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底板导水通道微震信号辨识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周金艳 陈为民 赵立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分析在回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变形、破裂、渗流、构造活化等规律,研究导水通道发育特征和防治技术,一直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以九龙矿15249S工作面为例,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其破裂信号进行了实时、全范围捕捉,对其下方... 分析在回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变形、破裂、渗流、构造活化等规律,研究导水通道发育特征和防治技术,一直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以九龙矿15249S工作面为例,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其破裂信号进行了实时、全范围捕捉,对其下方4煤工作面导水通道形成过程中微震事件时、空、能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结论:对于煤层底板导水通道形成,微震信号辨识特征明显。微震事件频次变化率、深部事件频次及连续性因子、能量是在微震监测中重要的参数,结合工作面回采情况、地质条件,可及时、有效地对底板水害做出预警。通道孕育过程微震事件频次逐渐上升,深部事件从无到有,且连续性出现,平面上沿着地质薄弱区域分布。随着导水通道的形成,微震事件能量呈上升趋势,且随回采推进沿着工作面走向规律性地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底板 导水通道 频次 连续性因子
下载PDF
工作面过废弃巷顶板微震时空演化机制及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党育 盖秋凯 +4 位作者 黄磊 李玉宝 沈星宇 赵立松 彭中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05-3818,共14页
研究过废弃巷期间顶板微震响应的时空演化,对于掌握顶板岩层的损伤程度与运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庞煤矿9212工作面过废弃巷为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微震监测对研究阶段进行划分,然后对不同阶段微震事件的平面、剖面分布以及空间位... 研究过废弃巷期间顶板微震响应的时空演化,对于掌握顶板岩层的损伤程度与运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庞煤矿9212工作面过废弃巷为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微震监测对研究阶段进行划分,然后对不同阶段微震事件的平面、剖面分布以及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能量离散系数(A_(E))和空间双因子(S,α)研究了顶板微震事件的能量差异与聚集特征;之后应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并基于脆弱性指数法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模型;最后使用GIS技术绘制3个阶段的危险性等级分区图。研究表明:①工作面过废弃巷期间共划分为3个研究阶段,分别为正常开采阶段、废弃巷超前影响阶段和过废弃巷阶段,各阶段分别以“低频次、低能量”、“低频次、高能量”、“高频次、高能量”为主要微震响应特征;②顶板关键层破断前,存在前后2个A_(E)异常区,前异常区以应力异常作为主要诱发因素,导致A_(E)突增到7以上,后异常区以周期来压作为直接诱因,引发连续性的大规模强震,其重要征兆为前异常区结束并出现A_(E)骤降的突变;③角度因子α一般集中在30°~60°,但在周期来压时α<30°,且关键层破断前的α会以>60°的高角度向上孕育,然后以<30°的小角度发生破断;面积因子S在高位关键层破断以及周期来压时会出现瞬时突增,而低位关键层超前断裂所导致的S较小,但煤岩体破碎程度较大;④3个研究阶段共划分为6个危险性等级,其中红色“Ⅰ级”危险区域发生顶板整体垮落以及大面积来压的可能性最大,其主要集中在过废弃巷阶段煤层上方0~60 m以及废弃巷超前影响阶段的顶板0~30 m内,并呈现上小、下大的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巷 微震 时空演化 危险性评价 顶板
下载PDF
煤矿不等长工作面微震事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周金艳 杨洪增 高杰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6,共9页
【目的】煤矿工作面倾斜长度变化或者调采是增大工作面突水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不等长布置方式给工作面回采带来的危险及影响因素,是深化煤矿水害防治研究、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关键问题之一。【方法】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煤矿1... 【目的】煤矿工作面倾斜长度变化或者调采是增大工作面突水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不等长布置方式给工作面回采带来的危险及影响因素,是深化煤矿水害防治研究、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关键问题之一。【方法】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煤矿1524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依据大量微震监测数据,基于STA/LTA模型识别微震事件并进行可视化输出,依据频次变化、平面分布范围、垂向分布特征等多维信息,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微震活动性和空间分布特点。