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近期地震烈度有关问题讨论——以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为例
1
作者 赵建明 张民 +2 位作者 杨雅琼 王晓山 刁桂苓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近年来,我国大陆西部地区破坏性地震频发。通过地震现场的烈度考察和灾害调查等工作,迅速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烈度图,为地震应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剖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烈度,发现其主要依据是居民点建... 近年来,我国大陆西部地区破坏性地震频发。通过地震现场的烈度考察和灾害调查等工作,迅速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烈度图,为地震应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剖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烈度,发现其主要依据是居民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和以滑坡为主的其他次生山地灾害、峰值加速度等代表的强地面运动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受发震构造、震源分布、破裂过程、震源机制等因素约束不强。另外的几次地震也存在类似问题,并且有的地震修订烈度图可能不利于使用,所有地震都没有烈度异常区(点),越来越近似于共焦点等间距椭圆,烈度图的科学性存在疑问。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烈度速报问题的认识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图 强地面运动 发震构造 震源机制 仪器烈度 烈度速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