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定河上游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孔晓乐 杨永辉 +3 位作者 曹博 王艺璇 裴宏伟 沈彦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02-4210,共9页
永定河上游流域是冀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受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减少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深入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永定河上游流域是冀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受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减少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深入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利用(δ2H和δ18O)氢氧同位素关系明确地表水和地下水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理统计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洋河和桑干河流域水化学类型差异显著.整体上,地表水离子浓度表现为:桑干河>洋河.桑干河流域地表水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Cl^(-)和SO^(2-)_(4),且水化学类型多样;洋河流域地表水主要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和Ca^(2+),水化学类型分布相对集中.影响地表水水化学的自然因素主要为矿物溶解和蒸发,但人类活动却体现出流域差异,其中桑干河为支流的工业废水排放,而洋河流域为农业生产和城市.然而,由工业废水排放和酸雨输入导致的地表水Cl^(-)和SO^(2-)_(4)浓度持续增加,是地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限制因素.因此,未来桑干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要综合考虑总盐分和水化学组成的影响,而洋河流域主要考虑总盐分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地表水资源利用,是永定河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恢复地下水位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氢氧稳定同位素 洋河 桑干河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夏 张曼 +3 位作者 徐建华 郭英 段伟利 沈彦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7-1416,共10页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评估是确保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前提。选取我国最大的内陆干旱区流域——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供水与需水特征,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实地调研、统计年鉴与水资源公报数据,以...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评估是确保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前提。选取我国最大的内陆干旱区流域——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供水与需水特征,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实地调研、统计年鉴与水资源公报数据,以水资源红线为约束,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历史状况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定量评估和预测。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及其所属各地(州)历史期内(2008—2016年)水资源均呈现轻度超载状态,且在未来(2017—2030年)将进一步加剧。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如使该区水资源于2030年达到可承载的状态,则需在该地区扩大农业节水设施建设规模并着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并力争在2030年实现灌溉用水定额达到5.70×10^(3) m^(3)·hm^(-2)以下,农业灌溉面积降低至2.60×10^(6 )hm^(2)以下。同时,农业节水与产业转型应是该地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2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模型 干旱区 节水农业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曾歆花 张万军 +2 位作者 宋以刚 璩芳 赵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2-858,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1986年和2008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植物组成与种群结构的变化,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1986年和2008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植物组成与种群结构的变化,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22年后,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逐渐由草本向乔灌木转变,且草本植物的物种数显著减少;2)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引起灌下小环境的改变,使湿生草本植物明显减少,从而导致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降低;3)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全Ca和全Mg含量的影响。封山育林22年以后,群落结构渐趋合理,生物量显著增加,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并且对土壤表层的养分产生了明显的回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土壤养分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原文传递
