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春苗 孟雁欣 +3 位作者 李霞 赵雪瑜 刘岩 张国华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39-2942,共4页
目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临床资料,进行阴道试产率、子宫破裂率等数据统计分析。将再次分娩选择经阴道试产者设为观察组,按1∶1比例随机抽取阴道试产... 目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临床资料,进行阴道试产率、子宫破裂率等数据统计分析。将再次分娩选择经阴道试产者设为观察组,按1∶1比例随机抽取阴道试产的初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分娩成功率,阴道分娩成功者的产程时间、助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经分娩条件评估,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符合阴道试产孕妇,占全部符合阴道分娩孕妇的10.01%(210/2098),瘢痕子宫二次分娩经阴道试产子宫破裂率[0.48%(1/210)],与选择剖宫产者的子宫破裂率[0.15%(4/26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94.29%),与对照组(9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别为(8.26±4.15)h、(0.42±0.29)h,与对照组(11.45±3.89)h、(1.10±0.7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三产程时间均为(0.12±0.06)h。观察组助产率(49.50%)与对照组(1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2.02%)与对照组(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分娩方式无明显关系。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如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经严密监护、积极处理选择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阴道分娩
下载PDF
孕早、中期唐氏筛查血清标志物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米冬青 宋歌 +3 位作者 张静 张晶 孙东兰 高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唐氏筛查血清标志物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GDM孕妇(GDM组)202例和正常孕妇(对照组)337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早孕期血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唐氏筛查血清标志物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GDM孕妇(GDM组)202例和正常孕妇(对照组)337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早孕期血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中孕期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β-HCG、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 estriol,uE3)水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GDM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孕妇孕早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对照组,孕早期PAPP-A中位数倍数(multiple of median,MoM)值低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BMI≥24、孕早期PAPP-A MoM值<0.8、孕中期β-HCG MoM值≥1.5是孕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早期BMI和PAPP-A MoM值预测GDM发生的ROC面积分别为0.664和0.687。结论孕早期BMI、孕早期血清PAPP-A水平是发生GDM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妊娠相关蛋白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围产期血液及下肢深静脉超声指标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倩 刘建贞 +2 位作者 高建 孟雁欣 赵秀芹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围产期血液指标、双下肢深静脉血管及血流频谱特征,拟为不同围生期孕妇血栓前状态早期诊断、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妇产科住院的孕产妇2055例临床病例资料,依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围产期血液指标、双下肢深静脉血管及血流频谱特征,拟为不同围生期孕妇血栓前状态早期诊断、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妇产科住院的孕产妇2055例临床病例资料,依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910)、择期剖宫产组(n=790)、急诊剖宫产组(n=355)。比较3组别下肢静脉内径[双侧股静脉(CFV)、腘静脉(POPV)]、血流频谱峰值、同期血液学指标,整理、分析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产后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道分娩组比较,择期剖宫产及急诊剖宫产APTT、PT和TT均显著缩短,FBG和DD水平显著增加,CFV、POPV内径均显著增加,左/右侧POPV血流频谱峰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剖宫产APTT、PT、TT与择期剖宫产相比较显著缩短,FBG和DD水平显著增加,双侧CFV内径及左侧POPV内径均显著增宽,双侧POPV血流频谱峰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OPV内径及双侧CFV血流频谱峰值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选择剖宫产产术孕产妇处于明显血栓前状态,急诊剖宫产孕产妇体内高凝状态较最为严重。