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塌陷的致塌力学模型研究——以泰安市东羊娄岩溶塌陷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滨 李治广 +1 位作者 董昕 陈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25,共7页
2003年5月泰安市东羊娄村发生大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仅塌陷坑面积就达750m2。经调查研究,真空吸蚀致塌和重力致塌是该岩溶塌陷形成的致塌力学机制,致塌力主要为覆盖层土体自身重力和地下水快速下降过程中形成的真空负压吸蚀力。根据岩... 2003年5月泰安市东羊娄村发生大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仅塌陷坑面积就达750m2。经调查研究,真空吸蚀致塌和重力致塌是该岩溶塌陷形成的致塌力学机制,致塌力主要为覆盖层土体自身重力和地下水快速下降过程中形成的真空负压吸蚀力。根据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的分析结果,分3部分建立了岩溶塌陷的致塌力学综合模型,即基于普氏天然平衡拱理论的土洞极限平衡高度公式、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桶状塌陷坑形成判别公式和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的漏斗状塌坑形成判别公式,经东羊娄村岩溶塌陷后验分析,计算结果与岩溶塌陷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形成机制 力学模型 泰安市 东羊娄村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位预测 被引量:38
2
作者 闫佰忠 孙剑 +2 位作者 王昕洲 韩娜 刘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8-216,共9页
为解决以往模型未考虑地下水位相关影响因素的问题,探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采用多变量输入的方式,构建了基于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模型。以泰安市岱岳区J1号监测井... 为解决以往模型未考虑地下水位相关影响因素的问题,探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采用多变量输入的方式,构建了基于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模型。以泰安市岱岳区J1号监测井为例,采用2001—2014年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与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利用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对2015—2016年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并与单变量LSTM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相关影响变量为输入的BP神经网络无法考虑时序变化规律,预测均方根误差最大,为2.3993;以地下水位为变量输入的单变量LSTM神经网络仅能根据时序变化作出相应预测,无法考虑相关变量影响,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1022;基于多变量输入的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显著高于单变量LSTM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预测均方根误差最小,仅为1.9191。总体上,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地下水位预测模型仅在某些峰值处误差较大,但总体预测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预测 LSTM 多变量
下载PDF
食用菌菌渣基础特性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周亚红 郝刚立 陈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09-2012,共4页
分别采集了不同养殖基地的姬菇、白菇、黑菇、灰菇等食用菌的10种菌渣,对样品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有机碳、全磷、全钾、钙、镁、灰分,铬、铅、砷、汞、镉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菌渣的基础特性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与灰分... 分别采集了不同养殖基地的姬菇、白菇、黑菇、灰菇等食用菌的10种菌渣,对样品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有机碳、全磷、全钾、钙、镁、灰分,铬、铅、砷、汞、镉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菌渣的基础特性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与灰分之间,有机碳与粗纤维之间以及灰分与粗纤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6和0.97,相关极显著(P<0.01);除此之外汞与总磷及铅之间也分别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种指标间良好的相关性值得对有机碳、粗纤维、灰分、汞、磷等的转移途径、转移量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够降低菌渣中各组分的含量,实现更大的生物转化率,进而达到减少环境固体废物污染的目的。样本中残留的重金属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渣并不适宜用作饲料,铅、镉、汞等多种重金属均超过饲料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菌渣 基础特性 相关系数 重金属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调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许广明 刘立军 +2 位作者 费宇红 李铎 钱永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81,共7页
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调蓄地层、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最大可调蓄空间为1478.05×108m3,现状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可调蓄空间为326.29×108m... 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调蓄地层、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最大可调蓄空间为1478.05×108m3,现状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可调蓄空间为326.29×108m3。制定了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的选取原则,华北平原地下水调蓄的最好地带是山前冲洪积扇和中东部平原的古河道带。本文在山前冲积扇地带选择了7处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专门研究,提出了各调蓄有利地带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方式。7处调蓄有利地带利用当地水源调蓄方案实施后,地下水可增加补给量为16.68×108m3/d。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3处有利地带的调蓄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调蓄方案实施后对地下水供水环境的恢复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调蓄 地下水库 水文地质条件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瑞 李潇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8-408,共11页
