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有机磷阻燃剂对蓝藻的Hormesis效应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洪艳 彭煜祺 +4 位作者 杨雷 李燕 刘雪薇 孙昊宇 唐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818,共10页
为探究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蓝藻的毒性效应,以铜绿微囊藻为蓝藻受试模型,测定典型OPFRs{烷基OPFRs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和氯代OPFRs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 为探究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蓝藻的毒性效应,以铜绿微囊藻为蓝藻受试模型,测定典型OPFRs{烷基OPFRs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和氯代OPFRs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对蓝藻生长及光合色素、氧化应激、细胞膜疏水性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TEP与TCEP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了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促进生长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80×10^(-4)~1.53×10^(-1)mg/L和5.87×10^(-5)~1.54×10^(-1)mg/L。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显示,低质量浓度OPFRs通过提高光合色素的合成及调控活性氧的适当增加可刺激蓝藻增殖;相反,高质量浓度OPFRs则阻碍光合作用,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进而改变细胞膜疏水性致使细胞膜受损,最终导致蓝藻大量死亡。研究结果表明,OPFRs能引发蓝藻生长的Hormesis效应,且氯代OPFRs比烷基OPFRs具有更明显的生物效应,在一定暴露质量浓度内具有促进蓝藻水华形成的潜在环境风险。研究可为OPFRs水生毒性和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有机磷阻燃剂 铜绿微囊藻 Hormesis效应 光合作用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纳米银和典型农药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洪艳 张勇文 +1 位作者 孙士丞 孙昊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49-2957,共9页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AgNP)与农药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水环境,存在共存的可能。为探究AgNP与典型农药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暴露风险,测定了AgNP与3种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丙溴磷、敌百虫)及3种三嗪类...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AgNP)与农药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水环境,存在共存的可能。为探究AgNP与典型农药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暴露风险,测定了AgNP与3种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丙溴磷、敌百虫)及3种三嗪类除草剂(扑草净、扑灭通、西草净)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显示,3类受试物的单一及混合体系均诱导斜生栅藻产生了低促高抑的毒物兴奋(Hormesis)效应,其中单一体系对斜生栅藻的最大促进率在11.0%~37.0%,混合体系最大促进率在4.9%~16.7%。机制分析表明,产生Hormesis效应与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的阶段性上升有关,ROS水平小幅上升对藻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ROS水平大幅上升对藻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使用独立作用模型判定“AgNP+有机磷杀虫剂”和“AgNP+三嗪类除草剂”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均表现为随暴露体系浓度升高由协同转为拮抗。混合物在低浓度时,各组分均促进细胞内ROS水平上升且相较于单一体系上升幅度更大,细胞内ROS水平已超过可产生最大促进效应时的ROS水平,导致相应的促进作用减小,联合作用模式表现为协同;在高浓度时,AgNP释放的Ag+快速进入藻细胞并抑制跨膜运输,可能导致三嗪类除草剂和有机磷杀虫剂进入细胞的量减少,联合作用模式表现为拮抗。本文系统阐明了AgNP和多种农药单一、混合体系时对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毒性效应,可为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纳米银 有机磷杀虫剂 三嗪类除草剂 斜生栅藻 Hormesis效应 活性氧簇 联合毒性
下载PDF
混合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联合诱导效应
3
作者 沈洪艳 冉照东 +3 位作者 杨雷 杨敬坡 孙昊宇 唐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6,共9页
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s)作为一类新型抗生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使用在水产养殖、污水治理和农作物病害防治等领域中,其与传统抗生素极有可能在环境中共存。因此,有必要探究QSIs与传统抗生素对细菌耐... 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s)作为一类新型抗生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使用在水产养殖、污水治理和农作物病害防治等领域中,其与传统抗生素极有可能在环境中共存。因此,有必要探究QSIs与传统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联合效应。以往的研究往往采用单位法探究固定浓度下混合抗生素的联合耐药效应,但单位法无法在较大浓度范围评价其联合耐药风险。该研究以RP4质粒接合转移表征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将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IA)应用到联合耐药作用的判别中,以喹诺酮(quinolones,QNs)作为传统抗生素的代表,探究了QSIs与QNs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P4质粒接合转移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15组QSIs-QNs混合物均能诱导E.coli产生接合转移效应,混合物的最大促进率在23.32%~73.07%。对比IA曲线与混合物对E.coli接合转移的剂量-效应曲线的位置关系,发现QSIs-QNs对E.coli的联合接合作用均表现出浓度依赖特征,即混合物促进E.coli接合转移频率时的联合作用模式随浓度增加由协同作用转变成拮抗作用。通过QSIs-QNs对E.coli的联合毒性实验,推测测试混合抗生素浓度依赖的联合接合作用与其联合毒性作用密切相关。该研究能够为今后探索QSIs与传统抗生素联合暴露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抑制剂 喹诺酮 细菌耐药性 接合转移 联合效应
下载PDF
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大肠杆菌Hormesis效应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沈洪艳 韩冬旭 +3 位作者 杨雷 李双江 孙昊宇 唐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164,共9页
抗生素对细菌通常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这显著影响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碳源条件,针对多种碳源共存条件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外加碳源对抗... 抗生素对细菌通常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这显著影响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碳源条件,针对多种碳源共存条件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影响,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为受试生物,在外加不同浓度葡萄糖的Mueller-Hinton培养基中测定了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和2(5H)-呋喃酮(2(5H)-furanone, 2F)2种抗生素单一及联合暴露对E.coli生长的毒性效应,并分析了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E.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TCH和2F单一及联合暴露均能诱导E.coli产生Hormesis效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的升高,TCH、2F和TCH+2F在低浓度下对E.coli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最大促进率分别由47.66%、9.08%、5.63%增加到158.65%、40.20%、21.30%;在高浓度下对E.coli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EC_(50)值分别从3.17E-05、1.62E-02、3.71E-03 mol·L^(-1)增加到9.24E-05、4.10E-02、1.01E-02 mol·L^(-1);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抑制E.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总体上呈拮抗作用,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升高拮抗作用也随之增强,可以看出外加碳源能够降低抗生素的细菌毒性。本研究可为从外界营养条件角度更加全面评估抗生素的Hormesis效应及生态风险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大肠杆菌 Hormesis效应 碳源 葡萄糖
下载PDF
石韦配方颗粒HPLC-DAD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哈婧 王娇娇 +3 位作者 赵帆帆 李丽丽 李建晨 段志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建立石韦配方颗粒HPLC-DAD特征图谱的测定方法,采用Inertsil~ODS-2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5%(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利用《中药... 为建立石韦配方颗粒HPLC-DAD特征图谱的测定方法,采用Inertsil~ODS-2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5%(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对10个批次的石韦配方颗粒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并对其特征色谱峰峰面积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与标准品对比,确证了其中的2个色谱峰;通过多点校正及自动匹配,分析确定了9个特征峰;10批石韦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5,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样品分为3类。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石韦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分析 中药化学 石韦配方颗粒 特征图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