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血栓前状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剖宫产 急诊剖宫产 静脉血栓栓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超声评分及MRI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植入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金辉 张桂欣 +2 位作者 张宇 孟雁欣 易建平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分及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及实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选择终止妊娠的孕晚期凶险性前置胎盘且考虑确诊为胎盘植入孕妇71例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超声评分及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及实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选择终止妊娠的孕晚期凶险性前置胎盘且考虑确诊为胎盘植入孕妇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终止妊娠术前分别给予超声诊断、产前MRI诊断、手术诊断(或病理诊断),以产前超声及MRI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诊断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图像特点,依次进行上述两种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的比较。结果2种方法证实71例孕妇均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经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评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诊断灵敏度76.09%,特异度64.00%,准确率86.4%;MRI诊断植入型33例,非植入型15例,灵敏度为71.74%(33/45),特异度为60.00%(16/25),准确率90.6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评分及MRI均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前术前诊断评估,且灵敏度及特异度无显著差异,但超声评分具备重复性高、价格低、准确率高等优势,因此作为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首选检查;MRI作为超声评分的有效补充,必要时可将二者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评分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40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不同临床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清雪 赵丽娟 吴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7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不同临床效应,为今后实施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技术,G显带,显微镜下核型分析,计数30~50个核型,分析3~5个核型,必要时辅以C带。结果 40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中,男18例,...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不同临床效应,为今后实施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技术,G显带,显微镜下核型分析,计数30~50个核型,分析3~5个核型,必要时辅以C带。结果 40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中,男18例,女22例。常-常染色体易位携带者38例,临床主要特征为反复自然流产、畸胎、畸形儿生育史及男性少弱精子、不育。表现为不良孕产史者37例,其中相互易位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罗伯逊易位8例(男性6例,女性2例)、插入易位2例(1例核型为46,XX,ins(6;12)表现为原发闭经,另1例核型为46,XX,ins(2;6),t(3;4)表现为自然流产5次)。分别占72.97%、21.62%、5.41%。1例33岁核型为46,XX,t(8;18)的孕妇曾自然流产4次后,再次孕20周来我院要求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报告结果正常,孕足月顺产一正常核型男婴。性-常染色体易位携带者2例,1例Y-常染色体易位表现为无精子;1例X-常染色体易位者,表现为不孕,月经稀发。结论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导致反复流产、畸形儿生育史及不良孕产史和男性少弱精子、不育等主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对反复流产、畸形儿生育史及不良孕产史和男性少弱精子、不孕不育等夫妇双方进行染色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易位 不良孕产史 不孕不育
原文传递
DHPLC联合一代测序技术在脊髓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苗 孟雁欣 +3 位作者 张志敏 杨扬 王亚男 张海娟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一代测序技术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缺失/点突变检测在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携带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3544例样本...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一代测序技术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缺失/点突变检测在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携带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3544例样本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一代测序技术序惯性行SMN1点突变测序分析。结果3544例样本共检出61例拷贝异常携带者(男33例,女28例),检出率1.72%。42例SMN1缺失携带(约占1.18%),31例SMN1∶SMN2为1∶1,11例SMN1∶SMN2为1∶2。17例SMN1转换成SMN2(SMN1∶SMN2=1∶3),约占0.48%。2例SMN1∶SMN2=1∶0。61例SMA携带者配偶行SMN1检测,11例SMN1变异。9例SMN1缺失携带者SMN1∶SMN2=1∶1,2例SMN1转换成SMN2(SMN1∶SMN2=1∶3)。3544例样本行SMN1靶向测序,2例为SMN1点突变携带者,1例p.Q164X为致病突变携带者,1例为5号内含子位置SNP位点。对上述配偶进行SMN1拷贝缺失及点突变检测未见异常。余样本未见明确变异位点。妇双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1对夫妇双方均为SMN1携带者胎儿于孕18周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测得2例胎儿SMN1纯合缺失,即SMA患者,1例胎儿缺失变异携带者SMN1∶SMN2=1∶1,1例胎儿为SMN1(p.Q164X)变异点突变携带者。余未见异常。对11例高危胎儿随访,2例SMN1纯合缺失胎儿夫妇选择双方终止妊娠。对不同携带者SMN1∶SMN2比值以SMN1∶SMN2=1∶1最为常见,与其他类型携带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检出SMA携带者中以SMN1∶SMN2为1∶1最为常见,提示不同地区及种族人群携带者基因型存在差异;规范、精准SMA携带筛查流程建立可有效降低缺陷患儿出生,也是实现SMA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HPLC联合单基因测序技术可提高SMA分子检测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症 产前诊断 携带者 单基因分析 DHPLC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倩 刘建贞 +2 位作者 高建 赵秀芹 孟雁欣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637-3639,共3页
