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1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秀敬 杨欢欢 +2 位作者 谭化 李娜 贾营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72-274,27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GDF11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年龄相匹配心功能正常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45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1水平,采用心脏彩超...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GDF11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年龄相匹配心功能正常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45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1水平,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GDF11、NYHA心功能、LVEF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GDF11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对照组,LVEF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治疗后GDF11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前心力衰竭组血清GDF11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789,P<0.05)。心力衰竭组治疗前血清GDF1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74,P<0.05),治疗后二者呈负相关(r=-0.675,P<0.05)。结论血清GDF11浓度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血清GDF11浓度升高可作为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风险及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可以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指标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生长分化因子11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秀敬 谭化 +3 位作者 李娜 师志芳 贾营 郝哲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70-372,390,共4页
目的探究生长分化因子11 (GDF11)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作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90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以上老年... 目的探究生长分化因子11 (GDF11)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作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90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对照组45例,为其他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清GDF11与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6个月后血清GDF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治疗1周及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GDF1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及6个月后血清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治疗1周及6个月后,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LVEDD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GDF11可有效反映老年心力衰竭的疾病状态且其变化较缓慢,有利于对老年患者疾病进行长时程动态监测,可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1 脑钠肽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下载PDF
TGF-β和ERK/GSK3β信号通路激活与辐射诱导放射性肺炎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谭化 季辉 +2 位作者 李娜 张秀敬 贾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909-1914,共6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激活与辐射诱导放射性肺炎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6至8周龄的SD大鼠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9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激活与辐射诱导放射性肺炎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6至8周龄的SD大鼠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9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正常饲养大鼠,每次只进行麻醉处理,n=30),放射诱导组(每次麻醉后进行钴-60伽马射线处理,处理持续两个星期,n=30)和U0126组(先试试辐射诱导再进行U0126腹膜内注射,n=30)。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PCR测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Snail的易位潜力。ELISA测定法测量TGF-β、Smad2和Smad3浓度。采用蛋白质印迹测定ERK和GSK3β的磷酸化和总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中的肺泡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结构正常,而辐射诱导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许多嵴断裂的线粒体,细胞器减少,以及液泡的增加。对照组中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显示出经典的上皮形态。辐射诱导后处理后,形态变为细长纺锤状。与对照组相比,辐射诱导组波形蛋白和α-SMA的mRNA水平增加,但E-钙粘蛋白mRNA的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辐射增加了Snail(绿色荧光)的信号,并且大部分信号位于细胞核中。与对照组相比,辐射诱导组TGF-β、Smad2和Smad3含量显著增加(P<0.05)。辐射诱导增加了p-ERK和p-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但ERK和GSK3β蛋白质水平没有差异(P>0.05)。U0126抑制ERK的磷酸化并有效地消除了辐射诱导的GSK3β磷酸化。此外,阻断ERK信号传导还抑制了辐射诱导的Snail蛋白水平和α-SMA的增加(P<0.05)。相反,阻断ERK信号传导增加了辐射后E-钙粘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辐射导致ERK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活化的ERK1/2引起GSK3β的磷酸化,导致GSK3β和Snail的解离。未结合的Snail迁移到细胞核并作为E-钙粘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ERK/GSK3β信号通路 肺泡上皮细胞 诱导放射性肺炎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磊 朱登芝 +4 位作者 杨昆 董莉 蒋艳敏 郝哲 郭春阳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了解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h、24h、72h、1周后血气指标和心功能的... 目的了解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h、24h、72h、1周后血气指标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h后与治疗前相比PaCO2即出现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72h后与治疗前相比pH值、PaO2、SaO2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4h后心率和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不会影响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冠心病 心功能
下载PDF
经右心房快速起搏建立猪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齐书英 韩建妙 +4 位作者 马彦卓 李洁 李志文 陈宇 汝磊生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主动起搏电极导线至右心耳,建立快速右心房起搏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5只小型猪,按性别相同、体重和月龄相近等条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起搏4周组(B组)、起搏4周停止起搏4周组(C组)。全麻... 目的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主动起搏电极导线至右心耳,建立快速右心房起搏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5只小型猪,按性别相同、体重和月龄相近等条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起搏4周组(B组)、起搏4周停止起搏4周组(C组)。全麻下在右侧颈部三角区内纵行切开分离右颈内静脉,穿刺取血检查NT-proBNP等指标,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主动起搏电极至右心耳。采用3种处理方案:A组:只植入起搏电极和起搏器,但不打开起搏器行快速心房起搏;B组:AOO模式,175次/min快速起搏右心房4周;C组:AOO模式,175次/min快速起搏右心房4周,停止起搏观察4周。观察动物表现并每周测量起搏参数、心脏超声指标、NT-proBNP的动态变化。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病理改变。结果经颈内静脉穿刺行右心耳植入主动电极快速起搏右心房的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5±12)min。A组1只猪因麻醉过量术后2 h死亡,B组1只猪术后囊袋渗液感染死亡。综合各项指标发现B、C组动物2周时开始出现心力衰竭表现,4周时右心房内径(RA)、左心房内径(LA)、右心室内径(L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T-BNP明显异常,病理可见心肌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停止起搏4周后心衰好转,心功能恢复。结论经颈内静脉穿刺行右心耳主动电极植入,快速起搏右心房可成功建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房起搏 颈内静脉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