制。天仁运作化生之功即“元”机的发用,其以“微而至远,踔而致精”的情势呈现出无形、幽玄的性能。因此,天仁的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因其精妙、超绝和完美而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潜然兼具了“神”的意蕴。董仲舒天的哲学基于自然并超越自然,呈现出精要的“元”机的形上义理,即天人同心、共情而为一。“元”是董仲舒“天人一”说的发端,旨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一 天元 化生
下载PDF
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的六重维度
11
作者 崔锁江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民本、天道、君主、秩序、伦理、制度等六重维度。民本论、人性论、德治论、教化论等主张构成了王道政治的民本维度。奉天、法古、崇圣、受命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天道维度。屈伸之义、任贤制官、尊君卑臣、君... 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民本、天道、君主、秩序、伦理、制度等六重维度。民本论、人性论、德治论、教化论等主张构成了王道政治的民本维度。奉天、法古、崇圣、受命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天道维度。屈伸之义、任贤制官、尊君卑臣、君德修养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君主维度。大一统、五正、调均、太平构成了王道政治的秩序维度。三纲五常、礼乐仁义、道义、尊礼重信构成了王道政治的伦理维度。郡国二元制、守常、改制、存二王后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制度维度。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的六重维度在天的涵摄下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王道 政治 理论体系
下载PDF
董仲舒君子论之天元端机及其王道意蕴
12
作者 白立强 代春敏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董仲舒君子思想以对天性的洞明而展开,为君子人格的挺立奠定了至上性的先天根基。君子在“本天元”的生命复归中,于元之生生境域,承元之正,守元之仁,在“知仁谊”与“重礼节”的程式中,径入“安处善”与“乐循理”之境,逻辑上型塑了道... 董仲舒君子思想以对天性的洞明而展开,为君子人格的挺立奠定了至上性的先天根基。君子在“本天元”的生命复归中,于元之生生境域,承元之正,守元之仁,在“知仁谊”与“重礼节”的程式中,径入“安处善”与“乐循理”之境,逻辑上型塑了道德完美主义的君子主体人格,从而潜在地为庶民人格培育提供了范式与诱导。在天元涵摄中,君子品质复归于生命之本真,体悟生命原态的安然与自适,同时客观上导引社会渐次趋于整体良序。由是,董仲舒“天性”君子论自然具备了王道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君子 天元端机 社会良序 王道
下载PDF
“第三届儒学史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3学术年会”成果综述
13
作者 白立强 秦进才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I0006-I0010,共5页
2023年8月22-23日,“第三届儒学史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3学术年会”在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董子学园召开。来自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的理事、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儒商代表、董子故里文化管理部门人员等180余人参加了... 2023年8月22-23日,“第三届儒学史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3学术年会”在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董子学园召开。来自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的理事、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儒商代表、董子故里文化管理部门人员等18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89篇。会议围绕董仲舒学说、学术地位与贡献、董子思想及其儒学史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史 董仲舒 科研机构 故城县 成果综述 学术年会 董子学 衡水市
下载PDF
董仲舒论“情”
14
作者 邓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14,38,共7页
董仲舒将“情”定义为“情者人之欲也”,将“情”从先天的“性”中分离出来,认为“情”是后天的、受外物“动”而“变”发出来的精神状态。他将阴阳和“情性”联系在一起,为“情”寻找自然哲学根据。他提出“情非度制不节”,强调社会规... 董仲舒将“情”定义为“情者人之欲也”,将“情”从先天的“性”中分离出来,认为“情”是后天的、受外物“动”而“变”发出来的精神状态。他将阴阳和“情性”联系在一起,为“情”寻找自然哲学根据。他提出“情非度制不节”,强调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倡通过制作礼乐、宣传教化、加强“君子”的示范作用,以改变民风、优化民俗、体恤民情,使情安定,走上正道。这些都有助于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和民情的安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下载PDF
董仲舒仁智并进理路对现代政德教育的启示
15
作者 姜淑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3-67,共5页