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是河北邢台市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泉域地下水流场明显改变,水化学场演变机制有待查明。本研究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Per... 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是河北邢台市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泉域地下水流场明显改变,水化学场演变机制有待查明。本研究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Person相关系数)、饱和指数计算和水化学方法(Piper图、Stiff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对泉域岩溶水化学特征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泉域岩溶水为弱碱性淡水,Ca^(2+)、Mg^(2+)、HCO_(3)^(-)、SO_(4)^(2-)是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风化溶解,Na^(+)和Cl^(-)主要来源于少量岩盐的溶解。沿着径流方向方解石相对于地下水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而白云石、石膏和岩盐一直处于溶解状态。补给区和北部径流区基本为HCO_(3)-Ca·Mg型水,七里河、沙河附近和南部煤铁矿区岩溶水除HCO_(3)-Ca·Mg型外,还多出现HCO_(3)·SO_(4)-Ca型、HCO_(3)·Cl-Ca·Mg型和HCO_(3)·SO_(4)-Ca·Mg型水,煤铁矿区附近岩溶水中SO24-的升高是受到了高SO24-矿坑排水的混合影响。蒸发浓缩作用仅在水位埋深浅且地下水流动相对滞缓的排泄区较为明显,排泄点——百泉泉水为HCO_(3)·SO_(4)·Cl-Ca·Mg型。此外,人类工农业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水质,使局部岩溶水中NO_(3)^(-)、Cl^(-)、Fe、总硬度含量升高甚至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水化学特征 演化规律 形成作用 百泉泉域
下载PDF
西藏昌都觉拥温泉水化学特征及热储温度估算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宁 刘昭 +3 位作者 男达瓦 孙会肖 李皓婷 赵海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9-509,共11页
长期以来,西藏昌都觉拥温泉处于天然状态,研究该地热显示区的温泉水化学特征、确定热储温度对于下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热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通过采集区内冷水及温泉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全分析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觉拥温泉... 长期以来,西藏昌都觉拥温泉处于天然状态,研究该地热显示区的温泉水化学特征、确定热储温度对于下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热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通过采集区内冷水及温泉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全分析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觉拥温泉水化学特征、地下热水补给高程、热储温度及循环深度。基于数据测试结果研究得出觉拥温泉水化学类型与地表水及冷泉水不同,为HCO-3-Na+型,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得出补给高程为4725~4802 m。利用Na+-K+-Mg2+平衡图判断该区地下热水为未成熟水,并有冷水混入。建立硅-焓、氯-焓混合模型,分析得出觉拥热储温度为137℃左右;综合以上数据计算得出热储深度约为380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昌都觉拥 地热 水化学特征 混合模型 热储温度
下载PDF
长白山玄武岩区地热异常区遥感识别 被引量:17
7
作者 闫佰忠 邱淑伟 +1 位作者 肖长来 梁秀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19-1828,共10页
利用Landsat TM5遥感影像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对长白山玄武岩区地表温度场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温泉和地热井分布特征、布格重力场及磁场4个因子,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地热异... 利用Landsat TM5遥感影像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对长白山玄武岩区地表温度场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温泉和地热井分布特征、布格重力场及磁场4个因子,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地热异常区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温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周围,此外,在区内3个中生代沉积盆地(抚松盆地、松江盆地和长白盆地)也有孤立状的高温区域分布,地表温度异常像素所占比例为2.993%;研究区潜在地热资源异常区可分为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区域、松江河—抚松县及二道白河—松江镇一带的抚松盆地和松江盆区、仙人桥地区以及长白县—十四道沟一带的长白盆地区,其中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区域地热潜在概率值均大于0.9,最大值达到1.0。该研究为地热异常区的识别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异常区 遥感识别 判别分析法 长白山玄武岩区
下载PDF