黏土矿物和化学添加剂对牛粪堆肥过程氮素固持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郜斌斌 王选 +1 位作者 常瑞雪 陈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50-257,共8页
为对比分析在等质量添加下,不同化学和黏土矿物添加剂对氮素保存能力的差异,以鲜牛粪为主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2.5%的化学物质(氧化钙、氧化镁、硫酸亚铁、明矾)或黏土矿物(蛭石、沸石、麦饭石、膨润土)作为添加剂进行为... 为对比分析在等质量添加下,不同化学和黏土矿物添加剂对氮素保存能力的差异,以鲜牛粪为主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2.5%的化学物质(氧化钙、氧化镁、硫酸亚铁、明矾)或黏土矿物(蛭石、沸石、麦饭石、膨润土)作为添加剂进行为期35 d的堆肥试验,研究其对堆肥过程氮素损失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在50℃以上的高温期持续了10 d以上,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GB 7959-2012)。和对照相比,添加氧化钙和氧化镁未对氨挥发和总氮损失产生明显影响,添加硫酸亚铁和明矾分别降低氨挥发43.7%、30.0%和总氮损失33.8%、26.5%;添加蛭石、沸石、麦饭石和膨润土分别降低氨挥发24.4%、29.9%、7.1%和20.1%,降低总氮损失15.4%、22.9%、2.2%和13.4%。所有添加剂均未对堆肥过程EC值变化产生明显影响,添加氧化镁明显提高了堆体pH值,堆肥结束时pH值为9.36,使堆肥未达到基本腐熟水平(发芽率指数GI>50%),其他处理对pH值影响较小,且可以达到基本腐熟。综上,硫酸亚铁和明矾对氮素保存的效果优于黏土矿物,但黏土矿物价格低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选择添加剂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氮素损失 化学物质 黏土矿物
下载PDF
棉花在不同整枝方式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艳敏 欧阳竹 王淑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234-239,共6页
在两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棉花整枝打顶和简化栽培措施下生长发育的区别。供试的两个棉花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冀668和中早熟品种中棉30。结果表明,整枝打顶处理下的棉株的株高、主茎茎节、叶面积指数和蕾数都低于对照。然而脱落果节数... 在两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棉花整枝打顶和简化栽培措施下生长发育的区别。供试的两个棉花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冀668和中早熟品种中棉30。结果表明,整枝打顶处理下的棉株的株高、主茎茎节、叶面积指数和蕾数都低于对照。然而脱落果节数的减少使得整枝打顶处理的有效铃数却增加了。整枝打顶处理总干物质量减少,但是生殖器官干物质量的比例却增加了。产量组成分析表明,整枝打顶处理的总铃数增加,单铃质量和衣分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两个品种在不同处理间的表现趋势一致,但是中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的趋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整枝打顶 生长发育 干物质分配 产量组成
下载PDF
基于双时相ASAR影像的土壤湿度反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少华 杨永辉 +2 位作者 邱国玉 胡玉昆 熊育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4-188,共5页
地表粗糙度和湿度是影响裸地后向散射系数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求ENVISAT-ASAR数据监测土壤湿度在国内的应用,该文以ASAR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Zribi-Dechambre(2002)经验模型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南皮农业生态试验站附近一裸地的表面粗糙度和地... 地表粗糙度和湿度是影响裸地后向散射系数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求ENVISAT-ASAR数据监测土壤湿度在国内的应用,该文以ASAR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Zribi-Dechambre(2002)经验模型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南皮农业生态试验站附近一裸地的表面粗糙度和地表湿度。对雷达入射角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之满足模型需求,反演结果表明该区地表粗糙度主要分布0.05~0.50cm之间,土壤体积含水率大多分布在10%~34%之间,局部区域由于一些积水沟渠,使得土壤体积含水率较高,这与调查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反演的土壤湿度用地面实测值验证,结果发现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RMSE误差为3.7%。该文介绍了在没有地表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利用扣除掉土壤粗糙度影响的后向散射反演模型获取土壤湿度的方法。该法仅需要两景相邻近时相并且不同入射角的HH同极化雷达影像,根据其后向散射系数的差值Δσo即可估算出粗糙度和土壤湿度参数,从而方便快捷地监测局部区域的土壤湿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合成孔径雷达 土壤湿度 遥感影像 反演 后向散射系数 粗糙度
下载PDF
