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瘘手术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6
1
作者 房鸿斌 段玉娟 +1 位作者 高献斌 冯巧荣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肛瘘再次手术的病因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病因,针对病因提出相应对策,提高临床理论水平及手术成功率,指导临床,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对186例肛瘘再次手术的患者住院病历进行系统性回顾,针对肛瘘复发的病因进... 目的通过对肛瘘再次手术的病因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病因,针对病因提出相应对策,提高临床理论水平及手术成功率,指导临床,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对186例肛瘘再次手术的患者住院病历进行系统性回顾,针对肛瘘复发的病因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常见病因,并针对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复发。结果肛瘘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是术后内口处理不当(76例占40.8%),其次是瘘管处理不彻底(45例占24.1%),前述两种原因均存在48例占25.8%;骶前囊肿8例占4%;术后引流不畅5例占2.6%;结核3例占1.6%;异物残留1例占0.5%。结论内口的有效处理是预防肛瘘术后复发的首要因素,手术操作中适当地改良,对于处理感染的肛腺、隐窝及腺导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预防由于内口处理不当引起的肛瘘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手术失败 病因 复发 预防
下载PDF
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秀芳 王运莲 冯巧荣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观察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终点事件发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ESSEN评分≥3分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服用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以再次发作或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为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为安全性进... 目的观察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终点事件发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ESSEN评分≥3分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服用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以再次发作或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为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为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组24 h内、10 d内完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ESSEN评分≥3分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服用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不易复发,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立维 拜阿司匹林 颈内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基层开展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申富生 冯巧荣 +4 位作者 张海良 宋学平 江双霞 任安虎 杨丽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足月单胎产妇60例,术前麻醉病情评估ASAⅠ~Ⅱ级,随机数双盲均分为甲横酸罗哌卡因组(A组)、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和盐酸布...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足月单胎产妇60例,术前麻醉病情评估ASAⅠ~Ⅱ级,随机数双盲均分为甲横酸罗哌卡因组(A组)、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和盐酸布比卡因组(C组),对比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三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及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平分、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等指标无显著差异;A、B组感觉阻滞恢复到T10时间和维持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1);A、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均短于C组(P〈0.01);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较盐酸罗哌卡因效果相近,明显优于盐酸布比卡因,是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麻醉较理想的椎管内麻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剖宫产 麻醉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申富生 冯巧荣 +4 位作者 张海良 宋学平 江双霞 任安虎 杨丽英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1156-1157,共2页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足月单胎产妇60例,术前麻醉病情评估AsAⅠ~Ⅱ级,随机按双盲均分为甲横酸罗哌卡因组(A组)、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和盐酸布比卡因组(C组)...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足月单胎产妇60例,术前麻醉病情评估AsAⅠ~Ⅱ级,随机按双盲均分为甲横酸罗哌卡因组(A组)、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和盐酸布比卡因组(C组),对比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3组腰麻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及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感觉阻滞恢复到T10时间和维持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1);A、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雏持时间均短于C组(P〈0.01);相关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盐酸罗哌卡因效果相近,明显优于盐酸布比卡因,是剖宫产手术麻醉较好的椎管内麻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麻醉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冯巧荣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患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孕产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均在左侧卧位下行L2-3间隙穿刺,...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患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孕产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均在左侧卧位下行L2-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速率0.2ml/s。观察记录患者循环功能、感觉阻滞程度、术毕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新生儿体重和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结果与A、B组比较,C组MAP明显下降、HR减慢(P<0.05)。3组均能达到感觉阻滞平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毕运动阻滞程度无差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牵拉反应无差别,均低于A组(P<0.05)。3组中C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B组(P<0.05)。新生儿体重和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5u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感觉阻滞完善、牵拉反应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剖宫产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阻滞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时机硬膜外穿刺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巧荣 申彦敏 +3 位作者 王飞叶 王强 郭振江 张丽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硬膜外穿刺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8至2019年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30例初产妇,均为单胎。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5例。参照组在产程的活跃期行硬膜外镇痛,试验组在产程的潜伏期行硬膜外镇...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硬膜外穿刺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8至2019年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30例初产妇,均为单胎。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5例。参照组在产程的活跃期行硬膜外镇痛,试验组在产程的潜伏期行硬膜外镇痛。观察2组产妇的产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产程、自然分娩率、产后2 h出血量、用药时间、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宫缩胎心、副作用及并发症,并比较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镇痛开始前和宫口扩张至7~8 cm时,2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镇痛开始后10 min、20 min和宫口扩张至10 cm时,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的第一和第三产程时间略微短于参照组,第二产程时间略长于参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用药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2 h出血量与参照组比较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小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有5例需要给予快速补液和阿托品升压、提高心率;试验组产妇均生命体征平稳,未给予特殊处理。2组产妇应用分娩镇痛后均无尿潴留、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情况发生。2组间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于潜伏期开始使用硬膜外穿刺分娩镇痛,能将运动阻滞降到最低,减少产痛对产程的影响,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产妇的生命体征更平稳,住院期间及分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减少产妇痛苦,与活跃期比较效果较理想,应将该理论和方法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活跃期 椎管内药物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疼痛评分