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探索构建美好社会的路径,形成了追求良政善治的传统。董仲舒作为一代大儒,亦不例外,董仲舒在论证为政者修身于国家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智”并进理路,也就是德性主义和理智主义并进的治理思路... 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探索构建美好社会的路径,形成了追求良政善治的传统。董仲舒作为一代大儒,亦不例外,董仲舒在论证为政者修身于国家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智”并进理路,也就是德性主义和理智主义并进的治理思路。“仁”和“智”二者须臾不可分离,互为补充,互为助益,缺一不可。董仲舒的“仁”“智”并进理路直接影响到汉代的具体政治,对后世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梳理挖掘董仲舒的“仁”“智”思想,对于现代领导干部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政德,提高治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仁”“智”并进理路 现代政德教育
下载PDF
明清董仲舒古像及图赞考述
16
作者 王文书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4-51,共8页
流传于世的董仲舒像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董仲舒像是明中期朱天然辑录前代董子像摹本的雕版印刷品,此后各种类型的董子像基本都是由该像演化而来;唯有河北省枣强县的石雕董子坐像是单独一个风格。各董子像的图赞基本取材... 流传于世的董仲舒像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董仲舒像是明中期朱天然辑录前代董子像摹本的雕版印刷品,此后各种类型的董子像基本都是由该像演化而来;唯有河北省枣强县的石雕董子坐像是单独一个风格。各董子像的图赞基本取材于《史记》《汉书》,并无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古像 图赞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新发现大运河碑刻《重修敕赐法雨禅寺碑记》
17
作者 王文书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I0003-I0004,共2页
今在大运河畔衡水市景县北留智镇老君堂村发现清代嘉庆年间石碑一通,名曰《重修敕赐法雨禅寺碑记》。经查《景州志》和《德州志》,均不见著录该碑。今排比碑文可略补史志之缺憾。《重修敕赐法雨禅寺碑记》文字如下。
关键词 大运河 碑记 敕赐 重修 老君堂 衡水市
下载PDF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
18
作者 代春敏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I0009-I0015,共7页
2022年10月29日,“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2学术年会”在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召开。此次会议由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中共故城县委宣传部、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衡水学院主办,衡水学院董仲舒研究... 2022年10月29日,“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2学术年会”在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召开。此次会议由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中共故城县委宣传部、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衡水学院主办,衡水学院董仲舒研究院(董子学院)、故城县文旅集团·董子学村、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秘书处、《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衡水学院科研处、河北大学燕赵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西安外事学院国学院、韩国高丽大学董仲舒研究中心、韩国孔子文化中心、董子(上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衡水董学府酒业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的理事、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儒商代表、董子故里文化管理部门人员以及韩国学者共90多人,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董仲舒学说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主题展开研讨,成果丰硕,颇多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史 传统文化研究 孔子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 衡水学院 科研机构 文化研究中心 科研处
下载PDF
董仲舒未见文集《董生书》管窥
19
作者 王文书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8-52,共5页
学者们对董仲舒文章的探佚考证往往忽略《董生书》的存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保留了少量《董生书》的内容。通过考察这些珍贵史料,发现《董生书》不同于现在流传的各种董仲舒文集,是一部已经亡佚的董仲舒文章汇编。
关键词 董仲舒 《董生书》 董仲舒文集 大型类书
下载PDF
元机:董仲舒“贵元重始说”之公羊凭依及其理论开显
20
作者 白立强 魏彦红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10,159,共13页
天、元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的两个范畴具有内在统一性,其区别在于:天为结构性向度,元乃功能性向度。这既基于理论论证,亦具有物质层面之支撑。元以生生之机为基础进而转分出“始”“正”等多重面向,并以当下兴发之势而通贯时空,涵摄万... 天、元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的两个范畴具有内在统一性,其区别在于:天为结构性向度,元乃功能性向度。这既基于理论论证,亦具有物质层面之支撑。元以生生之机为基础进而转分出“始”“正”等多重面向,并以当下兴发之势而通贯时空,涵摄万象而为一。故元既是天大化流行的无形之机,也是天之时空展现的内在动力,亦为天道轨制之大原。元一则构成了天地运化的潜在根基,从而在物质与形上层面使“天哲学”真正确立;二则型塑了王道精神先天本正的内在制式,确立了“大一统”治理模式的原初凭依;再者于人各具了先天善质,为人后天养成君子人格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生 本正 王道 君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