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少华 邱国玉 +2 位作者 秦其明 杨永辉 熊育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近年来提出的两种温度劈窗算法中,研究采用Sobrino等(2003)的辟窗算法和NDVI阈值法获取地表比辐射率,并结合Mao等(2005)劈窗算法中对大气水汽含量的估算,反演了山西省三个时相的地表温度。从反演的LST分布图上发现,该反演算法与LST产... 在近年来提出的两种温度劈窗算法中,研究采用Sobrino等(2003)的辟窗算法和NDVI阈值法获取地表比辐射率,并结合Mao等(2005)劈窗算法中对大气水汽含量的估算,反演了山西省三个时相的地表温度。从反演的LST分布图上发现,该反演算法与LST产品比较符合。同时以其中的一个时相为例,利用LST产品对反演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反演值和产品二者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的误差值分别为1.08℃、0.16℃和0.75℃,其均方根误差RMSE达1.30℃,具有较高的精度,从而表明该法反演地表温度的可行性,并化简了地表温度遥感估算的难度,在不依赖于地面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可准确快速地大面积遥测农业环境温度,有助于监测农业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比辐射率 水汽含量 MODIS
原文传递
滹沱河流域山区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来源 被引量:9
8
作者 孔晓乐 常玉儒 +2 位作者 刘夏 赵小宁 沈彦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92-4303,共12页
滹沱河流域山区作为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源区,其径流量逐渐减少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深入研究滹沱河上游山区地表水-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可为全面认识区域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 滹沱河流域山区作为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源区,其径流量逐渐减少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深入研究滹沱河上游山区地表水-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可为全面认识区域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基于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区域河水、井水和泉水来源、水化学空间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离子来源.结果表明,滹沱河上游山区流域河水、井水和泉水均受大气降水补给,且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其水化学特征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整体来看干流河水水化学类型相对集中,受采矿影响较大支流汇入的河段(上游和下游),河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SO_(4)·HCO_(3);受自然植被影响的支流汇入的河段(清水河和龙华河之间),河水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SO_(4).此外,各支流河水水化学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上游峪口河和峨河支流主要水化学类型与干流一致为Ca·Mg-SO_(4)·HCO_(3);中游牧马河和清水河支流主要水化学类型均为Ca-HCO_(3)、Ca·Mg-HCO_(3)和Ca·Mg-HCO_(3)·SO_(4);下游绵河和冶河支流主要水化学类型为Ca-SO_(4)、Ca·Mg-SO_(4)和Ca·Mg-SO_(4)·HCO_(3).矿物溶解是滹沱河上游山区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控因素,其贡献率为69.86%;人类活动对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影响的贡献率为18.84%.因此,未来滹沱河上游山区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要考虑水量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人类活动引起的硝酸盐污染和尾矿污染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区 水化学特征 氢氧稳定同位素 影响因素 离子来源
原文传递
华北山前平原典型厚包气带硝态氮分布累积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梁慧雅 王仕琴 魏守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9-1186,共8页
包气带是连接大气层和含水层水分和养分转换的纽带,也是农田NO_3~–-N分布和累积的重要场所和向含水层淋失的通道,因此研究包气带土壤中NO_3~–-N的分布累积规律对防止地下水NO_3~–-N污染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栾城试验站典型的... 包气带是连接大气层和含水层水分和养分转换的纽带,也是农田NO_3~–-N分布和累积的重要场所和向含水层淋失的通道,因此研究包气带土壤中NO_3~–-N的分布累积规律对防止地下水NO_3~–-N污染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栾城试验站典型的厚包气带为对象,在无施肥处理(N0)和施氮肥600 kg/(hm^2·a)(N600)两种处理的多年试验田中,利用Geoprobe获取0~10.5 m深度土壤样品,研究厚包气带NO_3~–-N垂向分布、累积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0中NO_3~–-N基本保持不变,长年施氮肥600 kg/(hm^2·a)使得NO_3~–-N淋溶至10.5 m,并在深层包气带中形成累积,累积的峰值由土壤的质地和含水量决定;NO_3~–-N的分布和累积主要受水分运移、土壤质地和反硝化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包气带 硝态氮 分布 累积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气孔观察的样品制备方法改良 被引量:7
10
作者 师长海 李玉欣 +2 位作者 董宝娣 乔匀周 刘孟雨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对现有的禾本科植物叶片气孔观察的样品制作方法中的不足作了一些改良。改良后的方法操作简便、耗时少、样品制备成功率高,且放大后的效果好,不会造成气孔形态的改变。改良方法适用于禾本科植物和其他叶肉紧实不易剥离的植物叶片。50%Na... 对现有的禾本科植物叶片气孔观察的样品制作方法中的不足作了一些改良。改良后的方法操作简便、耗时少、样品制备成功率高,且放大后的效果好,不会造成气孔形态的改变。改良方法适用于禾本科植物和其他叶肉紧实不易剥离的植物叶片。50%NaClO处理3min最适用于小麦旗叶表皮样品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物 叶片表皮 气孔观察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方式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耗水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秀位 王艳哲 +3 位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孙宏勇 邵立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45,共7页