下载PDF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临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任安虎 申富生 +4 位作者 江双霞 宋学平 冯巧荣 张海良 曹和平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366-1367,共2页
根据小儿椎管的解剖生理特性,骶管麻醉具有操作方法简单、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但小儿通常不合作,常需要镇静、镇痛。氯胺酮与咪唑安定配伍应用能加强相互的麻醉诱导作用,镇痛镇静效果更完善[1]。
关键词 咪唑安定 氯胺酮 靶控输注 骶管阻滞
下载PDF
浅谈手术室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配合心得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巧荣 王献伟 +1 位作者 王雷 韩水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72-474,共3页
麻醉是决定手术顺利完成的首要前提。因此,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以外,还应该熟练掌握基础的麻醉知识以及麻醉相关方法、步骤以及常见的麻醉意外处理,才能有效地与麻醉师配合,提高麻醉效... 麻醉是决定手术顺利完成的首要前提。因此,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以外,还应该熟练掌握基础的麻醉知识以及麻醉相关方法、步骤以及常见的麻醉意外处理,才能有效地与麻醉师配合,提高麻醉效率。本研究就手术室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的配合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麻醉 配合
下载PDF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胃底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凤军 段献荣 +1 位作者 冯巧荣 何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1期1406-1407,共2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治疗贲门胃底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3例贲门胃底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及D2以上的淋巴结清扫,分析贲门癌浸润胃壁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数量、生活质量与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本组贲门癌患者术后3、5年...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治疗贲门胃底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3例贲门胃底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及D2以上的淋巴结清扫,分析贲门癌浸润胃壁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数量、生活质量与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本组贲门癌患者术后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6%、33.7%,pT3、pT4的贲门癌患者pN3转移率分别为5.3%、15.2%,并且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3年、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贲门胃底癌患者lahey法吻合、RouX-en-Y式吻合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9.3%、31.8%。结论对贲门胃底癌患者只要条件许可应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D2+术式),必要时联合脾、胆囊切除,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鞍麻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巧荣 裴焕爽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866-1867,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鞍麻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肛门会阴部手术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例40组。与L3~4间隙穿刺。注药时患者取坐位,以0.2ml/s的速度分别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用针刺法测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鞍麻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肛门会阴部手术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例40组。与L3~4间隙穿刺。注药时患者取坐位,以0.2ml/s的速度分别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的Bromage分级评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患者提肛肌收缩肛门和指诊观察肛门括约肌阻滞程度。比较3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记录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能达到感觉阻滞。但A组肛门括约肌不完善多于B、C组(P<0.05);B组感觉阻滞消退至S2~3时间、完全下肢运动阻滞发生率及尿储留发生率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重比重液8.94mg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麻 甲磺酸罗哌卡因 肛门会阴部手术
下载PDF
葎草煎剂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海霞 冯巧荣 《河北中医》 2013年第12期1789-1790,共2页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夏季。现代医学中认为,此病主要致病菌为痢疾杆菌,治疗时多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且最初疗效较好。但目前,随着这些药物应用的泛滥,该致病菌已对大多数抗生素类常用药...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夏季。现代医学中认为,此病主要致病菌为痢疾杆菌,治疗时多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且最初疗效较好。但目前,随着这些药物应用的泛滥,该致病菌已对大多数抗生素类常用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呈上升状态,从而患者的病程迁延,最终影响治疗效果。据有关研究报道,痢疾杆菌的临床抗药性在逐渐呈升高,其耐药菌株也在逐渐增多^[1]。我院运用中医辨证应用葎草煎剂配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痢疾60例,并与单纯应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杆菌性 葎草 丁胺卡那霉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辨证论治联合介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48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萍丽 冯巧荣 《河北中医》 2014年第11期1658-1660,共3页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若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灵枢·水胀》指出“石瘕”生于胞中,...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若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灵枢·水胀》指出“石瘕”生于胞中,伴月经失调,故石瘕相当于子宫肌瘤。介入疗法是放射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其优势在于损伤小,安全易行;定位准确,疗效发生快而确定;副作用和并发症少。2011-2012年,我们应用中医辨证联合介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48例,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子宫肿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安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 I)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MK组和K组各15例。MK组TC I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K组单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和...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 I)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MK组和K组各15例。MK组TC I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K组单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指标,记录术中低氧血症(SpO2<95%)、氯胺酮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MK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7.14%低于K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后HR、SBP、DBP均有所降低,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K组氯胺酮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 I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儿童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减少氯胺酮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咪达唑仑 氯胺酮 儿童 麻醉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爱国 冯巧荣 +1 位作者 庞鹏 郭文斌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558-559,共2页