目的对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探讨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依据超声临床标准将94例入组样本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 目的对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探讨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依据超声临床标准将94例入组样本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病例基本资料、临床及生化指标和水负荷进行差异性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依据velocity E/velocity e’(E/e’)为标准将入组94例MHD患者分为2组:E/e’≤15为非LVDD组患者73例(77.66%);E/e’>15为LVDD组21例(22.34%)。LVDD组与非LVDD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D患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于非LVDD组,水负荷(overhydration,OH)高于非LV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OH是引起MHD患者发生LVD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效控制MHD患者OH是预防LVDD出现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于MHD患者应定期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左心室舒张期功能 影响因素 超声 水负荷
下载PDF
Wolf-Hirschhorn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丽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6-497,共2页
患儿 女.出生后2d。系足月第1胎,出生体重1600g。因“胎动减少”剖宫产,羊水量正常、色清.脐带过细,脐带绕预2周。
关键词 综合征 出生体重 胎动减少 脐带过细 第1胎 剖宫产 羊水量 脐带绕
原文传递
新生儿线粒体12S rRNA基因筛查对预防药物性耳聋的价值
9
作者 孙东兰 王少雄 +4 位作者 张晶 彭园园 乔彦霞 胡亚芳 张静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774-77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线粒体耳聋基因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8-12至2021-10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出生的46376例新生儿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进行线粒体12S rRNA检测,检测突变位点为A1555G和C149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线粒体耳聋基因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8-12至2021-10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出生的46376例新生儿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进行线粒体12S rRNA检测,检测突变位点为A1555G和C1494,对结果阳性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随访。结果46376例新生儿线粒体12S rRNA检测结果中共发现突变94例,突变携带率为0.20%。其中,A1555G均质突变76例,异质突变14例,其中1例异质突变为新发;C1494T均质突变3例,异质突变1例。完成随访88例,随访年龄5~32月龄,78例(88.64%)幼儿按月龄常规接种疫苗,10例接种部分疫苗,正常接种率88.64%,与未携带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个体,避免药物性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12S rRNA 耳聋基因 基因突变 疫苗接种
下载PDF
脊髓肌萎缩症产前分子筛查临床应用并策略分析
10
作者 刘春苗 孙东兰 +3 位作者 于湄 张静 杨玉秀 孟雁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04-308,329,共6页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产前诊断相关策略。方法分析产前诊断中心就诊4568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产前诊断相关策略。方法分析产前诊断中心就诊4568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SMN2)拷贝数变异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SMN点突变检测。结果①4568例样本中3例SMA患者,2例SMN1外显子7/8纯合缺失,父母双方验证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拷贝数“1”,典型SMA携带者;1例患者检测出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拷贝数“1”,同时检出SMN1点突变变异位点p.Q164X,临床诊断为“1+1型”SMA患者;②126例SMA携带者,携带率约1/36,84例携带者SMN1外显子7/8拷贝数“1”,31例携带者SMN1外显子7拷贝数“1”,11例携带者SMN1外显子8拷贝数“1”;③明确SMA先证者、携带者基因型基础上,对25对夫妇双方均为携带者胎儿孕18周行羊水穿刺行SMA产前诊断,3例胎儿SMN1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A患者);1例胎儿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A携带者)。余胎儿检测未见SMN1拷贝数异常。Sanger测序1例胎儿携带p.Q164X点突变变异位点,余样本未见SMN异常。结论研究应用DHPLC联合点突变测序检测SMA携带发病检测,充分证实检测手段在SMA等遗传性疾病检测中的重要价值;新报SMN致病突变位点p.Q164X,丰富中国人群SMA致病基因数据库;该数据获得河北地区人群SMN1拷贝数分布及发病频率数据,对监测、指导及防控中国人群SMA发病及产前诊断有重要价值。单基因疾病携带者筛查是产前诊断基础,明确携带者变异类型及可能致病位点,选择准确分子手段靶向进行产前诊断胎儿发病检测,减少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同时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Sanger测序 脊髓肌萎缩症 产前诊断 SMN1
下载PDF
男性染色体平衡易位五例
11
作者 赵丽娟 孙东兰 +1 位作者 彭园园 米冬青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9-540,共2页