通过2010—2011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平作、沟播和地膜覆盖(沟播+地膜覆盖)下棉花生长、水分消耗以及棉田地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棉花苗期和现蕾期地温日变化、最高温影响最大,通过提高土壤温度的最高值来影响土壤温度变化,开... 通过2010—2011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平作、沟播和地膜覆盖(沟播+地膜覆盖)下棉花生长、水分消耗以及棉田地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棉花苗期和现蕾期地温日变化、最高温影响最大,通过提高土壤温度的最高值来影响土壤温度变化,开花结铃期以后种植方式对地温的影响不明显;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2种处理,2010年覆膜和沟播处理比平作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2.4%和25.3%,2011年为26.1%和10.3%;覆膜处理下的棉花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籽棉产量都高于平作和沟播处理,而沟播与平作间的差异不明显;与平作相比,2010和2011年覆膜和沟播处理下的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0.17、0.10 kg.m-3和0.10、0.03 kg.m-3。覆膜处理与沟播和平作处理相比,能够提高棉花生育前期的地温,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棉花增产,最终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土壤温度 棉花 水分消耗 生长
下载PDF
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翟红梅 曹彩云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了探讨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了5个含盐量水平(1.25(对照)、2.50、5.00、7.50d S·m^(-1)和10.00 d S·m^(-1))的咸水长期田间污染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咸... 为了探讨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了5个含盐量水平(1.25(对照)、2.50、5.00、7.50d S·m^(-1)和10.00 d S·m^(-1))的咸水长期田间污染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10d S·m^(-1)咸水灌溉下0~2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45.5%、50.8%和24.9%,20~4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37.44%、32.1%和21.8%;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酶的催化动力学特性,与对照相比,10 d S·m^(-1)咸水灌溉下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_(max)分别下降47.77%、44.62%和15.01%,Km分别下降57.12%、保持不变和下降14.64%,β-葡糖苷酶V_(max)/K_m下降39.63%,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V_(max)/K_m没有显著变化。数据表明咸水灌溉对不同的酶抑制机制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动力学 抑制机制
下载PDF
晋冀北部农牧交错区针阔树种人工林群落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昕 张万军 +3 位作者 曹建生 刘秀萍 曾歆花 沈会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以晋冀北部农牧交错区5种主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关联维数评价林地群落稳定性、分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稳定性变差,胸径和树高关联维数均呈增加趋势。针叶树种的稳定性强于阔叶树种。胸径关联维数针叶树种0.5... 以晋冀北部农牧交错区5种主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关联维数评价林地群落稳定性、分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稳定性变差,胸径和树高关联维数均呈增加趋势。针叶树种的稳定性强于阔叶树种。胸径关联维数针叶树种0.58小于阔叶树种0.64,树种排序为油松0.57<落叶松0.59<樟子松0.61<山杏0.62<杨树0.67;树高关联维数针叶树种0.53小于阔叶树种0.60,树种排序为落叶松0.41<油松0.56<山杏0.58<樟子松0.61<杨树0.62,基于两种维数,不同树种稳定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落叶松>油松>山杏>樟子松>杨树,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一致。因此,针叶树种,尤其是落叶松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树种优选的主要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北部 农牧交错区 针阔树种 人工林 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关联维数
下载PDF