世界范围内肺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在我国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因,约85%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大多已失去了手术机会,且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gancer,NSCLC)。影像学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疗... 世界范围内肺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在我国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因,约85%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大多已失去了手术机会,且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gancer,NSCLC)。影像学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疗法具有肯定的控制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本研究总结2005年10月至2011年6月以来治疗的80例NSCLC患者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植入治疗 肺肿瘤 联合化疗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钼靶联合MRI对乳腺疾病诊断价值探讨
15
作者 杨秀贞 王志刚 +2 位作者 冯巧荣 付彩文 李军所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钼靶联合MRI影像学技术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乳腺钼靶检测疑有乳腺病变患者76例,随即行MRI影像检查,参照钼靶及病理结果,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钼靶联合MRI明显优于单一钼靶或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目的:探讨钼靶联合MRI影像学技术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乳腺钼靶检测疑有乳腺病变患者76例,随即行MRI影像检查,参照钼靶及病理结果,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钼靶联合MRI明显优于单一钼靶或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7,P﹤0.05)。MRI在诊断肿块、肿块内囊变或坏死方面虽然优于钼靶,但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在诊断边缘毛刺或星芒征、腋窝和内乳淋巴结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优于钼靶(P﹤0.05),钼靶在诊断钙化方面优于MRI(P﹤0.01)。结论钼靶与MRI诊断乳腺疾病各有其优势,充分利用其特点进行优势互补,有助于对乳腺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钼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穿刺间隙硬膜外镇痛对活跃期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巧荣 张淑新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研究活跃期行分娩镇痛,腰2~3间隙和腰3~4间隙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行椎管内药物分娩镇痛的产妇(产程在活跃期)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腰2~3间隙穿刺向上置管行硬膜外镇痛,观察组腰... 目的研究活跃期行分娩镇痛,腰2~3间隙和腰3~4间隙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行椎管内药物分娩镇痛的产妇(产程在活跃期)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腰2~3间隙穿刺向上置管行硬膜外镇痛,观察组腰3~4间隙穿刺向上置管行硬膜外镇痛。比较2组产妇生产过程中VAS达2分的时间,下肢阻滞程度,疼痛满意度,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宫缩、胎心,新生儿的评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首次注药至出现无痛宫缩(VAS≤3分)时间为(9.16±2.25)min,对照组为(16.37±3.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首次注药至产妇自评VAS≤2分的时间为(11.40±2.20)min,对照组为(21.34±2.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1例产妇出现下肢运动阻滞感觉,仅对照组出现下肢轻微麻木2例。观察组产妇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需要给予快速补液和阿托品升压、提高心率;观察组产妇均生命体征平稳,未给予特殊处理。观察组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宫缩、胎心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分别为78%(39/50)、22%(11/50)和70%(35/50),对照组分别为76%(38/50)、24%(12/50)和72%(36/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新生儿评分比较,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应用分娩镇痛后均无尿潴留、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情况发生。结论在产妇分娩活跃期给予腰3~4间隙穿刺向上置管行硬膜外镇痛相较于腰2~3间隙穿刺向上置管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产妇痛苦,具有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期 椎管内药物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疼痛评分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富生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66-967,共2页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儿童 麻醉 骶管阻滞
下载PDF
靶控输注技术用于儿童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安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7月外科收治住院的择期手术患儿30例临床资料。结果:①麻醉后低氧血症(SpO2<95%)的发生率在K组、MK组分别是6.67%、13.33%,无S...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7月外科收治住院的择期手术患儿30例临床资料。结果:①麻醉后低氧血症(SpO2<95%)的发生率在K组、MK组分别是6.67%、13.33%,无SpO2低于90%的病例;②TCI咪唑安定(200 ng/ml)复合氯胺酮时,K组和MK组氯胺酮的用量分别为(15.58±4.12)mg/kg和(8.65±1.54)mg/kg,减少44.49%;K组和MK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6.67%(P<0.05)。结论:TCI咪唑安定200 ng/ml用于儿童静脉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循环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咪唑安定 氯胺酮 儿童 麻醉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及注药停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巧荣 宁国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2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中运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硬膜外联合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及注、停药时机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O11-2O12年本院产科收治的需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24O 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 a、观察组 b、观察... 目的:分析剖宫产中运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硬膜外联合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及注、停药时机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O11-2O12年本院产科收治的需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24O 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 a、观察组 b、观察组 c 和对照组,每组6O 例。观察组 a 在为宫口开大〈3cm 且产妇开始伴有疼痛时进行镇痛干预,当宫口开至8cm 时停止给药;观察组 b 在宫口开大至3-4cm 时进行镇痛干预,当宫口开至8cm 时停止给药;治疗组 c 的宫口开至同观察组 b 时行镇痛分娩,并且于宫口开全时停药;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阵痛措施。4组患者分别从镇痛效果,潜伏期时间、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观察组3组产妇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3组潜伏期时间、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以及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观察组3组潜伏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3组与对照组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 c 在第二产程时间与观察组 a、b 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 a、b 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观察组3组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镇痛疗效肯定,对产程进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合理掌握其注、停药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生产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镇痛 硬膜外 分娩过程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巧荣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1期2951-2952,共2页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麻醉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