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潇瀚 张翼龙 +1 位作者 王瑞 李政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剖面Schoeller图等方法对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明显受到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赋存条件... 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剖面Schoeller图等方法对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明显受到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赋存条件的控制。山前冲洪积扇前缘的潜水与承压水主要受碳酸盐和硫酸盐的风化溶解作用影响,以HCO_3-Ca·Mg型地下水为主;而最终至冲湖积平原中心,蒸发浓缩过程和阳离子交替吸附过程成为水化学成分主控因素。(2)由冲湖积平原边缘至中心,水化学类型快速演变,阳离子经Ca·Mg·Na型过渡为Mg·Na型、Na·Mg型并最终以Na^+占绝对优势,而阴离子则由HCO_3·Cl型、Cl·HCO_3型、Cl·SO_4型最后演变为Cl型。(3)在地表水系和灌区附近,混合效应明显改变了地下水化学成分。此外,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人口密集区及主要农业区周边出现高氮地下水,甚至导致Cl·NO_3型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盆地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演化规律 形成作用
下载PDF
基于彭曼公式的作物灌溉需水量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付晓刚 周亚红 +1 位作者 毕攀 马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7,共3页
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确定,一般采用与当地相近的灌溉试验站的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但远离试验站地区的计算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在彭曼公式、灌溉需水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公顷作物某月灌溉所需水量Mi月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马利沟小流... 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确定,一般采用与当地相近的灌溉试验站的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但远离试验站地区的计算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在彭曼公式、灌溉需水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公顷作物某月灌溉所需水量Mi月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马利沟小流域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灌溉需水量进行了实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曼公式 有效降水量 作物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 马利沟小流域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维早 雷霆 许强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2,共6页
在深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中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形成条件所占权重... 在深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中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形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物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和水动力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利用该模型对当地泥石流沟道进行危险度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度评价 层次分析法 河北省太行山区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烟台市栖霞中桥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杰 毕攀 +2 位作者 魏爱华 陶志斌 朱慧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在分析烟台市栖霞中桥区地质条件及岩溶塌陷产生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岩溶发育条件、构造条件、覆盖层条件、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条件共5个因子,构建层次型指标体系。同时为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选择采用模糊数学法构建各指标的隶... 在分析烟台市栖霞中桥区地质条件及岩溶塌陷产生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岩溶发育条件、构造条件、覆盖层条件、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条件共5个因子,构建层次型指标体系。同时为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选择采用模糊数学法构建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并借助ArcGIS软件,最终实现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已发生岩溶塌陷点分布在岩溶塌陷的极易发生区和易发生区,说明本次评价分区具有合理性;对岩溶塌陷灾害极易发区和易发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以防止岩溶塌陷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法 易发性分区
下载PDF
西藏错那地热田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浩文 刘昭 +4 位作者 荣峰 陈康 男达瓦 刘仕娟 刘绍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4,共11页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为了研究错那地区地热田的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通过对研究区的温泉点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化验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条件,使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为了研究错那地区地热田的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通过对研究区的温泉点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化验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条件,使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分析了水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在阐明几种主要的地热温度计原理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地球化学温度计和多矿物平衡图解法对研究区地下热水进行了温度估算。基于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热储温度为117℃左右,分析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并进行了相应的地热资源评价。这有助于查明地下热水物质来源,探明该地区地热资源,以便在今后为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结构的逐步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热田 水化学特征 物源机制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同理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滨 王维早 +1 位作者 齐剑锋 于开宁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5-411,共7页