【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不等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微震事件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布阶段性特征。窄面阶段,处于采动初期,微震主要集中于宽面端附近前阶段窄面区域边缘;宽面阶段,处于采动中期,微震活动向后方宽面区域内部蔓延;进入斜面阶段后,微震则集中分布于巷道转弯处及物探异常区附近。由窄变宽区域、调采区域,呈现底板事件活动性增强、扰动深度增大的特点,是加强水文地质观测的重点区域。回采扰动与上覆煤层抬升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巷道围岩卸压失稳,以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导致不同阶段微震事件产生和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研究揭示了不等长工作面回采引发微震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类似工作面矿压监测、底板破坏深度、微震监测水害动态预警等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为增强煤矿安全生产能力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空间分布特征 倾斜长度变化 采动影响
下载PDF
基于微震数据及模型的煤矿水害“双驱动”预警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党育 武斌 +2 位作者 贾靖 赵立松 李玉宝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2-255,共14页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和下组煤开采期,煤层开采受岩溶水害威胁严重,矿井深部突水隐患探查不清,采掘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突水监测预警手段,是造成矿井突水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夯实水害预警监测基础,提出“双驱动”煤矿...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和下组煤开采期,煤层开采受岩溶水害威胁严重,矿井深部突水隐患探查不清,采掘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突水监测预警手段,是造成矿井突水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夯实水害预警监测基础,提出“双驱动”煤矿水害微震预警架构,利用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实时动态监测工作面底板突水风险等级及范围,对突水风险趋势智能预测预报。在数据驱动的框架下,以微震事件时空演变规律为切入点,通过对微震事件震源机制反演与属性分析,为导水通道形成判断提供依据,结合水文动态数据变化,建立相应突水判据,对突水风险进行评价。在模型驱动的框架下,构建含分类预测、聚类分析等多种算法的深度学习模型,将典型微震事件群作为模型输入,定量动态预测未来微震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与聚集度,继而确定突水风险等级与危险区域。基于微震数据及模型的煤矿水害“双驱动”预警技术,开发了相应的区域性煤矿水害三维智能预警平台,实现了水害风险特征的动态智能预警预测和危险区域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实践证明,采用确定性数据研判与智能模型预测的“双驱动”微震预警体系,对突水风险等级和范围的预测效果显著,实现了对底板水害高风险区域的精确预警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水害 双驱动 属性分析 微震预警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分层回采工作面片帮微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周金艳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72-76,共5页
煤壁片帮的发生可能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基于赵固一矿16111工作面煤壁片帮微震监测数据,研究片帮发生过程的微震事件时空演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厚煤层上分层回采时,顶板微震事件频次发育较高,除受采动影响外,频次发育受到断层构造、... 煤壁片帮的发生可能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基于赵固一矿16111工作面煤壁片帮微震监测数据,研究片帮发生过程的微震事件时空演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厚煤层上分层回采时,顶板微震事件频次发育较高,除受采动影响外,频次发育受到断层构造、片帮、回采速度等因素影响显著;片帮发生时顶板事件频次增幅大,影响了工作面周期性变化,对顶板影响大,能量释放剧烈,易引发冒顶事故;片帮期间超前影响范围增大,最大值达到152 m,相比其他时段回采范围骤增;可以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超前集中应力与煤壁间的作用时间,减弱上覆岩层对煤壁的破坏作用,减小片帮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帮 微震 顶板事件 超前影响区 滞后影响区
下载PDF
水力压裂前后工作面微震事件发育规律研究
6