冬小麦蒸腾效率对土壤水分响应的生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玉欣 师长海 +4 位作者 乔匀周 董宝娣 廉诗启 刘孟雨 刘海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态型冬小麦(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在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L:田间持水量的60%-65%;M:田间持水量的70%-75%;H:田间持水量的80%-85%)蒸腾效率的变化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植株叶片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态型冬小麦(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在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L:田间持水量的60%-65%;M:田间持水量的70%-75%;H:田间持水量的80%-85%)蒸腾效率的变化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植株叶片水势降低,根冠比增加,两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水分的降低,使植株生物量减少,蒸腾耗水减少,但蒸腾效率提高。L处理下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植株水平的蒸腾效率分别提高119.0%和62.2%。植株叶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不断下降,但叶片水平的蒸腾效率提高,且与植株水平蒸腾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气孔导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降低,并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7),表明蒸腾主要受气孔因素调节;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升高,表明光合主要受非气孔因素调节,这种调节机制使得植株在干旱胁迫下更高效利用水分。试验结果初步揭示:光合与蒸腾调节机制的差异构成了试验品种在干旱下蒸腾效率提高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效率 光合特性 蒸腾 气孔与非气孔因素
下载PDF
高pH环境对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瑞强 郭威 +1 位作者 王鹏 王仕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92-3398,共7页
以超纯水漂洗和经酸处理过的玻璃微珠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在不同p H环境下胶体在两种多孔介质中的吸附解吸行为来探讨高p H环境对胶体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利条件下通过提高环境的p H可以使吸附在初级势阱中的胶体解吸下来,从而降低胶... 以超纯水漂洗和经酸处理过的玻璃微珠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在不同p H环境下胶体在两种多孔介质中的吸附解吸行为来探讨高p H环境对胶体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利条件下通过提高环境的p H可以使吸附在初级势阱中的胶体解吸下来,从而降低胶体的吸附能力.不利条件下化学杂质有利于胶体在初级势阱中的吸附.然而随着环境p H的增加,这些因化学杂质而发生吸附的胶体会有部分被释放出来.当溶液的p H增加到10或更高后,化学杂质对胶体吸附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胶体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数量与胶体的吸附解吸过程和溶液的环境有关,尤其是高p H值环境.研究证实了传统DLVO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为高p H环境在胶体迁移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吸附 迁移 饱和多孔介质 PH
下载PDF
基于COTTON2K的华北平原和新疆2个棉区棉花耗水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艳敏 欧阳竹 王淑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229-233,共5页
利用校正过的棉花模拟模型COTTON2K对华北平原和新疆的棉花生产和耗水进行了模拟,分析2个地区棉花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水分充分供给条件下石河子的耗水量为655 mm,而禹城的耗水量为541 mm;石河子的平均产量几乎为禹城... 利用校正过的棉花模拟模型COTTON2K对华北平原和新疆的棉花生产和耗水进行了模拟,分析2个地区棉花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水分充分供给条件下石河子的耗水量为655 mm,而禹城的耗水量为541 mm;石河子的平均产量几乎为禹城的2倍;同时分析了2个站点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期耗水规律和降雨的同期性,结果表明禹城的降雨能满足棉花80%的需水量,灌溉时期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石河子的降雨仅能满足棉花需水的21%;另外,石河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于禹城,但是新疆的棉花生产基本依靠灌溉,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COTTON2K 耗水 华北平原 新疆
下载PDF
中国融合降水产品在太行山区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俞琳飞 杨永辉 +3 位作者 周新尧 马乐新 李会龙 孔凡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33-43,共11页
山区地形复杂,气象站点稀少导致降水实测资料匮乏,卫星降水产品是实测资料的有效补充。以太行山区为研究区,采用国家气象站点观测降水为基准数据,通过连续评价指标(R、RMSE、RB)和分类统计指标(POD、FAR、CSI)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 山区地形复杂,气象站点稀少导致降水实测资料匮乏,卫星降水产品是实测资料的有效补充。以太行山区为研究区,采用国家气象站点观测降水为基准数据,通过连续评价指标(R、RMSE、RB)和分类统计指标(POD、FAR、CSI)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区融合降水产品进行质量评估,并探讨海拔、坡度和坡向与产品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融合降水产品与地面实测数据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R>0.7),但相比原始产品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仍较大。在降水探测能力上,融合产品提升明显,全序列站点日降水命中率达到0.65,误报率为0.33,特别是对夏季降水的探测精度更高(POD=0.76,FAR=0.32,CSI=0.56)。海拔对融合前后的产品精度有显著(p<0.05)的影响,回归分析显示,在20°~30°的坡度范围存在产品表现的拐点,融合前后降水产品均在南坡表现较差。融合降水产品在经过地面观测数据的校正之后,降水产品精度和降水捕捉能力都有显著的提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太行山区的降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RPH融合产品 CMORPH产品 降水产品质量评估 山区地形 太行山区