例1男,23岁。结婚2年未育,农民。精液3次常规检查均提示无精子,2次睾丸穿刺术亦未找到精子,诊断为无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位点AZFb有302bp缺失。经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患者... 例1男,23岁。结婚2年未育,农民。精液3次常规检查均提示无精子,2次睾丸穿刺术亦未找到精子,诊断为无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位点AZFb有302bp缺失。经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患者核型为46,XY,t(8;14)(8pter→8p10::14p10→14pter;8qter→8q10::14q10→14qter),见图1。家系调查:妻子及父母亲核型未见异常。患者为独生子,其母亲无不良孕产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平衡易位 Y染色体微缺失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无精子因子 男性 不良孕产史 常规检查 检测结果
原文传递
同一家系中两种类型的21三体综合征
12
作者 赵丽娟 彭园园 米冬青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0-640,共1页
先证者(Ⅲ)男.出生后2天,诊断为早产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000g),并疑似患有染色体病。
关键词 21三体综合征 种类 家系 早产低体重儿 出生体重 染色体病 先证者
原文传递
染色体平衡易位两例
13
作者 赵丽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263,共1页
例1男,28岁,表型正常,因其妻婚后4年有2次不良孕产史来医院就诊。其妻第1次孕40天左右出血过多自发流产;第2次孕6个月B超显示多发畸形后引产。妇科检查未见异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否... 例1男,28岁,表型正常,因其妻婚后4年有2次不良孕产史来医院就诊。其妻第1次孕40天左右出血过多自发流产;第2次孕6个月B超显示多发畸形后引产。妇科检查未见异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染色体制备、胰酶消化G显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平衡易位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遗传学检查 家族遗传病史 有毒有害物质 不良孕产史 内分泌检查 放射性物质
原文传递
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一例
14
作者 赵丽娟 张凤芹 +1 位作者 孙东兰 彭园园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4-754,共1页
患儿男,7个月,系第2胎,早产儿。曾因双眼不能固视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部发育不全”,给予营养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就诊于我院,以“双眼视神经发育不全,内斜视”收入院。体格检查:整体发育迟... 患儿男,7个月,系第2胎,早产儿。曾因双眼不能固视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部发育不全”,给予营养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就诊于我院,以“双眼视神经发育不全,内斜视”收入院。体格检查:整体发育迟缓,营养中等,无呀呀学语,查体欠合作。头围小(41cm),双眼内斜视,颌弓高,人中长,前额扁平,全身肌张力低,不能独坐翻身,不能抬头,双眼不追物,不与人对视及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核型 视神经发育不全 双眼内斜视 医院就诊 营养药物 发育迟缓 体格检查 肌张力低
原文传递
染色体异常核型五例
15
作者 赵丽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9-719,共1页
例1女,29岁,表型正常。结婚5年孕2次。第1次孕40多天出血过多自发流产;第2次孕5个月B超硅示多发畸形前来医院就诊,孕期无不良化学药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常规制片,胰酶消化... 例1女,29岁,表型正常。结婚5年孕2次。第1次孕40多天出血过多自发流产;第2次孕5个月B超硅示多发畸形前来医院就诊,孕期无不良化学药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常规制片,胰酶消化G显带分析。最微镜下分别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核型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遗传学检查 G显带分析 自发流产 出血过多 医院就诊 多发畸形
原文传递
46,XY,der(5)t(2;5)(p23;p15.1)pat一例
16
作者 方芳 张艳华 赵丽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3-593,共1页
患儿男,6个月,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550g。生后发现体重增长慢,喂养困难,喉鸣,四肢肌张力极低.不能抬头.不会坐,有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孕期无不良化学药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分娩前3天自觉胎动少。父亲28岁,
关键词 P15 先天性心脏病 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 体重增长 喂养困难 化学药物 母亲孕期
原文传递
染色体平衡易位三例
17
作者 赵丽娟 苏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0-620,共1页
例1女,29岁.表型正常。结婚4年孕2次。第1次孕40^+d出血过多自发流产;第2次孕2个月B超显示胚胎停育就诊。孕期无不良化学药物接触史,无遗传病家族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常规制片,... 例1女,29岁.表型正常。结婚4年孕2次。第1次孕40^+d出血过多自发流产;第2次孕2个月B超显示胚胎停育就诊。孕期无不良化学药物接触史,无遗传病家族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常规制片,胰酶消化G显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平衡易位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遗传学检查 G显带分析 自发流产 出血过多 胚胎停育 化学药物
原文传递
染色体异常核型三例
18
作者 张艳华 米冬青 赵丽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252,共1页
例1 男,29岁,结婚5年妻子孕3次。妻子第1胎足月顺产1名男婴,现已4岁,表型及智力均正常;第2次孕50余天不明原闲自然流产;现孕3个月不明原因出血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胚胎停育可能,经住院保胎未成功后引产。夫妇双方体健,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核型 不明原因出血 足月顺产 自然流产 胚胎停育 夫妇双方 第1胎 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