作者 杨波 周金艳 王国举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4-8,共5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加大、瓦斯含量大等情况的出现,巷道布置及围岩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易发生变形,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此时可采用水力压裂等方式切断、弱化悬顶结构,降低采场压力。对巷道水力压裂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将工作面内微震事件发育特...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加大、瓦斯含量大等情况的出现,巷道布置及围岩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易发生变形,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此时可采用水力压裂等方式切断、弱化悬顶结构,降低采场压力。对巷道水力压裂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将工作面内微震事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压裂后顶板事件活动性增强,底板活动性减弱,且平面分布上,压裂后更加分散,分布范围更广。压裂后上覆围岩破裂范围增大,压力传导通畅,近煤层卸压明显。煤层底板下0~5 m近煤层事件占比增大了53.5%,底板最大扰动深度减小16.7%,无本溪灰岩以深事件发育。结合微震数据及现场反馈,压裂后工作面来压周期变短,步距变小,压裂后能量值大于5000 J的事件占比减小,且垂向分布由集中式向分散式转变,采场内应力释放舒缓,动压危害减小,巷道变形有效缓解,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微震事件活动性 扰动深度 周期来压 能量
下载PDF
工作面不同采宽与微震监测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7
作者 高杰涛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采用KJ1073微震监测系统对新集二矿220102工作面不同采宽变化下顶底板围岩活动和底板破坏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微震事件分布范围、发育情况及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开采活动范围内,影响范围为距离机巷90~180 m,... 采用KJ1073微震监测系统对新集二矿220102工作面不同采宽变化下顶底板围岩活动和底板破坏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微震事件分布范围、发育情况及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开采活动范围内,影响范围为距离机巷90~180 m,底板事件破坏深度为煤底18.11~36.64 m,最深36.64 m,位于宽面,采宽比1.59,微震事件日均频次比1.40,底板最大扰动深度比1.38,说明了底板破坏深度受采宽影响,且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采宽优化和底板破坏规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采宽变化 底板破坏
下载PDF
瓦斯抽采地质异常区微震响应规律研究
8
作者 赵立松 周金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1,共6页
瓦斯抽采活动会使得煤岩体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煤岩体内裂隙扩展发育直至破坏,出现微小量级的高频率微破裂信号。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可有效识别这种微破裂信号,对抽采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可探查地质异常区、隐伏构造等。九龙矿15240... 瓦斯抽采活动会使得煤岩体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煤岩体内裂隙扩展发育直至破坏,出现微小量级的高频率微破裂信号。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可有效识别这种微破裂信号,对抽采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可探查地质异常区、隐伏构造等。九龙矿15240工作面在瓦斯抽采活动影响下,在距离采线较远的某一空间区域内,单日微震事件数量成倍增长(2~12倍)且时间序列连续,该区域则识别为瓦斯抽采地质异常区。通过分析微震数据时空序列演化、垂向发育、能量等信息并总结其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瓦斯抽采时间序列的延续,地质异常区微震事件活动性由强到弱,空间分布呈现“集中式-分散式”演化趋势。顶板0~5 m占比明显高于正常回采阶段,底板5~15 m占比较大。微震事件能量呈不规则U型分布,整体能量相比回采数据增长38倍,应注意加强水文地质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地质异常区 瓦斯抽采 底板扰动深度 能量
下载PDF
带压开采工作面构造导水性微震监测研究
9
作者 高刚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51-58,共8页
为研究带压开采工作面回采期间构造及隐伏构造是否会出现沟通深部含水层的现象,以赵固一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矿井水害微震监测技术,对16091工作面回采阶段进行监测预警,捕捉到工作面过构造期间,近煤层破碎加剧但深部事件数量及所占比例未... 为研究带压开采工作面回采期间构造及隐伏构造是否会出现沟通深部含水层的现象,以赵固一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矿井水害微震监测技术,对16091工作面回采阶段进行监测预警,捕捉到工作面过构造期间,近煤层破碎加剧但深部事件数量及所占比例未增大,反映底板裂隙未出现向下进一步发育趋势。同时对断层参数与事件最大发育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断层导水性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该工作面回采未引发构造导水性增强,断层落差比倾角对断层沟通深部流场的影响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带压开采 水害防治 构造导水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顾北煤矿底板水害微震监测系统建设及应用分析