泥石流地质灾害是降雨、松散物源和自然地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泥石流暴发形成过程中,降雨条件、物源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因此,根据系统耦合协同理论和熵值赋权理论,本... 泥石流地质灾害是降雨、松散物源和自然地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泥石流暴发形成过程中,降雨条件、物源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因此,根据系统耦合协同理论和熵值赋权理论,本文建立泥石流暴发系统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北碚区典型泥石流单沟进行了耦合协调程度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泥石流暴发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能够为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耦合协调模型 危险性评价 熵值赋权法
下载PDF
基于模拟-优化模型的山东羊庄盆地地下水可开采量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付晓刚 唐仲华 +3 位作者 刘彬涛 蔺林林 卜华 闫佰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4-796,共13页
为了准确量化与优化地下水水源地开采量,在分析山东羊庄盆地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通过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分析,建立起整个盆地地下水流概念模型;采用Visual M... 为了准确量化与优化地下水水源地开采量,在分析山东羊庄盆地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通过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分析,建立起整个盆地地下水流概念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软件,并与优化模型软件Ground-Water Management Process(GWM)相耦合,以水源地开采量最大为目标,以水位不低于限定的控制水位为约束条件,评价出盆地最大可开采量为5 730万m^3/a;进而确定出宋屯、后石湾、南庄、魏庄、西石楼、许坡、龙山头、羊庄、东于、段庄以及王杭水源地的优化开采量分别为0.18万、1.40万、2.56万、1.86万、3.80万、1.70万、0.40万、0.40万、0.50万、1.40万和1.50万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庄盆地 数值模型 地下水资源评价 优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遍历搜索算法的水文地质参数优化求解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邱淑伟 吴亚敏 +1 位作者 柯昱琪 闫佰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4-1861,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Theis配线法在求参过程中无法利用全部抽水试验数据、手动配线效率较低、求参过程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利用抽水试验数据,以Theis公式和叠加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 为了解决传统的Theis配线法在求参过程中无法利用全部抽水试验数据、手动配线效率较低、求参过程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利用抽水试验数据,以Theis公式和叠加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值达到最大为目标函数,基于Matlab软件编程,再利用遍历搜索算法对导水系数(T)、贮水系数(S)在其对应范围内进行遍历,实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自动精确求解。将遍历搜索算法应用于2个抽水试验实例的水文地质参数求解,并与传统求参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遍历搜索算法求参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求参方法的计算结果相近,表明利用遍历搜索算法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有效可靠;2个抽水实例利用遍历搜索算法得到的参数对应的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值分别为0.996 5、0.970 8,且相比传统的求参方法而言更接近1.000 0,说明其拟合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求解 水文地质参数 遍历搜索算法 Theis公式 叠加原理
下载PDF
鲁东招远地热田地热通量及地热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振楠 康凤新 +4 位作者 宋明忠 郎旭娟 柳禄湧 傅朋远 李志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840,共13页
鲁东地热区在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沂沭断裂带昌邑—大店断裂以东,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采集了鲁东地热区招远地热田内一眼2000 m深地热井(DRZK01)中的40块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测试及分析,结合测温资料及收集资料对该区地热... 鲁东地热区在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沂沭断裂带昌邑—大店断裂以东,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采集了鲁东地热区招远地热田内一眼2000 m深地热井(DRZK01)中的40块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测试及分析,结合测温资料及收集资料对该区地热通量构成及分层热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集区内典型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并采用合适的地热温标估算了该区热储温度;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地热成因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岩石热导率数值较高,测量值在2.8~5.7 W/(m·K)之间,普遍高于上地壳平均热导率,地温梯度较高,为31.8℃/km;利用热导率和地温梯度计算的地热通量102 mW/m^(2)中热传导分量为(73.2±6.18)mW/m^(2),对流分量为(28.76±6.18)mW/m^(2),其中热传导分量中地壳热流为22.5 mW/m^(2),地幔热流为(50.74±6.18)mW/m^(2),二者比值为1∶1.98~1∶2.52,为"热幔冷壳"型热结构。石英温标计算热储平均温度为128.6℃,热循环深度约3634 m。研究结果丰富了该区地热系统理论并为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导率 热储温度 地温梯度 概念模型 地热通量