下载PDF
滹沱河山区径流多尺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玉儒 刘夏 +1 位作者 赵小宁 沈彦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0,共12页
径流是反映流域气候及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辨析其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及维护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滹沱河山区小觉流域和冶河流域为例,结合水文和气象数据,应用Mann-Kendall... 径流是反映流域气候及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辨析其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及维护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滹沱河山区小觉流域和冶河流域为例,结合水文和气象数据,应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函数等方法,分析两流域1960—2018年径流深趋势、突变、周期等多尺度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与随机森林模型揭示了气温、降水、潜在蒸散发、叶面积指数对不同时段(汛期、非汛期)月径流深变化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8年多年平均尺度上,冶河流域径流深(69.34 mm)大于小觉流域(39.07 mm),两流域年径流深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冶河流域的下降速率(13.0 mm/10a)大于小觉流域的下降速率(8.7 mm/10a);在月和季节尺度上,两流域径流深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尤其在夏季时段径流深下降趋势最快。小觉流域和冶河流域径流深分别在1981和1979年发生突变,且突变后径流深下降速率较突变前有所减缓,同时极端流量出现频率减少,其中8月份流量减小幅度最大。小觉流域的径流深主周期分别为15、8和5 a,冶河流域的径流深主周期分别为16、10和5 a,在第一主周期的时间尺度上都存在5个丰枯变化周期。对汛期和全年时段进行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流域径流长期变化的主导因子,尤其在汛期时段;在非汛期,叶面积指数是影响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深 随机森林模型 影响因素 小觉流域 冶河流域 滹沱河山区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月岩 乔匀周 +5 位作者 董宝娣 师长海 翟红梅 李东晓 司福艳 刘孟雨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综述了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CO2浓度升高对未来农业的影响备受人们关注。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在叶片、群体及产量水平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但叶片水平的WUE提高最... 本文综述了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CO2浓度升高对未来农业的影响备受人们关注。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在叶片、群体及产量水平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但叶片水平的WUE提高最为显著。在叶片水平,CO2浓度升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冬小麦的光合作用、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使叶片WUE大幅提高;在群体水平,主要是通过增加生物量,但对耗水量影响不显著;产量水平WUE的提高主要是亩穗数的增加带来的增产效应。此外,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WUE与温度、水分、养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白洋淀底泥-水界面溶解性碳交换通量及驱动因素研究
20
作者 侯钰凡 王仕琴 +1 位作者 古丛珂 唐誉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2-310,共9页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型湿地,底泥和水界面碳的交换过程及通量直接影响白洋淀碳“源汇”功能和水质变化.近年来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改变了湿地水动力条件,对底泥-水界面碳交换的影响不明.因此,本文选择白洋淀及其主要入淀河流...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型湿地,底泥和水界面碳的交换过程及通量直接影响白洋淀碳“源汇”功能和水质变化.近年来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改变了湿地水动力条件,对底泥-水界面碳交换的影响不明.因此,本文选择白洋淀及其主要入淀河流—府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箱式培养法与柱状芯样模拟法,分别在极端降雨前后设置芦苇区与非芦苇区原位静态培养对照实验,探究降水条件变化对不同生物区上覆水溶解性碳时空变化及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降雨前,芦苇区与非芦苇区相比,河道与淀区监测点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分别增加了25.27%和36.15%,溶解性无机碳(DIC)分别增加了26.10%和32.48%,溶解性碳(DC)分别增加了25.67%和34.44%,且芦苇区底泥-水界面溶解性碳交换通量比非芦苇区均较高,占比均超过85%;入淀口芦苇区与非芦苇区无显著性差异.极端降雨对上覆水溶解性碳浓度产生了稀释作用,芦苇对底泥-水界面溶解性碳迁移交换过程的影响程度被削弱;DIC由极端降雨前底泥向上覆水的释放转变为向底泥沉积,即底泥由“源”转变为“汇”.该研究可为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碳 底泥-水界面 交换通量 白洋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