10
作者 高杰涛 尚斌 井多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7期0001-0007,共7页
针对顾北煤矿a组煤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害威胁的问题,以顾北煤矿13121工作面为工程案例,通过建立13121工作面微震监测系统,优化微震监测布置方案,对受底板灰岩水害威胁的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微震事件监测情况、微震密集区特征、采后... 针对顾北煤矿a组煤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害威胁的问题,以顾北煤矿13121工作面为工程案例,通过建立13121工作面微震监测系统,优化微震监测布置方案,对受底板灰岩水害威胁的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微震事件监测情况、微震密集区特征、采后微震事件分布等特征重点分析了1#、3#微震密集区形成过程,实时分析微震密集区分布情况,实时监测该区域破裂规律及稳定性,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出安全建议。分析了采后应力场恢复情况,停采后事件数据开始明显减少,均保持在40个以下,应力场稳定时间约为采后18~21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系统 布置方案 微震密集区
下载PDF
新集二矿底板水害“煤-岩”空间立体微震监测阵列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建东 赵立松 +1 位作者 张爱华 卢钢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39,共7页
以新集矿区新集二矿为研究对象,借助矿区底板岩巷这一现场优势条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煤巷和底板岩巷不同组合方式下监测阵列效果,提出了基于底板岩巷“点面式”、“线线式”和“线面式”的3种空间立体“煤-岩”微震监测阵列,优化了现... 以新集矿区新集二矿为研究对象,借助矿区底板岩巷这一现场优势条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煤巷和底板岩巷不同组合方式下监测阵列效果,提出了基于底板岩巷“点面式”、“线线式”和“线面式”的3种空间立体“煤-岩”微震监测阵列,优化了现有微震监测阵列布置方式。研究表明:“煤-岩”空间立体微震监测方法从定位精度、监测范围、服务周期和经济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微震监测 煤-岩空间立体 微震监测阵列布置 应力扰动距离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组重复采动顶底板破坏特征微震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竞俊 周金艳 +1 位作者 邵敬民 卢钢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3-67,共5页
为研究极近距离煤层组重复采动过程中顶底板岩层破坏特征,以平煤十矿己17-33200工作面(下分层)回采作为工程背景,采用微震监测、理论计算等方法,分析其上三带发育特征、周期性运动、底板破坏深度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分层重复采动覆... 为研究极近距离煤层组重复采动过程中顶底板岩层破坏特征,以平煤十矿己17-33200工作面(下分层)回采作为工程背景,采用微震监测、理论计算等方法,分析其上三带发育特征、周期性运动、底板破坏深度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分层重复采动覆岩活动呈现出裂隙带向上叠加发育、中及大能量事件减少、来压周期变长、底板破坏深度减小等特点。裂隙带破断向上增大幅度为40%;通过微震事件总频次和近煤层顶板事件频次“双增长”20%~70%判定,己17煤周期来压步距为25.4 m,周期为5~8 d;与单层回采中大能量事件聚集在近煤层不同,下分层回采呈现空间分布散乱,且中、大能量事件占比下降约28.2%~38.4%,说明极近距离上分层回采对于下分层具有卸压降能的作用;己17回采底板破坏带约20 m,比己15减小,但底板事件向工作面两巷外部延展范围约150 m,较单层回采增大50%,需加强工作面两巷附近及外围底板隐伏裂隙防治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极近距离煤层组 重复采动 周期来压 底板破坏深度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重复采动煤层潜在导水通道形成规律研究
13
作者 刘睿 杨波 尚斌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56-61,共6页
为了避免煤矿深部煤层开采突水事故发生,探索重复采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底板潜在导水通道形成规律,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己17-3320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两巷采取“梅花”式布置20个检波器,组成全包围式监测阵列,对工作面进... 为了避免煤矿深部煤层开采突水事故发生,探索重复采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底板潜在导水通道形成规律,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己17-3320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两巷采取“梅花”式布置20个检波器,组成全包围式监测阵列,对工作面进行连续、实时、动态监测,利用微震技术对下层煤重复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塑性区破坏变化规律及底板深部微震事件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探究潜在导水通道的形成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采动煤层工作面 导水通道 微震监测 矿井防治水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震多属性预测工作面煤厚判定方法