下载PDF
脱氮菌剂在低溶解氧黑臭水体中氮代谢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志瑞 刘硕 +4 位作者 李铎 李海萍 李方红 张佳瑶 白志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4-312,共9页
研究在低溶解氧浓度下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氮代谢能力,明确不同菌剂脱氮效率和氮转化关系,为大湾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菌剂浓度和不同底物浓度,检测筛选出的氨化细菌(Staphylococcus sp. Ay)、硝化细菌(Micro... 研究在低溶解氧浓度下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氮代谢能力,明确不同菌剂脱氮效率和氮转化关系,为大湾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菌剂浓度和不同底物浓度,检测筛选出的氨化细菌(Staphylococcus sp. Ay)、硝化细菌(Microbacterium sp. Xw)和反硝化细菌(Arthrobacter sp. Fy)制成的菌剂在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中的氮代谢特征;然后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研究不同Ay、Xw和Fy菌剂浓度在同浓度黑臭水体中氮代谢变化情况、以及相同菌剂浓度在不同浓度黑臭水体中的氮代谢特征.结果表明:Ay菌剂细菌浓度增加3倍,氨化效率没有成倍增加,说明增加氨化细菌浓度不是增加氨化速率的最佳方法;Xw菌剂对硝态氮浓度变化影响显著,低菌剂浓度条件下60 h硝态氮浓度增加180%,高菌剂浓度为231%,Fy反硝化效率较高,在较低浓度下能很快去除硝态氮.总氮浓度的适当提高可以增加Ay菌剂的氨化效率,过高会抑制Ay菌剂的氮氮代谢效率.Xw菌剂硝态氮的生成率在总氮浓度25 mg·L-1条件下达到最好效果,浓度提高3 736%;Fy菌剂对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总氮浓度为25 mg·L-1时,Fy菌剂对硝态氮的去除达到最好效果.得出: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原菌剂直接投加,氮代谢速率较高,硝化细菌菌剂浓度增加,可以提高硝态氮生成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以增加菌剂氮代谢效率,浓度过高将抑制氮代谢效果,可为大湾区黑臭水体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黑臭水体 脱氮菌剂 氮代谢 底物浓度
原文传递
西藏古堆地热田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昭 陈康 男达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53-354,共2页
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的古堆地热显示区,它包括日若、布雄朗古、茶卡、东茶卡、杀嘎朗嘎、巴布的密和突多7个主要地热显示区,已有研究表明:布雄朗古、茶卡、东茶卡、杀嘎朗嘎和巴布的密同属一个水热系统,估算发电潜力总和为266MW,资源优... 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的古堆地热显示区,它包括日若、布雄朗古、茶卡、东茶卡、杀嘎朗嘎、巴布的密和突多7个主要地热显示区,已有研究表明:布雄朗古、茶卡、东茶卡、杀嘎朗嘎和巴布的密同属一个水热系统,估算发电潜力总和为266MW,资源优势明显,该处地热流体出现Cl-Na、Cl·HCO_3-Na水(佟伟等,1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堆 地热田 地下热水 化学特征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Fenton氧化处理油墨废水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爱舫 梁旭黎 +2 位作者 张莹 韩雪多 崔京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7-120,132,共5页
采用Fenton氧化对油墨废水处理进行研究,选取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及FeSO4投加量为自变量,以废水的COD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设计了3因素、3水平包括17个实验点的实验方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 采用Fenton氧化对油墨废水处理进行研究,选取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及FeSO4投加量为自变量,以废水的COD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设计了3因素、3水平包括17个实验点的实验方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及分析,建立了COD去除率与3个自变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研究了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油墨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H2O2投加量及FeSO4投加量与COD去除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确定Fenton氧化优化条件:初始pH值2.7,H2O2投加量779 mg/L,FeSO4投加量806 mg/L。在该优化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84.2%。经实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偏差仅为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墨废水 FENTON试剂 FENTON氧化 响应曲面法 方差分析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概况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婧 李铎 +1 位作者 毕攀 付晓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569-7570,共2页
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水资源利用情况及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更好的利用河流水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供了基本依据。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水资源 利用率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