14
作者 郭学庭 王鹏 王晓雨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煤矿和非煤矿山中已经广泛使用,对预测岩爆、冲击地压、防治水害、深部采场稳定性及顶板冒落等突发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邯邢矿区九龙矿15249N工作面微震监测结果,提取其中10种微震属性数据,通过对微震属... 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煤矿和非煤矿山中已经广泛使用,对预测岩爆、冲击地压、防治水害、深部采场稳定性及顶板冒落等突发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邯邢矿区九龙矿15249N工作面微震监测结果,提取其中10种微震属性数据,通过对微震属性的优化和误差分析,优选出矩震级、滑动位移、体变势、能量、静态应力降等5种震源参数,结合巷道揭露和钻孔约束方法进行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通过穷举式搜索(ES)算法和试凑递增法得最优属性顺序和隐含节点数,建立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震多属性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对该预测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和相似区域判定,结合实际地质条件验证得出该模型在工作面煤厚判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微震 预测煤厚
下载PDF
基于井下煤层水力压裂的微震时空发育规律研究
15
作者 王国举 赵立松 +1 位作者 高刚 周金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07-211,共5页
为了研究井下煤层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微震活动规律,以龙凤煤矿首采区1905工作面开展的UDFD瓦斯治理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KJ1073微震监测系统对压裂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监测研究表明:(1)微震事件的发育具有时间效应,发育范围随压裂... 为了研究井下煤层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微震活动规律,以龙凤煤矿首采区1905工作面开展的UDFD瓦斯治理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KJ1073微震监测系统对压裂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监测研究表明:(1)微震事件的发育具有时间效应,发育范围随压裂时间的增加逐渐扩大,微震事件能量具有周期性,分析与煤岩体裂隙扩展相关:煤岩体弹性压缩→加速扩展→减速扩展→煤岩体弹性压缩的一个循环过程;(2)微震事件发育方向与压裂液体流动的方向、煤体的倾角方向基本一致,发育范围最长为184 m,最短为100 m,垂向集中在9#煤层顶、底板10 m以内;(3)对微震数据进行分类,并采用置信椭圆分析,表明LF7-1、LF7-2压裂孔之间裂隙发育,发生联通,得到了有效的压裂,在后期的瓦斯抽采中得到验证。上述研究探明了压裂裂缝延伸扩展方向和影响范围,对进一步指导现场施工,优化压裂钻孔布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事件 瓦斯 压裂范围 裂隙扩展
下载PDF
深部隐伏裂隙带位置对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影响
16
作者 王国举 赵立松 +2 位作者 周泽 卢钢 刘钰鑫 《矿业工程研究》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采场底板的隐伏构造是引发工作面突水灾害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邢东矿2126工作面为案例,深入研究在深部开采过程中,底板采动破坏特征与隐伏裂隙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构建力学模型,并借助数值软件,模拟采动过程中隐伏裂隙带在不同空间... 采场底板的隐伏构造是引发工作面突水灾害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邢东矿2126工作面为案例,深入研究在深部开采过程中,底板采动破坏特征与隐伏裂隙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构建力学模型,并借助数值软件,模拟采动过程中隐伏裂隙带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采动应力演化特征,以及底板的破坏特征,并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隐伏裂隙带空间位置及形态是底板发生突水的关键因素;隐伏裂隙带与煤层垂距在80 m范围内时,隐伏裂隙带应力释放速度较快,隐伏裂隙带易受煤层开采影响;当其垂距增加至120 m时,隐伏裂隙带受工作面开采扰动较小;但在隐伏裂隙带与煤层垂直在120 m时,工作面推过裂隙带之后,隐伏裂隙带应力值开始调整释放,和底板应力降低区域沟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易发生滞后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底板破坏 底板突水
下载PDF
煤矿井下陷落柱精细探查技术在邯邢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丹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60-63,67,共5页
煤矿陷落柱探查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三维地震技术、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槽波地震勘探技术。本文从探测方法、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资料解释等方面,分析三维地震、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槽波地震在探查陷落柱过程中的物性差异,重点... 煤矿陷落柱探查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三维地震技术、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槽波地震勘探技术。本文从探测方法、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资料解释等方面,分析三维地震、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槽波地震在探查陷落柱过程中的物性差异,重点解决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陷落柱探测方法的适应性及有效性问题,探索、研究适合我国煤矿陷落柱勘探的方法及资料解释技术,力争在探测的准确性及解释唯一性方面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三维地震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 槽波地震 资料解释
下载PDF
不等长工作面微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金艳 桂二国 扈勇亮 《煤炭与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43-48,共6页
为实现不等长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在峰峰集团九龙矿15240工作面开展了连续、实时、动态的微震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等长工作面微震响应具有阶段性特征,分为窄面、由窄变宽、宽面3个发展阶段。在由窄变宽阶段微震事件频次明显增大,能量增... 为实现不等长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在峰峰集团九龙矿15240工作面开展了连续、实时、动态的微震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等长工作面微震响应具有阶段性特征,分为窄面、由窄变宽、宽面3个发展阶段。在由窄变宽阶段微震事件频次明显增大,能量增幅大,应力集中显现。工作面变宽之后,底板事件增幅大于顶板事件增幅,平均底板扰动深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长 响应特征 微震监测 应力集中
下载PDF
深部岩巷钻孔卸压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杜龙龙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东庞矿11采区轨道巷位于2号煤层底板,巷道变形严重,经历多次整修,维护成本高。为控制巷道变形,开展了深部岩巷支护技术的研究。现场调研表明,11采区轨道巷变形大,锚杆索等支护体损坏严重。对巷道砂岩进行力学参数测试,其单轴抗压强度为2... 东庞矿11采区轨道巷位于2号煤层底板,巷道变形严重,经历多次整修,维护成本高。为控制巷道变形,开展了深部岩巷支护技术的研究。现场调研表明,11采区轨道巷变形大,锚杆索等支护体损坏严重。对巷道砂岩进行力学参数测试,其单轴抗压强度为23.7 MPa。围岩强度低、2号煤工作面的回采以及支护参数不合理等是造成巷道变形大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在煤岩体中施工钻孔后,可促进应力集中向深部转移,同时为巷道变形提供一定的缓冲,有利于巷道的稳定。由此,确定采用强力锚杆索+卸压钻孔+二次注浆的联合控制方案。矿压观测表明,采用该方案返修后,11采区轨道大巷剧烈变形时间短,变形值小,可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巷 剧烈变形 卸压钻孔 矿压观测 支护参数
下载PDF
大埋深工作面微震活动规律研究
20
作者 杨波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为了避免矿井突水的发生,实现工作面安全回采,本文以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122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工作面建立微震监测系统,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对12210工作面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回... 为了避免矿井突水的发生,实现工作面安全回采,本文以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122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工作面建立微震监测系统,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对12210工作面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回采工作面内及工作面周围的断层附近;顶板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0~39.50 m,底板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煤层以下31 m范围内;过断层探巷时,微震活动响应明显;断层影响下的回采扰动对底板扰动深度最大值有显著影响;回采速度与微震事件总数、顶板事件数、底板事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板扰动深度最大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47、0.568、-0.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 微震监测 断层 回采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